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廉;王宗发;冯筱榕
本文从脑电信号的分析出发,综述了频域分析、时域分析等信号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介绍了时频分析、神经网络和混沌理论等现代分析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作者:王兆源;周龙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AsC患者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作者随机调查了89例AsC,发现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9种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为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作者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作者:赵卫青;张华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粘附、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体视学计数、四唑盐(MTT)比色法及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分别测定不同浓度bFGF诱导一定时间后BMSC的粘附特性、增殖和分化情况的变化.结果10 ng/ml bFGF明显促进BMSC的粘附,但是200 ng/ml bFGF反而不利于细胞粘附;在细胞增殖和分化测定中,100 ng/ml bFGF明显促进细胞增殖,但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也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效应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可以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等多个环节,这种影响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剂量有关.
作者:郑磊;王前;魏宽海;裴国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在肌门处选择性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24只体质量240~260 g的正常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按小腿三头肌各肌门处神经终支的总数,设计切断终支的20%、40%、60%、80%.分别测小腿三头肌术前、术后强直收缩时的大肌张力.结果 SD大鼠小腿三头肌大肌张力,术前4组间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各组与其术前张力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4个手术组术后张力均数比较,两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SD大鼠小腿三头肌肌门处,选择切断神经终支,可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肌门处切断不同比例的神经终支,肌张力下降程度不同.
作者:武钢;徐达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2(IRAK-2)和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 3-激酶)在白介素-1(IL-1)诱导核因子- κB(NF-κB)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Lipofectin介导反义IRAK-2寡核苷酸或反义PI 3-激酶寡核苷酸转染HepG2细胞后,用逆转录PCR法检测IRAK-2 mRNA和PI 3-激酶 mRNA表达水平,以Sandwich ELISA法检测NF-κB的活化.结果 (1) 反义IRAK-2寡核苷酸和反义PI 3-激酶寡核苷酸分别抑制IRAK-2 mRNA和PI 3-激酶mRNA的表达;(2)反义IRAK-2寡核苷酸或反义PI 3-激酶寡核苷酸部分抑制NF-κB活化;(3)与反义IRAK-2寡核苷酸或反义PI 3-激酶寡核苷酸单独转染HepG2细胞相比,反义IRAK-2 寡核苷酸和反义PI 3-激酶寡核苷酸共转染HepG2细胞对NF-κB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在HepG2细胞中,IRAK-2和PI 3-激酶都调控NF-κB活化但都不能完全激活NF-κB,IRAK-2和PI 3-激酶在调控NF-κB 活化时有协同作用.
作者:郭甫坤;李亦蕾;吴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一氧化氮(NO)治疗肺动脉高压及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在国内外已有较多应用研究[1、2],但其安全性与毒副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3、4].NO既是一种内源性血管扩张物质,又是一种细胞毒性分子,在一定情况下可损伤组织和细胞.我们选择兔为实验动物,观察吸入不同浓度NO后其重要器官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毒性反应,现将实验报告如下.
作者:姜秀英;候友贤;刘仲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头癣主要见于儿童,其中幼儿期病例在治疗上着重要求选择低或无毒性的有效药物.一般推荐选用灰黄霉素为首选药物[1、2],但其肝脏毒性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较大.我们97年3月至98年9月间对18例口服疗霉舒外用霉克霜治疗幼儿头癣的病例进行了随防,其疗效满意且无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抗;张健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N-糖基化抑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以依霉素(tunicamycin)为N-糖基化抑制剂,作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株SWO-38,运用电镜技术及琼脂糖电泳,观察N-糖基化抑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依霉素作用于SWO-38细胞后,透射电镜下细胞出现线粒体等细胞器增殖,核仁消失,细胞固缩.琼脂糖电泳出现DNA梯形条带.结论N-糖基化抑制可以诱导胶质瘤细胞的早期凋亡.
作者:张健;张宗城;李鹏;张积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揭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否与其保护单核细胞免受过氧化损伤有关.材料与方法用富含M-CSF的L929细胞条件培养液(L929-CM)作为M-CSF来源,以凝胶电泳、DNA断裂定量等方法观察了M-CSF对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诱导的U937细胞DNA断裂损伤的影响.结果 tbOOH可以引起U937细胞的DNA断裂损伤,且损伤随tbOOH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趋明显;而L929-CM可以减轻tbOOH诱发的U937细胞DNA断裂损伤.结论 M-CSF对单核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轻其氧化损伤.
作者:庞战军;周玫;陈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PMLS)较为罕见.据Long等[1]报道,因脾肿大而切除的脾标本中仅3%为恶性淋巴瘤.而且,Falk 等[2]报告,在500例含恶性淋巴瘤的脾切除标本中仅17例(3.4%)被鉴定为PMLS.所有PMLS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绝大多数为B细胞来源.现报告1例B系PMLS并分析如下:
作者:肖冠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李康;朱佐江;张红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自发性膀胱破裂是指非外伤引起的膀胱破裂,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1998年7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爽;高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为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多种体外净化的方法相继而生.近年来通过筛选CD34阳性造血干/祖细胞的净化方法已从实验室过渡到临床,并显示出移植后效果的优越性[1、2],我们在1999年6月进行了1例自体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移植,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茹;孟凡义;刘启发;伍柏松;周淑芸;杨艺;牛京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与方法本实验观察了中药制剂参龙降压灵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及心室结构的影响,并与尼群地平(nifedipin)及牛黄降压丸作对比.结果各给药组给药1~8周后血压均比SHR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0.01), 给药6周后参龙降压灵大剂量组血压下降幅度大,效果优于小剂量组及其他两给药组(P<0.05~0.01).各给药组心室结构各参数多有降低,虽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例数较少),但已显示出心室肥厚逆转的趋势.各给药组SHR血浆ET含量均有明显降低,CGRP含量升高(P<0.05~0.01),而大剂量参龙降压灵作用更显著,与Wistar正常组大鼠含量接近.结论参龙降压灵降低SHR血压作用确实,有逆转心室肥厚趋势及调节血浆ET和CGRP含量的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刘应柯;刘尚岭;郭桐生;傅蔓华;高寒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本文对近年来黄褐斑病因及其在内分泌紊乱、皮肤微生态失调和自由基损伤方面的机理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机体内分泌功能异常,体内氧化及抗氧化平衡失调,从而引起人体酪氨酸-酪氨酸酶系列生化反应加剧,色素形成增多.皮损区常驻菌减少,暂驻菌特别是产色素微球菌增多,致皮肤免疫及代谢功能失调.本文简述了中医对本病发病机理及病因的论述及治疗.
作者:冯安吉;海春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日益增长,研究我国艾滋病的现状,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是控制本病的关键.为此,总结几年来临床收治病例,谈一下粗浅体会.
作者:章廉;王宗发;冯筱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本文综述了消脂素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并发营养不良关系的研究进展.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体内的高胰岛素血症、高皮质醇血症和炎症等因素能够上调消脂素基因的表达;肾功能异常可以使消脂素在体内蓄积,从而导致血浆内的消脂素水平升高.消脂素通过抑制下丘脑内的神经肽Y的分泌影响患者的食欲,使患者摄入减少;还可通过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使机体的能量消耗,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产生营养不良.
作者:吕瑞和;马志刚;魏连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脑转移瘤的X刀治疗与常规手术治疗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在116例脑转移瘤患者中,对47例采用X刀治疗、69例作常规手术治疗;其中4例联合运用两种方法.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随访全部病例两组生存期在6个月内者分别为15%(4/47)和16%(11/69),生存期达6个月以上者为85%和84%.结论 X刀及常规手术治疗脑转移瘤各有其临床特点,颅内多发、新生及复发肿瘤仍适应于X刀治疗,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明显增加脑转移瘤的治疗机会,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减少恶性肿瘤的颅脑源性死亡率.
作者:漆松涛;刘承勇;彭林;杨开军;任文德;梁树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 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莫能菌素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2.3%~18.6%的CD4+T细胞为Th1细胞,0.9%~9.2%为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T细胞中,以Th0细胞居多;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Th1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h1细胞与炎症活动呈正相关,Th2细胞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化相关联.
作者:姜荣龙;卢桥生;郭亚兵;侯金林;冯筱榕;章廉;骆抗先;富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8岁,入院前2 h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继而不醒人事,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头颅CT示左侧额顶颞叶低密度灶,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给予甘露醇脱水、静滴脑复康、维生素C、维生素B6及支持对症治疗.1月后病情稳定,但出现右侧肢体疼痛,加用卡马西平0.1g,3次/d口服治疗,疼痛症状缓解.
作者:方志荣;谢惠芳;陈俊抛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