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军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常用手术之一,临床多选用会阴侧切缝合术[1].为了避免第二产程延长或胎儿宫内窘迫,会阴严重裂伤,配合初产妇产钳足月臀位助产,大限度的确保母儿安全的常用产科手术[2].妊娠晚期会阴部静脉丛丰富局部充血,会阴侧切可致局部缺血水肿疼痛引起排尿排便困难.为了缓解疼痛肿胀促进愈合[3]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钮庆玲;张巧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如皋市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3年如皋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随机抽样178份食品样品和250份餐具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食品样品总合格率74.16%;高风险食品合格率为65.63%,合格率由低到高分别为:鲜榨果蔬汁、凉拌菜、熟肉制品、盒饭、非发酵豆制品.以菌落总数或大肠菌群超标为主.餐饮具消毒合格率为76%.结论:高风险食品样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加大制裁力度,提高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确保广大消费者能吃上卫生合格的安全食品.
作者:张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其本身具有示范性和榜样性的作用,教师的良好品德、心态、行为等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本人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种相应的解决措施,供广大同仁参考.
作者:张宇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和格列美脲联合治疗2型老年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口服阿卡波糖(拜糖平)血糖控制不理想(餐前血糖>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糖尿病患者加用格列美脲(万苏平)两周后观察血糖变化.结果: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100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可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者:李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疗较为棘手、病死率高的特点;其主要治疗措施是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心力衰竭等[1].近年来,我院对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和心痛定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就酚妥拉明与多巴胺在慢性肺心病心衰治疗中的药学作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高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ICU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采取呼吸道护理、强化呼吸机管理、做好环境消毒等护理措施,以预防VAP的发生.结果:本组病例有11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18.3%.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痰培养,结果显示5例检出大肠埃希式杆菌,3例检出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检出嗜麦芽窄食细胞菌,2例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1例(9.0%).结论:针对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危险因素及易感因素,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以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高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对血糖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和血糖控制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有助于改善血糖管理.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的鉴别诊断与诊断方法.方法:对20例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临床资料,经复习相关的参考文献后,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和子宫平滑肌瘤差别不大,肿瘤界面不模糊,能够看到线状桥与刷状缘连接,瘤细胞核异型性不高,不存在核分裂现象.结论:平滑肌腺瘤样瘤属于腺瘤样瘤变型的一种,其形态学特征明显,瘤性增生平滑肌束内存在腺瘤样瘤成分是其主要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临床应该将其和肿瘤相互鉴别.
作者:王爱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为了方便检查或抢救病人即维持多个静脉通道,尤其在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身上使用更为频繁.然而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需要转科、转院或出院,以往单纯用静脉留置针登记本来提醒护士及时拔除留置针,但由于没有醒目的床头标志,偶有遗漏拔除静脉针的情况,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鉴于此点,我科自2013年6月分以来在患者床头挂一醒目的静脉留置针吊牌警示标识,针对患者日常的静脉留置针维护、转科、转院、出院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得到无缝隙落实.介绍如下:
作者:陈以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产后出血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35667例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2011年产妇为对照组,2012年产妇为对照组,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干预组进行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2011年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92%,2012年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50%,2012年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2011年(x2=22.45,P=0.000),产后出血常见原因为宫缩乏力66.3%,其次是胎盘因素20.49,产道损伤3.3%,凝血功能障碍1.1%.结论:加强对早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识别及早期预测,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孕产妇保健非常有重要.
作者:刘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痛风结石取石手术病人的临床特点、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发性痛风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的多发性痛风结石均在局部麻醉下一次性取出.结论:深入了解此类病人的病情特点,做好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健康教育,严格遵医嘱服药,降低血尿酸,加强饮食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高秀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与营养护理在促进有不良心理反应的血透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心理与营养护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造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良性循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结果:减轻了血透患者心理不适,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减少并发症,提高了血透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论:通过加强心理与营养护理,促进护惠关系和谐,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了解和信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水平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马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产科急救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措施之一,为确保母婴安全,现对产科急救现状进行探究.方法:我县至2007年设置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中心,办事机构设在县妇保健院,通过近五年我院产科急救中心出诊抢救病例、抢救病种、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各乡镇妇产妇幼人员达达配状况以及我县地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符合产科人员编制标准的仅为总数的31.58%,实现科学布局的产房也仅为总产房数的21.05%,产科设备处于功能状态的占18.42%,平均产科出血率为6.5%,高为9.8%,完全无妇幼妇产医务人员占15.79%,只有妇幼人员而无妇产医生占13.16%,普通乡接产总数占全县出生人数8.59%,中心卫生院占46.09%,县级占45.32%,孕产妇死亡率都超过十万分之五十,高达到十万分之一百二十.结论:我县属落后偏远山区幅员辽阔,交通不便,人才引进困难,虽然国家项目大力支持,特别是降消项目,住院分娩补助的实施,家庭分娩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章大大降低,但仍存在产科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依法助产不得力等问题.
作者:冉儒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方法:对12例应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相关护理.主要从治疗前健康状况评估和心理护理,治疗中、治疗后观察,饮食护理,针眼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具体护理.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健康宣教,功能锻炼,均能耐受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无出现不适或药物过敏反应,未出现晕针、误穿、加热温度过高所致轻度烫伤的现象,未出现针眼处皮肤感染等现象.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出院1周后疼痛、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等均较前明显好转,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银质针导热疗法的治疗过程中,做好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的康复.
作者:马晓萍;樊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深刻领会PDCA质量环中计划、执行、监督、行动四个环节的内涵,将其应用到危重患者护理评估的实施和改进中,促使危重患者护理评估工作持续改进.
作者:关纯;辛雪琳;刘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情感教学是指师生共同创设情景,借情感和联想巧妙地把认识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与学相结合,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促使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学生获得对事物本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形成独立的人格,成为有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者:张宇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检索CNKI和PUBMED,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作用、降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抗病毒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作用、抗细菌作用六个方面阐述马齿苋的药用价值.
作者:陈春丽;崔道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Ⅱ型齿状突骨折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非融合固定治疗,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2006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18例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17~78岁,平均42岁.全麻插管下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行植骨融合;术后随访1、2、3月复查X片,术后第6个月后每隔3月复查一次CT,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则安排行手术取出内固定器,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旋左右转约30°~45°,平均约42°.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旋转功能约恢复至50°~70°,平均约65°;随访6~8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旋转约80°~90°,平均约85°.结论: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非融合固定、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作者:陈宇;汪凡栋;张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市口腔科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现状,提高职业防护水平.方法:2009年对我市口腔科医务人员87人,参考WHO提供的调查表设计的问卷和访谈形3%行了调查结果:医生、护士、技工等医务人员在常规操作中戴手套、口罩、帽子、穿防护衣、戴防护镜的人数普遍偏低,达到Ⅰ级防护的医务人员34人,占总数的39%:Ⅱ级防护的医务人员21人,占总数的24%;Ⅲ级肪护的医务人员32人占总数的36.8%;结论:我市口腔抖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淡薄,需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严红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58例均采用干扰素治疗并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情况的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交谈法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结果: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对丙肝合并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昕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