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食用红玫瑰的妙用

徐涛;何庆峰;赵清华

关键词:中国, 玫瑰花, 鲜花, 保存, 自然发酵, 砂糖, 临床应用, 陶瓷缸, 蔷薇属, 蔷薇科, 玫瑰酱, 植物, 汁液, 溢出, 药用, 腌制, 无毒, 溶化, 搅拌, 酱香
摘要:食用红玫瑰花于蔷薇科蔷薇属,芳香类植物,温性无毒可食用、药用等。实际临床应用心得如下:1玫瑰花酱:玫瑰鲜花保存困难,所以祖先就发明了用糖腌制保存的方法,鲜花瓣和砂糖一起揉搓,鲜花汁液正好把砂糖溶化为度,装入陶瓷缸中任其自然发酵,并时常搅拌,保存三个月以上,等酱香自然溢出,玫瑰酱就做好了。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孕期保健,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

    近年来国内产科技术快速发展,辅助检查诊断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孕期保健,只有加强孕期保健,通过对孕妇和胎儿的孕期监护,能够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和发现胎儿发育异常,结合孕妇及胎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分娩方式。孕期做孕妇及胎儿监护,筛查出高危孕妇,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系统管理,了解胎儿宫内安危,并及时给予处理对降低围生期死亡率,早期发现遗传疾病和先天缺陷,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1]。在边远农村,加强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使我们县、乡、村保健医生的职责。

    作者:邓青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和分析利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和特点,以探寻到更适合治疗非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接受并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并随机性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20例,并分别采用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搭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状况。结果: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搭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相互促进,可以有效的缩小子宫肌瘤瘤体的体积,且有效的降低了复发率。结论:针对子宫肌瘤采用中药桂枝茯苓胶囊搭配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易于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白俊丽;肖中献;白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丹参的化学成份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通过丹参对冠脉供血不足治疗的调查,来了解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氧化活性。方法:将我市中心医院104例患有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丹参注射液16毫升加5%葡萄糖250毫升,每日一次静点,持续三周,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表现、心律失常、心电图方面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能扩张冠脉,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能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的能力。

    作者:付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已成为高血压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现将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做一概括,如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膳食指导、体重控制干预、遵医行为干预、运动锻炼干预、起居干预、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使高血压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解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病证结合研究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易误诊误治,应采用病证结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CVA注意首先辨虚实,其次分发作期及缓解期。

    作者:莘蒙蒙;冯全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根治放疗与节律性化疗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3例分析

    目的:探究节律性化疗联合根治放疗对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到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86名恶性肿瘤病人,将其随机分成联合组43人和放疗组43人,联合组病人给予节律性化疗联合根治放疗,放疗组病人只进行单纯的放疗,观察比较了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病人总有效率69.77%明显高于放疗组病人的39.53%,其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 s状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而联合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较放疗组病人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节律性化疗联合根治放疗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放疗,而且没有过多的不良反应,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苑仁冰;庄永志;徐丽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达到长期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肖双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异烟肼致癫痫样发作1例分析

    通过对异烟肼所致癫痫样发作1例分析如下。病历男,24岁,学生,因“咳嗽、咳痰1月余,加重伴发热1周”之主诉入院。患者于入院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自按“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消炎药后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1周前咳嗽较前明显加重,并出现发热,测体温38.0℃,午后明显。,双肺可见大量斑片状、片絮状阴影,其内可见多发空洞。血常规提示:WBC 6.7×109/L,N 0.84,Hb 115 g/L。既往体健,其同宿舍同学患“肺结核”。

    作者:王启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9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观察并评价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支气管哮喘患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分别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及消失时间。两组患儿疗程为7天,7天后比较两组在咳嗽、气喘、肺部湿啰音、哮鸣音消失、胸片炎性反应吸收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85.72%,治疗组在咳嗽、气喘、肺部湿啰音、哮鸣音消失,胸片炎性反应吸收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控制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员聪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主要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烦燥不安等,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作者:徐亚利;邢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肛周脓肿致感染中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致感染中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40例肛周脓肿患者,对其中37例感染中毒性休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肛周脓肿致感染中毒性休克危险因素有年龄(≤10岁)、呼吸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APACHEⅡ评分(>20分)、机械通气时间长(>48h)、心脏损害后综合征、危重病例评分、乳酸、住院时间长(>15d)、细菌内毒素、病原菌阳性等(p<0.05)。结论:充分做好相关的预防性措施能降低肛周脓肿致感染中毒性休克的发生。

    作者:贾兴元;张春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诊分级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手段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治疗,针对性强,方便快捷,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患者满意度增加,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董健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复苏期间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术后复苏期开展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开展介入封堵术的先心病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复苏期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52%,干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心病的复苏期间容易发生多种不良事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手术治疗的终效果,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作者:牛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门诊和住院中药饮片处方问题分析

    中药处方既是医师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具有技术、经济和法律上的意义。中药处方的质量,直接影响药剂工作者进行处方调配、发药和指导患者用药的质量,直接影响对患者疾病的冶疗效果,困此提高处方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了解我院近期中药饮片处方的开具情况和饮片的使用情况,现对我院2013年1-6月门诊和住院中药饮片处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登记,如配伍禁忌、脚注问题、毒性药超量、诊断与用药不符、剂量错误、不规范修改、用法问题、药味重复、药名开错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其规范和提高我院的门诊中药处方的质量,促进更规范用药。

    作者:黄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65例痛风患者的血尿酸临床检验分析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以肥胖及饮食条件优越者为主,大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部分患者常伴有家族史,其主要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结节的形成,痛风本病病程漫长,后期常并发肾功能衰竭,伴发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可因外伤感染,暴饮暴食,酗酒,情绪激动面诱发。痛风患者多有血尿酸增高,血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经氧化酶作用生成,当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过少,在体内超过一定浓度时,可发生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现将65例患者的血尿酸临床检验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晓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对普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20例普外科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等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为3.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9/60),并且干预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6/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减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符立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A、B、C 3组各40例,分别对3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相应治疗后,C组的治疗效果佳,其次为B组,A组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单纯对甲亢或者糖尿病进行治疗均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对甲亢和糖尿病进行针对性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

    作者:李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护理干预体会(附48例报告)

    脑血管病患者因吞咽、咳嗽困难导致误吸是吸人性肺炎的主因,发生率为10%-43%,通常在误吸48h后就会形成肺炎,重要的致病物质是胃酸和食物。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或减低误吸的发生,是医护人员护理脑血管病患者努力探索的课题[1]。我们对这类患者采取了包括防误吞训练、改进鼻饲模式、强化陪护宣教在内的护理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住院的脑血管病合并吸人性肺炎患者48例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晶;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更新与管理

    回顾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标准的统一。我国卫生部于2011年7月1日发布了 GDM 诊断行业标准(WS331-2011),妊娠早期空腹血糖≥7.0 mmol/L 应诊断为妊娠前糖尿病,妊娠24~28周行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服糖后1 h 和2 h 血糖界值分别为5.1 mmol/L、10.0 mmol/L 和8.5 mmol/L,任何一项血糖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GDM 。新的诊断标准使GDM 的检出率明显增加,需临床干预的患者明显增多,进行有效的分层管理是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者:王群英;史晓燕;佛新艳;孙养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对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0例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90例产妇采用阴道助产术,治疗组90例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母婴的结局。结果: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发生因素如胎盘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临产过程中一旦发现胎儿窘迫,尽量采用剖宫产术结束分娩,在分娩前要做好一切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减少新生儿于围产期的死亡率。

    作者:孙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