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产后出血 240 例临床研究

杜晓丽;黄聪

关键词:预防, 产后出血, 卡前列甲酯栓, 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摘要:目的:为预防产后出血,寻求佳治疗方法.方法:240例足月妊娠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妇,随机分为4组,于第三产程早期,分别采用经腹壁宫体肌注射缩宫素、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及臀肌注射缩宫素的方法,观察产后2 h出血量.结果: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宫体肌注射缩宫素临床效果显著且相近(P>0.05),臀肌注射缩宫素与其他三种方法相比临床效果欠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第三产程早期,宫体肌注射缩宫素、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可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UV法测定加替沙星胶囊的含量

    目的:采用UV法测定加替沙星胶囊的含量.方法:利用加替沙星在284.0 nm处有大吸收,空白辅料无干扰.结果:加替沙星含量在3.0~15.0μg /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102.5 %,RSD为1.5 %(n=9).结论:该方法灵敏,专属,准确,操作简便,可供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徐勤;秦雪莲;邓立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肤炎康霜中氯霉素的含量

    目的:测定肤炎康霜中氯霉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60 cm×70μm;运行缓冲液100 mmol/L四硼酸钠(pH 9.2),高压进样10 s,分离电压25 kV,温度为25 ℃,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氯霉素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45%(n=5,RSD=0.98%).结论:本法简单、快捷、灵敏.

    作者:郭丹;陈娜娜;晏媛;潘斌;侯连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PLC-ELSD 检测系统测定注射用卵磷脂主要组分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系统测定注射用卵磷脂主要组分的含量.方法:采用Nova-pak Silica径向柱,流动相:A,ψ(正己烷∶异丙醇)=6.5∶8;B,ψ(正己烷∶异丙醇∶水)=6.5∶8∶1.5,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检测器漂移管温度:33 ℃,雾化气:氮气,载气压力:2.5×10-5Pa.结果:同时测定了注射用卵磷脂主要组分的含量.磷脂酰乙醇胺(PE)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72﹪,n=6;磷脂酰胆碱(PC)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43﹪,n=6.组分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相应的浓度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PE为254.4~593.6μg/mL、PC为2442.0~5698.0μg/mL.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快捷、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可用于注射用卵磷脂的质量检测.

    作者:吴惠爱;麦小虹;胡容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伤宁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脑伤宁的主要药效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脑伤宁的镇痛作用,观察对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协同作用,以及高粘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脑伤宁能明显提高小鼠热痛阀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戊巴比妥钠催眠有明显协同作用,可使高粘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结论:脑伤宁有助于脑外伤后综合征临床症状的改善.

    作者:王芳;周珂;余恩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亲水凝胶骨架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测定

    目的:研制卡托普利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骨架片的处方组成.结果:HPMC /药物用量比为1∶1、HPMC粒度为100目、HPMC粘度为15 Pa*s,硬脂酸镁为抗粘剂,加入适量乳糖,粉末直接压片.体外释放度表明,骨架片的释放符合一级方程.结论:所研制的卡托普利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具有理想的释药特性.

    作者:黄美兰;王希;余楚钦;刘清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方法:以ODS C18柱为色谱柱,ψ(甲醇∶pH4.5磷酸盐缓冲液)=20∶80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0.02~0.25 mg/mL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99.85%,RSD=0.88%(n=6).结论:本法能简单、准确、可靠地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

    作者:吴爱发;杨旭建;江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复方阿昔洛韦滴眼液中阿昔洛韦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阿昔洛韦滴眼液中阿昔洛韦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ODS柱(4.0 mm×250 mm,5 μm),以ψ(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阿昔洛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3%,RSD为0.78%.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复方阿昔洛韦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伟;何梅凤;唐细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主成分回归法同时测定安钠咖注射液中两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安钠咖注射液中苯甲酸钠与咖啡因的主成分回归测定法. 方法:采用主成分回归法同时测定安钠咖注射液中各组分含量,且与药典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主成分回归法测得苯甲酸钠与咖啡因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9.7%,1.06%与99.2%,0.94 %,与药典方法比较,两者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t检验).结论:主成分回归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复方药物制剂中的多组分.

    作者:范晓红;丁德荣;王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苏合香的鉴别及其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用HPLC和TLC法定性测定炮制前后的苏合香油,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苏合香中肉桂酸的含量.方法:HPLC在适当的条件下,采用色谱峰检出法,TLC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ψ(石油醚∶正己烷∶甲酸乙酯∶甲酸)=10∶30∶15∶1为展开剂,荧光及硫酸乙醇喷雾两次检出; 定量采用OD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ψ(甲醇∶水∶乙酸)=58∶42∶0.3,检测波长271 nm,流速:1 mL/min.结果:HPLC给出了分离良好的色谱指纹图谱;炮制前后苏合香也有明显的相同和不同的TLC斑点.定量时,肉桂酸在ρ=0.0025~0.06 m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加样回收率为100.97%,RSD=0.67%(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制定质量控制方法的参考.

    作者:周宏兵;徐淑峰;姚海燕;周远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磷酸川芎嗪缓释片的研制

    目的: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片.方法: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100M)为骨架材料,用适量疏水性阻滞剂乙基纤维素(EC,100cps)调节药物释放速度,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磷酸川芎嗪骨架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95 nm测定吸收度A来测主药含量,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释放度测定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并对其稳定性作了初步考察.结果:所制备的缓释片在12 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符合Higuchi方程,累积释放百分率Q=30.2915 t1/2 -6.7776 (r=0.9937),释放速度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对缓释片的质控要求,且对湿、光、热稳定性良好.结论:该磷酸川芎嗪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单,质控容易,缓释效果明显,稳定性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作者:何文;罗云;王芳;罗顺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比色法测定克拉霉素片半成品含量

    采用比色法测定克拉霉素片半成品含量.检测波长482 nm,吸收度与浓度(12~36 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批内精密度RSD=0.1%(n=5),含量为80%、100%、120%的模拟回收率分别是99.8%、99.5%、99.6%,RSD<0.5%,此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冯玉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合成工艺改进

    为了降低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的生产成本,对7-ADCA合成工艺中的扩环重排及酶解反应进行优化,收率分别为91.6%、89.7%,产品质量好.本工艺既可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作者:李葵英;冯胜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78例垂体瘤的眼部表现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瘤的眼部表现.方法:对78例垂体瘤患者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视野、及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检查.结果:视力下降占76.9%;眼底视神经病变占51.9%,视野损害占67.3%,PVEP异常占89.2%.23.1%患者以眼部异常表现为首诊症状,其中19.2%曾被诊断为眼科疾病.结论:对不明原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常规进行视力、视野、眼底及PVEP检查,结合鞍区CT或MR,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陈雪梅;文峰;廖瑞端;张雪芬;陈瑞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MF方案与CMF+ADM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CMF方案和CMF+ADM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方法:9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46例.对照组采用CMF方案治疗,试验组采用CMF+ADM治疗.结果: CMF组完全缓解率为15.21%(7/46),总有效率为47.93%(22/46),CMF+ADM组完全缓解率为21.74%(10/46),总有效率为78.26%(36/46),两组比较,完全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主要毒副反应中,两组的肝功损害差异非常显著(P<0.01),口腔炎差异显著(P<0.05),而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MF+ADM方案治疗乳腺癌有效率高,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潘其刚;李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生物芯片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本文就生物芯片的概念、特点、类型和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着重介绍蛋白质芯片和组织芯片.蛋白质芯片可用于寻找疾病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寻找药物或毒物新靶点等;组织芯片可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寻找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关的标志物、发现新的候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等.

    作者:高勤;吴晓松;翁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阿昔洛韦与不同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目的:考察阿昔洛韦在几种临床常用的输液中不同pH值下的含量变化及其配伍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昔洛韦在几种临床常用的输液中不同pH值下的含量变化并考察其配伍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24 h内外观无明显改变,但其含量在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变化较大,建议不用此种输液与阿昔洛韦配伍.

    作者:王娟;梁健健;潘春予;曾惠权;陈朝胜;柯泽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果糖-1,6-二磷酸一镁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研究果糖-1,6-二磷酸一镁的稳定性,并确定产品有效期.方法:通过影响因素 (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加速试验,长期试验,采用高度专一性的酶法测定果糖-1,6-二磷酸一镁的含量变化,纸电泳法分析有关物质.结果:果糖-1,6-二磷酸一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不稳定,而对光较稳定.结论 :果糖-1,6-二磷酸一镁,模拟上市包装,在温度(25±2) ℃,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保存24个月,仍符合质量标准.

    作者:翁文;高勤;章佩芬;罗焕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嵌顿性闭孔疝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

    目的:探讨嵌顿性闭孔疝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9例嵌顿性闭孔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有关分析与评价;结果:9例经手术证实的嵌顿性闭孔疝,老年女性8例,其中右侧6例,左侧3例,术前误诊6例,术后死亡2例.结论:缺乏对闭孔疝的认识是导致误诊率高的重要原因,闭孔疝嵌顿率及绞窄率高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并提出了早期诊治的基本原则.

    作者:朱永湘;邱烺;何博华;谭国钳;钱聚标;王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96例胃镜诊疗分析

    目的:分析96例上呼吸道大出血的原因和镜下止血的疗效.方法:纤维胃镜检查、镜下止血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与结论:急诊内镜检查是早期诊断出血原因的重要方法,内镜下止血是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汉其;聂幼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肾绞痛发作高峰时点

    目的:探讨肾绞痛是否具有较集中的发作时间.方法:应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分析肾绞痛发作高峰时点,得出明显高峰时点.结果:高峰时间范围是2点45分至4点55分,但实际接诊的时间范围应该大一些.结论:肾绞痛好发于凌晨.本文结果对于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可以减轻肾结石造成的肾盏肾盂或输尿管狭窄部位的损伤及病人的痛苦.

    作者:肖兰凤;杨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