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细胞因子基因5'旁侧1.42 kb调控序列的PCR扩增

谭运年;谭文斌;彭兴华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 调控序列, 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通过PCR扩增从基因组中获得长达1.42 kb人干细胞因子基因(SCF)5'旁侧调控序列,为后续表达调控研究做准备.方法:对常规PCR缓冲液调节pH值至9.0,Taq DNA聚合酶中加入适量的具有校正功能的TliDNA聚合酶,退火温度升至68℃,加大模板量,增加模板预变性时间,进行25个循环.结果:经过改变条件,成功地获得了所需的1.42 kb的SCF调控序列片段.结论:在一般的PCR体系中添加适量的具有3'→5'外切核酸酶活性和校正功能的TliDNA聚合酶扩增稍长DNA片段是经济可行的.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6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由于目前各厂家生产的血液流变学原理、型号不同使测定结果存在差异,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年龄结构等因素,也存在差异.为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我们对160例健康人血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汉周;陈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低下的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低下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 ,出院时的626例805眼(简称出院组)和2 个月后复诊的181例210眼(简称随诊组) 进行检查,对裸眼视力<0.5者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裸眼视力<0.5者,出院组236眼(29.3%),其中因术前原有眼病所致的19眼,因手术致散光、过矫或欠矫等217眼;随诊组43眼(5.3%),后囊混浊22 眼,散光、过矫或欠矫14眼,角膜失代偿4眼,葡萄膜炎3眼.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是手术带来的屈光不正、后发性白内障等.提高手术技巧或选新术式,及时随诊,是防治视力低下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毓东;王映芬;廖海兰;王一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肺癌患者血清SIL-2R、IL -6和IL-8水平的检测

    肺癌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它与吸烟、环境污染、长期的肺部慢性炎症及机体的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已知多种细胞因子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为了研究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6(IL- 6)、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与老年肺癌的关系,作者应用ELISA 法对42例老年中晚期肺癌患者血清样本进行了测定,并与29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微;张梅丽;王淑斐;许均黎;陈群;汤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27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及栓塞的护理对策及体会

    肾病综合征(nepbrotic syndrom e,NS)并发血栓及栓塞是临床较常见且凶险的并发症,但临床中又常常被忽视而误诊,由此延缓了抢救时机,后果也恶劣.笔者将我科收治的27例这类患者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张翠玉;邱丽清;张素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00例腮腺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腮腺炎病毒性脑炎(腮脑)是腮腺炎常见并发症,临床报道不多.我院自 1995年2月至1998年4月,共收治临床确诊为腮脑患者100例,现将其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及临床作一分析.

    作者:陈国伟;管静趣;杨映娟;陈成大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生长抑素是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细胞及胰腺细胞内合成的一种14肽物质 ,善得定是人工合成人体生长抑素的8肽衍生物,具有生长抑素活性,对一些激素的分泌及胃肠分泌具有抑制作用,特别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方面尤为突出.本文对我科199 3年1月~1999年8月收住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5例加用善得定治疗与23例传统疗法治疗的病例进行对照,以观察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作者:侯华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手足口病20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手、足及口腔内发生小水疱为特征的肠道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可散发或流行.笔者近年来收治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泽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鼻腔结石误诊为鼻腔炎症1例

    患者因右侧鼻腔渐进性阻塞感伴头痛19 a、加重3 d 而入院. 患者发病后曾在多家医院诊治,均按鼻腔炎症处理,经抗炎及鼻腔应用血管收缩剂等治疗,头痛症状略有好转,但右侧鼻腔阻塞无改善,且逐年加重.体查:心、肺、肝脾无异常. 右侧鼻腔见脓性分泌物多,伴臭味,未发现鼻腔肿物及鼻息肉,用探针查右鼻总道有坚硬物阻塞.X 线照片示:右鼻腔不规则形结石征及右上颌窦炎.在表麻下用异物钩取出不规则形(约2.5 cm×3 cm)之黑褐色结石,继经抗炎治疗而痊愈.

    作者:柯文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性狭窄19例临床分析

    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是导致输尿管狭窄的病因之一,由于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容易造成误、漏诊.我院1990~1998年共收治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性狭窄19 例,治疗效果满意,为减少误漏诊,现把我们诊治的病例作一报道.

    作者:苏劲;柳建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治疗方法甚多.为了观察路路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我们自1998年始治疗观察30 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霞;侯天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异丙酚-氯胺酮联合静脉麻醉对唇裂修复术患儿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静脉麻醉对唇裂修复术患儿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唇裂修复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n=20),均在氯胺酮5 mg·kg-1肌注后入室,以5.0g·L-1 普鲁卡因0.2mL·kg-1作眶下神经阻滞后,分别微量泵静脉输注氯胺酮20~40μg.kg-1·min-1(氯胺酮组)、异丙酚6 0~70μg.kg-1·min-1(异丙酚组)或50.0g·L -1氯胺酮+100.0g·L-1异丙酚混合液3~6mL·h -1(联合组)维持麻醉.术中观测 BP、HR、RR、SpO2、麻醉不良反应与清醒时间等.在手术前、手术开始30 min、手术结束、术后24h及27h采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s)、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BS)水平.结果: 氯胺酮组手术后BP、HR、RR、Cs、E、NE与BS均明显升高.混合组麻醉效果满意,生命体征稳定,且手术开始后NE、E等应激指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 0.01)但高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 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静脉麻醉能将术中的应激反应调控在一个适当水平,且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作者:邵义明;张良清;刘新;姚华国;李立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子宫内膜癌42例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癌的传统治疗是手术或手术加放疗,5年存活率60%~70 %,个别高者只也达80%[5].提高子宫内膜癌的存活率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我院1994年~1997年采用手术加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42例 ,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一平;张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46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改进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全过程中改善移植预后的方法.方法:在46例穿透性角膜移植过程中,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新鲜或保存良好的供体角膜;手术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剪取供体植片时前房注入10g/L玻璃酸钠,内皮侧冲切制作植片,将植片预置缝合6针固定于植床再用10g/L玻璃酸钠及眼用平衡盐溶液(BSS)形成前房;适时拆线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及早治疗移植排斥反应.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46眼中42眼(91.3%)角膜透明愈合,4眼(8.7 %)角膜混浊. 结论:保证充足角膜内皮数的供体角膜,精细的手术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预防和及早治疗术后排斥反应,是可以改善穿透性角膜移植预后的.

    作者:严灿荣;阎亦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肺气肿患者血清α1-AT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与老年性肺气肿的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 -AT)和肺功能作检测,以探讨α1-AT在肺气肿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肺气肿患者5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2例,老年性肺气肿2 8例)和正常人20例,取静脉血用微量比浊法测定α1-AT,用肺功能测量仪检测肺功能.结果与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α1-AT水平降低 ,而老年性肺气肿患者α1-AT变化不明显,前者α1-AT与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呈正相关,与残气量(RV)呈负相关,说明α1-AT降低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形成的原因之一.

    作者:黎东明;郭兰萍;岑慧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小儿腹部手术中行阑尾内翻切除术

    腹部手术附加阑尾切除术,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多数行常规阑尾切除术.为了减少常规阑尾切除术带来的污染,我院自1995年5月至1999年1月对 72例小儿腹部手术中行阑尾内翻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庆荣;吴江;陈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实验研究证明亚低温(30~35℃)能减轻脑外伤后的损害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临床应用研究结果也表明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5].为积累临床资料,本文对28例重颅脑损伤患者作了疗效观察.

    作者:林源泉;张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初产妇第二产程长短及其结局的分析

    分娩的第二产程为临床处理分娩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对产后结局的重视 ,对初产妇第二产程的处理,并未等到第二产程延长才作相应处理.现将我科1996年1月 31日至1999年6月30日的970例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及其结局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甘琳蓓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悬式气浮治疗床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我院从1999年2月份开始,应用悬式气浮治疗床治疗严重烧伤20 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娟;程怀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干细胞因子基因5'旁侧1.42 kb调控序列的PCR扩增

    目的:通过PCR扩增从基因组中获得长达1.42 kb人干细胞因子基因(SCF)5'旁侧调控序列,为后续表达调控研究做准备.方法:对常规PCR缓冲液调节pH值至9.0,Taq DNA聚合酶中加入适量的具有校正功能的TliDNA聚合酶,退火温度升至68℃,加大模板量,增加模板预变性时间,进行25个循环.结果:经过改变条件,成功地获得了所需的1.42 kb的SCF调控序列片段.结论:在一般的PCR体系中添加适量的具有3'→5'外切核酸酶活性和校正功能的TliDNA聚合酶扩增稍长DNA片段是经济可行的.

    作者:谭运年;谭文斌;彭兴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不同稀释度显色剂对糖化蛋白亲和层析法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糖化蛋白的显色剂的不同稀释度进行选择性、显色稳定及重复性试验,探讨其显色灵敏性.方法:采用对糖基有亲和作用的层析柱将糖化蛋白与非糖化蛋白的分开利用不同显色剂使白蛋白和总蛋白得以显色.结果 :对原法显色剂稀释度由1:4改为1:30,提高了显色的稳定性及吸光度的灵敏度.结论:原法总蛋白显色剂1:4,其吸光度超过1.0,影响吸光度灵敏性,改为1:30稀释度,符合吸光度灵敏性要求范围.

    作者:陈丹;黄春;张安;朱田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