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心理状态分析及处理对策

梅志雄;郑军生;许成芳

关键词:孕妇, 心理, 社会因素,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 了解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心理状况,产后出血的发生,以及处理对策.方法 120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和62例有医学指征需要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孕妇的心理状况,同时观察其产后出血量.结果 (1)两组孕妇存在焦虑情绪,而要求剖宫产组的焦虑状态超过有手术指征剖宫产组;要求剖宫产组孕妇存在抑郁倾向;(2)两组孕妇在对分娩恐惧及惧怕疼痛两点上有差别;(3)两组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别.结论 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通过对社会因素的调查,有目的 的引导孕妇对分娩的正确认识,缓解她对分娩的心理压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IgA肾病内皮源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 研究内皮型NO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北方地区(汉族:北京,天津,河北)296例IgA患者、310例正常对照两组人群的e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VNTR)4a/b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两组间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eNOS基因的可变串联复序列表现为eNOS4a/4a,eNOS4b/4b,eNOS4a/4b 3种基因型.IgA肾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eNOS基因4a/b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NOS基因内含子4 VNTR多态性与IgA肾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无明显关联.该多态性在IgA肾病遗传因素中的地位尚难以确定,其参与IgA肾病微血管病变的作用可能存在种族或地域异质性.

    作者:洪权;丁瑞;陈香美;吕杨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亚急性甲状腺炎及高泌乳素血症1例报道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而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认为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甲状腺炎性破坏,二者发病机理不同,临床上一般很少合并出现,故将本院收治的1例在桥本甲状腺炎基础上出现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罕见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关美萍;沈洁;李晨钟;谢翠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别

    目的 研究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药效物质基础,为双黄连粉针剂更合理的应用和更广泛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各种理化、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双黄连粉针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丁、黄芩苷和葡萄糖.结论 除绿原酸、咖啡酸和黄芩苷外,其他4种化合物均系从该制剂中首次分得.

    作者:吕本强;邢学锋;罗佳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心理状态分析及处理对策

    目的 了解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心理状况,产后出血的发生,以及处理对策.方法 120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和62例有医学指征需要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孕妇的心理状况,同时观察其产后出血量.结果 (1)两组孕妇存在焦虑情绪,而要求剖宫产组的焦虑状态超过有手术指征剖宫产组;要求剖宫产组孕妇存在抑郁倾向;(2)两组孕妇在对分娩恐惧及惧怕疼痛两点上有差别;(3)两组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别.结论 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通过对社会因素的调查,有目的 的引导孕妇对分娩的正确认识,缓解她对分娩的心理压力.

    作者:梅志雄;郑军生;许成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环氧化酶2基因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在人大肠癌细胞系及大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意义.方法 培养不同转移能力的人大肠癌细胞系SW480和SW620细胞,收集50例大肠癌石蜡组织,50例淋巴结转移性大肠癌石蜡组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 PCR的方法研究环氧化酶2在不同转移能力人大肠癌细胞系及原发人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环氧化酶2蛋白在SW480和SW620细胞株中均阳性表达;环氧化酶2mRNA在SW620比SW480细胞中表达增高,表达量的平均倍比关系为2.268.环氧化酶2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的异常表达高于原发大肠癌石蜡组织,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氧化酶2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李祖国;刘腾飞;谢卫兵;周军;余力;丁彦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同种异体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组织学观察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CCl4喂养制作SD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实质局部注射同种BMSCs(肝损伤移植组),或不行细胞移植(肝损伤对照组).分别在造模前、BMSCs移植术后6 h、1周、5周取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肝损伤大鼠造模后肝内出现弥漫性分布的点片块坏死,肝血窦充血明显,弥散性炎性细胞浸润.BMSCs移植组大鼠移植术后6 h肝内坏死、充血、炎性细胞等改变与肝损伤对照组组织学改变基本类似,移植术后1周、5周上述组织学改变逐渐好转,但BMSCs移植组较肝损伤对照组好转更明显.结论 同种异体移植BMSCs有助于修复大鼠急性化学性损伤的肝组织.

    作者:刘胜军;方驰华;陈小伍;戎祯祥;朱达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肿瘤相关性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肿瘤相关性抑郁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及生化指标.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于接种肿瘤细胞前后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分养大鼠抑郁症模型,制备大鼠肿瘤相关性抑郁模型.采用开场试验检测大鼠的行为性抑郁,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马5-羟色胺(5-HT)含量,同时监测体质量、皮下肿瘤大小,糖水消耗试验.结果 大鼠接受慢性应激后出现显著的抑郁,表现为在中央区域活动显著减少,总的活动路程减少,休息时间延长和活动时间缩短,在停止应激后的第12 d抑郁仍维持较高程度.抑郁大鼠糖水消耗量减少.抑郁模型组海马5-HT分别为(239.6±11.4)、(237.9±14.4)、(196.7±17.2)ng/g均低于肿瘤对照组(292.9±20.2)ng/g;4组大鼠均生长肿瘤.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肿瘤相关性抑郁的动物模型,荷瘤鼠存在明显的行为性抑郁及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是研究抑郁对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影响的理想平台.

    作者:崔彦芝;韩亚光;罗荣城;杨海青;姜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喉癌的CT诊断与分期

    目的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喉癌的精确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分析喉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喉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对51例经病理证实的在同一条件下行CT检查的喉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3例,年龄范围39-84岁,平均年龄57.7岁,中位年龄58岁.采用薄层、屏气技术.扫描范围自舌骨至环状软骨下缘.在常规横断面基础上行多平面重组.结果 声门上型16例(占31.4%),声门型29例(占56.8%),声门下型癌0例,跨声门型6例(11.8%).CT诊断T1期11例,T2期17例,T3期10例,T4期13例.喉癌的CT分期与临床分期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加上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喉部结构及病变浸润的范围与程度,可为横断面像提供很好的补充,使CT对喉癌的定位与分期更为可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

    作者:李贻卓;吴秋良;黄子林;魏一飞;钟锐;陈林;梁少萍;吴沛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Fas及FasL蛋白表达变化及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制

    目的 研究大鼠肝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Fas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保护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肝缺血预处理的模型.随机分成3组:①为正常对照组,②缺血再灌注(IR组);③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IP+IR组).术后在分析各组肝组织Fas及FasL蛋白表达变化的同时,检测血清ALT及AST的活性.并在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Fas及FasL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IP+IR组轻度增高.IR组ALT及AST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而与IR组比较,IP+IR组ALT、AST活性明显较低(P<0.05).电镜下观察到IR组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的凋亡损伤改变,而IP组改变较小.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Fas及FasL蛋白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损伤.

    作者:庄永敬;徐小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广东省人民医院2005年门诊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抗感染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院药品管理数据库中提取2005年门诊病人处方,就抗感染药物处方基本情况、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各类抗感染药物应用人次比例、各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比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全年平均为25.50%;联用抗感染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比例全年平均为26.79%;抗感染药物占总金额全年平均为15.94%;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全年大于6个月的前10名品种是:口服利巴韦林、头孢呋辛酯片、口服头孢克罗、口服头孢拉定、口服克林霉素、口服克拉霉素、口服阿奇霉素、头孢他美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左氧氟沙星针;各类抗感染药物使用人次比例前5名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和抗病毒类.结论 我院门诊应用抗感染药物基本合理,但还存在有些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率过高、一线药物比例较低、个别抗菌药物使用较为集中等问题.

    作者:李桃;佃少娜;罗宇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孕34-36+6周合并胎膜早破的处理比较研究

    目的 对孕34-36+6周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比较引产与观察两种方法,何者更为合理.方法 对孕34-36+6周并胎膜早破产妇46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催产素引产组(25例)及观察组(21例).结果 两组胎膜早破时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无显著差异,母亲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延长(P<0.01),新生儿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认为孕34周以上合并胎膜早破积极引产处理是安全的,可以降低母亲及新生儿发病率.

    作者:吕小燕;彭朗鸣;尹春艳;李秋玲;胡玉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复方蒲公英灌肠液指纹图谱定性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 运用指纹图谱技术建立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定性和定量方法,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利用RP-HPLC方法,梯度洗脱测定10批样品.色谱条件为:Hypersil BDS C18分析柱(5 μm,250mm×4.6 m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磷酸盐缓冲液(磷酸调pH为3.2),流动相A梯度洗脱(10%-80%乙腈),分析时间40 min,时间为0、38、40 min,A(%)为10%、80%、80%;柱温35℃;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10批复方蒲公英灌肠液样品得到的色谱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可作为定性鉴别的指标峰;通过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比较,3、4和8号峰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咖啡酸和阿魏酸,复方蒲公英灌肠液中咖啡酸的含量为(63.7-136.8)μg/ml.结论 复方蒲公英灌肠液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可结合咖啡酸的含量测定用于全面控制产品的质量.

    作者:李亦蕾;晏媛;谭亚非;许重远;陈志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精氨酸对糖尿病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精氨酸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前者以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后者注射等量溶剂;7 d后上述两组大鼠再随机分为精氨酸治疗组及盐水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精氨酸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L-精氨酸1 g/kg,盐水治疗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d后动物安乐死.观察动物血浆蛋白、精氨酸及葡萄糖浓度,动物体质量、摄食量及饮水量.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血浆蛋白及精氨酸减少、体质量下降、血糖升高、摄食量及饮水量增加;与盐水组比较,糖尿病大鼠经精氨酸治疗后体质量及血糖无显著变化,摄食及饮水量明显减少,血浆蛋白及精氨酸增加;除精氨酸水平升高外,正常大鼠经精氨酸治疗后上述其他参数无变化.结论 精氨酸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之多饮、多食症状,但对血糖及体质量无影响.

    作者:吕伟明;雷尚通;张强;张赟建;王深明;石汉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雌孕激素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观察雌、孕激素对其瘦素受体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卯时留取卵泡液,分离颗粒细胞体外培养,培养至第3天加入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或孕酮,继续培养2 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将颗粒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经流式细胞式检测其瘦素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所检测各浓度17-β雌二醇、孕酮均能增强颗粒细胞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17-β雌二醇作用高峰浓度为1μg/ml,孕酮作用高峰浓度为1 ng/ml.结论 雌孕激素在体外可增强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瘦素受体蛋白的表达,提示瘦素可能参与卵巢功能的调节,为深入研究瘦素在卵巢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郭新宇;李文玲;张金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基于框架和产生式表示法的病历知识库研究

    病历知识库是开发电子病历和临床辅助诊断系统的基础,病历大都以带格式的形式出现.采用框架表示法和产生式表示法相结合,可实现病历的表示和存储.病历知识库结构由综合数据库、病历规则库、知识获取模块和人机接口组成,将每一病历规则拆分成条件部分和结论部分,并分别占据一条记录.病历知识获取是知识库建立的关键和难点,可选取规范病历,借助知识编辑器来实现.模糊匹配算法是诊断推理的主要依据,对病历中非文本型数据的匹配计算,如影像,可采用数组转换的方法解决,病历模糊匹配主要通过病历内容比较,阈值计算、加权平均来实现.

    作者:沈亚诚;舒忠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表皮生长因子对小鼠前列腺细胞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分析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鼠前列腺细胞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EGF在前列腺增生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1μg/dEGF和2μg/d EGF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EGF和蒸馏水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28 d.采用FCM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剂量EGF处理组和对照小鼠前列腺细胞雌雄激素受体阳性标记率和表达水平.结果 经EGF处理后,前列腺细胞雌激素受体阳性标记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升高(P<0.01),2μg/d EGF组雌激素受体表达强度明显高于1μg/d EGF处理组(P<0.01);EGF处理后前列腺细胞雄激素受体阳性标记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剂量EGF处理对前列腺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EGF可调控前列腺细胞雌雄激素受体高表达,可能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贾彬;汤泓;黎玮;蔡文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表达在大鼠神经元AD模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载体介导表达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基因以及表达的hBDNF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AD模型神经元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 使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了hBDNF基因,并且构建了携带hBDNF基因的rAAV病毒载体(AAV-hBDNF),使用病毒载体转染Aβ诱导损伤的海马神经元.使用MTT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细胞凋亡变化,同时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BDNF蛋白以及Bcl-2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进行了有效的转染,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表达的BDNF对Aβ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有显著的保护效应,在BDNF治疗组表现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高和有效地维持了[Ca2+]i平衡.结论 表达的BDNF通过抑制Aβ依赖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有效地保护神经元抵抗Aβ神经毒性引起的凋亡.

    作者:刘朝晖;马东亮;靳辉;马延兵;胡海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无关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比较研究

    目的 评价无关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移植的造血重建、T细胞重建、感染、GVHD及疗效的差异.方法 46例患者接受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其中16例患者接受无关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组),30例患者接受无关供者骨髓移植(骨髓组).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1年内不同时间点患者的T细胞免疫重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白细胞(WBC)和血小板(BPC)重建时间,T细胞重建,感染发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白血病复发、无病生存(DFS)情况.结果 除1例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未造血重建外,其余45例均获得造血重建.外周血组和骨髓组WBC重建时间分别为+(12.81±4.15)和+(16.21±3.09)d(P=0.003);白细胞重建时间分别为+(15.50±6.91)和+(20.31±7.19)d(P=0.035),外周血组白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均快于骨髓组.外周血组和骨髓组患者移植后1、3、6、9、12月的T细胞重建无显著性差异.外周血组和骨髓组的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50%和50.0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644).外周血组与骨髓组急性GVHD(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56.25%和70.00%,其中Ⅲ-Ⅳ°aGVHD的发生率在二组分别为18.75%和13.79%;在可统计的患者中,慢性GVHD(cGVHD)的发生率外周血组为30.77%(4/13),骨髓组为36.36%(8/22),aGVHD和cGVHD发生率二组比较均无差异(P值分别为0.456和0.413).非白血病复发移植相关死亡率外周血组和骨髓组分别为18.75%和33.3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95).外周血组与骨髓组移植后分别有3例和2例复发,二者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226);移植后2年DFS在外周血组与骨髓组分别为62.19%和56.2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615).结论 无关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比骨髓移植迅速,但两者间移植后T细胞重建、感染发生率、GVHD及DFS并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范志平;杨凯;刘启发;孙竞;徐丹;张钰;魏永强;叶昌雄;江千里;孟凡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8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和中位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9.54%,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P=0.049),对照组和治疗组中位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9.5和6.5 d(p=0.035).治疗组中2例患者出现血压偏低、轻微头晕,休息后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加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作者:曾智桓;雷达;周万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细胞穿透肽核靶向运输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蛋白转导功能的研究

    目的 构建基于细胞穿透肽靶向细胞核运输的蛋白表达载体,并研究其蛋白转导功能.方法 在带His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pET14b-HE(pET14b-His-EGFP)基础上,利用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依次含细胞穿透肽(CPP)、连接子、核定位信号(NLS)序列和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14b-HC(L)NE(pET14b-His-CPP-Linker-NLS-EGFP);经酶切、测序鉴定载体构建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后、用Ni2+亲和层析纯化得到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透析、过滤除菌后加入培养的真核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其在活细胞的蛋白转导功能.结果 酶切、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有效表达;蛋白转导实验可见融合蛋白可快速穿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并且这种内化转导功能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基于细胞穿透肽的蛋白表达运输载体,建立了可携带外源蛋白进入细胞浆及细胞核的运输系统,为研究蛋白或多肽的细胞内功能以及运输药物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工具.

    作者:李海玉;郭爱华;刘志锋;刘瑜;刘靖华;邓鹏;李志杰;刘亚伟;姜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