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文
目的:分析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并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患者46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术前准备和心理干预、术中配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引流管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综合护理模式。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疗效发挥离不开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作者:程彩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诊断1.1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断标准:1.1.1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1.2.妊娠前未进行过血糖检查的孕妇.尤其是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首次产前检查时应进行空腹血糖或者随机血糖检查,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标准者,应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作者:赖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病历患者,郝某,男,51岁,农民,主因持续性腹痛8小时入院。患者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初起为脐周痛可忍受,后逐渐加重,不能忍受且向四周扩散,伴呕吐两次(为胃内容物),在当地村卫生所注射“平痛新”一支不见缓解来我院。既往无胃病史,否认外伤史。查体:全般情况尚可,急性病容,体温37.8度,心肺无异常。腹稍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右中下腹为重,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辅助检查:白细胞10*109/L,分类正常,腹透膈下可见游离气体,B 超肝胆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胃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遂在硬膜外麻醉下拟行剖腹探查加胃肠穿孔修补术,打开腹膜后,见腹腔内有食物残渣及菜沫,吸出肠内容物,探查胃前壁及胃窦部而未见穿孔,探查胃后壁和十二指肠也未见穿孔,再次探查胃前后壁及十二指肠仍未见穿孔,向下延长切口,自十二指肠往下依次探查小肠致盲肠处仍未见穿孔,再依次向下仔细探查,在离盆壁上方4-5厘米处的直肠后壁有一处0.5*0.5左右的不规则穿孔,仔细缝合直肠壁穿孔,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于右下腹置一乳胶管引流,逐层缝合腹壁。术后置胃肠减压,静脉联合使用抗生素,三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陈占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71例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住院全过程,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等情况。结果:治愈56例(80%),好转14例(19%)无效1例(1.3%)结论:有效的全程护理能提高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愈率。
作者:罗珍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口腔修复科常见护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口腔修复科的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方法: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口腔修复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分析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并制定有效的规范化操作与解决方案。结果:通过规范的护理操作,以及与病患良好的沟通,医患双方均得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口腔修复科护士规范化的操作及良好交流的对治疗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刘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择期颅脑、腹腔全麻手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双盲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术毕给予托烷司琼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l)静脉注射,对照组术毕给予生理盐水2ml静脉注射,观察24h内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几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效果确切。
作者:刘根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饮食与高血压有密切的关系。摄盐过多可使血压升高,饱餐与甜食易使人发胖,肥胖易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中,既要保证充分的热量、脂肪和必需蛋白质,但又不宜过量。
作者:刘永霞;刘彦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无痛、并发症少的灌肠法。方法:将50例需灌肠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结果:改良灌肠法在灌肠液外溢、灌肠后不适感等方面发生率低,病人耐受性好。结论:改良灌肠法在各方面优于传统灌肠法。
作者:阙利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藏医药学迄今有近3000多年历史,其医学风格独特,强调整体观念与平衡协调,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药;他不仅是藏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国及世界传统医学宝库中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它广泛吸收印度医药学、尼泊尔、斯里兰卡、汉族等民族医药学的精华,对某些疾病有独特见解和疗效;为藏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21世纪又是一个藏医药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同样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科技的经验技术和发展平台:既保持藏医药特色,又结合现代医学科技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思路,继续发扬藏医药特色,把藏医药文明推向世界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
作者:李学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丹参对冠脉供血不足治疗的调查,来了解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氧化活性。方法:将我市中心医院104例患有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丹参注射液16毫升加5%葡萄糖250毫升,每日一次静点,持续三周,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表现、心律失常、心电图方面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能扩张冠脉,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能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的能力。
作者:付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讨论研究荆防汤用于治疗过敏女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皮肤科过敏性皮炎患者48例并随即分为A、B两组。A组24例患者服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B组24例患者使用荆防汤。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显示B组患者使用荆防汤其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优于使用常规药物组79.2%(P<0.05)。实验室指标显示A组患者使用荆防汤治疗其实验室检查指标显著优于使用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临床使用荆防汤对过敏性皮炎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各类不适症状且服药后不良反应少,疾病治疗效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能力在实施急救患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正确处理患者突发性问题,提高急救医疗水平,满足目前急救工作实践的需求,成为我们新的课题。随着目前人口老龄化加剧,各类突发疾病的增多及交通意外的发生率高等特点,对医院急救医疗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笔者通过我院2011年对院前实施急救的15名医务人员进行比较培训及采取急救措施的准确性、规范化、时效性进行观察。
作者:杜云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我院由残联会处获取了34例于2012年10月到2014年3月间接受兼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康复护理体会。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3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在接受针对性治疗与科学性护理之后,痊愈6例(17.6%),好转26例(76.5%),无效2例(5.8%),总有效率为94.1%。结论:临床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时,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治疗,能有效提升小儿脑性瘫痪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清萍;童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的意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134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输血前均对于患者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情况进行检测,总结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134例患者中,HbsAg阳性样本121例(10.67%,121/1134)、HCV-Ab阳性样本14例(1.35%,14/1134)、TP-Ab阳性样本17例(1.49%,17/1134)、未检测出现HIV-Ab阳性样本,样本总检出率为(13.41%,152/1134)。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能够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为血源性感染的疾病的判定提供客观依据,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应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莱州市腹泻症候群致病菌病原谱的构成,探讨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采集2012~2013年莱州市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莱州市腹泻症候群监测方案要求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445份腹泻患者标本,检出率为29.66%(132/445),其中检出致泻性弧菌61株,检出率为13.71%,包括副溶血性弧菌28株(45.90%)、气单胞菌24株(39.34%)、河弧菌5株(8.20%)、拟态弧菌、类志贺邻单胞各2株(3.28%),未检出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海藻希瓦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依次为8.32%(37/445)、2.92%(13/445)、2.25%(10/445)、1.35%(6/445)、0.67%(3/445)、0.45%(2/425)。男性检出率为28.29%(73/258)、女性为31.55%(59/187)(P>0.05),年龄组以31~40岁和41~50岁较高,均为38.46%,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月、9月检出率高达为34.74%(33/95)和36.90%(31/84),不同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泻性弧菌对氨苄西林等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莱州市腹泻患者由致泻性弧菌引起的比例高,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临床治疗用药可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
作者:刘宗东;于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笔者主要目的讲述中医治法之一“三因制宜”,在中医治疗疾病中已经广泛应用,结合目前西医治疗疾病对个性化治疗日益重视,通过不同学者对于华法林个性化治疗临床研究,结合中医三因制宜进行讨论。结论:阐述中西医治疗疾病思维方法不谋而合,这对于以后疾病治疗提出启示,可更好的治疗患者。
作者:汪玲;陈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exosome是在细胞外和循环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囊泡。近年来研究发现exosome可通过囊泡运输方式,在体内充当细胞间通讯使者的角色。肿瘤可以产生较多的exosome,而且存在质和量的异常,这些特殊性质的exosome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为肿瘤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向梦琴;杨瑞瑞;曾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1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和治疗组(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70例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是92.85%。对照组48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是77.0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吲哚美辛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bid,盐酸坦索罗辛0.2mg,qd,每晚睡前应用吲哚美辛栓25mg直肠给药;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0.2g, bid,盐酸坦索罗辛0.2mg,q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吲哚美辛直肠给药可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赵教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硫磺洗剂治疗外阴搔痒疗效。方法:对457例门诊各种原因引起的外阴瘙痒,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0例患者常规对因治疗时使用复方硫磺洗剂,对照组227例常规对因治疗时使用其他洗剂。治疗一周后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2%(241230)和86.84%(201/227),两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硫磺洗剂治疗外阴搔痒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古丽萍;周卫筠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