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铅是重金属元素,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应用广泛,目前,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已被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同[1].儿童是铅中毒的易感人群,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尤其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的智力及行为等方面可造成长期甚至是终生的不可逆性损害.因此,监测儿童的血铅水平,对于预防儿童铅中毒和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1].
作者:齐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齐齐哈尔市农村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现状,采用现场横断面调查,了解病人依从性影响因素.对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筛选,有2个因素与高血压依从性有关,多因素分析有3个因素被选入(P<0 05).结论:1.吸烟与高血压依从性有很大的关系,不吸烟的患者依从性好于吸烟患者(p=0.016);2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在高依从性和低依从性两组患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高血压知识掌握较好的患者,其依从性好于高血压知识掌握不好的患者;3.来自各类社会支持越多,依从性越好(家人愿意帮助做决定p=0.047、需要时有人在身边p=0.011).
作者:刘景华;钱学艳;姜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下肢血管性疾病患者CT血管成像资料的综合分析,完成关于患者下肢血管图像的整合.结果:全部病例的下肢动脉在身体的分布、走行、位置及病变形态能够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充分显示,并且能够明确诊断出下肢动脉性的疾病、下肢血管的病变和畸形;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下肢静脉血管,病变和血栓部分图像更为直观清晰.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出下肢血管的立体图像,因此成为检查下肢血管是否病变的理想方法,从而为治疗和诊断下肢血管性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李月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肠套叠为儿科常见病,以呕吐、腹痛、便血、腹部包块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可因认识不是而延误诊治,危及小儿生命.现将我院三年来收治的21例肠套叠患儿作回归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21例患儿男11例,女10例,年龄<1岁16例,>1岁5例.小5个月,大6岁.
作者:黄淑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患者侧下肢屈曲度进行简单定位,探讨简单定位下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简便操作和实用价值.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侧卧位.健侧下肢在下自然伸直;患侧下肢在上,屈髋屈膝,患侧下肢屈曲程度和角度以及放于健侧肢体的具体部位,根据实际椎间盘突出部位(经CT确诊部位)做简单定位,再以一肘抵住其肩前部,另一肘抵于臀部.两肘或两手协调施力,同时推压肩向后,压髂部向前,将腰被动旋转至大限度后,两肘同时做一个突然的相反方向快速扳动,常可听到腰部“喀喀”弹响声.本法可定位整复腰椎,用于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结论:通过简单定位操作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4例,临床治愈32例,显效26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其定位简单,效果明显.适合基层医院及初级临床医生操作应用.
作者:肖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肠外瘘患者的皮肤因受到肠液的侵蚀极易发生瘘口周围皮肤的糜烂、疼痛或感染,因此造口袋被普遍使用于肠外瘘病人的瘘口皮肤保护及引流液的收集,已取得明显效果.但发生于引流管周围的肠瘘由于引流管的存在,粘贴造口袋时需将引流管从造口袋表面穿出以便于外接负压球引流.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在造口袋上开一豁口后将引流管从袋中穿出,用透明敷贴加以覆盖固定豁口防止肠液外漏.但由于造口袋壁较薄,引流管又在造口袋豁口处不断摩擦,易致造口袋上引流管豁口处逐渐变大,且随着病人的体位变化,引流液将豁口处透明敷贴弄湿致粘贴不牢,肠漏液极易从此豁口处流出,既影响引流液量的计量又污染患者衣被.我科将去味过滤片应用于此类患者的造口袋豁口处,简便易行,有效防止肠外漏液从豁口处流出,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钟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大潮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身心健康日渐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要求.防病、治病、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高水平的健康、渴求好的医疗和护理,已成为人们生活不断中不可缺少的大事.因此,这就要求各级医院的导医分诊服务必须转变思想和服务理念,护士不仅仅要做到热情周到,更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全面的医疗信息[1],为患者提供需要、迫切的专业服务.要想做好这些工作,耐心且准确的为患者咨询答疑,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导医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建立新型的导医分诊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使导医分诊护士做到职业角色化、服务规范化[2].早在十九世纪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就提出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近代多数研究者也认为护理专业的本质是对人类的关怀和照顾他人的品质和能力的专业人才.
作者:韦志一;虞灵梅;郝光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脏、心脏疾病测定血清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 AST)对诊治的作用.方法:分肝硬化、急性肝炎、急性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4组,各选取120例,测定AST和m-AST值与正常组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各观察组的AST和m-AST的测定值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肝脏、心脏疾病测定血清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有助于对肝细胞和心肌细胞破坏的评估,又可作为肝脏、心脏等器官疾病预后计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滕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PAR)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给予200例PAR患者每日口服西替利嗪10mg,连续4周,禁用其他抗过敏药或滴鼻剂.结果:随访1年,显效109例(54.5%),有效59例((29 5%),无效32例(16.0%),总有效率840%;治疗后半年复发者48例(28.6%),1年复发者65例(38.7%),但所有复发病例中症状均较治疗前轻,仍属显效或有效,再次用药1-2周即可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西替利嗪治疗PAR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建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针对严重肝脏损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严重肝损伤患者,30例患者均开放上肢静脉通道抗休克输血补液,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前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2例、清创缝合加肝固有动脉结扎术5例、清创缝合加带蒂大网膜填塞缝合术3例、胆囊造瘘或胆总管引流术3例、肝破裂行单纯清创缝合术7例.结果:术后治愈的患者为19例,死亡5例,其中术中死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为2例,术后死于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继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患者为1例,死于术后拔出纱布时在出血的患者为2例.术后并发症:在出血的患者为1例,膈下积液的患者为2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严重肝损伤后应当尽早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低死亡率.
作者:卓玛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实施股骨头置换术临床路径中两种护理模式护理质量指标达成情况,为改进该路径提供参考.方法:80例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专病循证护理路径(A组)和县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临床路径中的护理程序(B组)进行临床护理及管理.结果:A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股骨头置换术临床路径中推行专病循证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秋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治疗前庭大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几年来门诊就诊的前庭大腺炎患者40例,采用中药坐浴及抗菌药物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4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前庭大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程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定期添加“亨氏营养包”微量营养素对婴幼儿血常规的影响.方法:添加前后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在营养素添加前后,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存在差异(P<0.05),余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家庭强化”的方式补充微量营养素是改善我国福利机构婴幼儿营养水平的良好措施.
作者:刘华;刘政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行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儿1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7例患儿经精心治疗以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VSD实施经导管封堵术过程中,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心电图检测,及时予以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及护理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雪娟;黄丽葵;温小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方法: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副作用观察、休息、活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50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有效率100%.结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可以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保健能力.
作者:裴园丽;马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及分析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方法,在我们医院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挑选300名胃炎和胃十二指肠病人,其中180名胃炎患者,120名胃十二指肠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与PPI或铋,二组给与PPI、铋、抗菌药物,一年后再次复查,从而探讨及分析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比一组治疗率高.结论:联合用药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胃炎和十二指肠的重要方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病例:患者,女性,66岁,主因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7天于2013年11月12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精神疾病史及脑血管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7.8℃,P78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神情,精神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存在,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血常规示: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88.5%.考虑为尿路感染,入院后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Q12h静点,症状明显好转,于2013年11月14日夜间患者出现精神亢进、胡言乱语,并出现幻视、幻觉,行头颅CT提示未见异常.
作者:赵淑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整理沈阳市东陵区中小学学生的谷丙转氨酶(ALT)检测结果,总结分析中小学生ALT异常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沈阳市东陵区1547名中学生的谷丙转氨酶(ALT)检测资料进行分类总结分析.结果:1547名中学生检测结果显示男女生之间的ALT阳性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男生ALT阳性率达到1.84%,女生ALT阳性率达到0.90%; ALT异常升高人数为14名(0.90%).结论:中学生的ALT升高与肝炎筛查的作用无明显关系,主要是由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但是仍然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切实加强对乙肝病毒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出现大面积传播.
作者:马心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讨论:LC术式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度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月就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术治疗的病例临床资料,术后平均随访半年.结果: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1例末后胆漏,2例胆囊窝积液,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天.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症,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应做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结肠破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23例采用直接修补吻合破裂口的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Ⅰ期手术治疗外伤性结肠损伤的治疗价值.结果:本组Ⅰ期手术治疗23例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外伤性结肠破裂及时Ⅰ期手术修补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再次手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中确保损伤肠管具有良好的血运,无张力,充分冲洗、引流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十分有利.
作者:侯立强;漫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