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张萍
血液透析是治疗小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1992年以来我科根据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采用血液透析疗法治疗12例儿童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较满意.
作者:蒋苹莉;陶惠琴;晏志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恶性肿瘤由放射线所诱发的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本文报导2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下颌骨骨肉瘤者.
作者:陈仰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生长因子对鼠成骨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胎儿鼠成骨细胞,应用ACAS检测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PDGF可促进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瞬时增加;PDGF与BMP、TGF-β联合应用对成骨细胞Ca2+浓度升高有协同作用;ACAS能准确测量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结论 PDGF可促进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且与BMP、TGF-β有协同效应.
作者:李菊根;陈建庭;金大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近几年来,蛇毒制剂已广泛地应用于心脑血管、糖尿病、癌症等100多个病种及并发症的治疗,疗效尚佳,为临床各科医生所瞩目.本文综述其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当今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一个热点之一是细胞凋亡.开展对细胞凋亡的研究,首先要解决是方法学问题.作者从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核DNA片段检测着手,阐述了多种凋亡细胞核DNA片段检测方法以及近年来的一些新进展.
作者:谭晓华;姜泊;张亚历;周殿元 刊期: 1999年第04期
59例门诊鼻出血病人中,46例在纤维鼻咽镜下找到出血部位,并引导射频治疗仪的发射头点射出血点而治愈.其中43例一次治愈,3例于第2天因少量出血二次治疗后痊愈.本疗法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病人无痛苦,无并发症,对找到出血部位的鼻出血病人有效率为100%,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的鼻腔填塞止血法,是治疗普通鼻出血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徐宏胜;周乐;邹苑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和方法利用多中心同步多肽合成技术合成人乙酰胆碱酯酶的574个抗原十肽,并且生物素化.结果电喷雾质谱支持合成肽的准确性.结论 多中心合成技术可以快速、同步合成高纯度及序列正确的多肽,是研究蛋白质和肽的一种重要工具.
作者:张兴梅;刘刚;杨光彩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头痛,左侧肢体乏力3个月入院.查体:精神反应差,缄默不语;两视乳头水肿,边缘模糊,两眼向右凝视,有水平震颤;左鼻唇沟变浅,鼓腮不能;右侧肢体肌腱反射活跃,左侧反射亢进,左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Ⅱ级,右侧上下肢肌力正常,左Rabinski征(+);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白细胞8.2 G/L,淋巴细胞总数1.1 G/L,红细胞3.54 T/L.胸片报告无异常.B超:胰腺、子宫、肝、胆、脾、双肾、膀胱双侧附件均无异常;胸腹腔CT淋巴系统未见异常;全身骨骼ECT未见异常;头颅CT:右侧内囊外侧稍高密度,其后方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影,中心有小圆形强化;左侧基底节区小片状低密度灶;CT增强:右基底节区高密度强化肿块5.5 cm×4.5 cm,CT值50~60 Hu,边界尚清楚,周围脑组织少许水肿,右侧侧脑室前角受压变窄,三脑室受压,中线轻度左偏,右侧颞顶叶尚可见5个直径为1 cm左右的类似强化病灶.术前诊断:怀疑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或转移瘤.手术以右岛叶入路右基底节肿瘤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瘤呈灰红色,质软,边缘尚清楚,无包膜,周围血管丰富,瘤内血管不丰富,仅将右侧基底节区大一个病灶作次全切除(囊内切除),并去掉骨瓣.病理诊断:非何杰金氏弥漫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术后给病人作X-刀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应用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
作者:李光;彭玉平;漆松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以拉贝洛尔(labetalol)为对照,研究卡维地洛(carvedilol)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将200名I~II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100例,拉贝洛尔组100例.两组病例分别用卡维地洛和拉贝洛尔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卡维地洛的剂量为20~40 mg×2次/d,拉贝洛尔为50~100 mg×2次/d.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的不良反应均为头晕和嗜睡,但程度均轻微.结论 卡维地洛和拉贝洛尔的疗效及耐受程度相似,卡维地洛略好些,表明卡维地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作者:余传林;徐继红;徐伟;陈卫民;刘叔文;张嘉杰;吴曙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实验记录是科研活动的真实描述和记载,是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内容多、份量重的部分.它的好坏反映了科研人员的工作作风,也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质量和科技档案质量.规范实验记录,是加强科研作风培养、保证科研工作质量,提高科技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韩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1998年2月第2次住院.主诉:反复双足疼痛9年余,下腰背疼痛6年,加重伴足趾发绀2月余.1988年12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跟疼痛,痛如刀割,晚间尤甚;局部微热无红肿,如此持续3~4个月,次年天气转暖后自动消失.后每年冬天气温降至12℃以下病症复发.1990年冬季发病累及趾关节-红肿热痛,次年转暖后缓解.1991年底上症反复同时又出现腰骶部疼痛,痛甚卧床,伴胸锁、肋骨疼痛,次年春季,足痛消失,但腰背疼痛不减,时有反复、加重.1997年发病时至我院就诊,CT示双骶髂关节间隙轻度狭窄,关节面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关节面欠光滑,未见骨质破坏,诊断双侧骶髂关节炎;B超血流静脉图示双侧下肢深静脉及浅静脉血流未见异常.
作者:李娟;谭晓明;战胜才;陈宝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和方法为观察新正天丸组治疗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我们将61例儿童偏头痛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给予新正天丸(6 g/次,每日3次,口服)和尼莫地平(20 mg/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其中新正天丸组32例,尼莫地平组29例.结果 新正天丸组基本恢复率为40.62%,显效率为43.75%,总有效率为93.75%;尼莫地平组基本恢复率为10.34%,显效率为20.69%,总有效率为79.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新正天丸在治疗儿童偏头痛方面有较好疗效,可能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谢炜;朱成全;陈宝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和方法为揭示云芝多糖(PSK)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用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了PSK对巨噬细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影响.结果 PSK处理小鼠的巨噬细胞对LDL的氧化作用明显降低,NO分泌明显增加;PSK增强了IFN-γ对巨噬细胞LDL的抑制作用,减弱了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Arg和DPI对细胞氧化LDL的增强作用;同时PSK能增强IFN-γ对细胞分泌NO的诱导作用,减弱N-Arg对细胞分泌NO的抑制作用; PSK能增强Raw264.7细胞iNOS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PSK能抑制巨噬细胞对LDL的氧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诱导iNOS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王瑾雯;陈瑗;周玫;莫永炎;张宝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CA1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通过四血管闭塞法全脑缺血模型,采用光、电镜观察了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流后锥体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流48 h后CA1区发生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锥体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了凋亡样改变,同时也观察到部分锥体细胞胞浆出现类似坏死的空泡化现象.结论 提示凋亡与坏死机制可能共同参与全脑缺血再灌流后DND.
作者:刘红梅;高天明;佟振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我院自1997年10月始,采用湖南长沙天然医药所研制的注射用前体药物超声晶氧(简称CCP)进行B超观察下的声学造影术,诊断和治疗育龄妇女不孕症患者51例.
作者:黄春;张宏;易壮志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本文总结了18例恶性肿瘤病人自体骨髓移植前自体采髓术麻醉的体会.
作者:周健;招伟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的三维脑电地形图(3-D)的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参照CT、MRI和ECT结果,对4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三维(3-D)、二维脑电地形图(2-D)和常规EEG对比分析.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者: 3-D为40例,2-D为26例,EEG为23例.结论 3-D检查结果与影像学一致率高于2-D,3-D对大脑皮层支梗塞可以准确显示其部位与范围,对深部梗塞的显示尚有不足.
作者:黄涛;王萍;侯光男;林丽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我院妇科自1997年1月1日起采用CCT检测920例宫颈涂片,现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周行;余庆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报告原发性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的手术与敏感药物化疗效果及经验.方法 自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采用胸膜全肺切除治疗原发性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病人18例,术后选择对肺癌标本敏感的化疗药物联合化疗4个周期.结果 1例右中央型肺癌病人因心功衰竭于术后18 d亡,其余17例癌性胸水消失,症状明显缓解;8例随访3~23个月仍生存,其余9例于术后5~18个月[平均 (12.3+4.2)个月]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胸膜后有助于消除胸水,缓解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胸痛、肺部感染症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术后应用敏感药物化疗,针对性强,效果好,毒副反应少.
作者:邹小明;黄志勇;王武军;杨锡耀;杨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房肽(ANP)与颅脑损伤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3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及脑脊液(CSF)ANP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脑损伤后CSF中ANP含量显著减少,血浆中ANP 24 h内有所降低,48 h后逐渐上升,1周后恢复正常,但这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枢的ANP变化与脑损伤有关.
作者:杨俊;徐如祥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