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华;杨艳果;王琦;卢光新
目的:建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有助于在细胞层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探讨,防治临床的无复流现象。方法:分离并纯化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至完全同步化。以高纯氮气和纯氧分别模拟缺血液和再灌注液。预设系列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测定细胞活力指标制作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寻求佳缺血再灌注时间窗。结果:心肌细胞培养第5天搏动呈同步化,频率约90次/ min。与对照组相比,缺血5 h 损伤组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2、4和6 h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都有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13、0.009和0.009。再灌注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提示再灌注2 h 曲线斜率大,存活率下降显著。结论:确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5 h,再灌注时间2 h。
作者:卢章;李凡;蒋凌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 CT 尿路造影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 PCNL 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0例,术前行64排螺旋 CT 尿路造影检查,进行图像重组,根据结石空间分布关系设计并建立 PCNL 通道进行腔内碎石取石术)和对照组(30例,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而术前只进行B 超、IVP 等常规检查,未行 CT 尿路造影检查)。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手术时间(82±32) min,术中出血量(88±42) mL,结石残留率为6.7%;对照组手术时间(142±40) min,术中出血量(101±51) mL,结石残留率为19.5%;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 尿路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复杂性肾结石与肾动脉等重要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 PCNL 通道设计,提高了复杂性肾结石 PCNL 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作者:梁锦发;黄益;陈汉威;李耀国;郭冬梅;李亮;廖凤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 pannexin 1通道在缺血缺氧损伤中对神经元树突棘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 SD 大鼠海马神经元,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缺氧组和 pannexin 1阻断剂 CBX 预处理组。在干预24 h 后对培养神经元进行 DiI 染色,图像分析树突棘长度和密度。结果:对照组:树突棘以蘑菇状或纤足形态出现;缺血缺氧组:树突棘主要类型是纤足,而缺少蘑菇状;CBX 预处理组树突棘以蘑菇状为主。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的树突棘密度与树突棘长度均有所降低(P<0.001);与缺血缺氧组相比,CBX 预处理组的树突棘密度有所增加(P<0.001),但树突棘长度更短(P<0.001)。结论:pannexin 1通道增加树突棘缺血缺氧损伤,应用 pannexin 1通道阻断剂对树突棘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促进树突棘的再生。
作者:姜涛;罗一峰;张爱武;徐如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鲜芦荟外敷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外周静脉输注胺碘酮致静脉炎Ⅰ级以上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鲜芦荟外敷,静脉炎Ⅲ级以上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分别于给药后4、8 h 进行疼痛评估和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8 h 后,观察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 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鲜芦荟外敷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止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敷。
作者:龚兰娟;叶春燕;周小敏;罗桂平;关雪红;黄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置管注入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镇痛分娩的效果以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足月初产妇,排除硬膜外置管和阴道分娩禁忌证,完全随机分为镇痛组(130例)和对照组(80例),镇痛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行硬膜外置管注入0.20%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进行自控镇痛(PCEA)。注药浓度为6 mL/ h,自控量:3 mL/次,锁定时间为20 min。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等。结果:镇痛组硬膜外置管注药后15~20 min,97.04%的产妇无痛,VAS 评分(0.26±0.027),6.2%的产妇有轻度的运动神经阻滞,45~60 min 后所有产妇均能自如的活动双下肢。镇痛组活跃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催产素使用率也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剖宫产率、助产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置管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能加快活跃期,但是能延长第二产程,增加催产素使用率;对剖宫产率、助产率无明显影响,不影响新生儿评分。
作者:康志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监测尘肺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其在尘肺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在茂名市职业病防治院确诊为尘肺的患者42例,分别监测患者入院后6、12、24、48、72 h 血清 HMGB-1的水平变化,同时在上述时相点监测血清 TNF-α水平。选取同期2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尘肺患者血清 HMGB-1、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尘肺患者血清 HMGB-1的表达水平升高延续数天,48 h 达到高峰,其升高水平与 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 HMGB-1在尘肺患者呈高度表达,且持续时间较长,其可作为尘肺肺损伤诊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马燕明;王金菊;李亚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用改进的腹腔镜吸引器处理膀胱内血凝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收治的20例膀胱内血凝块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早期行局麻下清除血块,将腹腔镜吸引器用已将尾端剪去的橡皮塞封住,制备改进后的腹腔镜吸引器,并应用改进的腹腔镜吸引器处理膀胱内血凝块,观察改进后腹腔镜吸引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与结论:经改进后的腹腔镜吸引器清除膀胱内血凝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熊少兵;李夏春;高吴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42例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患者在术中与护理的配合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0±5)min;术中出血5~25 mL,平均(15±3)mL。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及皮下气肿,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大出血、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器械、仪器性能和作用,良好的手术配合技巧,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唐丽容;黄韦歆;熊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导尿后引起膀胱刺激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为改良传统的导尿留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取干预性的导尿术和拔管术,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调查插管后和拔管后患者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膀胱刺激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对导尿和拔除尿管的不同操作方法发生膀胱刺激征的反应差异显著(P<0.01)。结论:干预性进行导尿和拔尿管操作可使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下降,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献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 MR 弥散张量成像和灌注成像在大鼠 C6脑胶质瘤模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大鼠 C6脑胶质瘤模型,选择肿瘤大层面分别获取 Ktrans、Kep、Ve、MD 和 FA 图。结果:Ktrans、Kep、Ve、MD 和 FA 值在肿瘤区域、坏死区域和正常脑组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 Ktrans 值与 Kep 值呈高度正相关(肿瘤区域:0.932,P<0.001;坏死区域:0.921,P<0.001;正常组织:0.071,P =0.676);扣除 Ktrans值的影响,Kep 值和 Ve 值呈负相关(肿瘤区域:-0.602,P<0.001;坏死区域:-0.617,P<0.001;正常组织:0.084,P=0.626);扣除 Kep 值的影响,Ktrans 值和 Ve 值呈正相关(肿瘤区域:0.406,P =0.014;坏死区域:0.582,P<0.001;正常组织:0.275,P=0.105)。 FA 值和 MD 值呈现负相关(肿瘤区域:-0.898,P<0.001;坏死区域:-0.782,P<0.001;正常组织:-0.478,P=0.003)。结论:MR 弥散张量成像和灌注成像有助于胶质瘤模型中肿瘤区域、坏死区域和正常脑组织的鉴别。
作者:赵倩;史长征;罗良平;周慧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相关因素,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相关的危险性因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使用尿激酶溶栓的 AMI 患者86例,根据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是否开通分为开通组47例和未开通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以血管是否开通为因变量,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 BMI、溶栓时间、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吸烟以及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 AMI 溶栓患者中,47例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组和未开通组比较,前者的 BMI 较大、溶栓时间较短、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较低、吸烟比例较高以及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高。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溶栓时间>5h、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等4个因素均为血管开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医院接诊的 AMI 患者若合并糖尿病、既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时间>5 h 或心肌梗死部位为非前壁相关性心梗时,建议尽早转运至上级医院介入中心处理。
作者:黄伟胜;罗森华;李文婷;杨建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 DLL4、Notch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十堰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存档的结肠蜡块标本95例,其中正常黏膜组织8例,结肠癌70例,包括高分化腺癌30例、中分化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15例;结肠腺瘤17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DLL4、Notch1在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DLL4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2) Notch-1的阳性率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亦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3)DLL4、Notch-1在结肠癌不同分化程度中的表达率不同,分化越低,阳性率越高(P<0.01)。结论:DLL4/ Notch1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靶点。
作者:胡俊华;杨艳果;王琦;卢光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3个月,对照组30组例单用孟鲁司特钠治疗3个月,进行症状及体征记分比较,评价治疗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87.5%,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口服玉屏风颗粒对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好、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饶翠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抑制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体外培养技术,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HL-60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随着苦参碱浓度(12.5~50μg/ ml)的增加,苦参碱对 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不断增强;苦参碱处理72 h 后的 HL-60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0/ G1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细胞明显减少,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碱对于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
作者:宋庆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40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5.69±7.38)ng/ mL 与非重症组(0.76±0.65)ng/ mL 及健康组(0.13±0.12)ng/ 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血清降钙素原可较好地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萧结容;钟亮星;陈土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定君生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于月经1、4 d 顿服氟康唑 l50 mg/ d,月经干净后定君生塞阴道10 d:对照组仅于月经干净后定君生塞阴道10 d,连续使用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即刻与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9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72例、好转 l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完成后1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为6.0%(6/100);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为 l4.%(13/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定君生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骨科行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手术的患者资料,共22例27指。采用拍照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术后情况。评价指标包括伤口愈合及美观程度评价,手指功能恢复情况,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关节运动情况,两点辨别觉等。结果:男性16例(72.7%),女性6例(27.3%)。年龄(33.4±13.1)岁。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存活(成功率为100%),无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无皮瓣充血、血肿、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缺损面积大为2.5 cm×3 cm,小为1.0 cm×1.5 cm,均伴有骨、肌腱外露。术后应用抗生素(3.5±2.8) d。随访时间(22.5±10.3)月。患者回到原工作岗位时间(6.9±2.3)周。感觉功能恢复好,两点辨别觉平均值为6.3 mm(5~7 mm)。没有一例出现不耐寒冷和超敏反应。结论: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适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黄新宇;许国华;何伟东;杨明明;许鸿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硫普罗宁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井底丹参、静推维生素 C 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血脂等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总胆固醇含量及三酰甘油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力推广。
作者:魏永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频通气(SIMV)在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3例 MAS 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 HFOV 组23例、SIMV 组20例,两组分别于呼吸支持0、2、12、24、48 h时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 APO2),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并重、分娩方式、入院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12、24、48 h 时 PaO2、PaCO2、SaO2、a/ APO2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 组相关肺动脉高压、气漏均低于 SIMV 组(P<0.05)。结论:HFOV 治疗新生儿 MAS 的效果优于 SIMV。
作者:陈健;陆俏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组建QCC 小组,分析院内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原因,利用头脑风暴法收集并拟定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手卫生培训现场考核226人,合格率100%,理论考试1264人,平均分97.0,临床速干手消毒剂平均日床使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秀娟;林红燕;朱健强;阮建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