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监测及临床观察

陈小风;周欣;胡学文;梁玉;张云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 危重病患儿
摘要:目的:了解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情况,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随机抽取危重病患儿50例,动态监测其血糖变化,并观察器官功能衰竭、临床转归与血糖值变化的关系.结果:50例中发现27例(占54%)血糖值≥8.3 mmol/L;单个器官功能衰竭时血糖值为(8.56±3.11) mmol/L,2个以上器官衰竭时血糖值为(17.80±5.73) mmol/L(P<0.01).血糖达8.3~10 mmol/L时,病死率为16.7%;血糖上升至10~15 mmol/L时,病死率为27.9%;血糖>15 mmol/L时,病死率高达71.4%.结论:本组危重病患儿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者高达54.0%.血糖升高程度与疾病危重程度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较单个器官功能衰竭血糖值升高明显;严重应激性高血糖的患儿其死亡危险增加.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侧脑室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侧脑室持续引流在中重度自发性脑室内出血(IV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VH 67例于发病后24 h内进行侧脑室引流手术,辅以尿激酶(UK)脑室内溶纤治疗,并与68例内科保守治疗IVH患者作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按Graeb及GCS评分分为中重度两类型,疗效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athew)及生活状态评分(ADL)进行评定.结果:在中、重度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Mathew评分比较,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7、14天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对IVH行侧脑室引流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黎宏庄;卢莘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同时予退黄、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除不用拉米夫定外,余同治疗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及好转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两组的ALT、SB、P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LB则明显升高,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的HBV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可降低病死率,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廖建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锥形网塞及成型补片对78例成年人腹股沟疝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的理想的疝修补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敏;吴绍文;何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肝小血管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在肝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超声、CT增强及随访确诊的52个肝小血管瘤病灶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查.结果:瘤体内的彩色血流显示率CDFI为46.2%(24/52),CDPI为94.2%(49/52),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CDPI灵敏度显著高于CDFI,能显示极低流速的血流状态,对肝小血管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作者:叶德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50例分析

    目的:总结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率98.8%,总有效率100%,手术平均时间(37.1±17.8)min,术中出血量5~100 mL,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住院天数(3.5±1.5)d,术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均恢复正常.随访2~36月,无肌瘤复发,术后总妊娠率达62.5%(10/16).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温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尿道加压注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和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寻求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经尿道加压注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和前列腺按摩的方法,对 56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46例,显效7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82.1%,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经尿道加压注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和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简单易行、疗效高、创伤小、复发率低的优点,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关建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外伤108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肝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8例肝外伤病例(其中Ⅰ级14例,Ⅱ级28例,Ⅲ级42例,Ⅳ级16例,Ⅴ级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32例;手术治疗76例(单纯肝组织缝补42例,不规则性、清创性肝切除31例,碘仿纱布填塞3例).结果:本组治愈99例,死亡9例,与肝外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6%(18/108).结论:Ⅱ级以下损伤可适当保守治疗,Ⅱ级以上损伤应强化抗休克措施,依据损伤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以彻底清创止血,合理引流,防治并发症.

    作者:梁浩晖;王成友;张敏杰;倪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根据入院时中毒程度分轻度、中度及重度中毒组,在入院的第1、3、7天分别抽静脉血检测CRP值并进行分析.结果:中毒后第1、3、7天,轻度、中度及重度中毒组的CRP均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1);重度中毒组患者于中毒后第7天CRP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中度中毒组第7天CRP水平则明显下降.CRP>50.0 mg/L患者死亡9例占45.0%,9.0~50.0 mg/L者死亡3例,占14.3%,而CRP<9.0 mg/L则无1例死亡,其病死率随着CRP水平的增高而逐渐增高(P<0.01).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中CRP水平的升高与中毒程度相一致,检测血液中CRP有助于判断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并可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作者:严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信息时代下提高高校图书馆期刊部服务质量之管见

    高校图书馆期刊部是为读者服务第一线工作,其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需求.服务质量问题一直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之一,也一直是图书馆同仁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期刊部读者服务质量,笔者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以及学习同仁的经验作以下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李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监测及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情况,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随机抽取危重病患儿50例,动态监测其血糖变化,并观察器官功能衰竭、临床转归与血糖值变化的关系.结果:50例中发现27例(占54%)血糖值≥8.3 mmol/L;单个器官功能衰竭时血糖值为(8.56±3.11) mmol/L,2个以上器官衰竭时血糖值为(17.80±5.73) mmol/L(P<0.01).血糖达8.3~10 mmol/L时,病死率为16.7%;血糖上升至10~15 mmol/L时,病死率为27.9%;血糖>15 mmol/L时,病死率高达71.4%.结论:本组危重病患儿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者高达54.0%.血糖升高程度与疾病危重程度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较单个器官功能衰竭血糖值升高明显;严重应激性高血糖的患儿其死亡危险增加.

    作者:陈小风;周欣;胡学文;梁玉;张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天然药物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期寻找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和吸光度检测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半边旗5F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培养基中的胶原含量以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半边旗5F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能显著降低培养基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P<0.01).上述抑制作用呈现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采用RT-PCR法对Ⅰ、Ⅲ型前胶原的mRNA检测显示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增高前两者的表达量降低.结论: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寻找有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左强;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张刚;李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6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原发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47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22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为65.1%.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则行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及捷径手术4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恶性肿瘤1、3、5 a生存率分别为65.8%、42.1%、20.3%.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曹锡朝;欧武剑;刘华安;姜杰;刘国天;揭育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运用Orem自我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Orem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效果.方法: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72).对照组按分级护理制度,由医生决定护理级别,护士按医嘱执行护理;观察组则按Orem自我护理模式,依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计划.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30 d行MES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0 d观察组MES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谢春雷;李春霞;陈兵;诸蕊玉;方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雌激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冠心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男性也比女性高3.5倍,且女性首次出现冠心病的时间也比男性晚10岁,其因可能是女性内源性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雌激素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医学及基础研究表明,雌激素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脂与改善血液凝固和纤溶系统,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也提示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可能是有益的,但近年来,几起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却未能证实雌激素替代治疗(HRT)对冠心病有防治的效力,相反,引起早期心血管事件增加.本文就这一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阳军;李向平;赵水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复发再手术35例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因疗效好,手术条件要求不高,故已在全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但术后并发症仍高,有文献报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1%[1] (包括各种甲状腺疾病).为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复发再手术的效果,本文对我院1996年8月~2002年8月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35例作一分析.

    作者:陈建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γ-IFN、蟾蜍灵单用与联用抑制HL-60细胞的作用

    目的:观察γ干扰素(γ-IFN)、蟾蜍灵单用与联用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作用.方法:MTT比色法观察上述两种物质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1)γ-IFN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但抑制作用不随其剂量增加而增加;(2)蟾蜍灵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约为0.03μmol/L,随蟾蜍灵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加;(3)γ-IFN与蟾蜍灵联用后,抑制作用增强.结论:蟾蜍灵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在γ-IFN联合作用下其作用增强.

    作者:杨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行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行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需中转手术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手术方式为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并腹腔多管引流术.结果:23例治愈,9例死亡,病死率为28%.结论:对于一些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而病情仍不断加重的病例,必须果断采取手术治疗.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加腹腔引流术是SAP的有效疗法.

    作者:胡季明;董峰;陈国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56例急性胰腺炎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心电图(EC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AP患者的ECG资料.结果:256例AP患者中有138例(53.9%)出现ECG异常.ECG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降低和T波的改变等.结论:AP患者常伴有ECG的异常改变,ECG监测对判断病情发展及给予相应处理有帮助.

    作者:吴梅丽;李根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虹膜拉钩在外伤后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外伤后小瞳孔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30例(32眼)外伤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利用虹膜拉钩,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和拦截劈裂法乳化晶状体核,通过4~5 mm大小的瞳孔完成手术.结果:所有病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生理性圆或近圆瞳孔.无1例后囊破裂及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械治疗外伤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瑞庄;梁轩伟;严灿荣;廖海兰;宋洪妮;郑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的影响.方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106例,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并与同期90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对照.结果: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长于单纯剖宫产组(均P<0.001),肌瘤剔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内出血量多于单纯剖宫产组(分别为P<0.001,P<0.05),多发性肌瘤剔除术的出血量多于单个肌瘤剔除术(P<0.01),两组的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时应根据产妇的体质、肌瘤的多寡来决定是否同时剔除肌瘤,一般状态良好的产妇在剖宫产的同时应尽可能行肌瘤剔除术,以免受日后再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李冬雯;孙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