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蒲公英灌肠液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李亦蕾;晏媛;谭亚非;许重远;陈志良

关键词:复方蒲公英灌肠液, 咖啡酸,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摘要:目的 运用指纹图谱技术建立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定性和定量方法,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利用RP-HPLC方法,梯度洗脱测定10批样品.色谱条件为:Hypersil BDS C18分析柱(5 μm,250mm×4.6 m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磷酸盐缓冲液(磷酸调pH为3.2),流动相A梯度洗脱(10%-80%乙腈),分析时间40 min,时间为0、38、40 min,A(%)为10%、80%、80%;柱温35℃;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10批复方蒲公英灌肠液样品得到的色谱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可作为定性鉴别的指标峰;通过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比较,3、4和8号峰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咖啡酸和阿魏酸,复方蒲公英灌肠液中咖啡酸的含量为(63.7-136.8)μg/ml.结论 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可结合咖啡酸的含量测定用于全面控制产品的质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哇巴因-高血压鼠高血压发展期间肾脏钠转运的改变

    目的 本研究以内源性锂作为肾脏近端小管钠重吸收的标志物,研究哇巴因-高血压鼠在高血压发展期间,肾脏钠转运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阐明哇巴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80只80-10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0)和哇巴因组(n=40).每日分别给予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i/kg或哇巴因27.8 μg/kg,每周测量收缩压及体质量各1次.分别于饲养2、4、6和8周后分4批处死动物.处死前1周置于代谢笼中,测定各组每只大鼠摄食量.收集血清及24h尿,测定血清和尿中的钠、锂和肌酐浓度,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钠排泄分数、锂排泄分数及远端肾小管钠重吸收率(FDRNa).结果 两组的体质量及食物摄入量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2周时,哇巴因组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哇巴因组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并以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升高,7周后,血压不再继续升高,处于维持阶段.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血压与治疗前的基础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清钠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2、4、6周时哇巴因组的锂排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周和6周时,哇巴因组的FENa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哇巴因组的钠排泄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哇巴因组近端小管钠重吸收的增加,同时伴随着钠排泄的减少.2、4、6周时哇巴因组的钠排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远端小管起了一定的代偿作用.8周时,两组的锂排泄分数,钠排泄分数及FDRN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哇巴因可以使哇巴因-高血压鼠肾脏近端小管钠重吸收增加,肾排钠减少,导致其压力利钠关系改变,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葛蘅;吕卓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对左侧结肠癌梗阻患者Ⅰ期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确定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对左侧结肠癌梗阻患者Ⅰ期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为其在临床上预防吻合口漏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42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术后扩肛组和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组3个组,观察梗阻性左侧结肠癌梗阻患者一期切除术后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结果 术后扩肛组、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组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自术后3 d,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组组患者各指标开始显著低于术后扩肛组(P<0.05).结论 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能有效减少肠道内毒素的吸收及降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间接反映了该法可以促进左侧结肠癌伴梗阻患者一期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可做为预防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世雄;吴印爱;郑镇木;刘献堂;龙江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心理状态分析及处理对策

    目的 了解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心理状况,产后出血的发生,以及处理对策.方法 120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和62例有医学指征需要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孕妇的心理状况,同时观察其产后出血量.结果 (1)两组孕妇存在焦虑情绪,而要求剖宫产组的焦虑状态超过有手术指征剖宫产组;要求剖宫产组孕妇存在抑郁倾向;(2)两组孕妇在对分娩恐惧及惧怕疼痛两点上有差别;(3)两组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别.结论 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通过对社会因素的调查,有目的 的引导孕妇对分娩的正确认识,缓解她对分娩的心理压力.

    作者:梅志雄;郑军生;许成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重组腺病毒介导hCGPx转染致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抗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胞浆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hCGPx)转染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将含hCGPx cDNA的质粒pGEM-T-hCGPx和重组腺病毒载体pACCMV-pLpA穿梭质粒进行基因重组,构建成pACCMV-hCGPx穿梭质粒后,与包装质粒pJM17共转染293细胞,构建成重组腺病毒AdCMV-hCGPx.用AdCMV-hCGPx转染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并分为转染24、48和72 h组,以转染空载体的细胞为对照组,检测转染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各组ECV304细胞经H2O2氧化损伤处理后,分别对细胞的活力和凋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各转染组细胞转染基因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H2O2氧化损伤处理后,AdCMV-hCGPx转染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凋亡受到抑制.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CGPx转染可保护ECV304细胞抵抗氧化损伤,具有明确的细胞保护作用,其具体保护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项和立;薛武军;侯军;田普训;滕琰;潘晓鸣;丁小明;冯新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广东省妊娠合并肾病流行病学特征与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妊娠合并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到其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其发生,以降低广东省的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在全省乡镇以上有产科的医院登记所需数据,并逐级上报汇总后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省2001-2002年妊娠合并肾病的发生率为2.05/万;不同级别和经济水平地区的妊娠合并肾病的发生率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和高危妊娠管理、加强基层产科人员的培训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妊娠合并肾病,从而预防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作者:赵庆国;田丰莲;李兵;夏建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吡柔比星在体外胃癌组织温热化疗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和其他化疗药物的对胃癌组织温热协同作用,探讨化疗药物与温热化疗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36个病例的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建立人胃癌组织体外立体培养作用模型,MTS-PMS比色法检测组织培养物活性以了解化疗药物以及温热化疗的抑瘤效果.HE染色研究评价药物对胃癌组织在组织形态学上的改变.结果 顺铂、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对胃癌组织的杀伤均具有较强的温热协同关系(P=0.000),吡柔比星单独处理和温热协同处理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其他3种药物抑制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吡柔比星和温热协同处理效果与胃癌病例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00),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术前CEA水平无关(P>0.05).HE染色表明,吡柔比星和温热处理后,胃癌组织大部崩解,细胞变性坏死,细胞核固缩,胞浆散失.结论 THP对胃癌组织具有良好的温热协同效应和肿瘤杀伤效果,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王晓光;傅军;郑航;李国新;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细胞穿透肽核靶向运输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蛋白转导功能的研究

    目的 构建基于细胞穿透肽靶向细胞核运输的蛋白表达载体,并研究其蛋白转导功能.方法 在带His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pET14b-HE(pET14b-His-EGFP)基础上,利用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依次含细胞穿透肽(CPP)、连接子、核定位信号(NLS)序列和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14b-HC(L)NE(pET14b-His-CPP-Linker-NLS-EGFP);经酶切、测序鉴定载体构建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后、用Ni2+亲和层析纯化得到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透析、过滤除菌后加入培养的真核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其在活细胞的蛋白转导功能.结果 酶切、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有效表达;蛋白转导实验可见融合蛋白可快速穿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并且这种内化转导功能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基于细胞穿透肽的蛋白表达运输载体,建立了可携带外源蛋白进入细胞浆及细胞核的运输系统,为研究蛋白或多肽的细胞内功能以及运输药物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工具.

    作者:李海玉;郭爱华;刘志锋;刘瑜;刘靖华;邓鹏;李志杰;刘亚伟;姜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位于右心房并向上下腔静脉延伸、部分与左心房壁相连,镜下为弥漫性增生的异型淋巴细胞,瘤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间有瘤巨细胞.细胞核呈泡状,核膜厚,可见清晰的核仁.免疫组化CD20(++)、CD79a(+).结论 原发性心脏恶性淋巴瘤罕见,病因学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绝大多数为B细胞系淋巴瘤,预后较差.

    作者:吴正蓉;翁德胜;丁彦青;韩慧霞;朱梅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精氨酸类似物对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 研究新精氨酸类似物对一氧化氮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 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检测不同浓度新精氨酸类似物对诱导型iNOS的抑制程度;胰岛素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新精氨酸类似物对于内皮细胞的iNOS的抑制作用.结果 (1)新精氨酸类似物可显著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并呈剂量依赖性.而对胰岛素刺激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产生无明显影响.(2)新精氨酸类似物可显著降低巨噬细胞iNOS的活性,对于巨噬细胞的结构型iNOS活性及内皮细胞的iNOS活性无明显影响.(3)新精氨酸类似物对于巨噬细胞iNOS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新精氨酸类似物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iNOS抑制剂.

    作者:孙飞;吴赛珠;张晓添;刘长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表达在大鼠神经元AD模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载体介导表达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基因以及表达的hBDNF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AD模型神经元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 使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了hBDNF基因,并且构建了携带hBDNF基因的rAAV病毒载体(AAV-hBDNF),使用病毒载体转染Aβ诱导损伤的海马神经元.使用MTT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细胞凋亡变化,同时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BDNF蛋白以及Bcl-2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进行了有效的转染,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表达的BDNF对Aβ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有显著的保护效应,在BDNF治疗组表现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高和有效地维持了[Ca2+]i平衡.结论 表达的BDNF通过抑制Aβ依赖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有效地保护神经元抵抗Aβ神经毒性引起的凋亡.

    作者:刘朝晖;马东亮;靳辉;马延兵;胡海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喉癌的CT诊断与分期

    目的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喉癌的精确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分析喉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喉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对51例经病理证实的在同一条件下行CT检查的喉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3例,年龄范围39-84岁,平均年龄57.7岁,中位年龄58岁.采用薄层、屏气技术.扫描范围自舌骨至环状软骨下缘.在常规横断面基础上行多平面重组.结果 声门上型16例(占31.4%),声门型29例(占56.8%),声门下型癌0例,跨声门型6例(11.8%).CT诊断T1期11例,T2期17例,T3期10例,T4期13例.喉癌的CT分期与临床分期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加上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喉部结构及病变浸润的范围与程度,可为横断面像提供很好的补充,使CT对喉癌的定位与分期更为可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

    作者:李贻卓;吴秋良;黄子林;魏一飞;钟锐;陈林;梁少萍;吴沛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观察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2005年,应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底内侧岛状皮瓣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3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3例,跟外侧血管岛状皮瓣2例.结果 1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2 cm坏死,皮瓣面积大为8 cm×15 cm,小为3 cm×4 cm,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 带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苏顺清;戴新明;朱雁;莫伟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亚急性甲状腺炎及高泌乳素血症1例报道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而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认为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甲状腺炎性破坏,二者发病机理不同,临床上一般很少合并出现,故将本院收治的1例在桥本甲状腺炎基础上出现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罕见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关美萍;沈洁;李晨钟;谢翠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孕34-36+6周合并胎膜早破的处理比较研究

    目的 对孕34-36+6周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比较引产与观察两种方法,何者更为合理.方法 对孕34-36+6周并胎膜早破产妇46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催产素引产组(25例)及观察组(21例).结果 两组胎膜早破时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无显著差异,母亲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延长(P<0.01),新生儿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认为孕34周以上合并胎膜早破积极引产处理是安全的,可以降低母亲及新生儿发病率.

    作者:吕小燕;彭朗鸣;尹春艳;李秋玲;胡玉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非诺贝特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D40表达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非诺贝特对TNF-α诱导的HUVECs的CD40mRNA和细胞表面CD40表达的影响;用明胶酶谱法测定TNF-α对HUVECs的MMP-2、MMP-9活性的影响以及非诺贝特对它们的作用.结果 非诺贝特在5×10-5,1×10-4和2×10-4mol/L的浓度范围内能显著降低CD40mRNA和细胞表面CD40的表达(P<0.01),以1×10-4mol/L的非诺贝特的效果为明显;浓度为2×10-4mol/L时,非诺贝特并没有进一步降低CD40mRNA和细胞表面CD40的表达.非诺贝特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中MMP-2和MMP-9活性的增加.结论 非诺贝特能降低TNF-α诱导的HUVECs的CD40表达,并且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中MMP-2和MMP-9活性的增加.

    作者:林蓉;刘俊田;甘伟杰;王维蓉;韩纯洁;刘瑜;方志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HBVDNA含量对HBV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3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发生宫内感染的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例发生宫内感染.其中HBsAg阳性7例,HBVDNA阳性18例,HBsAg和HBVDNA均阳性的3例,总的HBV宫内感染率为9.6%(22/230).(2)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仅HBVDNA浓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OR为1.57(1.12-2.21).(3)23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者119例,发生宫内感染18例,感染率为15.1%(18/119),并且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HBV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χ2=7.92,P<0.05).结论 孕妇血清HBVDNA浓度分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当HBVDNA浓度≥107copies/ml时,其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作者:尹玉竹;谌小卫;李小毛;侯红瑛;史众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 h腹腔注射川芎嗪(80 mg/kg,1次/d),术后4 h腹腔注射BrdU(50 mg/kg,1次 /d),分别于缺血7、14、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SGZ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7 d,缺血同侧SGZ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14 d达峰值,21 d减少(P<0.01).川芎嗪组7 d时,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7、14和21 d,缺血同侧SGZBrdU阳性细胞数均增加显著(P<0.01),至21 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SGZ的细胞增殖可能有持续促进作用.

    作者:邱芬;刘勇;张蓬勃;田英芳;祁存芳;赵建军;杨杰;肖新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重铬酸钾和谷胱甘肽作用致小牛胸腺DNA损伤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目的 研究重铬酸钾和谷胱甘肽对小牛胸腺DNA的损伤.方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光谱两种分析方法观察DNA的超微结构变化和吸收光谱的改变.结果 单一重铬酸钾不能诱导DNA断裂,但将重铬酸钾和谷胱甘肽按一定比例和浓度混合同时作用于DNA时,则可以诱导小牛胸腺DNA断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当重铬酸钾和谷胱甘肽共同作用DNA时,其大吸收峰呈增色效应.结论 从形态学和光谱学角度佐证了谷胱甘肽在引发铬(Ⅵ)化合物发生还原反应产生多种中间产物并导致人体细胞癌变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豫峰;蔡继业;赵秋香;杨培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实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7例,对照组43例,采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其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舒张早、晚期大运动速度Em、Am及Em/Am比值;采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频谱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大血流速度E、A、E/A比值和等容舒张时间.结果 2型糖尿病组Em和Em/Am比值明显减低、A增高、E/A减低、等容舒张时间延长;Em/Am与E/A具良好相关性;PW-DTI和二尖瓣血流多普勒频谱对2型糖尿病患者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94.81%、79.22%(P<0.005).结论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与二尖瓣血流多普勒频谱均可检测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受损,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能够识别假性正常化模式,提高左室舒张功能异常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从而为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更早期的诊断依据.

    作者:郭津含;唐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88Re-Herceptin免疫导向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以针对HER-2/neu癌基因表达蛋白为靶点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Herceptin作为靶向载体,制备188Re标记的放射免疫治疗剂(188Re-Herceptin),观察其在体外对HER-2/neu癌基因高表达的SKBR-3乳腺癌细胞株的靶向结合性及抗癌作用.方法 188Re对Herceptin的标记采用直接标记法,取不同放射性活度的188Re-Herceptin与SKBR-3乳腺癌细胞共同培养,以MTT法测定其对单层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相对抑制率(IC50).结果 188Re-Herceptin在体外可明显抑制SKBR-3细胞,且其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188Re标记的正常鼠IgG(nmIgG)和188ReO4-的抑制作用较弱.188Re-Herceptin组的IC50(76.1×104Bq/L)明显低于188Re-nmIgG组(139.2×104Bq/L)和188ReO4-组175×104Bq/L.结论 188Re-Herceptin具有明显的抑制体外培养SKBR-3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可进一步用于乳腺癌的放射免疫导向治疗.

    作者:李贵平;张一帆;汪勇先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