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培训模式在新护士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比较

蔡金英;陈毅文;许晓萍

关键词:自主学习, 个性化指导, 新护士, 技术操作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培训模式在新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度的72名新招聘护士给予实施传统培训方法,设为对照组;2012年度的67名新招聘护士给予实施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设为观察组.培训3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新护士技术操作水平,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促进教学相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首次住院抗病毒治疗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感染率和发病率高的传染病,且病程迁延不愈,不仅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抗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公认有效的抗HBV治疗药物是干扰素和以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为代表的新一代核苷类药物.但抗病毒药物具有用药时间长、费用高等特点,干扰素疗程一般需9个月,拉米夫定疗程至少1年[1],因此做好首次抗病毒治疗患者心理护理,争取患者配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带容;谢江芸;黄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我院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筛查与评估

    目的:采用病人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评估癌症患者的营养状况,以了解肿瘤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PG-SGA对177例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测,并用营养风险评估量表(NRS2002)进行验证.结果:PG-SG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NRS-2002(x2=4.08,P=0.043).PG-SGA分级A级患者100例(56.5%),B级患者39例(22.0%),C级患者38例(21.5%).不同年龄段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x2=7.05,P=0.03);PG-SGA分级A、B、C级患者间血清白蛋白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级患者血红蛋白存在明显差异(P< 0.05);PG-SGA分级与胃肠道抑制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r=0.38,P=0.000).结论:PG-SGA对肿瘤患者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临床应重视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筛查、评估和早期营养干预.

    作者:何丽琳;袁华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床分离产头孢菌素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我院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耐药情况及ampC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药阴沟肠杆茵30株;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NCCLS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PCR扩增检测ampC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30株茵中16株茵(53 3%)产AmpC酶,6株茵(20.0%)产ESBLs.产AmpC酶的菌株除对亚胺培南全敏感外,对其它抗茵药不同程度耐药.10株菌的ampC基因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基因100%同源,6株茵与之99%同源,4株茵的ArnpC酶发生了1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结论: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阴沟肠杆菌ECLC074ampC基因是我院主要的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型.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常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此类菌所致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康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病专科护士院内会诊指导压疮湿性换药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病专科护士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会诊,并分析指导工作队院内专科护士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的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把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1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压疮干性换药方法;同时,把2012年9月-2013年8月的10名患者选为观察组,实施老年专科护士会诊,并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指导护士正确的进行换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功治愈的患者的治疗时间是(18.22±5.19)d,换药次数为(6.19±2.52)次,对照组患者治愈的时间是(24.14±7.11)d,换药的次数是(25.46±7.50)次.结论:通过老年专科护士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会诊,推广个体化的压疮评估和湿性换药的综合治疗方式,大大缩减了压疮治愈的周期,同时,也使换药的次数减少.

    作者:旦珍;李佳利;罗蕾;翁西桌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外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肠梗阻及食管、胃、肠等手术后.现将我们在从事外科护理工作期间,对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18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高血压病18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内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敷贴治疗.两组结果比较,中药穴位贴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作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作者:张学东;唐友琴;张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腰腿痛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腰腿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痊愈27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0% (38/5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腰腿痛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麻合木提;李尽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应重视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诊断

    经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临床检验中易被忽视.观察红细胞形态一般以外周血涂片较为可靠.应重视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特点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文流勇;朱文元;杨洪芬;赵果园;丁秋英;陈娅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活动期溃结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随机收集2010年7月至今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收集80例,采集相关资料,进行中医辨证,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隐窝脓肿、黏膜溃疡形成),病理组织学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观察8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特征的关系,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的内在联系,为溃疡性结肠炎辩证分型提供客观理论支持.结论:8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变化有关联性,且不同的证型中黏膜病理组织学表现各具特点.

    作者:刘少康;罗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腹悬吊子宫与阴式子宫切除治疗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经腹用腹直肌前鞘悬吊治疗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可能性和效果.方法:对39例患有子宫脱垂的妇女用腹直肌前鞘制成的筋膜条经腹悬吊脱垂的子宫(研究组),手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并与44例同样患子宫脱垂的妇女经用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组)的效果作对照.结果:研究组的手术对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术后半年和一年随诊两者相比无显著意义(P>0 05).结论:经腹悬吊治疗老年妇女子宫脱垂优于阴式子宫切除.

    作者:熊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哮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舒利迭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t、PEF变化情况,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PEF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EF均较之前得到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及15.00%,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哮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安全性,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吉霞;张长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类克输注程序的探讨与应用

    目的:类克在输注的调速过程中有很严格的要求,探讨新的类克输注程序.方法:应用微量泵在输注的第一个小时进行滴速调节.结果:微量泵参与类克输注过程,简化了程序,方便快捷,剂量准确,速度清晰.结论:我科采用的类克输注程序,操作流程规范、严谨,执行简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莉;王钰;栾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疗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所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6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给予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法.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本组病例的临床疗效为:治愈29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结论在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方法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金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987例松矿职工健康体检血脂现状与分析

    目的:血脂异常与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等相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了解松矿职工血脂情况,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方法:2010年987例松矿在岗职工血脂普查.结论:要做好职工健康体检工作,开展健康讲座,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方宁;王子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172例儿童DST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婴幼儿DST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引起儿童智力低下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DST测验表进行发育评估,结果:采用x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Q测试结果与父母文化程度有关,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DQ异常儿童比例逐渐降低.DST测试异常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和窒息等.结论:加强孕产妇管理,定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智力发育可疑儿童,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智能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洪霞;王涛;王春丽;钟小瑜;夏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一指垂直采血法在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指垂直采血法在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3年2月278例行桡动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9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经桡动脉采血,观察组139例患者采用一指垂直采血法经桡动脉进行采血,比较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抽血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平均采血时间也显著较对照组短.结论:一指垂直采血法采集桡动脉血可提高1次采血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盖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58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及听力检查

    目的:回顾正常出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治疗及其听力检查结果分析.方法:总结我院正常出生新生儿出现的新生儿高胆258例,按血清胆红素分为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度68例,中度128例,重度62例,入院后根据黄疸的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做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中一重度黄疸同时做听性脑干电位检查(auditory brainstse response,ABR).结果:75.5%高胆患儿治疗三天出院,高胆时OAE通过率变化不大,而胆红素程度越高ABR异常率越高.结论:应对新生儿黄疸监测,早期干预及治疗.新生儿需做耳声发射,中、重度黄疸还做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早期发现高胆的危害,早期进行干预.

    作者:黄翠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癌手术中小剂量氯胺酮的超前镇痛作用

    目的:评价乳癌手术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乳癌手术患者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和追加胺酮组(KK组).记录三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拔管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要求镇痛的次数和拔管后12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间拔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VAS评分则有统计学差异,KK组明显低于K组及C组,C组患者要求镇痛明显早于K组,三组间麻醉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乳癌手术中小剂量氯胺酮对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手术的术后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骨科手术中预防感染方法的探究

    在骨科手术中,骨科组织感染和关节感染将会造成恶劣后果,但是,如果骨科手术中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就能降低感染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质量.另外,医院应该通过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加强无菌技术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这样就更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宫颈病专科门诊收治的89例CINⅢ患者的临床料,比较CKC和LEE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结果:CKC细术中出血量多于LEE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P<0.05);CKC组手术时间长于LEE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灶的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病变复率CKC组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CINⅢ,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易于被患者接受,但CKC在减少复发方面优于LEEP.

    作者:沙晶;游存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