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性导尿引起膀胱刺激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李献敏

关键词:男性导尿, 膀胱刺激征, 原因分析,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患者导尿后引起膀胱刺激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为改良传统的导尿留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取干预性的导尿术和拔管术,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调查插管后和拔管后患者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膀胱刺激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对导尿和拔除尿管的不同操作方法发生膀胱刺激征的反应差异显著(P<0.01)。结论:干预性进行导尿和拔尿管操作可使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下降,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的疗效报告

    目的:研究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骨科行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手术的患者资料,共22例27指。采用拍照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术后情况。评价指标包括伤口愈合及美观程度评价,手指功能恢复情况,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关节运动情况,两点辨别觉等。结果:男性16例(72.7%),女性6例(27.3%)。年龄(33.4±13.1)岁。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存活(成功率为100%),无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无皮瓣充血、血肿、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缺损面积大为2.5 cm×3 cm,小为1.0 cm×1.5 cm,均伴有骨、肌腱外露。术后应用抗生素(3.5±2.8) d。随访时间(22.5±10.3)月。患者回到原工作岗位时间(6.9±2.3)周。感觉功能恢复好,两点辨别觉平均值为6.3 mm(5~7 mm)。没有一例出现不耐寒冷和超敏反应。结论: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适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黄新宇;许国华;何伟东;杨明明;许鸿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三全”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影响程度和焦虑抑郁干预效应

    目的:观察实施“三全”干预模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影响程度和不良情绪状态的干预效应。方法:研究对象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三全”模式即“全人干预、全心中医情志干预和全程疾病干预”模式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入院第1天)和干预后(1年后)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入组和实施后测评。对前后2次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t 检验)]。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模式干预前其疾病影响程度、焦虑、抑郁测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模式干预后其疾病影响程度之躯体功能影响(SD-Ⅰ)、社会心理影响(SD-Ⅱ)、其它3个维度测评得分以及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状态,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大幅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以及观察组自身前后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 P<0.01)和极显著性差异(均 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三全”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减轻疾病影响程度,促进康复。

    作者:付百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相关因素,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相关的危险性因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使用尿激酶溶栓的 AMI 患者86例,根据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是否开通分为开通组47例和未开通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以血管是否开通为因变量,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 BMI、溶栓时间、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吸烟以及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 AMI 溶栓患者中,47例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组和未开通组比较,前者的 BMI 较大、溶栓时间较短、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较低、吸烟比例较高以及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高。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溶栓时间>5h、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等4个因素均为血管开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医院接诊的 AMI 患者若合并糖尿病、既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时间>5 h 或心肌梗死部位为非前壁相关性心梗时,建议尽早转运至上级医院介入中心处理。

    作者:黄伟胜;罗森华;李文婷;杨建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降低实习护生护理缺陷的方法与对策

    目的:探讨降低实习护生在实习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校2012年7月~2013年4月参加临床实习的中专护理专业的实习护士200例作为实验组,与2011年7月~2012年4月参加临床实习的相同学历相同专业的实习护士2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带教及管理,实验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加强与实习医院密切的配合及联系,强化护理缺陷的专项继续教育及培训,健全典型病例讨论制度,落实临床实习巡查制度及电话随访,组建临床实习管理 Q 群,实习后期把好临床带教关。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期发生护理缺陷例数明显多于实习前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生的实习管理及教育,实习后期把好临床带教关,是杜绝护生出现护理缺陷的关键。

    作者:卢文英;梁如萍;陈丽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笑气吸入镇痛在宫腔镜检查的临床与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应用于宫腔镜检查术中的镇痛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宫腔镜检查患者393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00例应用“安保清醒镇静镇痛系统”,由护理人员指导受术者吸入笑气后,进行常规宫腔镜检查术;对照组193例进行常规宫腔镜检查术。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179,P<0.001);观察组笑气吸入前、后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与血氧饱和度相比均未见显著改变(P 均>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2例头晕,1例嗜睡,但休息半小时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笑气镇痛用于宫腔镜检查术效果好,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效果明显的特点。

    作者:曾兰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对压力负荷性心脏收缩功能及钙调控蛋白的表达

    目的:建立压力负荷性心衰大鼠模型,观察白藜芦醇对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钙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过负荷心肌肥大模型,术后4周给予白藜芦醇[4 mg/(kg??d)]治疗4周和6周,用 IE 33彩超仪无创测量左室室壁厚度以及射血功能相关指标;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左心室组织匀浆中 CaMKⅡ、PLB、NCX1、SERCA2、RYR2的 mRNA 的表达。结果: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室壁厚度、射血分数(EF)及收缩系数(FS)明显增高(P<0.05)。术后8周和10周,即药物干预后4周和6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手术组 EF 及 FS 明显降低(P<0.05);白藜芦醇干预组 EF 和 FS 较单纯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且与假手术组比无显著差别。另外,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手术组 CaMKⅡ、PLB、NCX1的 mRNA 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而 SERCA2、RYR2的 mRNA 表达明显降低(P<0.05);经白藜芦醇干预4周和六周后,CaMKⅡ、PLB、NCX1的 mRNA 表达明显下调(P<0.05);SERCA2、RYR2的 mRNA 表达则明显回升(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压力负荷所致的心脏收缩功能损害,阻止心脏向失代偿阶段演变,其作用可能与调控心肌细胞中多种钙调节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吴智业;卢俊江;唐诗彦;王兰青;赵路宁;邓菊;董颀;陈敏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肠癌中DLL4/Notch-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DLL4、Notch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十堰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存档的结肠蜡块标本95例,其中正常黏膜组织8例,结肠癌70例,包括高分化腺癌30例、中分化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15例;结肠腺瘤17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DLL4、Notch1在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DLL4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2) Notch-1的阳性率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亦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3)DLL4、Notch-1在结肠癌不同分化程度中的表达率不同,分化越低,阳性率越高(P<0.01)。结论:DLL4/ Notch1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靶点。

    作者:胡俊华;杨艳果;王琦;卢光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40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5.69±7.38)ng/ mL 与非重症组(0.76±0.65)ng/ mL 及健康组(0.13±0.12)ng/ 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血清降钙素原可较好地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萧结容;钟亮星;陈土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痔疮术后应用鲜梨汁通便改善便秘的效果

    目的:探讨用饮食鲜梨汁防治痔疮术后便秘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将152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对照组7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术后服用鲜梨汁,观察两组便秘发生及改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40例发生便秘,观察组患者仅2例发生排便疼痛。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饮食鲜梨汁防治痔术后便秘的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患者乐于接受,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雯瑛;杨桂梅;柯水兰;翁盛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抑制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抑制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体外培养技术,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HL-60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随着苦参碱浓度(12.5~50μg/ ml)的增加,苦参碱对 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不断增强;苦参碱处理72 h 后的 HL-60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0/ G1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细胞明显减少,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碱对于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

    作者:宋庆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对儿童局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感染性疾病儿童降钙素原(PCT)的浓度,探讨其在局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瑞士罗氏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150例(包括60例局部细菌感染患儿、50例病毒感染患儿、40例健康体检儿童)研究对象的 PCT,同时进行血常规、CRP 检查。比较3组儿童 PCT、CRP 及白细胞水平差异。结果:局部细菌感染组患者 PCT 浓度较病毒感染组患者高(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 PCT 浓度较对照组儿童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细菌感染组患者 CRP 浓度较病毒感染组高(P<0.05)。3组白细胞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患儿 PCT 浓度较病毒感染患儿高,对于鉴别局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惠丽;刘日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本院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扩血管、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治疗,评价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能够显著控制患者血压,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以推广。

    作者:温志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1年至2013年?广州医学院学报?载文回顾分析

    目的:对?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至2013年3年刊载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方法:采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2011至2013年间刊载的文章,用数据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刊用率及各栏目文章总数、出版周期(以收到稿件之月起至文稿发表之月间的时间差计算)、学科分布、基金论文所占刊文量的比例以及引文量。结果:2011年至2013年共收到来稿932篇,刊出稿件564篇,3年总刊用率为60.5%。3年平均出版周期为(5.6±1.8)个月,出版周期呈逐年缩短的趋势。3年学报刊载论文多的学科是临床医学,论文比超过60%,其次是基础医学,第3位是药学。3年刊载基金论文比例均维持在20%以上,平均每篇论文引用文献(9.1±3.0)篇。结论:?广州医学院学报?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刊文以临床研究为主,较好地体现了办刊宗旨。但论文刊用率稍高、基金论文比不大、引文量偏低,需要采取更好的措施提高办刊水平。

    作者:刘新艳;郑颖;李亚芬;黄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鲜芦荟外敷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鲜芦荟外敷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外周静脉输注胺碘酮致静脉炎Ⅰ级以上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鲜芦荟外敷,静脉炎Ⅲ级以上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分别于给药后4、8 h 进行疼痛评估和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8 h 后,观察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 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鲜芦荟外敷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止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敷。

    作者:龚兰娟;叶春燕;周小敏;罗桂平;关雪红;黄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流量血管搭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的护理体会:附10例报告

    对1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实施颈外动脉-大隐静脉移植,大脑中动脉搭桥及动脉瘤孤立术。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4.5~8 h,平均5.5 h;术中动脉阻断时间45~90 min,平均(56±1) min。术中出血400~600 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 CT 提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DSA 造影见吻合口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提出护理工作中充分术前准备、密切手术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晓敏;殷延毅;苏青;冯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注入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硬膜外置管注入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镇痛分娩的效果以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足月初产妇,排除硬膜外置管和阴道分娩禁忌证,完全随机分为镇痛组(130例)和对照组(80例),镇痛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行硬膜外置管注入0.20%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进行自控镇痛(PCEA)。注药浓度为6 mL/ h,自控量:3 mL/次,锁定时间为20 min。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等。结果:镇痛组硬膜外置管注药后15~20 min,97.04%的产妇无痛,VAS 评分(0.26±0.027),6.2%的产妇有轻度的运动神经阻滞,45~60 min 后所有产妇均能自如的活动双下肢。镇痛组活跃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催产素使用率也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剖宫产率、助产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置管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能加快活跃期,但是能延长第二产程,增加催产素使用率;对剖宫产率、助产率无明显影响,不影响新生儿评分。

    作者:康志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疼痛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有效的疼痛干预方法和手段,为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对象300例,按照入院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三阶梯止痛疗法”干预疼痛,观察组则在上述疗法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进行术后疼痛干预。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 均采用 WHO 疼痛程度分级指标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级别、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24 hVAS、72 hVAS 以及72 h 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自我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疼痛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娜娜;段社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42例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患者在术中与护理的配合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0±5)min;术中出血5~25 mL,平均(15±3)mL。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及皮下气肿,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大出血、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器械、仪器性能和作用,良好的手术配合技巧,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唐丽容;黄韦歆;熊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运用品管圈推进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组建QCC 小组,分析院内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原因,利用头脑风暴法收集并拟定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手卫生培训现场考核226人,合格率100%,理论考试1264人,平均分97.0,临床速干手消毒剂平均日床使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秀娟;林红燕;朱健强;阮建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48例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3个月,对照组30组例单用孟鲁司特钠治疗3个月,进行症状及体征记分比较,评价治疗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87.5%,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口服玉屏风颗粒对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好、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饶翠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