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张玲君;马良坤;钱志红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间质细胞, 原代培养, 体外模型
摘要:目的:探索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方法,从而建立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选择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病例38例,术中取其子宫内膜,通过酶解、过滤、贴壁纯化等技术,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进行传代。结果:36例标本获得成功,分离纯化得到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角蛋白、波形蛋白染色证实纯度达95%以上,活性较强,可以有限传代,传代培养的细胞形态特征与原代细胞一致。结论:该方法可以高效简便地分离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得到的间质细胞产量及纯度高,可以作为 EMs 的体外细胞模型之一。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MRI钼靶X射线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未触及肿块乳腺癌的对比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钼靶 X 射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单独或联合使用对未触及肿块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150例未触及肿块的可疑乳腺疾病患者均行 MRI、钼靶 X 射线摄影和 CDUS 检查,对其单独或并联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钼靶 X射线摄影、CUDS 单独或联合使用与病理结果呈正关联,以上3种方法单独应用的诊断效能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并联钼靶摄影、MRI 并联 CDUS、钼靶摄影并联 CDUS 以及3种方法并联应用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4种并联应用方法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单独应用的诊断效能。相对而言,钼靶 X 射线摄影与 CUDS 并联检查可明显提高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检出阳性率和灵敏度,诊断效能好。结论:MRI、CDUS、钼靶 X 射线摄影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可应用于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早期诊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钼靶 X 射线摄影与 CUDS 联合应用可作为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首选筛查方法。但 MRI 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小芹;林瑞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本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目标性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AS 和 SDS 得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目标性心理护理组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目标性心理护理组 SAS 和 SDS 得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性心理护理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得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在5因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治疗期间患者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况。

    作者:罗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鲜芦荟外敷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鲜芦荟外敷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外周静脉输注胺碘酮致静脉炎Ⅰ级以上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鲜芦荟外敷,静脉炎Ⅲ级以上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分别于给药后4、8 h 进行疼痛评估和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8 h 后,观察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 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鲜芦荟外敷联合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止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敷。

    作者:龚兰娟;叶春燕;周小敏;罗桂平;关雪红;黄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男性导尿引起膀胱刺激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导尿后引起膀胱刺激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为改良传统的导尿留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取干预性的导尿术和拔管术,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调查插管后和拔管后患者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膀胱刺激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对导尿和拔除尿管的不同操作方法发生膀胱刺激征的反应差异显著(P<0.01)。结论:干预性进行导尿和拔尿管操作可使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下降,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献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流量血管搭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的护理体会:附10例报告

    对1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实施颈外动脉-大隐静脉移植,大脑中动脉搭桥及动脉瘤孤立术。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4.5~8 h,平均5.5 h;术中动脉阻断时间45~90 min,平均(56±1) min。术中出血400~600 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 CT 提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DSA 造影见吻合口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提出护理工作中充分术前准备、密切手术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晓敏;殷延毅;苏青;冯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与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检测大鼠快感缺乏,行为活动减少,体质量减轻等抑郁样症状,观察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海马椎体细胞萎缩,神经细胞层数减少,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结论:应激可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同时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作者:林志雄;殷静雯;罗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钛浓度对牙齿漂白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增加过氧化氢的浓度,及添加二氧化钛催化剂对诊室漂白系统 TION GC 疗效的影响。方法:牛前牙被浸泡于液体沸腾产生的红茶染色液中7 d,作为变色标本。用 TION 诊室漂白系统以每7天漂白3次的频率漂白该变色标本。对照组漂白剂为 TION 凝胶,实验组漂白剂分别为 TION 凝胶混合等体积的35%过氧化氢和 TION 凝胶混合二氧化钛。该过程每7天1次共重复4次。用色度计ShadeEye 检测标本颜色。测量结果转换成 CIE L×a×b×色彩模式,使用色彩分析软件,以ΔE×ab 值代表漂白前后的颜色差异。对第1次漂白之前和后一次漂白之后的颜色变化进行了测量。使用单向方差分析和 Tukey 检验(P<0.01)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2,第3和第4次漂白前后色差值ΔE×ab的变化小于6.0,第1次漂白前后过氧化氢添加组和二氧化钛添加组大于6.0。结论:对于 TION 漂白系统,添加过氧化氢使得漂白效果得到少许提高,而添加二氧化钛漂白效果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

    作者:鲁灵;吉川一志;山本一世;罗傲翔;吴补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5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附件(对照组)。采用女性性功能调查问卷及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卵巢功能与性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夫妻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 FSH 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 E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 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性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及性功能影响小,优于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

    作者:罗秀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解毒生肌膏治疗压疮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自制的解毒生肌膏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2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31例在常规消毒后创面敷上解毒生肌膏,对照组31例常规消毒后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创面疼痛缓解持续时间、渗出物明显减少时间、创口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持续时间、伤口渗液减少时间、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高于对照组74.2%(2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生肌膏治疗压疮在改变伤口疼痛、渗出物减少、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时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缩短疗程,适应性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英;周银娇;罗莉娜;张玉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 B-1在尘肺患者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监测尘肺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其在尘肺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在茂名市职业病防治院确诊为尘肺的患者42例,分别监测患者入院后6、12、24、48、72 h 血清 HMGB-1的水平变化,同时在上述时相点监测血清 TNF-α水平。选取同期2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尘肺患者血清 HMGB-1、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尘肺患者血清 HMGB-1的表达水平升高延续数天,48 h 达到高峰,其升高水平与 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 HMGB-1在尘肺患者呈高度表达,且持续时间较长,其可作为尘肺肺损伤诊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马燕明;王金菊;李亚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T尿路造影对复杂性肾结石行 PCNL 的术前应用

    目的:探讨 CT 尿路造影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 PCNL 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0例,术前行64排螺旋 CT 尿路造影检查,进行图像重组,根据结石空间分布关系设计并建立 PCNL 通道进行腔内碎石取石术)和对照组(30例,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而术前只进行B 超、IVP 等常规检查,未行 CT 尿路造影检查)。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手术时间(82±32) min,术中出血量(88±42) mL,结石残留率为6.7%;对照组手术时间(142±40) min,术中出血量(101±51) mL,结石残留率为19.5%;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 尿路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复杂性肾结石与肾动脉等重要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 PCNL 通道设计,提高了复杂性肾结石 PCNL 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作者:梁锦发;黄益;陈汉威;李耀国;郭冬梅;李亮;廖凤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抑制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抑制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体外培养技术,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HL-60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随着苦参碱浓度(12.5~50μg/ ml)的增加,苦参碱对 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不断增强;苦参碱处理72 h 后的 HL-60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0/ G1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细胞明显减少,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碱对于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

    作者:宋庆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有助于在细胞层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探讨,防治临床的无复流现象。方法:分离并纯化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至完全同步化。以高纯氮气和纯氧分别模拟缺血液和再灌注液。预设系列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测定细胞活力指标制作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寻求佳缺血再灌注时间窗。结果:心肌细胞培养第5天搏动呈同步化,频率约90次/ min。与对照组相比,缺血5 h 损伤组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2、4和6 h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都有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13、0.009和0.009。再灌注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提示再灌注2 h 曲线斜率大,存活率下降显著。结论:确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5 h,再灌注时间2 h。

    作者:卢章;李凡;蒋凌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伊托必利联合聚乙二醇在便秘患者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联合聚乙二醇在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12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服用伊托必利150 mg 半小时后,服用聚乙二醇;对照组:直接服用聚乙二醇。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大便次数、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总体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排便次数和肠道气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联合聚乙二醇能安全、有效改善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的清洁度,缩短首次大便时间和大便清澈时间。

    作者:谢飚;李瑜元;吴琼;平丽;邝敬谊;黄耀星;黎庆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汕头地区高危人群中 STD 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高危人群中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情况,为 STD 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对汕头地区宾馆、酒吧、发廊、按摩浴足室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539例女性高危人群进行专项检查,并进行多项性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感染人数为408例,感染率为75.7%。感染例数及感染率分别为解脲脲原体239例(44.3%)、尖锐湿疣110例(20.4%)、梅毒89例(16.5%)、霉菌性阴道炎83例(15.4%)、衣原体69例(12.8%)、淋病54例(10.0%),检出 HIV 感染者2例。结论:汕头地区高危人群中 STD 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应该对此类人群加强管理,尤其是对其加强 STD 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

    作者:庄殿英;马长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 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本科收治的68例 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平喘、吸氧、雾化吸入、呼吸功能锻炼,抗感染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疗程为7 d。入院1 d 和治疗7 d 时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RP、PCT。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PCT、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降低 AECOPD 患者的炎症反应,是辅助治疗的理想药物之一。

    作者:张春云;何耀军;林纯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肠癌中DLL4/Notch-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DLL4、Notch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十堰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存档的结肠蜡块标本95例,其中正常黏膜组织8例,结肠癌70例,包括高分化腺癌30例、中分化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15例;结肠腺瘤17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DLL4、Notch1在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DLL4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2) Notch-1的阳性率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亦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3)DLL4、Notch-1在结肠癌不同分化程度中的表达率不同,分化越低,阳性率越高(P<0.01)。结论:DLL4/ Notch1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靶点。

    作者:胡俊华;杨艳果;王琦;卢光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手足口病重症5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特点为年龄小,持续高热,皮疹不典型、数量少、陈旧,呼吸快、心率快、手脚凉,精神差、嗜睡、肌震颤,高血压、高血糖、高白细胞。5例危重患儿均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2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数为 EV71感染,对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要早期甄别、早期干预,掌握早期插管指征,积极降颅压,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等积极治疗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作者:李海岳;徐龙;熊启泰;潘彩珍;曾志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48例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3个月,对照组30组例单用孟鲁司特钠治疗3个月,进行症状及体征记分比较,评价治疗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87.5%,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口服玉屏风颗粒对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好、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饶翠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骶尾部巨大压疮皮瓣修复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骶尾部巨大压疮皮瓣修复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0例65~91岁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压疮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10例患有巨大褥疮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伤口均愈合,痊愈出院。结论:老年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行手术治疗,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于皮瓣转移修复手术的成功十分重要。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周菊红;汪亚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