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地区汉族人凝血因子XIII Val34Leu基因多态性研究

涂传清;吴建曾;谢春英;潘春燕;李建辉;黄绵清

关键词: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凝血因子XIII
摘要:目的: 研究深圳地区汉族人凝血因子XIII Val34Leu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 应用PCR技术结合Hin6 I酶切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深圳地区108名汉族人凝血因子XIII Val34Leu基因多态性特点. 结果: 深圳地区汉族人等位基因Val34与等位基因Leu34的频率分别为99.07%和0.93%.Val/Val纯合子、Val/leu杂合子和Leu/Leu纯合子的频率分别为98.15%,1.85% 和0.结论: 深圳地区汉族人凝血因子XIII Leu34等位基因频率比高加索人群低.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烧伤并发创面脓毒症的护理

    小儿烧伤并发创面脓毒症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因小儿机体抵抗力差,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对感染免疫功能较差,局部感染容易发展为创面脓毒症,而且,发生率及病死率比成人高,故烧伤脓毒血症仍是小儿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我科于1985年1月至2003年5月期间,共收治2432例烧伤患儿,有48例发生了创面脓毒症,发生率为19.7%,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罗培寿;周平安;刘付丽玉;魏美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在我院医学生中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起步较晚的综合性新兴学科,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实验动物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验动物学》已成为基础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衡量一所医学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院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实验动物学》教学开展较晚,近年来,才在研究生中开设了《实验动物学》选修课.本文就我院《实验动物学》的教学现状以及能否进一步在本科生中开设该门课程和怎样开设进行分析.

    作者:冷扬;王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液流变学变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并发症53例,无微血管并发症53例,以及5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两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SI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ISI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呈显著正相关(r=0.624,0.428,0.346,0.382,P值分别<0.001,0.01,0.05,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0.352, P<0.05).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液粘度,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郭行端;张燕;叶志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以病人满意率评价科室综合管理质量的实践探讨

    为了解住院病人对科室综合管理工作的反馈信息,我们对267例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83.2%病人对科室管理工作感到满意,但同时也发现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住院环境方面,对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方面以及对病房工人的意见比较大,为此,我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医护服务质量管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何建猷;梁标;吴斌;唐良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型免疫抑制剂酶酚酸酯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酶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是一种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生的新型免疫抑制剂.MMF为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被迅速水解成酶酚酸,后者可逆性、非竞争地抑制次黄嘌呤核苷一磷酸脱氢酶,抑制了鸟嘌呤核苷的从头合成途径(经典途径)[1],而此嘌呤合成途径对T、B淋巴细胞的增殖是关键的.其他血细胞具有嘌呤合成的补救途径,因此,MMF的这种抗细胞增殖作用对其他细胞影响不大,而对淋巴细胞而言具有相对选择性.

    作者:张丽君;叶志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实习医生医德教育实践体会

    医德是医务人员必备的品德.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人,众所周知,医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同样,医德的好坏,也会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医德不过硬,业务能力也难以精深.

    作者:谢礼位;苏汝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紫杉醇加5-氟尿嘧啶持续滴注并联合力尔凡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紫杉醇、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5-FU)持续滴注联合力尔凡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鼻咽癌41例,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取以下方案:紫杉醇150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醛氢叶酸200 mg/m2,静脉滴注2h,随后5-FU 375 mg/m2静脉推注10 min,再接5-FU 3.0 g/m2用输液泵连续滴注48 h.治疗组的治疗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力尔凡20 mg/d,静脉滴注.以上治疗每3周重复,至少完成2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52.3%、45.0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10.8个月,1a生存率分别为33.3%(7/21)、30.0%(6/20),3 a生存率分别为9.5%(2/21)、10.0%(2/20),上述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0.9%、4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消化道反应、肌肉和关节疼痛、脱发等.治疗组发热多见(P<0.05).结论:紫杉醇、醛氢叶酸、5-氟尿嘧啶持续滴注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为患者所耐受,加用力尔凡可提高临床受益反应水平,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杰荣;张英;蔡良真;梁启廉;陈梓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硬膜外腔镇痛在急腹症术后的应用体会

    目的:提高急腹症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留置管连续注药镇痛的临床使用水平.方法:对近4年来急腹症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留置管连续注药镇痛患者180例的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作了分析.结果:本组镇痛效果优良者158例(占87.8%),满意者12例占6.7%,不满意者10例(5.5%).出现的副作用为:尿潴留19例,腹胀8例,单侧下肢麻木6例,头晕、嗜睡7例,恶心呕吐4例,呼吸抑制1例.结论:经硬膜外留置管连续注药用于术后镇痛具有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操作简单,管理容易,易于在中小医院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甘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关节活动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关节活动器(CPM)膝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方法:38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1)实验组在一般运动锻炼的基础上,手术当日即用下肢关节活动器进行功能锻炼;(2)对照组进行一般的肌肉舒缩锻炼.两组检查膝关节伸屈膝度和屈膝度为指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伸膝度在术后1周及6个月时均为0°,对照组的伸膝度在术后1周及6个月时分别为(12.5±1.6)°、(2.1±0.3)°;术后1周两组的屈膝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的屈膝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CPM对膝关节伸屈功能有明显效果.

    作者:何瑞琼;刘双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02例打鼾患者多导睡眠图分析

    目的:观察多导睡眠图(PSG)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打鼾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记录患者的颈围、体重指数(BMI)、有效睡眠占记录时间百分比(睡眠效率)、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呼吸紊乱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及血氧饱和度≤90%的累积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 90%).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对比,102例打鼾患者中,SAS 88例(占86.3%),非SAS 14例(占13.7%).其中颈围、BMI、AHI、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MinSaO2和SI 90%,在SAS及非SAS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 PSG是诊断SAS、判定病情程度、指导治疗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马永忠;黄桂球;张楠;谭慧仪;傅敏仪;陈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从执业医师考试看临床技能的培养

    举行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行医师执业资格许可证制度,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也是使我国医师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参加2002年湛江市执业医师考试工作,对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检验和反馈当前临床技能的教学质量,对于青年医师的培养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广宁;何建猷;张庆东;唐松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8例DAI患者按纳入时间顺序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予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于治疗前后行GCS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除治疗后10 d外)GCS评分在治疗后不同时期均明显增加(P<0.01),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治疗组的病死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7%(P<0.01),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改善DAI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其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钟晖东;陈伟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海洋生物抗肿瘤机理的研究现状

    1968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抗癌活性筛选使海洋药物的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自此,国内外学者对海洋药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海洋生物抗肿瘤的研究多.迄今为止,已从海绵、海鞘、海兔、海马、海藻、珊瑚及鲨鱼等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大量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包括肽类、大环内酯类及酰胺类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机理复杂多样,如干扰肿瘤细胞微管聚合与解聚、引起肿瘤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现就近年海洋生物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顾帝水;黄培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检查时常规吸氧)和对照组(63例,常规操作).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检查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成功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异丙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结肠镜检查,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许小江;余少灵;余健年;隋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湛江市3~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3~7岁儿童的调查,了解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为指导本地区儿童喂养和健康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市区和郊区116间幼儿园抽查11764名3~7岁儿童,检测其身长、体重并排除相关疾病.结果: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7.99%,其中以轻度肥胖为主占77.87%,女童高于男童(P<0.001),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随着年龄有增加趋势(χ2=20.923,P<0.001).结论:加强家庭、社会特别是幼儿园、学校的儿童保健宣传已刻不容缓,应大力提倡科学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幼儿园、学校应组织开展各种适宜不同儿童年龄的体育运动.

    作者:王兰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对小型猪皮肤长程涂布的毒性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对小型猪皮肤长程涂布的毒性.方法:32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4组,每组8只.每日涂药1次,封包6 h,连续8周,比较给药前后的动物外观体征、活动状态、体重增加、脏器系数、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学、清晨血清皮质醇浓度,以及皮肤和内脏的病理改变.结果:低、中、高三种剂量对实验动物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学、外观体征、活动状态、体重增加、脏器系数均无不良影响,涂药部位皮肤和心、肝、肾、肺、胃未见异常.但涂药部位肾上腺皮肤萎缩,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其程度随剂量和疗程增加而加强,停药2周后上述改变均可自行恢复.结论:丙酸氯倍他索引起毒性的靶器官是肾上腺皮质和涂药部位皮肤,剂量增加、时间延长其不良反应也增强,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作者:王振超;黄壮雄;许建鹏;陈英;郑丽燕;王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35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骨缺损病例同时行植骨术.结果:33例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全部病例均在3个月内骨折愈合,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败.按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评定结果为优15例,良11例,可6例,总优良率81.8%. 结论:复杂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必须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志权;陈家鸣;曾雄;徐琳峰;麦校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湛江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抗体的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湛江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抗体的检测情况.方法:使用国家批批检定的国产与进口抗-HIV1/2 ELISA 试剂对湛江市1999~2003年的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送湛江市防疫站及广东省防疫站分别以PA法及WB法确认.结果:80362名无偿献血者中初筛阳性212人,确认为抗-HIV阳性2人.结论:湛江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HIV感染者,应加强宣传教育和提高检测质量,对初筛阳性结果报告要作好解释工作.

    作者:周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湛江市赤坎区市区与市郊高危妊娠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对湛江市赤坎区市区与郊区人口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与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管理两类人口高危妊娠的对策和措施.方法: 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围产期门诊建卡的2850例孕妇进行高危妊娠筛查分析与管理.结果:2850例中筛查出938例高危妊娠,平均发生率32.9%,其中市区人口中高危妊娠发生率28.8%,市郊人口高危妊娠发生率38.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检发现高危妊娠经处理纠正转化为低危妊娠者市区人口中有38例(转化率为8.0%,38/477),市郊人口中有13例(转化率为2.8%,13/4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妊娠的发病情况在市区及市郊人口中有所差别,主要是胎位异常、头盆不称、早产、妊高征等.结论: 加强三级保健网,特别是加强市郊和社区的初级保健网,改善市郊人口的经济和就医条件,加强孕期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早孕建卡率和保证产前检查≥5次,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

    作者:周秀荣;冯惠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DTs)是一系列来源于妊娠物而非患者本身的疾病,携带父源性基因使之区别于其他肿瘤.在近10年里,有关滋养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其基因表达的进一步认识使我们了解滋养细胞的各期分化及与各种滋养细胞疾病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但是对于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发展和预后,至今仍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对近数年来国内外有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严卫红;何太平;李英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