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脑外伤患者术后脑积水影响因素

向鹏;丁有才;梅敏;樊天禹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 脑积水, 分流术,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重型脑外伤患者术后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5例患者进行分流术后的14天内有6例清醒,39例醒状昏迷,于1个月内转清醒7例,分流效果显著.在分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者与三脑室球形扩大至1cm以上者均较优,同时侧脑室角渗出明显者较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分流效果与侧脑室扩大程度无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分流术进行重型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治疗,其整体疗效显著,有助于减少术中手术创伤以及手术并发症,极大地促进了手术成功率的提高.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体会

    上肢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近年来,我科对经典肌间沟臂丛麻醉进行改良,应用于上肢的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开展的288例臂丛麻醉病人,年龄18至77岁,男176例,女112例,ASA Ⅰ~Ⅲ级,其中手部手术82例,手腕部手术85例,前臂手术73例,上臂手术36例,肩部手术12例.全部病例均无臂丛麻醉禁忌症.既往无精神疾患,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石开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曲美布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曲美布丁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复方阿嗪米特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曲美布丁与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表现消失时间、消化功能复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停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情再次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曲美布丁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黄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手术室工作中的重要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技巧应用好了,就如“一剂心灵鸡汤”沁人心脾.语言性沟通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必不可少的.手术患者作为特殊人群,在围手术期心理波动较大,这就需要医护工作者应用好沟通技巧来平复其复杂的心理需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手术室工作者只有近距离接触病人,全方位了解病人,做好护患沟通,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整体护理.

    作者:缪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2例脑挫裂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护理

    探讨:脑挫裂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护理方法:回顾收治的22例脑挫裂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存活18例死亡4例结论:通过整体全面的护理提高疾病恢复.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黔南州2013年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州食品卫生细菌学指标(卫生指示菌)及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为政府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都匀市、独山县、福泉市、平塘县、龙里县监测点采集10类食品共250份样品,依据国家标准GB/T4789-2010、GB/T4789-2003相应项目的检验方法进行样品检验.结果:10类食品样品中婴幼儿食品阪崎肠杆菌在第二季度样品中检出2份,蜡样芽孢杆菌在第三季度样品中检出1份出.乳及乳制品蜡样芽孢杆菌在第三季度样品中检出1份,冷冻饮品中菌落总数有3份(第一、二、三季度各1份),大肠菌群有2份(第二、三季度各1份),饮用水中菌落总数有5份(第二季度2份、第三季度3份),铜绿假单胞菌在第三季度样品中检出1份,流动早餐中菌落总数有3份(第一、二、三季度各1份),共18份样品超过卫生标准,其余食品中卫生细菌学指标及食源性致病菌均符合相对应卫生标准限值.结论:虽然10类食品中超出卫生标准样品数量占少部分,但能说明黔南州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卫生细菌学指标及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关行政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明祥;简永梅;姚明霞;覃继萍;杨晓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包皮套扎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包皮套扎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的门诊手术患儿共240例,随机分为3组,术后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镇痛(S1),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注射镇痛(S2),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药物(S3).观察比较三组患儿在术后苏醒时的躁动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2H,4H,24H)切口的疼痛和不良反应.结果:(1)三组在术后躁动情况有明显差异,S1组躁动情况低于S3.(2)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有显著差异,S1,S2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S1.(3)各组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小儿包皮术后的镇痛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作者:孙翠翠;方俊;梁建凤;彭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助产护理对高龄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对高龄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79例高龄初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给予助产护理.结果:研究组初产妇正常产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其新生儿窒息比率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总产程较短,产后出血量较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初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可提高分娩质量,正常产率高,产程较短,出血量少,同时可减少新生儿窒息.

    作者:李凤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

    目的:对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后护理要点的探讨.方法将45例头颅CT诊断为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入院后即行颅内压(ICP)监测,依据ICP的初始值确定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分型并采取相应处理.结果:45例中33例重度颅高压型(ICP初始值≥35mmHg),死亡18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2例,中残2例,良好8例;中度颅高压型者(25≤初始ICP< 35mmHg)6例,植物生存1例,中残1例,良好4例;轻度颅高压型者(15<初始ICP< 25mmHg)6例,植物生存1例,良好5例.开颅前后ICP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ICP监测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并根据分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根据处理制定精细的护理,对于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陶云娜;沈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呼吸内科医生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医生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调取某地区3个城市21家医院住院患者病案发现PTE患者82例,就案例的科室分布以及诊断方法与年份分布进行统计.结果:PTE住院患者82例,同期收治住院患者182037例,发病率0 45‰;其中呼吸内科发病率1.41‰,其他科室发病率0.40‰; PTE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除2010年度下降外,其他年份发病率均有所增长;护理内科发病率显著上升,2008年至2012年,发病率增长415.38%,其他科室发病率2008年至2012年增长45.00%; CPTA、CPA、超声、MRI、尸检诊断率分别为68.29%、13.41%、8.54%、3.66%、4.88%,且与年份无关.结论:呼吸内科室PTE发病率较高,诊断手段多与呼吸内科有关,呼吸内科医生在PTE诊断中发挥主导作用.

    作者:王宏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关键的护理重点就是对患者的安全护理,这也是对护理质量做出评价的衡量标准之一.那么,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怎样才能够降低安全隐患就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针对此,本文以神经内科为例,对期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做出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即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水平、强化健康教育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作者:于晓枫;杨学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13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及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例患者,全部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其中继发糖尿病者1例.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常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需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盛书娟;康海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手术治疗后即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术后3d,两组患者的SBP、DBP、HR、SVR、SVRI均较术前有所降低,而CI较术前有所升高,但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CO均较术前表现为升高,MAP均表现为降低,且该两指标的术后水平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仅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而且可显著降低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预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新爱;孙艳;褚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1]倡导和实施人文关怀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它的作用和地位在护理工作中日益突出.

    作者:秦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昏迷的急救方法

    目的:探讨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昏迷的急救方法.方法:选择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昏迷患者,给予包括一般治疗、补液治疗、补钾治疗、补碱治疗、胰岛素治疗及对症治疗在内的急救措施,观察急救结果.结果:32例患者抢救成功31例,均在1~3d内高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1~7d内尿素氮、血肌酐恢复正常,抢救成功率为.96.8%;有1例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休克而死亡,死亡率3.1%.结论:积极、正确、全面的抢救措施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刘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注射用液体配制时的注意事项

    在配制注射用液体时,溶药中易出现的问题是药物之间相互反应产生沉淀、絮状物、结晶等.一旦产生这些反应,轻者可使药效降低,重者可使毒性增强,并且可增加对用药部位的刺激,产生疼痛、感染、输液反应等.因此,在临床配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以做到合理配药、避免浪费和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詹勇;蒋咏梅;于娟;王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0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YL-1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3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基础护理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措施.结果:30例患者中,一例植物生存外,其余29例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徐香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在基层医院如何做好微生物检测工作

    各地方基层医院由于受到地理环境、资金供给、医疗条件等情况的限制,导致院内常规医疗项目不完善或是缺失.以微生物检测工作为例,根据2012年年底颁布的《我国基层医院医疗项目完善进程》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基层医院中微生物检测项目的覆盖率近为53.7%,建设进度仅为49.2%[1],可见对微生物检测工作的疏忽是我国基层医院治疗质量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重点说明如何在有限的地理条件、人力资源、技术供给、资金支持下开展院内微生物检测工作,使微生物检测大程度地普及化、准确化是基层医院提高治疗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式.

    作者:周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或排便不尽感,或下坠感等.骨科患者由于卧床、手术、疼痛及环境改变等原因,便秘发生率可高达90%[1].便秘在临床上长期持续存在,病因多样,症状扰人,患者常感到焦虑不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便秘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下面就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分析如下.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醋调云南白药治疗血液病静脉穿刺致皮肤瘀血及血肿30例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血液病患者由于血小板低下,静脉穿刺时极易造成皮肤瘀血或血肿.这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及精神上的不适感,同时也由于静脉遭到破坏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我院采用醋调云南白药外敷治疗血液病静脉穿刺后所致皮肤瘀血或血肿,并与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金香;徐伟;毕菁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羊膜移植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2例(10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功能性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6.3%,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77.8%,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方面的差异性不大,但是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羊膜在青光眼手术中使用,可以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降低滤过瘢痕,还可以对手术成功率进行有效提高.

    作者:肖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