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雯瑛;杨桂梅;柯水兰;翁盛友
目的:探讨自制的解毒生肌膏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2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31例在常规消毒后创面敷上解毒生肌膏,对照组31例常规消毒后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创面疼痛缓解持续时间、渗出物明显减少时间、创口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持续时间、伤口渗液减少时间、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高于对照组74.2%(2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生肌膏治疗压疮在改变伤口疼痛、渗出物减少、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时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缩短疗程,适应性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英;周银娇;罗莉娜;张玉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相关因素,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相关的危险性因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使用尿激酶溶栓的 AMI 患者86例,根据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是否开通分为开通组47例和未开通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以血管是否开通为因变量,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 BMI、溶栓时间、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吸烟以及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 AMI 溶栓患者中,47例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组和未开通组比较,前者的 BMI 较大、溶栓时间较短、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较低、吸烟比例较高以及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高。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溶栓时间>5h、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等4个因素均为血管开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医院接诊的 AMI 患者若合并糖尿病、既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时间>5 h 或心肌梗死部位为非前壁相关性心梗时,建议尽早转运至上级医院介入中心处理。
作者:黄伟胜;罗森华;李文婷;杨建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置管注入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镇痛分娩的效果以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足月初产妇,排除硬膜外置管和阴道分娩禁忌证,完全随机分为镇痛组(130例)和对照组(80例),镇痛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行硬膜外置管注入0.20%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进行自控镇痛(PCEA)。注药浓度为6 mL/ h,自控量:3 mL/次,锁定时间为20 min。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等。结果:镇痛组硬膜外置管注药后15~20 min,97.04%的产妇无痛,VAS 评分(0.26±0.027),6.2%的产妇有轻度的运动神经阻滞,45~60 min 后所有产妇均能自如的活动双下肢。镇痛组活跃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催产素使用率也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剖宫产率、助产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置管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能加快活跃期,但是能延长第二产程,增加催产素使用率;对剖宫产率、助产率无明显影响,不影响新生儿评分。
作者:康志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40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5.69±7.38)ng/ mL 与非重症组(0.76±0.65)ng/ mL 及健康组(0.13±0.12)ng/ 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血清降钙素原可较好地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萧结容;钟亮星;陈土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本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目标性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AS 和 SDS 得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目标性心理护理组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目标性心理护理组 SAS 和 SDS 得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性心理护理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得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在5因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治疗期间患者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况。
作者:罗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感染性疾病儿童降钙素原(PCT)的浓度,探讨其在局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瑞士罗氏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150例(包括60例局部细菌感染患儿、50例病毒感染患儿、40例健康体检儿童)研究对象的 PCT,同时进行血常规、CRP 检查。比较3组儿童 PCT、CRP 及白细胞水平差异。结果:局部细菌感染组患者 PCT 浓度较病毒感染组患者高(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 PCT 浓度较对照组儿童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细菌感染组患者 CRP 浓度较病毒感染组高(P<0.05)。3组白细胞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患儿 PCT 浓度较病毒感染患儿高,对于鉴别局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惠丽;刘日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至2013年3年刊载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方法:采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2011至2013年间刊载的文章,用数据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刊用率及各栏目文章总数、出版周期(以收到稿件之月起至文稿发表之月间的时间差计算)、学科分布、基金论文所占刊文量的比例以及引文量。结果:2011年至2013年共收到来稿932篇,刊出稿件564篇,3年总刊用率为60.5%。3年平均出版周期为(5.6±1.8)个月,出版周期呈逐年缩短的趋势。3年学报刊载论文多的学科是临床医学,论文比超过60%,其次是基础医学,第3位是药学。3年刊载基金论文比例均维持在20%以上,平均每篇论文引用文献(9.1±3.0)篇。结论:?广州医学院学报?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刊文以临床研究为主,较好地体现了办刊宗旨。但论文刊用率稍高、基金论文比不大、引文量偏低,需要采取更好的措施提高办刊水平。
作者:刘新艳;郑颖;李亚芬;黄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42例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患者在术中与护理的配合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0±5)min;术中出血5~25 mL,平均(15±3)mL。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及皮下气肿,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大出血、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器械、仪器性能和作用,良好的手术配合技巧,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唐丽容;黄韦歆;熊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残障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60例 PD 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残障接受度量表分别调查 PD 患者的一般情况、残障接受度,并对影响 PD 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的因素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D 患者的残障接受度得分为183.01±10.45,处于中等接受水平。结论:性别、家庭收入、并发症是 PD 患者残障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作者:黄小敏;陈美莲;范小伍;邓志兰;何虾娣;宋晓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降低实习护生在实习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校2012年7月~2013年4月参加临床实习的中专护理专业的实习护士200例作为实验组,与2011年7月~2012年4月参加临床实习的相同学历相同专业的实习护士2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带教及管理,实验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加强与实习医院密切的配合及联系,强化护理缺陷的专项继续教育及培训,健全典型病例讨论制度,落实临床实习巡查制度及电话随访,组建临床实习管理 Q 群,实习后期把好临床带教关。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期发生护理缺陷例数明显多于实习前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生的实习管理及教育,实习后期把好临床带教关,是杜绝护生出现护理缺陷的关键。
作者:卢文英;梁如萍;陈丽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压力负荷性心衰大鼠模型,观察白藜芦醇对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钙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过负荷心肌肥大模型,术后4周给予白藜芦醇[4 mg/(kg??d)]治疗4周和6周,用 IE 33彩超仪无创测量左室室壁厚度以及射血功能相关指标;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左心室组织匀浆中 CaMKⅡ、PLB、NCX1、SERCA2、RYR2的 mRNA 的表达。结果: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室壁厚度、射血分数(EF)及收缩系数(FS)明显增高(P<0.05)。术后8周和10周,即药物干预后4周和6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手术组 EF 及 FS 明显降低(P<0.05);白藜芦醇干预组 EF 和 FS 较单纯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且与假手术组比无显著差别。另外,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手术组 CaMKⅡ、PLB、NCX1的 mRNA 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而 SERCA2、RYR2的 mRNA 表达明显降低(P<0.05);经白藜芦醇干预4周和六周后,CaMKⅡ、PLB、NCX1的 mRNA 表达明显下调(P<0.05);SERCA2、RYR2的 mRNA 表达则明显回升(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压力负荷所致的心脏收缩功能损害,阻止心脏向失代偿阶段演变,其作用可能与调控心肌细胞中多种钙调节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吴智业;卢俊江;唐诗彦;王兰青;赵路宁;邓菊;董颀;陈敏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置管术及术后腹膜透析治疗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交谈、标准化心理测量的方法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的心理症状减轻或消除,能顺利配合手术和后续的腹膜透析治疗。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有良好效果。
作者:邓香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用改进的腹腔镜吸引器处理膀胱内血凝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收治的20例膀胱内血凝块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早期行局麻下清除血块,将腹腔镜吸引器用已将尾端剪去的橡皮塞封住,制备改进后的腹腔镜吸引器,并应用改进的腹腔镜吸引器处理膀胱内血凝块,观察改进后腹腔镜吸引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与结论:经改进后的腹腔镜吸引器清除膀胱内血凝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熊少兵;李夏春;高吴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 MR 弥散张量成像和灌注成像在大鼠 C6脑胶质瘤模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大鼠 C6脑胶质瘤模型,选择肿瘤大层面分别获取 Ktrans、Kep、Ve、MD 和 FA 图。结果:Ktrans、Kep、Ve、MD 和 FA 值在肿瘤区域、坏死区域和正常脑组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 Ktrans 值与 Kep 值呈高度正相关(肿瘤区域:0.932,P<0.001;坏死区域:0.921,P<0.001;正常组织:0.071,P =0.676);扣除 Ktrans值的影响,Kep 值和 Ve 值呈负相关(肿瘤区域:-0.602,P<0.001;坏死区域:-0.617,P<0.001;正常组织:0.084,P=0.626);扣除 Kep 值的影响,Ktrans 值和 Ve 值呈正相关(肿瘤区域:0.406,P =0.014;坏死区域:0.582,P<0.001;正常组织:0.275,P=0.105)。 FA 值和 MD 值呈现负相关(肿瘤区域:-0.898,P<0.001;坏死区域:-0.782,P<0.001;正常组织:-0.478,P=0.003)。结论:MR 弥散张量成像和灌注成像有助于胶质瘤模型中肿瘤区域、坏死区域和正常脑组织的鉴别。
作者:赵倩;史长征;罗良平;周慧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用完美强脉冲光(OPT)治疗伴有黄褐斑的面部雀斑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伴有黄褐斑的雀斑患者,全部采用 OPT 治疗5次,间隔3~4周治疗1次,完成5次治疗随访1月后留取治疗前后照片观察疗效,所有患者都要求严格防晒,勿过度劳累。结果:经过5次 OPT 治疗后,雀斑治愈70例(85.36%);显效9例(10.98%);雀斑总有效率96.34%(79/82)。黄褐斑治愈0例(0%);显效51例(62.20%);黄褐斑总有效率51例62.20%(51/82)。不良反应:有7例(8.54%)出现色素沉着,经过3~6个月后色素明显减淡;有2例(2.44%)出现色素减退,未出现瘢痕。结论:OPT 治疗伴有黄褐斑的雀斑患者安全、高效,大部分雀斑患者治愈,黄褐斑得到明显改善,但黄褐斑治愈率不高仍是一个现实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肖和;肖琴;李小妹;单淑如;陈南希;杨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有助于在细胞层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探讨,防治临床的无复流现象。方法:分离并纯化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至完全同步化。以高纯氮气和纯氧分别模拟缺血液和再灌注液。预设系列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测定细胞活力指标制作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寻求佳缺血再灌注时间窗。结果:心肌细胞培养第5天搏动呈同步化,频率约90次/ min。与对照组相比,缺血5 h 损伤组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2、4和6 h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都有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13、0.009和0.009。再灌注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提示再灌注2 h 曲线斜率大,存活率下降显著。结论:确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5 h,再灌注时间2 h。
作者:卢章;李凡;蒋凌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霜剂治疗增生性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90例病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为12~62岁,病变部位不限,均处于增殖期。使用青蒿琥酯霜剂每日1~2次,疗程2~3个月,观察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91.1%,其中完全缓解者占40.0%,极大缓解者占51.1%,部分缓解者占8.8%。结论:青蒿琥酯霜剂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显著。
作者:冀航;王肃生;梁刚;张志华;侯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特点为年龄小,持续高热,皮疹不典型、数量少、陈旧,呼吸快、心率快、手脚凉,精神差、嗜睡、肌震颤,高血压、高血糖、高白细胞。5例危重患儿均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2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数为 EV71感染,对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要早期甄别、早期干预,掌握早期插管指征,积极降颅压,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等积极治疗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作者:李海岳;徐龙;熊启泰;潘彩珍;曾志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频通气(SIMV)在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3例 MAS 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 HFOV 组23例、SIMV 组20例,两组分别于呼吸支持0、2、12、24、48 h时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 APO2),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并重、分娩方式、入院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12、24、48 h 时 PaO2、PaCO2、SaO2、a/ APO2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 组相关肺动脉高压、气漏均低于 SIMV 组(P<0.05)。结论:HFOV 治疗新生儿 MAS 的效果优于 SIMV。
作者:陈健;陆俏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效的疼痛干预方法和手段,为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对象300例,按照入院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三阶梯止痛疗法”干预疼痛,观察组则在上述疗法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进行术后疼痛干预。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 均采用 WHO 疼痛程度分级指标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级别、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24 hVAS、72 hVAS 以及72 h 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自我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疼痛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娜娜;段社教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