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美;陈好凤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镇痛作用.方法: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50例,其中10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泵分二阶段注入异丙酚进行麻醉,另外150例(对照组)未使用任何镇疼措施.观察术前、术中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痛效果、副作用等.结果:两组术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术中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大于20%者观察组有16例(16.0%),而对照组有59例(39.3%);HR减慢大干20%者为观察组有7例(7.0%),而对照组有44例(29.3%);宫颈松驰观察组95例(95.0%),对照组88例(58.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完全无痛率为100%,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0.结论: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好,可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副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作者:李少云;林还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吗丁啉在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中的疗效.方法:将32例诊断为GER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位治疗+吗丁啉(每次0.3mg/kg、4~6次/d),对照组单纯体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呕吐症状、体重、食管钡餐造影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吗丁啉+体位治疗GER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陈泳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丙酸异戊酯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和合成香料的原料,广泛用于化妆品和食品香精的调制,工业上一般采用浓硫酸催化丙酸和异戊醇进行制备[1].用浓硫酸催化制备,对设备腐蚀严重,所用设备要求较高,成本较高,并且污水的排放也较难处理.本文参考文献[2]的方法,试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丙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合成丙酸异戊酯,并对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和;杨仕豪;符伟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变迁及其在不同感染部位的耐药性差异.方法:用Kirby-Bauer法对180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8种所测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显著(P<0.05).(2)不同标本来源的菌株对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3)MRSA的检出率由2001年的35.0%,上升到2003年的53.6%,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则有下降趋势.结论:本地区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标本来源的菌株对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医生治疗时应注意区别;MRSA的检出率有上升趋势,需引起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作者:卢月梅;何林;吴伟元;吴劲松;余涟;钱春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采用该法治疗的1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一期肾穿刺微造瘘后取净结石,2例经二期取净结石.结论: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穿剌通道细小,创伤小,痛苦轻.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少,及结石清除较彻底等优点,其可替代经皮肾镜取石,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6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3a的LTOT,于LTOT前及LTOT后观察患者住院次数、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氧疗后1、2、3a与氧疗前基础值比较,患者住院次数减少,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低氧血症改善,营养状况好转.结论 :合理使用LTOT对COPD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卫珍;宋泽庆;谢佳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医保类中成药的使用状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医保类中成药的用药种类、用量和消耗金额进行统计,分别从剂型分类、药理分类两方面的消耗金额、DDD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我院在用医保甲、乙类中成药品种比例与<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相符,胶囊剂的使用频率大,注射剂消耗金额大.结论:我院医保类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中成药的使用普遍由传统剂型向新剂型转变.
作者:李向荣;马晓鹂;陈朝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有关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减少失眠的护理措施.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睡眠情况调查表对住院2周内的肝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8%,影响因素以环境改变及心理因素为明显(P<0.01),失眠症状以入睡困难及不能熟睡较常见.结论:对慢性肝病应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并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陈锦秀;文康梅;吴琼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转移与血浆可溶性CD105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50例大肠癌患者以及31例正常人CD105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 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清CD105浓度(2.42±0.46)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7 ±0.15)mg/L(P<0.01),而低于转移性大肠癌组(4.24 ±0.75)(P <0.01).结论: 血浆可溶性CD105与大肠癌转移有关,有可能成为诊断其转移指标之一.
作者:罗锡彬;梁启廉;张英;李小英;江利爱;李凤英;杨勤;李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QT离散度(QTd)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意义.方法:经PTCA术冠心病患者4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及多支病变组(20例).手术前、术后1 h、1 d、3 d、7 d分别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结果:单支病变组则术后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 (P<0.01), 多支病变组则术后1 h、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或0.01);术后7 d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QTcd 60~70 ms时,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为4.5%;QTcd>70 ms时预测率达50.0%;QTcd>80 ms时预测率达90%.结论:冠心病患者QTd、QTcd值越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机率越高.
作者:邹秀娟;梁岩;陈飞雁;杨小波;任伟旺;陈红;黄汝淦;张学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CD44v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的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其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癌组织浸润肌层深度无关.结论: CD44v6的低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
作者:梁艳艳;郑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术(AI)在产科胎膜早破致早产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选择无穿刺禁忌证的≥28周,且<35周的胎膜早破致羊水过少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I)21例,对照组19例.AI组在未临产前经B超介导下经腹行羊膜腔穿刺置管注入林格氏液,每天300~500 mL,观察两组之间对胎儿预后、分娩结局的结果.结果: AI组与对照组对胎儿预后及产程、分娩结局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AI方法简单,安全系数大,效果肯定,是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菊香;钱兴国;张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和单纯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配戴眼镜的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73例单眼单纯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配戴眼镜患者(Ⅰ组)和76例单眼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Ⅱ组)的眼部情况,使用生存质量调查量表记录分值.结果: 术前生存质量总分值和各指标分值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值和各指标分值都得到提高,与术前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生存质量总分值以及各指标的分值, Ⅱ组均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效果好于单纯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配戴眼镜者.
作者:方林彬;闫亦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CVS)改善和预防作用.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43例)和常温组(42例),通过观察其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变化来了解其脑血管痉挛程度.结果:亚低温组8h CVS发生率为65.1%,常温组为50.0%(P>0.05),痉挛程度分别为(134.0±21.2)cm/s和(129.0±20.8)cm/s(P>0.05); 24h两组CVS的发生率分别为51.1%和80.9%(P<0.01),痉挛程度分别为(127.0±18.9)cm/s和(141.0±24.0)cm/s(P<0.01).72h两组CVS的发生率分别为30.2%和83.8%(P<0.01),痉挛程度分别为(120.0士11.2)cm/s和(146.0±28.2)cm/s(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预防晚期脑血管痉挛.
作者:文学;谭天侠;张奕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电极成熟期前后起搏阈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接受埋藏式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中、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起搏阈值.结果:16例应用Medtronic CAPSURE○ RSP系列(激素洗提)心房电极的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术后升高,术后1周达峰值,后逐渐降低,术后2个月开始趋于稳定,除术后6个月外,其余各时间点与术中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24例应用MCSP系列心室电极的患者心室起搏阈值术后均明显高于术中(P<0.01);9例应用BIOTRONIK SYNOX SX系列(高阻抗非激素洗提)电极的患者心房、心室平均起搏阈值具有与MCSP系列起搏电极类似的术后演变趋势,其急性期起搏阈值呈明显峰化现象,且具有较高的慢性期阈值,与40条MCSP系列电极比较,两者急、慢性期起搏阈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后6个月内,起搏阈值明显升高;激素洗提电极能明显降低急性期和慢性期阈值.
作者:陈小卫;吴铿;田丽红;李日健;回皓升;莫振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A组(采用0.15%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麻醉)和B组(以0.15%布比卡因+芬太尼2 μg/mL麻醉),每组50例.观察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产程、下肢运动评分、催产素用量、器械助产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后A组所有产妇均能下床行走和自行排尿,而B组仅35例(70.0%)能下床行走和自行排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0.15%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轻.
作者:梁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40例子宫肌瘤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B超、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子宫形态改变、增大及肿块影,肿块密度可以分为等密度(60.3%)、高密度(16.2%)、低密度(14.7%)或混杂密度(8.8%),增强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肿瘤内的变性及其边缘.结论:CT是诊断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是B超检查子宫肌瘤的重要补充.
作者:周仲佑;罗泽斌;刁胜林;陈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检测滋养细胞肿瘤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的端粒酶RNA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滋养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hTR基因,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hTR基因均呈阴性,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hRT基因呈阳性.结论:hRT在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未见表达,推测其在滋养细胞肿瘤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碧;王芳;庞江琳;李英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从术后局部复发形式探讨Black术作为保留肛门直肠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Black术,并对资料进行疗效和复发形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术后6周内全部恢复了肛门的节制功能,并保留了便意及辨别能力.5例术后la复发,以吻合口及其周围组织的复发多见.结论:Black术较适合直肠肿瘤下缘距肛缘5~6 cm及迫切要求保留肛门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且此手术宜选择在Dukes分期较早期进行.
作者:彭海阳;杨超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 12 例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皮瓣小面积 5cm×7cm,大 8cm×12cm.结果:12 例中 10 例皮瓣生长良好,2 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 2~12 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邹建福;王钢;张道飞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