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保国;周卫平;王德全;蔡旭玲
目的:为预防产后出血,寻求佳治疗方法.方法:240例足月妊娠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妇,随机分为4组,于第三产程早期,分别采用经腹壁宫体肌注射缩宫素、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及臀肌注射缩宫素的方法,观察产后2 h出血量.结果: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宫体肌注射缩宫素临床效果显著且相近(P>0.05),臀肌注射缩宫素与其他三种方法相比临床效果欠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第三产程早期,宫体肌注射缩宫素、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可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杜晓丽;黄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对中药复方制剂双姜止痛软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样品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处理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测定波长 360 nm,结果该方法的回收率(以高良姜素计)为 97.3%,RSD为 1.26% ( n=5 ).该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能够控制产品的质量.
作者:梁汉明;郭晓玲;冯毅凡;陈耕夫;孟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病情况及其病因.方法:对6 238名大学生作心脏检查.结果:检出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共10例,患病率1.60‰,病因为二尖瓣脱垂5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原因不明4例.结论:二尖瓣关闭不全是青年学生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是青年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第一位病因,对未明原因的二尖瓣返流需进一步随诊观察.
作者:李伯佳;李国标;张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考察阿昔洛韦在几种临床常用的输液中不同pH值下的含量变化及其配伍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昔洛韦在几种临床常用的输液中不同pH值下的含量变化并考察其配伍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24 h内外观无明显改变,但其含量在4∶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变化较大,建议不用此种输液与阿昔洛韦配伍.
作者:王娟;梁健健;潘春予;曾惠权;陈朝胜;柯泽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根据近10年来的文献进行综述,按速释剂型、缓控速释药剂型、定位释药剂型和定时释药剂型顺序介绍中药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盛山;刘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5种常用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可行性.方法:5种常用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按规定浓度与操作配伍,在规定时限内考察其配伍性(包括外观、色泽、澄明度、微粒及pH值变化)、稳定性(含量变化)及安全性(急性毒性).结果:除头孢哌酮钠外,4种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均符合规定.结论:除头孢哌酮钠外,其他4种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在规定时限内按规定浓度与操作配伍是可行的.
作者:郑锦坤;金燕辛;招春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复方盐酸异丙嗪糖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褶合光谱法.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40~4.20μg/mL,线性回归方程为Qj=0.05338c+0.01332,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为0.20%.t检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与吸光系数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和药品质量控制,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李坚;梁金凤;陈远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与得宝松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骨性关节患者48例67膝联合应用玻璃酸钠和得宝松行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5次为一个疗程,观察关节疼痛的缓解和晨僵的改善程度.结果:单次注射优良率为52.5%,一个疗程优良率为92.5%,总有效率为100%,停药后3个月时优良率为80%.结论:联合应用玻璃酸钠和得宝松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邱烺;朱永湘;肖兰凤;钱聚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果糖-1,6-二磷酸一镁的稳定性,并确定产品有效期.方法:通过影响因素 (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加速试验,长期试验,采用高度专一性的酶法测定果糖-1,6-二磷酸一镁的含量变化,纸电泳法分析有关物质.结果:果糖-1,6-二磷酸一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不稳定,而对光较稳定.结论 :果糖-1,6-二磷酸一镁,模拟上市包装,在温度(25±2) ℃,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保存24个月,仍符合质量标准.
作者:翁文;高勤;章佩芬;罗焕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抽查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口服用药情况,发现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华法令、抗血小板聚集药、地高辛等存在潜在性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就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建议临床医生在用药时除了注意提高疗效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志东;吴晓松;林兵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诊断为肠套叠的仅4例(33.3%),12例均经剖腹手术证实为肠套叠,其中小肠套叠7例,回结肠套叠3例,结肠套叠2例,逆行套叠2例,10例为顺行套叠.病理检查:炎症水肿3例,息肉4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结肠癌4例.结论: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较难确诊.确诊或高度怀疑为肠套叠的成人患者,应及时剖腹手术.
作者:何博华;肖兰凤;薛福龙;谭国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绞痛是否具有较集中的发作时间.方法:应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分析肾绞痛发作高峰时点,得出明显高峰时点.结果:高峰时间范围是2点45分至4点55分,但实际接诊的时间范围应该大一些.结论:肾绞痛好发于凌晨.本文结果对于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可以减轻肾结石造成的肾盏肾盂或输尿管狭窄部位的损伤及病人的痛苦.
作者:肖兰凤;杨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降低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的生产成本,对7-ADCA合成工艺中的扩环重排及酶解反应进行优化,收率分别为91.6%、89.7%,产品质量好.本工艺既可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作者:李葵英;冯胜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中医药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中的作用.方法:综述非典暴发以来中医药防治非典的实例和经验.结果:中医药在防治非典和非典病人康复中能起到透邪驱邪、扶正祛邪固本作用.结论:中医药防治非典有效,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朱家勇;朱盛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采用比色法测定克拉霉素片半成品含量.检测波长482 nm,吸收度与浓度(12~36 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批内精密度RSD=0.1%(n=5),含量为80%、100%、120%的模拟回收率分别是99.8%、99.5%、99.6%,RSD<0.5%,此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冯玉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从哮喘与气道慢性炎症、哮喘与Th1/Th2失衡、中医药的抗变态反应与抑炎作用等方面对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基础及临床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在其;梁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感冒灵颗粒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野菊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含量测定分离效果好,线性、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指标均符合定量的要求.结论:本研究为控制感冒灵颗粒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小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小青龙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C18柱;流动相:ψ(乙腈∶0.1%磷酸)=15∶85;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ρ=0.101~1.608 μg/mL(r=0.9997,n=5);平均加样回收率:99.41% (RSD:0.98%,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孙素珍;孙树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治疗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西林/他唑巴坦(PIP/TAZ)组30例,4.5 g静脉滴注,1次/8 h;头孢噻肟组(CTX)31例,2 g静脉滴注,1次/8 h,疗程均为7~14 d,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PIP/TAZ组与CRO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分别为93.3%、6.7%和74.2%、6.5%,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IP/TAZ在治疗SBP上具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黄兴国;庄桂龙;詹雨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9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川崎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以4岁以内为多发,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冠状动脉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结论:及早控制血管炎,防治冠状动脉病变是治疗川崎病的关键.
作者:岑丽卿;郭建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