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霞;郭金
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护理操作技术包括针法、灸法、推拿、按摩、拔罐法、刮痧法、熏洗法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老年性疾病、慢性病、预防及康复保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潜力巨大.这些技术在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袁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对策,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1例骨盆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全部痊愈出院,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评估病情,畅通气道吸氧,及时纠正休克,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练,是使病人早日康复的护理关键.
作者:胡遂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注射用药混合后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方法:统计2010年1月~ 2012年10月,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刊登发表的各种新的注射药在同时使用混合过程中存在配伍禁忌.结果:发现存在配伍禁忌的新药种类多,并一种药物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结论:有必要通过总结完善新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药物使用的相关信息,防止不合理配伍现象出现,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从根本上保障医疗安全,保护患者的利益,杜绝医患纠纷.
作者:梁惠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针对住院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尽早的恢复健康
作者:李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招收飞行学员的医学筛查中,眼位、眼球运动、隐斜等视功能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眼球的运动依靠眼外肌的收缩和松弛产生的协调运动以保持正常眼位,如果双眼眼外肌的这种平衡状态明显失调就会发生斜视,轻度失调则导致隐斜视,相对的隐斜视发生率更高,并且不易被发现和检查出.根据1996年新颁发的体格检查标准规定:斜视或内隐斜超过8棱镜度,外隐斜超过4棱镜度,上隐斜超过1棱镜度不合格.因此,结合我们在实际招飞工作中对斜视与隐斜的鉴别、检查方法以及遇到的其他类型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鲍莉;许唫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病历摘要女,38岁.体重52kg,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入院.3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脐周疼痛,腹痛呈持续性胀痛,不伴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及呕吐,无腹胀腹泻,无胸闷及呼吸困难.无畏寒发热,疼痛持续加重,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门诊查血常规提示血白细胞分类升高,收入住院.大小便正常,曾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查体:T36℃,P 78次/min,R 20次/min,BP118/80mmHg,体形适中,腹稍显丰满,脐部、右上腹见陈旧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疤痕,全腹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胡小东;刘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文山三七产业的发展及其前景.方法:根据近年文山三七的种植面积和价格走势,介绍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现状.结果:提出了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与参类健康产业差距.结论:文山三七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与前景.
作者:白巍;苏豹;杨永红;普岳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总结1例手助腹腔镜肝脾联合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得出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切口、引流管护理,对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及预防等,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结论.
作者:夏文慧;吴建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信息化系统在产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开发了产科护士培训系统,该系统结合产科护士专业的特点,从业务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文化素质等对护士进行了多方面的培训.结论:产科护士培训系统有助于提高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使产科护理培训更加科学化、统一化、系统化.
作者:徐友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自主、开放课堂教学理念是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手段的开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负责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解答学习问题,学习策略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处理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文对自主、开放课堂教学理念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作者:赖建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其自然分娩恐惧感,并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8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44例仅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下降(P<0.01),总产程时间缩短(P<0.01),产后出血量减少(P<0.01),新生儿窒息率降低(P<0.01).结论:关注孕晚期孕妇的心理护理,澄清其对自然分娩的各种误解,给予持续的专业护理,增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心.认真做好产妇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可稳定产妇的情绪,充分发挥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春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江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由多种原因诱发的胰腺组织发生自溶,并伴有继发感染的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功能改变,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凶险,并易产生诸多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性感染等,死亡率高,少数病人甚至发生猝死.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和及早治疗并发症,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樊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崩漏是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不下,淋滴不断者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为崩,来势缓出血量少或淋滴不尽者为漏,是妇科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虽然崩与漏的症状表现不同,但发病机理是相同的,在疾病演变过程中,两者常相互转化.崩可治漏,漏可变为崩,故统称崩漏.但崩漏每多挟瘀,尤其崩漏日久而不愈者,多为瘀血侵居血室而致不归经.旧血不去,新血不归,经血妄行,溢而不止,故治疗时“塞流”强堵,实非善治.虽然止血,是治崩的首要大法.若见血止血,图功一时,必留后患.笔者在临床运用中采用的“通因通用”法来治疗血瘀崩漏常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邢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系统压力是考量液相色谱仪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仪器操作人员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掌握压力故障的表现形式、分析思路和排除方法,快速准确的解决各种压力异常问题,使日常分析工作更为有效可靠.本文基于仪器硬件故障导致的压力问题的分析,总结安捷伦液相色谱仪压力相关问题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建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贫血的病因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相关实验,诊断合并恶性肿瘤41例,其中晚期肺癌22例(55.7%),消化系统肿瘤12例(29.4%),其他肿瘤7例.相对良性疾病86例,其中消化道出血32例(37 2%),支气管扩张14例(16 3%),结核13例(151%),其他27例.另有不明原因者5例.结论:肿瘤、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为慢性支气管
作者:周运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互动式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从2012级护理专业抽两个班共135名学生,其中一个班67人,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对照组),另一个班68人,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实验组),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沟通能力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将互动式教学运用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护理人才.
作者:马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我院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及防范措施进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手术室护理出现问题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的数据基础来源,抽取我院2014年1月~2月36例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A、B组.A组按照常规手术室护理流程进行手术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常见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着重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手术室护理结果中,A组出现常见护理安全问题4例,B组0例.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对于手术常见安全问题进行防范能够极大的减少手术护理安全问题,从而保证手术的质量和进度.
作者:马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到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保健的60例儿童的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给予综合保健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儿童在护理后的效果,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以及两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健护理后发育情况较对照组要好,并且观察组儿童出现营养性疾病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儿童例数,观察组儿童的家长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儿童的家长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明显,更加有效促进儿童的发育并且安全性更高,家长对其满意度也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末端,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术[1].90年代后期,美国BD公司将此技术引入中国,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成人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等方面[2].Picc极大地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Picc能否长期保留,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取决于号管的有效固定[3].因导管固定不当可导致:导管异位、脱出、导管压疮、导管破损、感染.给病人带来躯体痛苦和精神负担,且易被医护人员忽视.很多护理同仁对导管固定做了大量研究,现将有效固定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朱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