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欢
通过抽查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口服用药情况,发现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华法令、抗血小板聚集药、地高辛等存在潜在性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就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建议临床医生在用药时除了注意提高疗效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志东;吴晓松;林兵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考察阿昔洛韦在几种临床常用的输液中不同pH值下的含量变化及其配伍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昔洛韦在几种临床常用的输液中不同pH值下的含量变化并考察其配伍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24 h内外观无明显改变,但其含量在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变化较大,建议不用此种输液与阿昔洛韦配伍.
作者:王娟;梁健健;潘春予;曾惠权;陈朝胜;柯泽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文就生物芯片的概念、特点、类型和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着重介绍蛋白质芯片和组织芯片.蛋白质芯片可用于寻找疾病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寻找药物或毒物新靶点等;组织芯片可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寻找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关的标志物、发现新的候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等.
作者:高勤;吴晓松;翁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小青龙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C18柱;流动相:ψ(乙腈∶0.1%磷酸)=15∶85;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ρ=0.101~1.608 μg/mL(r=0.9997,n=5);平均加样回收率:99.41% (RSD:0.98%,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孙素珍;孙树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测定肤炎康霜中氯霉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60 cm×70μm;运行缓冲液100 mmol/L四硼酸钠(pH 9.2),高压进样10 s,分离电压25 kV,温度为25 ℃,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氯霉素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45%(n=5,RSD=0.98%).结论:本法简单、快捷、灵敏.
作者:郭丹;陈娜娜;晏媛;潘斌;侯连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CMF方案和CMF+ADM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方法:9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46例.对照组采用CMF方案治疗,试验组采用CMF+ADM治疗.结果: CMF组完全缓解率为15.21%(7/46),总有效率为47.93%(22/46),CMF+ADM组完全缓解率为21.74%(10/46),总有效率为78.26%(36/46),两组比较,完全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主要毒副反应中,两组的肝功损害差异非常显著(P<0.01),口腔炎差异显著(P<0.05),而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MF+ADM方案治疗乳腺癌有效率高,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潘其刚;李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中医药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中的作用.方法:综述非典暴发以来中医药防治非典的实例和经验.结果:中医药在防治非典和非典病人康复中能起到透邪驱邪、扶正祛邪固本作用.结论:中医药防治非典有效,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朱家勇;朱盛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牡丹皮的有效部位进行萃取,并对其萃取物进行了鉴别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以ψ(石油醚∶苯∶醋酸乙酯)=16∶2∶2为展开剂,ρ=5% FeCl3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对牡丹皮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的丹皮酚进行鉴别;并建立以正十八烷为内标,采用SE-30(30 m×0.25 mm×0.25μm)石英毛细管色谱柱;进样口温度210 ℃,检测器温度300 ℃的气相色谱测定丹皮酚含量的方法.丹皮酚在ρ=99~693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12%,RSD=1.23%(n=6).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快速.
作者:郭晓玲;孟青;冯毅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对60例产妇在分娩进入活跃期(产妇疼痛评分≥3分),给予吸入50%笑气与50%氧气混合气体实施镇痛分娩,即实验组,另选择60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仅吸入氧气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妇桡动脉及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的结果、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电子监护评分及分娩时羊水性状等.结果:实验组镇痛分娩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38.3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实验组手术率15%,对照组2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桡动脉及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比较、胎心率电子监护、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性状、总产程及产妇分娩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笑气吸入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有效、簡便,同时,一定程度上对产程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璇;陈茜;杨卫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方法:以ODS C18柱为色谱柱,ψ(甲醇∶pH4.5磷酸盐缓冲液)=20∶80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0.02~0.25 mg/mL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99.85%,RSD=0.88%(n=6).结论:本法能简单、准确、可靠地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
作者:吴爱发;杨旭建;江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9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川崎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以4岁以内为多发,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冠状动脉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结论:及早控制血管炎,防治冠状动脉病变是治疗川崎病的关键.
作者:岑丽卿;郭建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追踪观察16例20~40岁女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均与月经周期有关.经过三个月经周期前后心电图的对照分析以及配合使用了适当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中西药物后心电图变化明显:3例在月经前期前收缩完全消失,4例原为频发房早或室早(每分钟7~15个)经药物调节治疗后转为偶发期前收缩(每分钟1~3个),7例原为偶发期前收缩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但16例在使用了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中西药物后临床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认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月经周期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显然与自主神经紊乱有关.
作者:于雪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治疗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西林/他唑巴坦(PIP/TAZ)组30例,4.5 g静脉滴注,1次/8 h;头孢噻肟组(CTX)31例,2 g静脉滴注,1次/8 h,疗程均为7~14 d,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PIP/TAZ组与CRO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分别为93.3%、6.7%和74.2%、6.5%,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IP/TAZ在治疗SBP上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黄兴国;庄桂龙;詹雨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对中药复方制剂双姜止痛软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样品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处理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测定波长 360 nm,结果该方法的回收率(以高良姜素计)为 97.3%,RSD为 1.26% ( n=5 ).该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能够控制产品的质量.
作者:梁汉明;郭晓玲;冯毅凡;陈耕夫;孟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对滴眼剂中各防腐剂的作用机制及种类进行简单了介绍,对防腐剂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对眼组织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提出了应如何合理使用防腐剂的建议.
作者:张新妹;胡昌勤;姜彩辉;马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伤宁的主要药效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脑伤宁的镇痛作用,观察对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协同作用,以及高粘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脑伤宁能明显提高小鼠热痛阀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戊巴比妥钠催眠有明显协同作用,可使高粘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结论:脑伤宁有助于脑外伤后综合征临床症状的改善.
作者:王芳;周珂;余恩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我国传统的名贵海珍鲛鱼翅的营养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鲛鱼翅的蛋白质、总糖、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鲛鱼翅蛋白质含量为52.33%,总糖含量为1.1 mg/mL,氨基酸含量为30.72%,Ca含量为11.13%,Zn、Mn、Fe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结论:鲛鱼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
作者:叶碧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阿昔洛韦滴眼液中阿昔洛韦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ODS柱(4.0 mm×250 mm,5 μm),以ψ(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阿昔洛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3%,RSD为0.78%.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复方阿昔洛韦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伟;何梅凤;唐细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用HPLC和TLC法定性测定炮制前后的苏合香油,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苏合香中肉桂酸的含量.方法:HPLC在适当的条件下,采用色谱峰检出法,TLC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ψ(石油醚∶正己烷∶甲酸乙酯∶甲酸)=10∶30∶15∶1为展开剂,荧光及硫酸乙醇喷雾两次检出; 定量采用OD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ψ(甲醇∶水∶乙酸)=58∶42∶0.3,检测波长271 nm,流速:1 mL/min.结果:HPLC给出了分离良好的色谱指纹图谱;炮制前后苏合香也有明显的相同和不同的TLC斑点.定量时,肉桂酸在ρ=0.0025~0.06 m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加样回收率为100.97%,RSD=0.67%(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制定质量控制方法的参考.
作者:周宏兵;徐淑峰;姚海燕;周远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预防产后出血,寻求佳治疗方法.方法:240例足月妊娠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妇,随机分为4组,于第三产程早期,分别采用经腹壁宫体肌注射缩宫素、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及臀肌注射缩宫素的方法,观察产后2 h出血量.结果: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宫体肌注射缩宫素临床效果显著且相近(P>0.05),臀肌注射缩宫素与其他三种方法相比临床效果欠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第三产程早期,宫体肌注射缩宫素、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可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杜晓丽;黄聪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