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李志权;陈家鸣;曾雄;徐琳峰;麦校添

关键词:胫骨平台, 骨折,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35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骨缺损病例同时行植骨术.结果:33例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全部病例均在3个月内骨折愈合,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败.按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评定结果为优15例,良11例,可6例,总优良率81.8%. 结论:复杂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必须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从执业医师考试看临床技能的培养

    举行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行医师执业资格许可证制度,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也是使我国医师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参加2002年湛江市执业医师考试工作,对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检验和反馈当前临床技能的教学质量,对于青年医师的培养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广宁;何建猷;张庆东;唐松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02例打鼾患者多导睡眠图分析

    目的:观察多导睡眠图(PSG)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打鼾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记录患者的颈围、体重指数(BMI)、有效睡眠占记录时间百分比(睡眠效率)、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呼吸紊乱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及血氧饱和度≤90%的累积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 90%).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对比,102例打鼾患者中,SAS 88例(占86.3%),非SAS 14例(占13.7%).其中颈围、BMI、AHI、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MinSaO2和SI 90%,在SAS及非SAS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 PSG是诊断SAS、判定病情程度、指导治疗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马永忠;黄桂球;张楠;谭慧仪;傅敏仪;陈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盐酸纳络酮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20例

    既往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一般采用常规脱水加亚冬眠疗法,重型患者在极期出现呼吸困难时,一般加用呼吸兴奋剂治疗;但持续使用呼吸兴奋剂,患者有时会出现呼吸抑制或出现强直性惊厥等不良现象,加重病情,使患者难以渡过极期而死亡.为改善这种状况,我科尝试应用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伍思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湛江市赤坎区市区与市郊高危妊娠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对湛江市赤坎区市区与郊区人口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与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管理两类人口高危妊娠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围产期门诊建卡的2850例孕妇进行高危妊娠筛查分析与管理.结果:2850例中筛查出938例高危妊娠,平均发生率32.9%,其中市区人口中高危妊娠发生率28.8%,市郊人口高危妊娠发生率38.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检发现高危妊娠经处理纠正转化为低危妊娠者市区人口中有38例(转化率为8.0%,38/477),市郊人口中有13例(转化率为2.8%,13/4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妊娠的发病情况在市区及市郊人口中有所差别,主要是胎位异常、头盆不称、早产、妊高征等.结论: 加强三级保健网,特别是加强市郊和社区的初级保健网,改善市郊人口的经济和就医条件,加强孕期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早孕建卡率和保证产前检查≥5次,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

    作者:周秀荣;冯惠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DTs)是一系列来源于妊娠物而非患者本身的疾病,携带父源性基因使之区别于其他肿瘤.在近10年里,有关滋养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其基因表达的进一步认识使我们了解滋养细胞的各期分化及与各种滋养细胞疾病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但是对于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发展和预后,至今仍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对近数年来国内外有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严卫红;何太平;李英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鞍上肿瘤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2例

    蝶鞍区肿瘤的首发症状常表现为视力下降,早期眼底可正常或视盘褪色,且部分病例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后视力改善,如CT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则易被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我们在短短3个月内就误诊2例,因而值得临床医生警惕.

    作者:李瑞庄;陈毓东;王映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烧伤并发创面脓毒症的护理

    小儿烧伤并发创面脓毒症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因小儿机体抵抗力差,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对感染免疫功能较差,局部感染容易发展为创面脓毒症,而且,发生率及病死率比成人高,故烧伤脓毒血症仍是小儿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我科于1985年1月至2003年5月期间,共收治2432例烧伤患儿,有48例发生了创面脓毒症,发生率为19.7%,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罗培寿;周平安;刘付丽玉;魏美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检查时常规吸氧)和对照组(63例,常规操作).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检查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成功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异丙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结肠镜检查,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许小江;余少灵;余健年;隋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液流变学变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并发症53例,无微血管并发症53例,以及5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两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SI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ISI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呈显著正相关(r=0.624,0.428,0.346,0.382,P值分别<0.001,0.01,0.05,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0.352, P<0.05).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液粘度,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郭行端;张燕;叶志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文献报道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死率达40%~80%[1],而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死率就更高,2个器官受累的病死率为44%~60%,4个以上器官受累的病死率为100%[2].我院2003年3月成功抢救了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4脏器受累的患者,现就此例的护理作一报道.

    作者:曾辉云;张玉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与病理性瘢痕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和瘢痕疙瘩(keloid, K),是皮肤对创伤、炎症、烧伤、外科或自发的一种过度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患者不仅有瘙痒、刺痛等症状,并常常影响美观和患者的肢体功能.目前有关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形成机制尚未明了[1].近年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因子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余建军;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型免疫抑制剂酶酚酸酯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酶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是一种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生的新型免疫抑制剂.MMF为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被迅速水解成酶酚酸,后者可逆性、非竞争地抑制次黄嘌呤核苷一磷酸脱氢酶,抑制了鸟嘌呤核苷的从头合成途径(经典途径)[1],而此嘌呤合成途径对T、B淋巴细胞的增殖是关键的.其他血细胞具有嘌呤合成的补救途径,因此,MMF的这种抗细胞增殖作用对其他细胞影响不大,而对淋巴细胞而言具有相对选择性.

    作者:张丽君;叶志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深圳地区汉族人凝血因子XIII Val34Leu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研究深圳地区汉族人凝血因子XIII Val34Leu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 应用PCR技术结合Hin6 I酶切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深圳地区108名汉族人凝血因子XIII Val34Leu基因多态性特点. 结果: 深圳地区汉族人等位基因Val34与等位基因Leu34的频率分别为99.07%和0.93%.Val/Val纯合子、Val/leu杂合子和Leu/Leu纯合子的频率分别为98.15%,1.85% 和0.结论: 深圳地区汉族人凝血因子XIII Leu34等位基因频率比高加索人群低.

    作者:涂传清;吴建曾;谢春英;潘春燕;李建辉;黄绵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色素失禁症1例

    患儿,女,2个月,因红斑、水疱后全身出现涡轮状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图1)到我科就诊.患者生后1周出现散在线状排列红斑水疱,水疱断续出现,其愈合处发生疣样增殖.2周后全身皮疹逐渐转变为对称分布的大理石花纹状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并逐渐增多,颜色加深.其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孕期健康.

    作者:陈嵘袆;林立航;樊翌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35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骨缺损病例同时行植骨术.结果:33例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全部病例均在3个月内骨折愈合,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败.按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评定结果为优15例,良11例,可6例,总优良率81.8%. 结论:复杂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必须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志权;陈家鸣;曾雄;徐琳峰;麦校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低钙或(和)低蛋白饲料对大鼠腰椎的骨计量学研究

    目的:观察并比较低钙、低蛋白饲料和混合低钙低蛋白饲料对大鼠腰椎松质骨的影响.方法:27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钙组 (Ca 0.01%)、低蛋白组(Pr 8%)和混合组(Ca 0.01% + Pr 8%).实验90 d时取第5腰椎行不脱钙骨制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低钙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减少(P<0.05),骨吸收增加;低蛋白组骨量(%Tb.Ar)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混合组骨量比对照组、低蛋白组显著降低,骨吸收及骨转换率明显增加.结论:低钙饲料使大鼠腰椎的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出现骨质疏松;低蛋白饲料对大鼠腰椎骨丢失无明显影响;但混合低钙低蛋白饲料则使骨吸收增加、骨形成率增高,导致骨转换增强,骨量进一步降低.

    作者:黄连芳;李青南;廖进民;陈艳;冷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科学网络教学应用平台的尝试性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何使教学、培训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的需要,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未来的教育是以开放的、灵活的、终身的、结合网络教育发展为目标,它是传统教育的延续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我们针对外科学教学工作的特点,开发了外科学教育网络平台.该平台涉及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利用局域网的高速性、便易性,上网查询、学习快捷方便的特点,有效缓解了目前外科学教学时数少,授课内容相对较多的矛盾,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

    作者:林木生;王志刚;陈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和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是农业上应用广泛、有效的杀虫剂,对人体有剧毒,它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是基层医院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肺水肿、气管痉挛而死亡.近年来,我科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12例,现将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青梅;孙一娜;骆梅;庞美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8例DAI患者按纳入时间顺序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予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于治疗前后行GCS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除治疗后10 d外)GCS评分在治疗后不同时期均明显增加(P<0.01),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治疗组的病死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7%(P<0.01),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改善DAI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其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钟晖东;陈伟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毒蠲汤抗大鼠四氯化碳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肝毒蠲汤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肝毒蠲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CCl4造成大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4组分别给予联苯双酯和肝毒蠲低、中、高剂量,共治疗14 d.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并取肝脏作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肝毒蠲高、中、低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01),且肝毒蠲高剂量组降酶作用较低剂量组明显(P<0.001).经肝毒蠲处理组大鼠肝组织基本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肝毒蠲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水平, 对CCl4所致大鼠的肝损伤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作者:龙尧;邹丽宜;周克元;吴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