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叶春媚;周小英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门诊或住院100名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管径、管壁、内膜以及有无斑块、斑块大小、位置、性质及彩色血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流频谱的形态分析无粥样硬化斑块组48例,有粥样硬化斑块组52例(硬斑组23例,软斑组16例,扁平斑组13例).结论: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特性与发病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有一定相关性.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可重复性的检查手段,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葡萄酸锌治疗儿童反复口腔溃疡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葡萄碳酸锌治疗儿童反复口腔溃疡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住院的75例6个月-3岁反复口腔溃疡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抗感染及维生素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碳酸锌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发热消失时间、能进食时间、苦闹消失时间、溃疡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葡萄碳酸锌治疗儿童反复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且能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刘红;吴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活动期溃结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随机收集2010年7月至今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收集80例,采集相关资料,进行中医辨证,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隐窝脓肿、黏膜溃疡形成),病理组织学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观察8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特征的关系,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的内在联系,为溃疡性结肠炎辩证分型提供客观理论支持.结论:8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理组织学变化有关联性,且不同的证型中黏膜病理组织学表现各具特点.

    作者:刘少康;罗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方法探析

    目的: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探讨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采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版)》规定的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流程,探索多种方法,对2013年登记在册的732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732名规范化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313人空腹血糖值<7.0mmol/L,稳定率为42.76%.结论:乡镇卫生院探索多种方法,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患者病情稳定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并发症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罗保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6例眼角膜炎诊治分析体会

    目的: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实际效果.方法:将确诊的32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分为两组,各16例,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是100%,而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两组的细菌转阴率,实验组为87.6%,对照组为6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细菌性角膜炎,可选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

    作者:陶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干休所预防老干部呼吸系统感染的做法和体会

    本所离休干部平均年龄95岁,大100岁,小85岁,“两高期”特征非常明显.由于高龄老人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出现明显退行性变化,每当春秋季节变化或冬季寒冷时,易诱发呼吸道感染.2009-2013年,卫生所采取多种防病措施,减少了离休干部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率,同时减少了住院率.现就其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徐仕波;赵逊;贾秀敏;张芳;李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皮试结果的几种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对影响皮试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对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行比较和实施相关预防措施.结果:影响皮试的主要因素为:过敏史和皮试液配置以及皮试操作以及皮肤本身等因素.经过实施相关预防对策后,2013年出现的假阳性率为0.6%(12/2000)明显低于2012年3.4%(68/2000) (P<0.05).结论:对影响皮试的相关因素进行积极分析和研究,并实施相关预防对策,则能够有效地减少皮试假阳性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唐忠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腓骨下段骨折对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分析腓骨下段骨折对踝关节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取30对同龄同种猪后肢建立腓骨下段骨折模型,其中随机抽取10对猪后肢作为一组,分为三组,每组有10例实验例数和10例对照例数,第一组为腓骨下段近端骨折,第二组为腓骨下段中段骨折(外踝韧带以上的位置),第三组为腓骨下段远端骨折即腓骨尖(包含距离踝尖2厘米以内的部分,外踝韧带以下的位置),三个组对稳定性进行组间比较及组内对照.结果:三个组腓骨下段的骨折对踝关节的稳定性进行评价,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踝关节稳定性影响大的是腓骨尖骨折.

    作者:宋思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患者实施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在围术期采取的相关护理.方法:全部患者均实施脑血管支架植入术,配合采取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全部患者的NIHSS评分均出现下降,患者经过随访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患者实施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在围术期配合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患者语言暴力对护理新职工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俱增,患者的法律意识的提高与医疗服务不足,舆论的错误导向,导致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矛盾紧张,甚至发生暴力事件,其中语言暴力更是频频发生.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医疗机构中语言暴力事件以护理新职工发生的概率高.语言暴力给护理新职工造成精神伤害乃至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陆建芳;骆燕芳;叶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处方点评在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处方点评在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及门诊20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处方点评,并记录总结不规范处方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处方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探讨.结果:本次2000张处方点评结果显示人均用药品种达1.62种,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84.52%,商品名所占比例为15.48%,每张处方平均费用为142.56元,注射药物使用率为34.86%,抗菌药物使用量达21.67%;不规范处方有246张,处方不规范率为12.3%,其中100张用药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达40.7%,82张处方信息填写不齐全,30张处方药品剂量单位错误或缺乏剂量单位,18张处方中使用药品数量超过5种,10张诊断术语不规范,其它不规范处方6张.结论:整体而言,我院各科室处方基本规范,用药水平较为合理,诊疗医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处方中尚存在字迹难辨等各种不规范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

    作者:张加华;赵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手术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观察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结论: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郑玲;张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普外科中,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治疗方法及其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确定性急症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中,53例成功治愈,1例患者因大严重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治愈率88.3%.6例患者术后切口受到感染,2例患者术后腹腔受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3.2%.6例接受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的患者均良好治愈,无一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感染情况,切口感染治愈率为100%.结论:对腹部开放性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判断患者腹部脏器的损伤情况,对于患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腹腔镜在腹部开放性手术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佟强;张维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疗的作用分析

    前Sl蛋白(preS1),前s2蛋白和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HBsAg)三者共同构成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衣壳蛋白,PreS1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因检测以及病理肝活检等方法,联合动态对比分析乙型肝炎病毒PreSl在诊断乙型肝炎患者预后以及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作者:尹兴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与膳食结构的关系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很大.本文经过?散居儿童318名(3~6岁)及城区幼儿园287名(3~6岁)儿童进行体检发现,农村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高达22.5%,城区幼儿园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2.10%,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我们认为膳食结构的不同为主要原因.

    作者:孔繁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双腕带的护理要点

    近年来,由于广大群众医疗安全意识的提高,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降消项目的开展,使得基层医院住院分娩人数骤增,增加了产科护理工作量.为进一步准确辨认新生儿的身份,要求医务人员在执行各项诊疗护理出之前,须以至少两种以上的方法识别新生儿.通过使用新生几标识腕带是防止错误识别的有效方法和必要途径.下面笔者简单的介绍新生儿双腕带的护理方法及要点.

    作者:宋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护理管理

    21世纪的护理管理已由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由过去的粗放式管理转向现在的精细化管理,这对护理管理者的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知识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医院实行竞聘上岗,许多年轻人通过层层选拔,走上了护理管理岗位,而角色与职能的转变同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护理管理者不断地边工作、边学习、边探索,以适应新岗位工作.护理管理是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目标的过程.

    作者:周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纳米流动树脂联合氢氧化钙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纳米流动树脂联合氢氧化钙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磨牙髓室底穿孔患牙78例,随机分成2组,做严密的根管治疗,之后分别用纳米流动树脂联合氢氧化钙、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修补髓室底,2组均定期复查.观察临床效果及X线片结果.结果:2年后复查,两组在治疗磨牙髓室底穿有效率分别为82.05%和87.1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 755).实验组内以及对照组内穿孔直径<2mm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穿孔直径≥2mm时的有效率(P值分别为0.012,0.047).同时医源性穿孔的疗效明显优于龋源性穿孔(P=0.026).结论:应用纳米流动树脂联合氢氧化钙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且两种修复材料经济、操作方便,利于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巍;张书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与观察我院住院患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每月3天在我院住院患者的治疗医嘱,对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医嘱进行分析,然后分类统计.结果:共审核2800份,其中有使用抗生素患者的医嘱1218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嘱124次,主要在无指征的预防用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重复用药、药理拮抗、毒性相加、疗程不合理、溶媒不当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仍需进一步合理化以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

    作者:刘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3年4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8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86例患者中血肿清除率在80%以上有73例、50%~80%有10例、再出血有5例.术后死亡9例(10 5%),存活的77例在6个月后按照GOS评分评定:Ⅱ级(植物生存)3例(3.5%),Ⅲ级(重残)6例(6 9%),Ⅳ级(中残)54例(62.8%),V级(良好)14例(16 3%).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直视下止血、清除血肿彻底、迅速降低颅内压等优点,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陈德忠;邓元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和正常人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探讨不同类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50~70岁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8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2眼,开角型青光眼34眼,对照组为同年龄段的正常人228眼,采用日本Topcon公司生产的SP11000型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单位面积细胞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G),并进行对比分析.测量数据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年龄段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面积较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0~ 70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同年龄段的正常人下降,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较正常人无明显变化,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史的患者,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且细胞面积明显增大.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性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和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别.

    作者:张曙光;项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