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发;黄益;陈汉威;李耀国;郭冬梅;李亮;廖凤颜
目的:探讨自制的解毒生肌膏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2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31例在常规消毒后创面敷上解毒生肌膏,对照组31例常规消毒后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创面疼痛缓解持续时间、渗出物明显减少时间、创口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持续时间、伤口渗液减少时间、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高于对照组74.2%(2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生肌膏治疗压疮在改变伤口疼痛、渗出物减少、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时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缩短疗程,适应性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英;周银娇;罗莉娜;张玉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降低实习护生在实习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校2012年7月~2013年4月参加临床实习的中专护理专业的实习护士200例作为实验组,与2011年7月~2012年4月参加临床实习的相同学历相同专业的实习护士2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带教及管理,实验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加强与实习医院密切的配合及联系,强化护理缺陷的专项继续教育及培训,健全典型病例讨论制度,落实临床实习巡查制度及电话随访,组建临床实习管理 Q 群,实习后期把好临床带教关。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期发生护理缺陷例数明显多于实习前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生的实习管理及教育,实习后期把好临床带教关,是杜绝护生出现护理缺陷的关键。
作者:卢文英;梁如萍;陈丽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定君生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于月经1、4 d 顿服氟康唑 l50 mg/ d,月经干净后定君生塞阴道10 d:对照组仅于月经干净后定君生塞阴道10 d,连续使用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即刻与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9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72例、好转 l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完成后1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为6.0%(6/100);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为 l4.%(13/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定君生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有助于在细胞层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探讨,防治临床的无复流现象。方法:分离并纯化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至完全同步化。以高纯氮气和纯氧分别模拟缺血液和再灌注液。预设系列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测定细胞活力指标制作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寻求佳缺血再灌注时间窗。结果:心肌细胞培养第5天搏动呈同步化,频率约90次/ min。与对照组相比,缺血5 h 损伤组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2、4和6 h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都有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13、0.009和0.009。再灌注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提示再灌注2 h 曲线斜率大,存活率下降显著。结论:确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5 h,再灌注时间2 h。
作者:卢章;李凡;蒋凌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收治的266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患儿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诊断胃溃疡符合率为88.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符合率为85%。消化性溃疡的典型超声图像是大小深浅不同的消化道凹陷和凹陷基底部及周围消化道增厚呈低回声,而凹陷表面呈强回声。结论:超声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方便、无创、无放射性且检出率高。超声可以清楚分辨消化道壁的各层结构及溃疡改变。
作者:张遇乐;关步云;王娜;方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联合聚乙二醇在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12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服用伊托必利150 mg 半小时后,服用聚乙二醇;对照组:直接服用聚乙二醇。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大便次数、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总体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排便次数和肠道气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联合聚乙二醇能安全、有效改善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的清洁度,缩短首次大便时间和大便清澈时间。
作者:谢飚;李瑜元;吴琼;平丽;邝敬谊;黄耀星;黎庆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 DLL4、Notch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十堰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存档的结肠蜡块标本95例,其中正常黏膜组织8例,结肠癌70例,包括高分化腺癌30例、中分化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15例;结肠腺瘤17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DLL4、Notch1在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DLL4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2) Notch-1的阳性率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亦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3)DLL4、Notch-1在结肠癌不同分化程度中的表达率不同,分化越低,阳性率越高(P<0.01)。结论:DLL4/ Notch1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靶点。
作者:胡俊华;杨艳果;王琦;卢光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至2013年3年刊载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方法:采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2011至2013年间刊载的文章,用数据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刊用率及各栏目文章总数、出版周期(以收到稿件之月起至文稿发表之月间的时间差计算)、学科分布、基金论文所占刊文量的比例以及引文量。结果:2011年至2013年共收到来稿932篇,刊出稿件564篇,3年总刊用率为60.5%。3年平均出版周期为(5.6±1.8)个月,出版周期呈逐年缩短的趋势。3年学报刊载论文多的学科是临床医学,论文比超过60%,其次是基础医学,第3位是药学。3年刊载基金论文比例均维持在20%以上,平均每篇论文引用文献(9.1±3.0)篇。结论:?广州医学院学报?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刊文以临床研究为主,较好地体现了办刊宗旨。但论文刊用率稍高、基金论文比不大、引文量偏低,需要采取更好的措施提高办刊水平。
作者:刘新艳;郑颖;李亚芬;黄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效的疼痛干预方法和手段,为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对象300例,按照入院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三阶梯止痛疗法”干预疼痛,观察组则在上述疗法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进行术后疼痛干预。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 均采用 WHO 疼痛程度分级指标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级别、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24 hVAS、72 hVAS 以及72 h 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自我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疼痛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娜娜;段社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频通气(SIMV)在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3例 MAS 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 HFOV 组23例、SIMV 组20例,两组分别于呼吸支持0、2、12、24、48 h时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 APO2),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并重、分娩方式、入院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12、24、48 h 时 PaO2、PaCO2、SaO2、a/ APO2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 组相关肺动脉高压、气漏均低于 SIMV 组(P<0.05)。结论:HFOV 治疗新生儿 MAS 的效果优于 SIMV。
作者:陈健;陆俏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对1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实施颈外动脉-大隐静脉移植,大脑中动脉搭桥及动脉瘤孤立术。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4.5~8 h,平均5.5 h;术中动脉阻断时间45~90 min,平均(56±1) min。术中出血400~600 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 CT 提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DSA 造影见吻合口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提出护理工作中充分术前准备、密切手术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晓敏;殷延毅;苏青;冯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标准(常规)血脂谱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 CKD 患者236例(非透析)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通过 MDRD 简化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将 CKD 患者分为CKD1-5期共5组。收集血 FFA 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1(apoA1)、载脂蛋白 B(apoB)、脂蛋白 a [Lp(a)]标准(常规)血脂谱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 CKD 患者共236例,血 FFA 水平从 CKD1期至 CKD5期逐渐升高[CKD1期(0.21±0.05)mmol/ L,CKD2期(0.24±0.04) mmol/ L,CKD3期(0.35±0.06) mmol/ L,CKD4期(0.42±0.10) mmol/ L,CKD5期(0.47±0.13) mmol/ L],且前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Pearson 相关分析,FFA 与 TG(r=0.141,P<0.05)、Lp(a)(r=0.225,P<0.01)呈正相关,与 apoA1(r =-0.214, P<0.01)、eGFR(r =-0.728,P<0.01)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FA 与 eGFR(β=-0.714,P<0.01)、apoA1(β=-0.090,P<0.05)呈负相关。结论: FFA 可早期反映 CKD 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可作为评估 CKD进展的指标之一;CKD 患者血 FFA 代谢异常可能与 apoA1相关,肾功能减退可能是导致血 FFA 升高的危险因素。
作者:莫江彬;梁剑波;梁波;沈文清;梁敏灵;黄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骨科行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手术的患者资料,共22例27指。采用拍照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术后情况。评价指标包括伤口愈合及美观程度评价,手指功能恢复情况,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关节运动情况,两点辨别觉等。结果:男性16例(72.7%),女性6例(27.3%)。年龄(33.4±13.1)岁。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存活(成功率为100%),无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无皮瓣充血、血肿、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缺损面积大为2.5 cm×3 cm,小为1.0 cm×1.5 cm,均伴有骨、肌腱外露。术后应用抗生素(3.5±2.8) d。随访时间(22.5±10.3)月。患者回到原工作岗位时间(6.9±2.3)周。感觉功能恢复好,两点辨别觉平均值为6.3 mm(5~7 mm)。没有一例出现不耐寒冷和超敏反应。结论: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适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黄新宇;许国华;何伟东;杨明明;许鸿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组建QCC 小组,分析院内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原因,利用头脑风暴法收集并拟定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手卫生培训现场考核226人,合格率100%,理论考试1264人,平均分97.0,临床速干手消毒剂平均日床使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秀娟;林红燕;朱健强;阮建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42例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患者在术中与护理的配合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0±5)min;术中出血5~25 mL,平均(15±3)mL。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及皮下气肿,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大出血、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器械、仪器性能和作用,良好的手术配合技巧,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唐丽容;黄韦歆;熊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抑制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体外培养技术,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HL-60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随着苦参碱浓度(12.5~50μg/ ml)的增加,苦参碱对 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不断增强;苦参碱处理72 h 后的 HL-60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0/ G1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细胞明显减少,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碱对于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
作者:宋庆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5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附件(对照组)。采用女性性功能调查问卷及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卵巢功能与性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夫妻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 FSH 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 E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 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性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及性功能影响小,优于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
作者:罗秀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监测尘肺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其在尘肺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在茂名市职业病防治院确诊为尘肺的患者42例,分别监测患者入院后6、12、24、48、72 h 血清 HMGB-1的水平变化,同时在上述时相点监测血清 TNF-α水平。选取同期2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尘肺患者血清 HMGB-1、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尘肺患者血清 HMGB-1的表达水平升高延续数天,48 h 达到高峰,其升高水平与 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 HMGB-1在尘肺患者呈高度表达,且持续时间较长,其可作为尘肺肺损伤诊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马燕明;王金菊;李亚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 pannexin 1通道在缺血缺氧损伤中对神经元树突棘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 SD 大鼠海马神经元,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缺氧组和 pannexin 1阻断剂 CBX 预处理组。在干预24 h 后对培养神经元进行 DiI 染色,图像分析树突棘长度和密度。结果:对照组:树突棘以蘑菇状或纤足形态出现;缺血缺氧组:树突棘主要类型是纤足,而缺少蘑菇状;CBX 预处理组树突棘以蘑菇状为主。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的树突棘密度与树突棘长度均有所降低(P<0.001);与缺血缺氧组相比,CBX 预处理组的树突棘密度有所增加(P<0.001),但树突棘长度更短(P<0.001)。结论:pannexin 1通道增加树突棘缺血缺氧损伤,应用 pannexin 1通道阻断剂对树突棘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促进树突棘的再生。
作者:姜涛;罗一峰;张爱武;徐如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40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5.69±7.38)ng/ mL 与非重症组(0.76±0.65)ng/ mL 及健康组(0.13±0.12)ng/ 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血清降钙素原可较好地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萧结容;钟亮星;陈土日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