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艳丽;李相卿
一,探讨认知疗法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促进其早日康复。方法,对2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认知疗法护理和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认知疗法心理治疗,215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认知疗法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改善手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建立起益于康复的心理状态,认知疗法成了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实施积极认知行为疗法(ACBT)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乳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8)采用化疗药物治疗同时联合ACBT治疗,对照组(n=30)单纯采用化疗药物治疗。首次化疗第1天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Zung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为(42.21±4.83)分,SDS评分为(41.43±5.62)分,对照组分别为(45.15±4.68)分和(45.78±9.2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2.19;P<0.05)。两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疼痛、疲劳、恶心、呕吐、失眠、总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促、食欲、便秘、腹泻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ACBT治疗可减轻乳癌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立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总结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及护士长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工作人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秀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2013年04月—2014年03月我科收治的2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2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抢救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冬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儿童因为龋齿在临床上就诊的病例较多,不仅给患儿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家长要重视儿童龋齿的危害,对该病的相关知识要知晓,及早进行有效的预防,可以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致成或加得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为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因此,我们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龋齿的危害及预防,对预防该病的发生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顾洪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纠正本科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性。方法:制定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电子表格,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一年来上报的不良事件与上一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行无惩罚原则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率显著上升,对护理各方面的投诉减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安全意识提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志英;周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胎儿体表畸形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410例胎儿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总符合率及二维及三维图像提供的畸形部位、形态改变的准确性及直观性。结果:发现胎儿体表畸形30例。二维超声能肯定诊断并与产后诊断相符的有18处(60.0%),实时三维超声为26处(86.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优于单纯使用二维超声,是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的一个可靠手段。
作者:张丽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感染、解痉挛、,支持以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同时口服康复新液。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咪替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5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血尿便常规的异常、以及肝肾功能的异常。结论: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联合康复新液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成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戒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情况分为不吸烟组(32例)、戒烟组(31例)与未戒烟组(30例),不吸烟组与未戒烟组给予常规护理,戒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戒烟护理,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不吸烟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100%;戒烟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7%;未戒烟组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吸烟组与戒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戒烟组。(2)吸烟组与戒烟组的溃疡复发率以及HP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戒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吸烟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要明显优于吸烟的患者,因此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开展戒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任娟;陈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借鉴国外护理专业教学方法以及结合我国自身特色,不断开发出如PBL教学方法、PDG教学方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各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情景教学方法对内科护理实践课程的促进作用做以浅要分析。
作者:张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报告了1例面颈部神经纤维瘤患者瘤体切除时大量出血,术中自体血回输,术后出现败血症的护理经验。术前针对术中大出血的可能,完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完善彩超检查,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加强创面管理和出血的观察,做好口角、下颌、颈部皮肤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感染控制,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和心理变化。患者创面愈合后,再次择期行面部整形术,于首次手术后第45天顺利出院。
作者:郑燕;曾燕惠;黄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对痛经患者采用温经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6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6例)采用温经汤分型加减治疗,对照组(70例)选用芬必得进行对照治疗。结果:近期总有效率与远期总有效率均以治疗组显著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而对照组分别有2例患者发生过腹泻与皮疹,另1例患者有出现轻微呕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分型加减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君;雒其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病历患者,郝某,男,51岁,农民,主因持续性腹痛8小时入院。患者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初起为脐周痛可忍受,后逐渐加重,不能忍受且向四周扩散,伴呕吐两次(为胃内容物),在当地村卫生所注射“平痛新”一支不见缓解来我院。既往无胃病史,否认外伤史。查体:全般情况尚可,急性病容,体温37.8度,心肺无异常。腹稍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右中下腹为重,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辅助检查:白细胞10*109/L,分类正常,腹透膈下可见游离气体,B 超肝胆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胃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遂在硬膜外麻醉下拟行剖腹探查加胃肠穿孔修补术,打开腹膜后,见腹腔内有食物残渣及菜沫,吸出肠内容物,探查胃前壁及胃窦部而未见穿孔,探查胃后壁和十二指肠也未见穿孔,再次探查胃前后壁及十二指肠仍未见穿孔,向下延长切口,自十二指肠往下依次探查小肠致盲肠处仍未见穿孔,再依次向下仔细探查,在离盆壁上方4-5厘米处的直肠后壁有一处0.5*0.5左右的不规则穿孔,仔细缝合直肠壁穿孔,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于右下腹置一乳胶管引流,逐层缝合腹壁。术后置胃肠减压,静脉联合使用抗生素,三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陈占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肝性脑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解决策略。方法:从我院在2011年6月-2011年12月半年内共收治的40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抽取208例,对患者不安全因素及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分析结果及防范措施在科内进行讨论,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结果:208例肝性脑病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无一例发生意外损伤。结论:护理人员应依照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病情、诊断、病史、跌倒史等情况,及时准确的评估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安静安全的治疗环境,加强安全教育及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理念。以切实可行的安全作业保障肝性脑病患者的安全。
作者:高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择期进行上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独给予全麻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到拔管时整个过程中各时点的心率(HR)、血压(MBP)的变化情况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结果:从整体而言,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的HR、MBP并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T1)、手术中(T2)以及气管拔管时(T3)各时点的 HR、MBP波动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整个手术过程的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选择。
作者:周陈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横向对比,纵向深入”教学法是齐齐哈尔医学院病理学系在病理实验课中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在此总结了该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思索与体会,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医学生观察切片的技能的提高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绍清;柏青杨;刘得水;刘婷;于秀文;孙玉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莱州市腹泻症候群致病菌病原谱的构成,探讨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采集2012~2013年莱州市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莱州市腹泻症候群监测方案要求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445份腹泻患者标本,检出率为29.66%(132/445),其中检出致泻性弧菌61株,检出率为13.71%,包括副溶血性弧菌28株(45.90%)、气单胞菌24株(39.34%)、河弧菌5株(8.20%)、拟态弧菌、类志贺邻单胞各2株(3.28%),未检出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海藻希瓦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依次为8.32%(37/445)、2.92%(13/445)、2.25%(10/445)、1.35%(6/445)、0.67%(3/445)、0.45%(2/425)。男性检出率为28.29%(73/258)、女性为31.55%(59/187)(P>0.05),年龄组以31~40岁和41~50岁较高,均为38.46%,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月、9月检出率高达为34.74%(33/95)和36.90%(31/84),不同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泻性弧菌对氨苄西林等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莱州市腹泻患者由致泻性弧菌引起的比例高,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临床治疗用药可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
作者:刘宗东;于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对干休所20例离休干部和遗属丧偶后的常见应激期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在丧偶后应激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干预,促使他们正确面对配偶的去世,减少心理障碍发生。
作者:贾秀敏;赵逊;张芳;徐士波;李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经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对部分血液检验结果影响。方法:选取于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经深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在经深静脉输液停止后1分钟,立即采血9ml作为检测样本,而治疗组的60例患者在经深静脉输液停止后,现抽取10ml血液,然后再从这10ml血液中采血9ml作为检测样本,与此同时,在患者的非输液位置浅静脉处采血9ml作为研究样本,临床观察对比患者的血生化、肝功能、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和常规在患者的非输液位置浅静脉处采血的血液检查结果非常接近,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和常规在患者的非输液位置浅静脉处采血的血液检查结果相差较多,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深静脉输液停止后,先抽取10ml血液,然后再从这10ml血液中采血9ml作为检测样本,对于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作为优化的采血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导尿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是外科大中手术前的常规准备。由于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导尿不需胶布固定,其操作简单,且不易滑脱、方便、安全,插入后与尿道贴合程度大,能有效地保护外阴干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后总有使尿液除自尿管中流出外,还会从尿道口流出。现将手术后患者漏尿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魏倩婷;冀雅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不孕症是世界难题,治疗不孕症以辨证论治为主,发挥中医调经助孕和调畅情志的优势,结合西医检测的特长,诊断检查不孕不育症应做到1、及早诊断,及早治疗;2、治无定方,因人而药;3、辩证辨病,各有所宜。
作者:宮润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