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体会

吴敏;吴绍文;何琳

关键词:无张力,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摘要: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锥形网塞及成型补片对78例成年人腹股沟疝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的理想的疝修补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同时予退黄、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除不用拉米夫定外,余同治疗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及好转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两组的ALT、SB、P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LB则明显升高,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的HBV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可降低病死率,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廖建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在我院研究生中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做法和意义

    <实验动物学>课程在我国许多院校都已开设.2002年我们在研究生中开设了此门课程,现将我们在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晖;冷扬;张劲松;张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困难原因及处理

    目的:探讨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困难原因及术中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困难原因分别为Calot三角区粘连89例(占84.6%,与以下各原因比较P<0.05),胆囊与邻近脏器粘连27例(占25.7%),胆囊颈部嵌顿结石20例(占19.1%),胆囊肿大23例(占21.9%),胆囊炎症充血、水肿、壁增厚≥0.6cm 18例(占17.1%),胆囊萎缩34例(占32.4%),肝外胆管变异21例(占20%),血管变异26例(占24.8%);其中有86.7%的病例合并两种以上的困难原因.成功101例,成功率96.2%,无胆管损伤、死亡病例.结论:Calot三角区粘连为常见困难原因;Calot三角区粘连处理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

    作者:缪辉来;林木生;陈明;陈念平;包仕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神经病学教学方法改进的实践

    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对医学生来讲非常重要.然而学生普遍反应神经病学的知识难学.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沿用纯语言和文字的灌输式教学,缺乏形象化;教学目的倾向理论学习和笔试,忽视自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训练.教学过程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实习与理论学习相隔时间较长[1].学习结束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都有一种失落感,如坠云雾之中.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医学人才质量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因此,神经病学教学方法亟待改进.我院神经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遵循现代临床发展需求是教学改革源泉的原则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针对神经病学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本文就我科改革的实际情况作以下几方面论述.

    作者:李龙宣;赵斌;许志恩;刑永前;韩陈保;王义刚;李君良;陈煜森;朱育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贝复济溶液用于创口换药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贝复济溶液治疗伤口的效果.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贝复济溶液换药;对照组54例,采用1%碘伏湿敷创口.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贝复济溶液用于创口换药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和来芳;庄英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筛漏斗CT冠状位影像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鼻窦炎CT冠状位影像对慢性鼻窦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50例慢性鼻窦炎筛漏斗的CT冠状位影像表现与鼻内窥镜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位CT显示筛漏斗受阻的病变和解剖变异有:钩突异常36例,筛泡过度气化14例,鼻中隔高位偏曲6例,中鼻甲病变7例.该结果基本符合鼻内窥镜所见.结论:鼻窦炎冠状位CT扫描能清楚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并可确定病变类型和范围,从而准确指导手术目标.

    作者:陈俊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46例偶测血压正常青壮年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

    目的:探讨青壮年糖尿病患者在偶测血压增高之前其动态血压是否已有改变.方法:对46例45岁以下偶测血压正常的青壮年2型糖尿病患者(A组)及41例健康人(B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各种血压参数进行比较.结果:A组24h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各项血压负荷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率A组高于B组(P<0.01).结论:青壮年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改变表现为收缩压升高、昼夜节律改变及血压负荷增高,提示有早期高血压倾向及可能造成靶器官功能损坏,应早期预防及治疗.

    作者:罗劲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行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行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需中转手术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手术方式为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并腹腔多管引流术.结果:23例治愈,9例死亡,病死率为28%.结论:对于一些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而病情仍不断加重的病例,必须果断采取手术治疗.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加腹腔引流术是SAP的有效疗法.

    作者:胡季明;董峰;陈国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侧脑室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侧脑室持续引流在中重度自发性脑室内出血(IV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VH 67例于发病后24 h内进行侧脑室引流手术,辅以尿激酶(UK)脑室内溶纤治疗,并与68例内科保守治疗IVH患者作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按Graeb及GCS评分分为中重度两类型,疗效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athew)及生活状态评分(ADL)进行评定.结果:在中、重度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Mathew评分比较,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7、14天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对IVH行侧脑室引流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黎宏庄;卢莘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浅谈教学医院接收实习生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临床教学是医院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学医院是培养医学生的关键场所.我院每年接收来自区内、外近20所大中专医药院校的实习生上百人,接收的人数及生源学历结构有失控的倾向,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本文旨在分析这一现象,探讨接收实习生的合理人数及对策.

    作者:苏会璇;周惠萍;冯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的影响.方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106例,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并与同期90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对照.结果: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长于单纯剖宫产组(均P<0.001),肌瘤剔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内出血量多于单纯剖宫产组(分别为P<0.001,P<0.05),多发性肌瘤剔除术的出血量多于单个肌瘤剔除术(P<0.01),两组的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时应根据产妇的体质、肌瘤的多寡来决定是否同时剔除肌瘤,一般状态良好的产妇在剖宫产的同时应尽可能行肌瘤剔除术,以免受日后再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李冬雯;孙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学院校教学基地医院实习教学管理的探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临床实习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探索适合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规范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对促进医院的教学水平及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作者:彭庆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AR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其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患病后一系列胸片进行分析.结果:2例SARS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其体征较轻,与影像学改变不符.X线表现 :(1)病变分布:单肺叶1例;双下叶1例,后累及双肺各个肺叶.(2)病灶形态:病变形态多样,肺纹理改变、斑片状及片状2例,右肺门影模糊、大片状、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1例.结论:胸部X检查是诊断SARS的首先方法,其预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影像的动态改变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冯友权;葛湛;夏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关联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它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随着我国加入WTO,学好外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对于我国的中、大学生来说显得更加重要.与语言研究者不同的是,一般的语言学习者(比如我们学生)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即是在与人会话交际中通过对对方话语的正确理解和自己的正确表达来确保会话的顺利达成,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正确理解文章.如何正确理解一句话并得体地应用,从而成功达到交际意图,达到阅读目的,是我们在日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作者:王珏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脾脏肿瘤36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治方法,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1990年来治疗的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治的经验与体会.结果:20例良性占位病变除1例因合并脾静脉血栓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于半年后死亡,2例失访外,其余均健在.16例恶性肿瘤中,血管肉瘤3例于7个月内死亡;纤维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于1 a内死亡;恶性淋巴瘤7例(2例失访)生存满5a以上者1例,生存满3 a以上者2例,生存满2 a以上者2例,2例于1a内死亡.结论:CT是目前较敏感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根治手术及综合放、化疗是提高脾脏恶性肿瘤疗效的关键.

    作者:魏广龙;叶兰芬;李清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甲亢性心脏病3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6例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怕热、多汗29例,食欲亢进22例,消瘦30例,甲状腺弥漫性肿大22例,结节性肿大5例.心悸36例,气短23例,心绞痛5例,心电图异常32例,心脏增大者19例,心力衰竭者9例.误诊9例,占25.0%(9/36).结论:充分认识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对甲亢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剑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病案讨论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实习生将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纵横结合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格医生的关键.近两年来,我们在外科临床教学中采用病案讨论的教学方法,帮助实习生复习基本理论,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工作能力,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劲根;温学文;梁伟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白细胞介素13基因+1923C/T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及对血浆总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内含子区+1923C/T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及对血浆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哮喘与对照组+1923位点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总IgE水平.结果:+1923位点等位基因C、T频率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χ2=9.30,P<0.01),等位基因T与哮喘关联,OR(T/C)=1.87,95% CI =1.25~2.80,P<0.01.两组基因型(TT、CT、CC)频率的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χ2=9.92,P<0.01),同组内,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总IgE水平高于非携带者;同一基因型,哮喘组总IgE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IL-13基因+1923位点多态性是影响哮喘的重要候选基因,T等位基因与哮喘关联,并可能通过增强IL-13基因的表达影响血浆总IgE水平.

    作者:刘军麟;吴斌;陈华军;何承伟;谢佳星;李祚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56例急性胰腺炎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心电图(ECG)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AP患者的ECG资料.结果:256例AP患者中有138例(53.9%)出现ECG异常.ECG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降低和T波的改变等.结论:AP患者常伴有ECG的异常改变,ECG监测对判断病情发展及给予相应处理有帮助.

    作者:吴梅丽;李根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监测及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情况,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随机抽取危重病患儿50例,动态监测其血糖变化,并观察器官功能衰竭、临床转归与血糖值变化的关系.结果:50例中发现27例(占54%)血糖值≥8.3 mmol/L;单个器官功能衰竭时血糖值为(8.56±3.11) mmol/L,2个以上器官衰竭时血糖值为(17.80±5.73) mmol/L(P<0.01).血糖达8.3~10 mmol/L时,病死率为16.7%;血糖上升至10~15 mmol/L时,病死率为27.9%;血糖>15 mmol/L时,病死率高达71.4%.结论:本组危重病患儿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者高达54.0%.血糖升高程度与疾病危重程度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较单个器官功能衰竭血糖值升高明显;严重应激性高血糖的患儿其死亡危险增加.

    作者:陈小风;周欣;胡学文;梁玉;张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