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烷在小儿CT检查镇静中的应用

黄小梅;范从海;文成;张奉超;单成静;李晓波

关键词:10%水合氯醛, 七氟烷吸入, 镇静评分, 入睡时间, 苏醒时间, 可控性
摘要:目的:比较单纯七氟烷吸入与10%水合氯醛灌肠在门诊CT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在3天-3岁之间的患儿60例,并随机分为单纯七氟烷吸入组(Q组)和水合氯醛灌肠组(L组),每组30例.患儿检查期间采用密歇根大学镇静评分法判断镇静深度,监测并记录患儿血压、心率和脉氧饱和度.分别记录患儿诱导前(T1)、诱导后(T2)、苏醒时(T3)时的镇静评分以及诱导时间(t1)、检查时间(t2)和苏醒时间(t3).结果:(1)七氟烷吸入组诱导时间为55.5±10.8秒,水合氯醛灌肠组诱导时间为20 7±6.9分钟.(2)七氟烷吸入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水合氯醛灌肠组(p<0 05).(3)七氟烷吸入组全部完成检查,水合氯醛灌肠组有7例患儿因体动而无法完成检查.(4)两组患儿血压心率在麻醉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p>0 05).结论:两种方法在合适镇静深度下都可以安全的用于小儿门诊CT检查,水合氯醛镇静失败发生率较高,七氟烷诱导和苏醒都较为迅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儿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患者注射40mg尼莫地平注射液,实验组基于予以尼莫地平的基础上服用养血清脑颗粒,每天3次,每次4g,观察两组患者给药两周后的临床症状.结果:在对127例患者进行治疗后,效果很好,实验组联用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总有效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1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联用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度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生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产儿的助产及产房护理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的助产及产房护理方法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方法:对早产儿如何助产的方法以及产前产后的护理方法我们分成2个实验组,一组为40位早产儿,一个组别采用对早产儿如何助产的方法以及产前产后的优质护理方法,我们称之为治疗组;另一个组别采用常规助产及产前产后护理方法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早产儿的存活率为77.5%,对照组早产儿的存活率为65.0%;治疗组早产儿及产妇的生病概率为75.1%,对照组早产儿及产妇生病概率为86.9%.结论:在当下早产儿的生命质量普遍低下的状况下,早产儿助产的方法以及产前产后的优质护理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这种方法应得到普及和应用.

    作者:袁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降低大肠癌术后ICU谵妄发生的效果分析

    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大肠癌术后ICU谵妄的影响,为减少大肠癌术后ICU谵妄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大肠癌患者分别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ICU谵妄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ICU谵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大肠癌术后ICU谵妄的发生率.

    作者:王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联合用药是未来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趋势

    第18届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ESH/ISH 2008)和第22次国际高血压学会科学会议6月14~1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有来自世界各国的8500多名学者参加会议,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是本次会议的重点之一.中华医学会《中华国际医学论坛》、国际高血压学会(ISH)日前在北京联合举行2008 ISH中国行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呼吁要重视降压达标,并强调联合用药是未来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趋势.

    作者:朱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硫酸镁及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硫酸镁和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得到更好的妊高症治疗方法.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妊高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硫酸镁治疗妊高症,观察组取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高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7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高症,可有效提高妊高症治疗有效率.

    作者:赵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妇科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近年来,盆腔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根据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目前,临床上应用了新型病原学检测方法及诊断技术,这提高了妇科盆腔炎诊断的准确性,也给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抗生素不断应用在医疗系统,提高了盆腔炎的疗效,病程得到缩短,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作者:刘玉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和血脂改变情况效果观察

    目的:就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和血脂改变情况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的降糖药物的治疗主要选用二甲双胍片和格列美脲片,对照组定期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对患者血脂、血糖、血压治疗目标无要求;干预组采取健康宣教+改善生活方式+定期随访的方式.结果:干预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压、血糖、血脂等重要指标的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显示出在糖脂代谢方面具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对血压的降低有积极的疗效.

    作者:陆寒英;徐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时软化宫颈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时软化宫颈的效果.方法:输卵管性不孕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阴道口放置米索前列醇.结果:治疗组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通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治疗组的妊娠率为70.0%,对照组妊娠率为30.0%,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中的应用能有效软化宫颈,从而改善预后,提高妊娠率.

    作者:王宝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分析临床上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式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的分成传统组和全面组,每组有患者50例,其中传统组患者接受一般的日常护理措施,而全面组患者在一般日常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综合优质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全面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传统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另外,全面组经过治疗基本治愈28例,好转21例,死亡1例,传统组基本治愈19例,好转38例,死亡3例.结论: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综合护理配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的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史青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实施优质外科护理的危机管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优质外科护理服务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外科护理模式,加强临床外科护理工作,提高外科护理的总体质量,保障医疗卫生安全.人们的个人权益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的提高,这直接促使我国医疗体系之中的医患关系紧张,时常有安全事件发生,特别是在外科护理中出现安全事件的频率更高.针对我院外科护理危机管理的措施以及各方面重要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为我国外科护理危机解决措施提出个人的体会.

    作者:朱爱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机械性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体会

    目的:对机械性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临床疗效的评估.方法:选择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失代偿期的患者,对其进行机械性通气治疗,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0 5小时和治疗后72小时3个时期点的症状和体征.结果:抢救成功20例,死亡2例,有效率90.9%.经机械性通气治疗后,患者均能良好耐受,呼吸困难明显得到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比治疗前得到明显下降,动脉血气指标(如PaO2、SaO2等)亦趋于正常值.结论:机械性通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显著,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心功能.

    作者:丁蕾;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纳米流动树脂联合氢氧化钙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纳米流动树脂联合氢氧化钙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磨牙髓室底穿孔患牙78例,随机分成2组,做严密的根管治疗,之后分别用纳米流动树脂联合氢氧化钙、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修补髓室底,2组均定期复查.观察临床效果及X线片结果.结果:2年后复查,两组在治疗磨牙髓室底穿有效率分别为82.05%和87.1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 755).实验组内以及对照组内穿孔直径<2mm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穿孔直径≥2mm时的有效率(P值分别为0.012,0.047).同时医源性穿孔的疗效明显优于龋源性穿孔(P=0.026).结论:应用纳米流动树脂联合氢氧化钙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且两种修复材料经济、操作方便,利于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巍;张书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口腔微生态的几种影响因素

    口腔微生态平衡是维持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许多因素都可以使口腔微生态失衡,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口腔微生态的几种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作者:魏银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抗凝剂对献血者四项酶联免疫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常用的两种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钠,肝素钠)对血站四项酶联免疫指标(HBsAg,抗-HCV,TP抗体,HⅣ抗体检测)采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对于检测结果的干扰.方法:随机采集街头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标本119份,分别采用EDTA-Na2,肝素钠进行抗凝,然后与其相对应的的非抗凝血(取血清)离心后按照所采用的各试剂盒说明要求进行平行检测.结果:EDTA-Na2和肝素钠抗凝的两组标本在检测HBsAg时得出S/CO值与血清相比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检测抗-HCV时,EDTA-Na2抗凝的标本S/CO值与血清相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肝素钠与其相比,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 01);在检测TP抗体时,EDTA-Na2和肝素钠的抗凝标本所得的S/CO值与血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抗-HIV及抗原时,EDTA-Na2抗凝的标本S/CO值与血清相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肝素钠与其相比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DTA-Na2和肝素钠作为抗凝剂,会对血站四项酶联免疫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作者:孙森;孙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分娩方式对沙眼衣原体母婴传播的影响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阳性孕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我院2002~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期间沙眼表原体阳性的母亲及其新生儿221对,用免疫层析法进行了沙眼衣原体抗原的检测,比较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影响.结果:221名新生儿中自然分娩113人,沙眼衣原体阳性73人,阳性率64.60%,剖宫产108人,沙眼表原体阳性16人,阳性率14.81%.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沙眼衣原体母婴传播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朱玉婷;韦立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尿NAG和尿mALB检测在单侧输尿管结石致肾损害及梗阻解除后同侧肾功恢复程度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尿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微量蛋白(mALB)含量的变化在单侧输尿管结石梗阻并肾积水对同侧肾功能影响程度及梗阻解除后肾功能恢复程度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单侧输尿管结石梗阻并肾积水病人分为两组,第1组发病在4-7天,第2组发病1-3天;在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术前1天、术中、术后3天等不同时间段采集到的尿液中尿酶NAG及尿微量蛋白mALB含量分别以“两点法”及“胶体金法”检测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数据统计分析.结果:①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第1组3个不同时间段尿NAG含量平均值高于正常值且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不同时间段尿微量蛋白mALB含量高于正常值且术前与术中、术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微量蛋白mALB含量术中、术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2组中尿酶NAG及尿微量蛋白mALB含量术前与术中、术后检测的结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检测的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间同时间段比较:第2组与第1组术前尿NA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1组术中尿NA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1组术后尿NA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1组术前尿微量蛋白mALB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1组术中尿微量蛋白mALB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第2组与第1组术后尿微量蛋白mALB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的尿酶NAG及尿微量蛋白mALB检测可动态反映单侧输尿管结石梗阻所致的肾功能损害情况,对早期梗阻侧肾功能损害、是否影响健侧肾的功能厦手术后肾功能恢复状况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卫星;梁结玲;杨守东;陆居文;陈建发;郑富强;张焕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方法探析

    目的: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探讨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采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版)》规定的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流程,探索多种方法,对2013年登记在册的732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732名规范化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313人空腹血糖值<7.0mmol/L,稳定率为42.76%.结论:乡镇卫生院探索多种方法,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患者病情稳定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并发症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罗保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老年人的数量在急剧上升,因此给我的医疗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常用药物存在很多的不良反应.本文简要分析了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了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

    作者:蔡耿;宋强;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减轻患儿静脉穿刺时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

    为减轻患儿静脉穿刺时的负性情绪,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将行静脉穿刺的90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行静脉穿刺,干预组在静脉穿刺时实施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穿刺时的负性情绪,提高输液疗法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邱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去味过滤片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巧用

    肠外瘘患者的皮肤因受到肠液的侵蚀极易发生瘘口周围皮肤的糜烂、疼痛或感染,因此造口袋被普遍使用于肠外瘘病人的瘘口皮肤保护及引流液的收集,已取得明显效果.但发生于引流管周围的肠瘘由于引流管的存在,粘贴造口袋时需将引流管从造口袋表面穿出以便于外接负压球引流.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在造口袋上开一豁口后将引流管从袋中穿出,用透明敷贴加以覆盖固定豁口防止肠液外漏.但由于造口袋壁较薄,引流管又在造口袋豁口处不断摩擦,易致造口袋上引流管豁口处逐渐变大,且随着病人的体位变化,引流液将豁口处透明敷贴弄湿致粘贴不牢,肠漏液极易从此豁口处流出,既影响引流液量的计量又污染患者衣被.我科将去味过滤片应用于此类患者的造口袋豁口处,简便易行,有效防止肠外漏液从豁口处流出,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钟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