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透析患者残障接受度的调查

黄小敏;陈美莲;范小伍;邓志兰;何虾娣;宋晓宇

关键词:腹膜透析, 残障接受度量表, 并发症, 家庭收入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残障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60例 PD 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残障接受度量表分别调查 PD 患者的一般情况、残障接受度,并对影响 PD 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的因素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D 患者的残障接受度得分为183.01±10.45,处于中等接受水平。结论:性别、家庭收入、并发症是 PD 患者残障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原对儿童局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感染性疾病儿童降钙素原(PCT)的浓度,探讨其在局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瑞士罗氏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150例(包括60例局部细菌感染患儿、50例病毒感染患儿、40例健康体检儿童)研究对象的 PCT,同时进行血常规、CRP 检查。比较3组儿童 PCT、CRP 及白细胞水平差异。结果:局部细菌感染组患者 PCT 浓度较病毒感染组患者高(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 PCT 浓度较对照组儿童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细菌感染组患者 CRP 浓度较病毒感染组高(P<0.05)。3组白细胞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患儿 PCT 浓度较病毒感染患儿高,对于鉴别局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惠丽;刘日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40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5.69±7.38)ng/ mL 与非重症组(0.76±0.65)ng/ mL 及健康组(0.13±0.12)ng/ 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血清降钙素原可较好地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萧结容;钟亮星;陈土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与其他血脂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标准(常规)血脂谱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 CKD 患者236例(非透析)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通过 MDRD 简化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将 CKD 患者分为CKD1-5期共5组。收集血 FFA 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1(apoA1)、载脂蛋白 B(apoB)、脂蛋白 a [Lp(a)]标准(常规)血脂谱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 CKD 患者共236例,血 FFA 水平从 CKD1期至 CKD5期逐渐升高[CKD1期(0.21±0.05)mmol/ L,CKD2期(0.24±0.04) mmol/ L,CKD3期(0.35±0.06) mmol/ L,CKD4期(0.42±0.10) mmol/ L,CKD5期(0.47±0.13) mmol/ L],且前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Pearson 相关分析,FFA 与 TG(r=0.141,P<0.05)、Lp(a)(r=0.225,P<0.01)呈正相关,与 apoA1(r =-0.214, P<0.01)、eGFR(r =-0.728,P<0.01)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FA 与 eGFR(β=-0.714,P<0.01)、apoA1(β=-0.090,P<0.05)呈负相关。结论: FFA 可早期反映 CKD 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可作为评估 CKD进展的指标之一;CKD 患者血 FFA 代谢异常可能与 apoA1相关,肾功能减退可能是导致血 FFA 升高的危险因素。

    作者:莫江彬;梁剑波;梁波;沈文清;梁敏灵;黄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与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检测大鼠快感缺乏,行为活动减少,体质量减轻等抑郁样症状,观察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海马椎体细胞萎缩,神经细胞层数减少,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结论:应激可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同时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作者:林志雄;殷静雯;罗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肠癌中DLL4/Notch-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DLL4、Notch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十堰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存档的结肠蜡块标本95例,其中正常黏膜组织8例,结肠癌70例,包括高分化腺癌30例、中分化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15例;结肠腺瘤17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DLL4、Notch1在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DLL4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2) Notch-1的阳性率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亦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3)DLL4、Notch-1在结肠癌不同分化程度中的表达率不同,分化越低,阳性率越高(P<0.01)。结论:DLL4/ Notch1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靶点。

    作者:胡俊华;杨艳果;王琦;卢光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RI钼靶X射线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未触及肿块乳腺癌的对比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钼靶 X 射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单独或联合使用对未触及肿块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150例未触及肿块的可疑乳腺疾病患者均行 MRI、钼靶 X 射线摄影和 CDUS 检查,对其单独或并联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钼靶 X射线摄影、CUDS 单独或联合使用与病理结果呈正关联,以上3种方法单独应用的诊断效能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并联钼靶摄影、MRI 并联 CDUS、钼靶摄影并联 CDUS 以及3种方法并联应用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4种并联应用方法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单独应用的诊断效能。相对而言,钼靶 X 射线摄影与 CUDS 并联检查可明显提高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检出阳性率和灵敏度,诊断效能好。结论:MRI、CDUS、钼靶 X 射线摄影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可应用于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早期诊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钼靶 X 射线摄影与 CUDS 联合应用可作为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首选筛查方法。但 MRI 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小芹;林瑞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目的:探究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硫普罗宁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井底丹参、静推维生素 C 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血脂等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总胆固醇含量及三酰甘油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力推广。

    作者:魏永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42例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患者在术中与护理的配合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0±5)min;术中出血5~25 mL,平均(15±3)mL。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及皮下气肿,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大出血、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器械、仪器性能和作用,良好的手术配合技巧,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唐丽容;黄韦歆;熊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面部雀斑伴有黄褐斑患者的完美强脉冲光的临床治疗

    目的:评价用完美强脉冲光(OPT)治疗伴有黄褐斑的面部雀斑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伴有黄褐斑的雀斑患者,全部采用 OPT 治疗5次,间隔3~4周治疗1次,完成5次治疗随访1月后留取治疗前后照片观察疗效,所有患者都要求严格防晒,勿过度劳累。结果:经过5次 OPT 治疗后,雀斑治愈70例(85.36%);显效9例(10.98%);雀斑总有效率96.34%(79/82)。黄褐斑治愈0例(0%);显效51例(62.20%);黄褐斑总有效率51例62.20%(51/82)。不良反应:有7例(8.54%)出现色素沉着,经过3~6个月后色素明显减淡;有2例(2.44%)出现色素减退,未出现瘢痕。结论:OPT 治疗伴有黄褐斑的雀斑患者安全、高效,大部分雀斑患者治愈,黄褐斑得到明显改善,但黄褐斑治愈率不高仍是一个现实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肖和;肖琴;李小妹;单淑如;陈南希;杨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男性导尿引起膀胱刺激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导尿后引起膀胱刺激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为改良传统的导尿留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取干预性的导尿术和拔管术,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调查插管后和拔管后患者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膀胱刺激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对导尿和拔除尿管的不同操作方法发生膀胱刺激征的反应差异显著(P<0.01)。结论:干预性进行导尿和拔尿管操作可使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下降,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献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R弥散张量成像和灌注成像对鼠脑C6胶质瘤模型的量化分析

    目的:探讨 MR 弥散张量成像和灌注成像在大鼠 C6脑胶质瘤模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大鼠 C6脑胶质瘤模型,选择肿瘤大层面分别获取 Ktrans、Kep、Ve、MD 和 FA 图。结果:Ktrans、Kep、Ve、MD 和 FA 值在肿瘤区域、坏死区域和正常脑组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 Ktrans 值与 Kep 值呈高度正相关(肿瘤区域:0.932,P<0.001;坏死区域:0.921,P<0.001;正常组织:0.071,P =0.676);扣除 Ktrans值的影响,Kep 值和 Ve 值呈负相关(肿瘤区域:-0.602,P<0.001;坏死区域:-0.617,P<0.001;正常组织:0.084,P=0.626);扣除 Kep 值的影响,Ktrans 值和 Ve 值呈正相关(肿瘤区域:0.406,P =0.014;坏死区域:0.582,P<0.001;正常组织:0.275,P=0.105)。 FA 值和 MD 值呈现负相关(肿瘤区域:-0.898,P<0.001;坏死区域:-0.782,P<0.001;正常组织:-0.478,P=0.003)。结论:MR 弥散张量成像和灌注成像有助于胶质瘤模型中肿瘤区域、坏死区域和正常脑组织的鉴别。

    作者:赵倩;史长征;罗良平;周慧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5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附件(对照组)。采用女性性功能调查问卷及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卵巢功能与性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夫妻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 FSH 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 E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 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性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及性功能影响小,优于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

    作者:罗秀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注入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硬膜外置管注入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镇痛分娩的效果以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足月初产妇,排除硬膜外置管和阴道分娩禁忌证,完全随机分为镇痛组(130例)和对照组(80例),镇痛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行硬膜外置管注入0.20%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进行自控镇痛(PCEA)。注药浓度为6 mL/ h,自控量:3 mL/次,锁定时间为20 min。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等。结果:镇痛组硬膜外置管注药后15~20 min,97.04%的产妇无痛,VAS 评分(0.26±0.027),6.2%的产妇有轻度的运动神经阻滞,45~60 min 后所有产妇均能自如的活动双下肢。镇痛组活跃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催产素使用率也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剖宫产率、助产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置管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能加快活跃期,但是能延长第二产程,增加催产素使用率;对剖宫产率、助产率无明显影响,不影响新生儿评分。

    作者:康志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青蒿琥酯霜剂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霜剂治疗增生性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90例病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为12~62岁,病变部位不限,均处于增殖期。使用青蒿琥酯霜剂每日1~2次,疗程2~3个月,观察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91.1%,其中完全缓解者占40.0%,极大缓解者占51.1%,部分缓解者占8.8%。结论:青蒿琥酯霜剂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显著。

    作者:冀航;王肃生;梁刚;张志华;侯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的疗效报告

    目的:研究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骨科行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手术的患者资料,共22例27指。采用拍照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术后情况。评价指标包括伤口愈合及美观程度评价,手指功能恢复情况,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关节运动情况,两点辨别觉等。结果:男性16例(72.7%),女性6例(27.3%)。年龄(33.4±13.1)岁。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存活(成功率为100%),无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无皮瓣充血、血肿、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缺损面积大为2.5 cm×3 cm,小为1.0 cm×1.5 cm,均伴有骨、肌腱外露。术后应用抗生素(3.5±2.8) d。随访时间(22.5±10.3)月。患者回到原工作岗位时间(6.9±2.3)周。感觉功能恢复好,两点辨别觉平均值为6.3 mm(5~7 mm)。没有一例出现不耐寒冷和超敏反应。结论: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适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黄新宇;许国华;何伟东;杨明明;许鸿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索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方法,从而建立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选择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病例38例,术中取其子宫内膜,通过酶解、过滤、贴壁纯化等技术,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进行传代。结果:36例标本获得成功,分离纯化得到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角蛋白、波形蛋白染色证实纯度达95%以上,活性较强,可以有限传代,传代培养的细胞形态特征与原代细胞一致。结论:该方法可以高效简便地分离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得到的间质细胞产量及纯度高,可以作为 EMs 的体外细胞模型之一。

    作者:张玲君;马良坤;钱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频通气(SIMV)在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3例 MAS 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 HFOV 组23例、SIMV 组20例,两组分别于呼吸支持0、2、12、24、48 h时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 APO2),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并重、分娩方式、入院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12、24、48 h 时 PaO2、PaCO2、SaO2、a/ APO2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 组相关肺动脉高压、气漏均低于 SIMV 组(P<0.05)。结论:HFOV 治疗新生儿 MAS 的效果优于 SIMV。

    作者:陈健;陆俏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钛浓度对牙齿漂白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增加过氧化氢的浓度,及添加二氧化钛催化剂对诊室漂白系统 TION GC 疗效的影响。方法:牛前牙被浸泡于液体沸腾产生的红茶染色液中7 d,作为变色标本。用 TION 诊室漂白系统以每7天漂白3次的频率漂白该变色标本。对照组漂白剂为 TION 凝胶,实验组漂白剂分别为 TION 凝胶混合等体积的35%过氧化氢和 TION 凝胶混合二氧化钛。该过程每7天1次共重复4次。用色度计ShadeEye 检测标本颜色。测量结果转换成 CIE L×a×b×色彩模式,使用色彩分析软件,以ΔE×ab 值代表漂白前后的颜色差异。对第1次漂白之前和后一次漂白之后的颜色变化进行了测量。使用单向方差分析和 Tukey 检验(P<0.01)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2,第3和第4次漂白前后色差值ΔE×ab的变化小于6.0,第1次漂白前后过氧化氢添加组和二氧化钛添加组大于6.0。结论:对于 TION 漂白系统,添加过氧化氢使得漂白效果得到少许提高,而添加二氧化钛漂白效果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

    作者:鲁灵;吉川一志;山本一世;罗傲翔;吴补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手足口病重症5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特点为年龄小,持续高热,皮疹不典型、数量少、陈旧,呼吸快、心率快、手脚凉,精神差、嗜睡、肌震颤,高血压、高血糖、高白细胞。5例危重患儿均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2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数为 EV71感染,对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要早期甄别、早期干预,掌握早期插管指征,积极降颅压,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等积极治疗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作者:李海岳;徐龙;熊启泰;潘彩珍;曾志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T尿路造影对复杂性肾结石行 PCNL 的术前应用

    目的:探讨 CT 尿路造影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 PCNL 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0例,术前行64排螺旋 CT 尿路造影检查,进行图像重组,根据结石空间分布关系设计并建立 PCNL 通道进行腔内碎石取石术)和对照组(30例,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而术前只进行B 超、IVP 等常规检查,未行 CT 尿路造影检查)。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手术时间(82±32) min,术中出血量(88±42) mL,结石残留率为6.7%;对照组手术时间(142±40) min,术中出血量(101±51) mL,结石残留率为19.5%;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 尿路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复杂性肾结石与肾动脉等重要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 PCNL 通道设计,提高了复杂性肾结石 PCNL 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作者:梁锦发;黄益;陈汉威;李耀国;郭冬梅;李亮;廖凤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