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石嘴山市2008-2013年度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王新花;叶静丽

关键词:预防接种, AEFI, 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市2008-2013年度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集我市2008-2013年度AEFI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2008-2013年度我市AEFI报告36例,以一般反应为主,占报告总数的72.22%,AEFI在接种后24h内发生率为88.89%,接种麻疹类疫苗AEFI发生数多,占总例数的38.89%,其次是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占总例数的16.67%。AEFI发生的年龄以0岁组为主,报告17例,占总例数的47.22%。AEFI的发生与疫苗种类、接种针次、年龄、季节有关。结论:掌握AEFI的发生特征及分类,提高监测敏感性,提高疫苗质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降低AEFI发病率,加强对儿童监护人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接种对象或监护人对AEFI的正确认识,减少AEFI对免疫规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AECOPD的疗效。方法:4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氧疗、有效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AECOPD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王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阿奇霉素与山莨菪碱配伍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与山莨菪碱配伍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将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使用阿奇霉数与山莨菪配伍于同一组液体中静脉滴注,对照组35例单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观察两组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率以及疗效(包括治疗后发热、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肺部罗音吸收时间,X 线肺部病灶吸收时间),结果: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与山莨菪碱配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明显减少胃肠道反应,并且增加治疗效果,值得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支气管炎痰热证患儿,选择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1月-2013年10月支气管炎痰热证患儿3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支气管炎痰热证患儿分为B1组(治疗组150例)与B2组(对照组150例)。B2组:选择利巴韦林颗粒+氨溴索口服液给予临床治疗;B1组:选择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法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支气管炎痰热证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B1组与B2组支气管炎痰热证患儿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B1组患儿高于B2组患儿明显(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方面,B1组优于B2组患儿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支气管炎痰热证患儿,选择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法给予临床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改善患儿的临床体征表现、症状表现以及控制疾病发展等方面,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0名低钠惊厥的临床分析

    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急诊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其中以高热惊厥占首位,高达5~6%。而低钠惊厥在开始往往容易被忽视。现将我院儿科住院病人中收治的10例低钠惊厥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赵晓萍;李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195名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1.73±8.85,93.3%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总均分为58.31±20.40,其中生理健康得分为54.94±19.17,心理健康得分为61.68±25.64;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自我感受负担越重者,生活质量越差。护理人员需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琼兰;吴艳平;曾谷清;何平平;莫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观察藤柏妇炎消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藤柏妇炎消胶囊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组患者选用不同方法的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随后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复发状况。结果:2组治疗后,TNF-a 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 TNF-a 水平(11.22±3.51)pg/ml 高于对照组的(7.58±2.08)pg/ml(P<0.05)。腹膜增厚、炎性包块、盆腔渗出在2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的炎性包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7.5%,治疗组为95.0%,两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3,P=0.19),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47.5%,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2.5%,2组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50,P=0.02)。经过两年的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10.0%,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17.5%,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75,P=0.39)。结论:藤柏妇炎消胶囊对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容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双黄连分散片治疗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

    目的:以循证思想评价双黄连分散片治疗感冒风热证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感冒风热证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前者给予双黄连片治疗,后者给予双黄连分散片治疗,3日后评价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27.50%、显效32.50%、有效30.00%、无效10.00%,对照组26.67%、29.17%、30.83%、13.33%,观察组降温时间(12.3±1.9)h、证候积分下降值(15.2±7.1)分,对照组则为(14.1±1.1)h、(15.3±8.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解热时间(16.8±2.2)h低于对照组(23.9±2.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黄连分散片治疗感冒风热证,3日内临床疗效与双黄连片基本相同,疗效较显著,但双黄连分散片解热效果更优。

    作者:石贵荣;郝建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临床治疗及健康宣教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认和遵医嘱行为得分高的是定期检测血糖,糖尿病患者认和遵医嘱行为得分低的是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认和遵医嘱行为同患者的家庭支持、职业类型、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家庭来源、性别呈相关性。结论:医务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定期随访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和遵医嘱行为,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黄增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动脉置管的护理

    目的:了解动脉脉置管的护理现状,为动脉置管的护理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通过临床应用分析与总结。结果:动脉置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论:动脉置管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俊;梁燕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上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不断增加,其中中青年患者的比例日趋加大。中青年患者日常活动量大,对术后关节的活动度、假体的使用时间和生存质量要求高。传统的金属对超高分子聚乙烯人工髋关节假体组合中超高分子聚乙烯内衬磨损所产生的聚乙烯颗粒会导致假体松动和骨溶解【1】,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增加、耐磨性增加、稳定性增加等特点使得其重视的增加【2】。本研究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1月间25例行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特点。

    作者:韩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力衰竭患者静态心率,二尖瓣反流与心脏功能变化:室内传导阻滞的影响

    目的: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管重症。静态心率增快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是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但是心力衰竭患者静态心率和功能性瓣膜反流发生和心功能变化并不完全明了。尤其是在合并有室内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伴有和不伴有室内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静态心率和二尖瓣反流和心功能变化。对象和方法:92例心力衰竭患者收缩功能降低(LVEF<50%),其中扩张性心肌病61例,缺血性心肌病31例其中,无室内传导阻滞患者52例,有室内传导阻滞患者40例。5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所有病人进行包括M-型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心力衰竭伴有或不伴有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静态心率明显增快。心力衰竭无室内传导阻滞患者,57%患者有二尖瓣反流。在心力衰竭有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92%的患者有二尖瓣反流,二尖瓣反流时间明显延长,尤其是射血前期和舒张早期二尖瓣反流明显延长。每分钟总等容时间明显延长和总充盈时间明显缩短。随访结果。在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心脏事件(安装起搏器,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脏移植)和死亡率较无室内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增加。结论:收缩功能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静态心率增快十分常见,大多数患者有二尖瓣反流,尤其是伴有室内传导阻滞,二尖瓣反流时间明显延长,总等容时间延长,总充盈时间缩短。在药物优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双心室再同步治疗可以减轻二尖瓣反流,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周清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眦赘皮矫正术两种方法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保留部分皮肤皱襞的内眦开大术与下睑缘横切口内眦开大术两种方法应用内眦赘皮矫正,以便根据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内眦赘皮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使内眦开大更充分,切口瘢痕更隐蔽,形态更满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120例内眦赘皮应用两种矫正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0例,70例得到随访。其中,保留部分皮肤皱襞的内眦开大术80例,术后瘢痕性赘皮7例,其中3例行再次修复;下睑缘横切口内眦开大术40例,2例发生下睑内侧退缩,泪阜外露过多,2例形成半环形瘢痕,半年后渐淡化。结论:单纯保留皮肤皱襞的内眦开大术适合轻度的患者,对中重度的患者应结合下睑缘横切口。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内眦上方的皮肤皱襞均匀舒展,切口瘢痕更加隐蔽。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内眦开大充分,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目的:针对腰椎骨折的病人进行更好的护理,促进其更好的恢复。方法:通过观察21例腰椎骨折患者的病情及转归、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指导等。结果:全部病人手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对术后的治疗效果尤其重要,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的转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的相关性及护理

    目的:本文就胎膜早破及头位难产的相关联系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80例足月无胎膜早破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胎膜早破及头位难产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有效的采取相关预防和护理措施是保证母婴安全,改善分娩结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少量外伤性血胸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少量外伤性血胸的疗效。方法:对106例少量外伤性血胸采用随机分组,红花注射液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的变化。结果: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在疗程中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O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少量外伤性血胸安全、有效。

    作者:王磊;王彦刚;邢明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低血糖58例分析

    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肝糖原和肌糖原是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储存形式,而大脑几乎无能量储备。糖代谢紊乱是危重新生儿的常见代谢紊乱之一,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可使血糖调节机制失衡,从而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可使脑细胞的修复失去基本能量来源,影响脑细胞的代谢与发育,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现就本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住院的新生儿低血糖58例,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的关系。

    作者:田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胎膜早破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护理方法及对其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1例产妇出现产褥感染、1例宫内感染、1例早产,无新生儿死亡,母婴均安全出院。结论:对胎膜早破孕妇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结局。

    作者:金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的应用体会

    门诊分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病人就诊的第一场所。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反应出一个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精神文明面貌,作为与患者接触早的分诊护士,不仅要有较高和较全面的医学知识、业务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断提升医院形象。

    作者:张文军;张清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运用PDCA循环下的CBI情景教学模式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英语滞后现象

    目的: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英语滞后现象。方法:运用PDCA循环下的CBI情景教学模式,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由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情景教学中对护理英语查房的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及充实,与临床护理及时并轨,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第二英语课堂。结论:实施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不断修正及完善教学内容,可有效解决护理本科生进入临床工作后英语滞后的现象。

    作者:金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论《医林改错》对中医内科临床思维的启迪

    结合临床对《医林改错》中异病同治、排除法辨证、血瘀辨证方法等重要观点,进行阐述分析,同时对某些错误观点以予探讨,旨在对中医内科医生临床思维有所启迪。

    作者:刘吉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