学术投稿

社区护理教学前后高护学生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认知的调查

周理云

关键词:高护学生, 糖尿病病人, 社区护理
摘要:目的:了解高护学生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认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提问方法。结果:高护学生对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认知教学前后,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教学后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较教育前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教学后提高学生对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认知程度。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外科应用护理健康教育路径的探索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科将1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的是特色专科的健康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经过相应的健康教育之后,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要远胜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要胜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1.43%与98.57%。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彭成君;曾素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60例新生儿黄疸中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0例患儿分别用中、西两法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中药优于西药。结论: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简便,疗效确定。

    作者:乌云代力格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普外科术后护理特点及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外科护理的特点与患者心理特点而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1.25±1.29)天,对照组为(16.27±2.58)天,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普通外科的护理特点与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可进行有效的护理,促进护理的工作的顺利展开与1满完成,同时也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

    作者:刘晶;张庆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目的:分析研究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干扰的具体方法,确保临床生化检测的正确性,为临床生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方法:为了消除高血脂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了高速离心法、干化学法、标本冷藏法、生理盐水稀释法等方法来消除高血脂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结果:采用高速离心法、干化学法、标本冷藏法、生理盐水稀释法等对血脂样本进行处理,能有效的消除高血脂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结论:高血脂标本的生化检验在临床中是经常遇到的,检测人员必须根据具体的检测项目来选择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消除脂血对生化检测的干扰,确保生化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防止医疗事故的出现。

    作者:彭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消化内镜室病理标本的优化管理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室病理标本管理的流程优化措施。方法:针对消化内镜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业务流程再造原则,对病理标本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及优化,并对流程优化后409份病理标本管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标本管理流程中存在的标本丢失和标本管理不当隐患得到控制。结论:消化内镜室病理标本管理的流程优化,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可更有效地减少或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消化内镜室的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作者:王红琴;赵玉英;柳晓荣;韦亚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传统助产理念认为如不进行会阴侧切则可导致产妇出现重度会阴撕裂,忽略了胎儿大小及在产程进展中指导产妇合理用力的重要性[1]。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普及会阴侧切法,在表面上避免了产妇会阴的大面积撕裂,但是在会阴上留下了深层切口,增加了产后肛门失禁、感染及产后出血的几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作者:马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析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价值

    目的:分析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以及X线片检查。分析和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经对比和分析结果得出,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和X线片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分型和指导临床治疗来说就具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CT重建影像对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指导治疗意义大,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永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回药张氏骨伤宁膏治疗骨折中后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回药张氏骨伤宁膏治疗骨折中后期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折中后期病人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实施接骨续筋药膏治疗,实验组则实施回药张氏骨伤宁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所有病人的病症均得以有效的缓解,且实验组病人在总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折中后期病人,予以实施回药张氏骨伤宁膏治疗,能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夏仲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子宫肌瘤术中健康教育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实行健康教育路径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及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及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化、系统化能够使患者得到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孙巍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例脑炎后遗症患者静脉滴注氯化钾外渗致组织坏死的观察及护理

    本文报告1例由静脉滴注氯化钾外渗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坏死患者的护理。氯化钾外渗可能是由于反复输液或滴注氯化钾引起血管损害,造成血管壁脆性、通透性增加所致。一旦发生外渗,局部应尽早用生理盐水清洗和25%碘伏持续湿敷。对高龄、昏迷、慢性病需长期输液等易发生氯化钾外渗的高危人群应给予高度重视,慎重选择血管,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氯化钾。

    作者:杭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住院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组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临床特征为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一些精神症状,如注意缺陷,情绪易激动,冲动欣慰,刻板行为或强迫行为。出生前,围生期因病所致的患者在出生以后就表现出躯体和心理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智能损伤程度轻者多在入学以后才被确诊,各种致病因素往往造成脑结构性或功能性不可逆损害,所以智能损害一旦发生,一般都不可能减轻或恢复到正常智力水平。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主要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辅以心理治疗,仅少数需要药物对症治疗。

    作者:陈娅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RNA干扰应用于人类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兴的技术出现在人类疾病的研究中--RNA干扰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双链RNA分子的介导,特异降解与其相对应的序列的mRNA,从而导致转录后的水平基因沉默,从1998年首次报告以来这种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研究和发现。至今为止,在果蝇、线虫、锥虫等等一些哺乳动物中相继发现了RNAi现象,这种RNAi是具有进化保守性的,近8年来,研究者对RNAi的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探索,并且语言RNAi今后很有可能成为分析人类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并且还很可能在人类疾病的基因表达现象和治疗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仵立佳;吕延成;林严;张家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120例急性阑尾炎的护理要点。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1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对护理效果十分满意。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关汉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冷敷方式介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冷敷方式在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痛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间断冷敷方式,每天3次,每次2h;观察组45例采用持续冷敷,每敷2h停30min,依次循环,持续72h。比较两种冷敷方式对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疼痛的疗效。结果:术后24、48、72h观察组患者关节VAS疼痛评分及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持续冷敷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消肿、止痛的效果优于间断冷敷。

    作者:华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Edwards MC3成形环在治疗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成形手术中应用Edwards MC3环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应用Edwards MC3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67例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4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1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合并冠心病并行冠脉搭桥术5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前、术后6个月三尖瓣反流程度、心脏各腔内径大小及肺动脉压力、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结果:三尖瓣成形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安全有效。心脏超声提示:术后1周及6个月三尖瓣反流程度比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脏各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肺动脉压较术前降低,术后1周射血分数下降,但6个月后复查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应用Edwards MC3成形环治疗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效果明显,但仍需长期随访评价。

    作者:魏荣伟;陈庆良;姜楠;刘建实;付金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依法维权意识的提高,基层医院产科护理许多新的风险因素日益彰显,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安康及治疗效果,而产科护理工作者尤其是助产士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护理事业的群体,其护理工作关系到母婴生命的健康,甚至影响了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因此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抓好关键环节管理和预防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对本院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回顾分析,共发生差错5例,其中,婴儿分娩于待产床上的1例;会阴III°撕裂2例;接生记录中婴儿的性别涂改导致纠纷1例;医务人员自身缺乏防患意识导致针刺伤1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后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汇报如下。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念珠菌阴道炎的发病率及病因分析

    念珠菌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它是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近几年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据统计约20%非孕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无明显症状。正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不引起疾病,某些因素破坏这种平衡状态,白色念珠菌由酵母相转为菌丝相,在局部大量生长繁殖引起皮肤、粘膜甚至全身性的念珠菌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受损,导致内源性感染,例如长期穿着紧身不透气化学纤维内裤、长期使用卫生护垫往往导致外阴阴道局部潮湿,温度增高、粘膜浸渍而发病,滥用抗生素、妊娠、糖尿病患者、多性伴侣者容易发生念珠菌阴道炎。

    作者:陈学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术前肺功能训练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意义

    呼吸系统并发症在外科手术后的发生率一般为5%-15%[1]。胸部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往往有一定限制[2],且多数胸外科患者为老龄患者,相当多患者有吸烟史,容易造成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气道分泌物易于滞留;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随年龄增长而减退;且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增多,粘稠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其肺功能较一般的患者更差。开胸手术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肋间肌的切开,使病人肺的通气泵作用严重受损;术中对肺组织较长时间的挤压、牵拉所造成的损伤;术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腺体分泌增高;术后切口疼痛、虚弱使咳嗽无力;老年人常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功能低下等原因,造成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增高。因此,,术前加强心肺功能测定准确评估患者呼吸功能状况,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咳嗽及排痰锻炼;术后加强呼吸系统监测与管理,是确保开胸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对配合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作者:余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出血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将2011年以前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脑出血早期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病人患肢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程度明显优于未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病人。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出血病人的肢体、生活自理能力、失语疗效显著。

    作者:邹玉静;刘伟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餐营养干预对于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早餐干预对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营养调查结果由营养师制定营养食谱,食谱中早餐的营养含量应该要达到全天膳食总营养量的30%,并且选取100名小学生为试验对象,进行为期4个月(有效工作日为60天)的早餐营养干预,并对小学生营养干预前后的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及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早餐营养干预小学生的各种营养的摄入量占一日参考摄入量的20%-50%,跟参与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血红蛋白和头发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及无机盐的含量也都有明显的增加,P<0.5。结论:通过早餐营养干预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作者:邵家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