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雁
母乳被全球公认是婴儿适宜的食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促进母乳的分泌,增强树立纯母乳喂养的信心,做好产褥早期母乳喂养宣教的指导工作是产科医护人员的重任.我院自1995年9月创建爱婴医院以来,为使母乳喂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重点在于进行产褥早期的心理生理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张小红;黄亦武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臀位是常见的胎位异常,占分娩总数的3%~4%,围生儿致死率较头位高3~8 倍.近几年来尽管通过提高臀位剖宫产率使围生儿致死率大大降低,但是由于臀位易发生早产、胎膜早破、脐带脱垂、后出头困难等,严重地威胁着围生儿的生命,因此,如何降低臀位围生儿致死率,仍然是广大产科医师关注的课题.
作者:王建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 病例患者,男,54岁,因左臀,左大腿肿痛7d 于1995年9月16日入院.患者自诉入院前 12d,因昆虫蛟伤左眼睑伴肿痛,在当地卫生院左臂肌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所致.
作者:何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水平,并与肝活检组织病理分级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越重或肝纤维化程度越明显则血清HA水平越高(P<0.05或0.01);血清HA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呈正相关,与白蛋白(A)、A/G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负相关,而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γ-球蛋白(γ-G)则相关不明显(P>0.05).伴有早期肝硬化的慢性肝炎患者其血清HA水平显著高于不伴有早期肝硬化者(P<0.01).结论:测定血清HA水平对判断慢性肝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林小田;骆抗先;侯金林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探讨疾病本质的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因此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地学习,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为此我们通过编写和使用<病理生理学学习指导书>(下称<指导书>),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刘海清;黄培春;陈南岳;鲍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传统用的小儿硬膜外穿刺针留置导管法(均以腋路为主),由于针粗,损伤血管和神经的机会大,且常置管困难或易误入血管.本文采用静脉套管针(22 G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法并对效果作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邱玉琼;林环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年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则少见,且其症状和体征与成人有较大差异易误诊或定位困难.本院自1989~1998年共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现就其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等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刘永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内容.临床教学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医学教育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医院管理改革的深入,医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如实行医院分级管理,以病人为中心及实施技术经济责任制等.这些改革为社会提供了更好、更多的医疗服务,也增加了医院的活力,为医院带来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给临床教学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好临床教学与医疗关系作几点探讨.
作者:罗少军;梁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 病例患儿,男,4岁半,因突然晕倒而入院.患儿于入院当天凌晨5时左右起床大便时突然晕倒在地,当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凉,但神志清楚,无抽搐呕吐.于本院急诊科查血糖1.40mmol/L,HCO3 14.0mmol/L,血常规及电解质均正常.
作者:姚光雄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常规的阑尾切除术是阑尾残端结扎后荷包缝合包埋,由于污染的阑尾根部隐藏在盲肠壁形成的死腔内,有可能发生感染并形成脓肿;为此,近年来我院采用间断内翻缝合包埋阑尾残端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怀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穿刺有气栓、气胸或血胸等危险[1~4].腹部闭合伤并下腔静脉系统损伤时,大隐静脉输液有加重出血的可能[5].亦有由下肢所输的血液经下腔静脉破裂口流至腹腔的报道[6].为避免上述并发症,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途径,1990~1998年我院对44例腹部闭合伤出血休克患者施行高位头静脉切开锁骨下静脉置管抗休克,置管全部成功,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锦昌;王汉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于其他科[1].为了解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病情况,作者对近2a来1272例住院患者作一回顾性调查.
作者:吴敏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皂甙(saponin)是中草药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份.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萜皂甙和甾体皂甙.三萜皂甙(triterpenoid saponins)是由三萜皂甙元和糖、糖醛酸,还有其他有机酸组成[1].近年来研究多的是达玛烷型三萜皂甙,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茎叶均含有多种人参皂甙(ginsenoside,Gs)和葫芦科绞股蓝皂甙(gypenosides,Gp).齐墩果烷型三萜皂甙主要有伞形科柴胡皂甙、商陆科商陆皂甙、豆科甘草皂甙或称甘草酸,甘草甜素是甘草酸的钾、钙盐,犀科女贞子齐墩果酸、豆科合欢皮皂甙.羊毛甾型三萜皂甙主要是豆科黄芪皂甙甲(Asl).
作者:何德;吕世静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8年5月~1998年12月,我院使用电视腹腔镜对21 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施行内环口结扎术,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建中;梁伟成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神经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坚实地建立在神经科学的基础之上,故它素被誉为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在学习时,学生觉得神经解剖学和神经遗传学等基础知识相对抽象及不易理解记忆,从而对神经病学的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因此不同程度挫伤了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的积极性,加上以往的学习方法多是以教科书为内容的学习,而不是利用教科书来解决问题的学习,学生对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和疾病缺乏亲身的感性认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从而影响了对神经病学知识的掌握.
作者:张俊徽;邢永前;韩陈保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中、重型急性胰腺炎并发心脏损害较为多见,且心脏损害以心律失常表现为多,提高认识有利于诊断及防治心脏损害的加重.本文是笔者对我院1992~1998 年住院的急性胰腺炎的心脏损害及心电图改变进行的临床研究分析.
作者:邝子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化学名为3,5,7,3',4'-五羟基黄酮.已报导槲皮素具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作用,但是槲皮素的水溶性差,生物可利用度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因此,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槲皮素,人工半合成四种槲皮素水溶性衍生物:乙氧基槲皮素、槲皮素磷酸酯(B)、槲皮素单硫酸酯和槲皮素二硫酸酯,并用比浊法研究这四种槲皮素衍生物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发现,乙氧基槲皮素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槲皮素磷酸酯(B)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槲皮素磷酸酯(B)低浓度时,对血小板的作用不明显,当浓度为80μ mol/L和160μ 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53%和99%;槲皮素单硫酸酯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130μ mol/L;槲皮素二硫酸酯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也有影响,当槲皮素二硫酸酯为320μ mol/L时,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单硫酸酯对血小板作用的效果与槲皮素相近,槲皮素磷酸酯(B)比槲皮素强,槲皮素二硫酸酯则比槲皮素弱(据文献报道,槲皮素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IC50为146.2μ mol/L);槲皮素磷酸酯(B)、槲皮素单硫酸酯和槲皮素二硫酸酯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结果提示,槲皮素不同的羟基被不同的酸酯化,生物活性发生改变.槲皮素磷酸酯(B)、槲皮素单硫酸酯和槲皮素二硫酸酯既具有槲皮素的作用,又增加其水溶性,达到结构改造的目的.
作者:刘文;梁念慈;覃燕梅;佘戟;莫丽儿;梁克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腰臀部疼痛多见,但表现为下腹痛者很少,笔者遇5例,特作一报道.
作者:刘景辉;张盘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我院自1994年至1999年4月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85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曾昭明;任新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 为儿科常见病,为了解 RRI 患儿体内的锌和钙状态及其与 RRI 的关系,作者对86例 RRI 患儿进行发锌、钙浓度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玉娟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