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48例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饶翠莲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持续性, 顺尔宁, 玉屏风颗粒
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3个月,对照组30组例单用孟鲁司特钠治疗3个月,进行症状及体征记分比较,评价治疗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87.5%,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口服玉屏风颗粒对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好、未见不良反应。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中DLL4/Notch-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DLL4、Notch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十堰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存档的结肠蜡块标本95例,其中正常黏膜组织8例,结肠癌70例,包括高分化腺癌30例、中分化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15例;结肠腺瘤17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DLL4、Notch1在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DLL4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2) Notch-1的阳性率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亦呈递增趋势,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3)DLL4、Notch-1在结肠癌不同分化程度中的表达率不同,分化越低,阳性率越高(P<0.01)。结论:DLL4/ Notch1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靶点。

    作者:胡俊华;杨艳果;王琦;卢光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 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本科收治的68例 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平喘、吸氧、雾化吸入、呼吸功能锻炼,抗感染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疗程为7 d。入院1 d 和治疗7 d 时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RP、PCT。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PCT、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降低 AECOPD 患者的炎症反应,是辅助治疗的理想药物之一。

    作者:张春云;何耀军;林纯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索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方法,从而建立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选择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病例38例,术中取其子宫内膜,通过酶解、过滤、贴壁纯化等技术,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进行传代。结果:36例标本获得成功,分离纯化得到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角蛋白、波形蛋白染色证实纯度达95%以上,活性较强,可以有限传代,传代培养的细胞形态特征与原代细胞一致。结论:该方法可以高效简便地分离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得到的间质细胞产量及纯度高,可以作为 EMs 的体外细胞模型之一。

    作者:张玲君;马良坤;钱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汕头地区高危人群中 STD 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高危人群中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情况,为 STD 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对汕头地区宾馆、酒吧、发廊、按摩浴足室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539例女性高危人群进行专项检查,并进行多项性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感染人数为408例,感染率为75.7%。感染例数及感染率分别为解脲脲原体239例(44.3%)、尖锐湿疣110例(20.4%)、梅毒89例(16.5%)、霉菌性阴道炎83例(15.4%)、衣原体69例(12.8%)、淋病54例(10.0%),检出 HIV 感染者2例。结论:汕头地区高危人群中 STD 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应该对此类人群加强管理,尤其是对其加强 STD 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

    作者:庄殿英;马长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注入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硬膜外置管注入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镇痛分娩的效果以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足月初产妇,排除硬膜外置管和阴道分娩禁忌证,完全随机分为镇痛组(130例)和对照组(80例),镇痛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行硬膜外置管注入0.20%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进行自控镇痛(PCEA)。注药浓度为6 mL/ h,自控量:3 mL/次,锁定时间为20 min。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等。结果:镇痛组硬膜外置管注药后15~20 min,97.04%的产妇无痛,VAS 评分(0.26±0.027),6.2%的产妇有轻度的运动神经阻滞,45~60 min 后所有产妇均能自如的活动双下肢。镇痛组活跃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催产素使用率也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剖宫产率、助产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置管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能加快活跃期,但是能延长第二产程,增加催产素使用率;对剖宫产率、助产率无明显影响,不影响新生儿评分。

    作者:康志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骶尾部巨大压疮皮瓣修复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骶尾部巨大压疮皮瓣修复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0例65~91岁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压疮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10例患有巨大褥疮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伤口均愈合,痊愈出院。结论:老年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行手术治疗,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于皮瓣转移修复手术的成功十分重要。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周菊红;汪亚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本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目标性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AS 和 SDS 得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目标性心理护理组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目标性心理护理组 SAS 和 SDS 得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性心理护理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得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在5因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治疗期间患者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况。

    作者:罗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42例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患者在术中与护理的配合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0±5)min;术中出血5~25 mL,平均(15±3)mL。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及皮下气肿,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大出血、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器械、仪器性能和作用,良好的手术配合技巧,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唐丽容;黄韦歆;熊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的疗效报告

    目的:研究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骨科行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手术的患者资料,共22例27指。采用拍照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术后情况。评价指标包括伤口愈合及美观程度评价,手指功能恢复情况,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关节运动情况,两点辨别觉等。结果:男性16例(72.7%),女性6例(27.3%)。年龄(33.4±13.1)岁。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存活(成功率为100%),无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无皮瓣充血、血肿、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缺损面积大为2.5 cm×3 cm,小为1.0 cm×1.5 cm,均伴有骨、肌腱外露。术后应用抗生素(3.5±2.8) d。随访时间(22.5±10.3)月。患者回到原工作岗位时间(6.9±2.3)周。感觉功能恢复好,两点辨别觉平均值为6.3 mm(5~7 mm)。没有一例出现不耐寒冷和超敏反应。结论: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适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黄新宇;许国华;何伟东;杨明明;许鸿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降低实习护生护理缺陷的方法与对策

    目的:探讨降低实习护生在实习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校2012年7月~2013年4月参加临床实习的中专护理专业的实习护士200例作为实验组,与2011年7月~2012年4月参加临床实习的相同学历相同专业的实习护士2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带教及管理,实验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加强与实习医院密切的配合及联系,强化护理缺陷的专项继续教育及培训,健全典型病例讨论制度,落实临床实习巡查制度及电话随访,组建临床实习管理 Q 群,实习后期把好临床带教关。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期发生护理缺陷例数明显多于实习前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生的实习管理及教育,实习后期把好临床带教关,是杜绝护生出现护理缺陷的关键。

    作者:卢文英;梁如萍;陈丽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相关因素,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相关的危险性因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使用尿激酶溶栓的 AMI 患者86例,根据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是否开通分为开通组47例和未开通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以血管是否开通为因变量,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 BMI、溶栓时间、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吸烟以及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 AMI 溶栓患者中,47例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组和未开通组比较,前者的 BMI 较大、溶栓时间较短、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较低、吸烟比例较高以及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高。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溶栓时间>5h、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等4个因素均为血管开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医院接诊的 AMI 患者若合并糖尿病、既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时间>5 h 或心肌梗死部位为非前壁相关性心梗时,建议尽早转运至上级医院介入中心处理。

    作者:黄伟胜;罗森华;李文婷;杨建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对儿童局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感染性疾病儿童降钙素原(PCT)的浓度,探讨其在局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瑞士罗氏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150例(包括60例局部细菌感染患儿、50例病毒感染患儿、40例健康体检儿童)研究对象的 PCT,同时进行血常规、CRP 检查。比较3组儿童 PCT、CRP 及白细胞水平差异。结果:局部细菌感染组患者 PCT 浓度较病毒感染组患者高(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 PCT 浓度较对照组儿童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细菌感染组患者 CRP 浓度较病毒感染组高(P<0.05)。3组白细胞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患儿 PCT 浓度较病毒感染患儿高,对于鉴别局部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惠丽;刘日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5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附件(对照组)。采用女性性功能调查问卷及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卵巢功能与性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夫妻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 FSH 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 E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 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性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及性功能影响小,优于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

    作者:罗秀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男性导尿引起膀胱刺激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探讨男性患者导尿后引起膀胱刺激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为改良传统的导尿留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取干预性的导尿术和拔管术,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调查插管后和拔管后患者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膀胱刺激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对导尿和拔除尿管的不同操作方法发生膀胱刺激征的反应差异显著(P<0.01)。结论:干预性进行导尿和拔尿管操作可使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下降,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献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40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5.69±7.38)ng/ mL 与非重症组(0.76±0.65)ng/ mL 及健康组(0.13±0.12)ng/ 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血清降钙素原可较好地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萧结容;钟亮星;陈土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面部雀斑伴有黄褐斑患者的完美强脉冲光的临床治疗

    目的:评价用完美强脉冲光(OPT)治疗伴有黄褐斑的面部雀斑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伴有黄褐斑的雀斑患者,全部采用 OPT 治疗5次,间隔3~4周治疗1次,完成5次治疗随访1月后留取治疗前后照片观察疗效,所有患者都要求严格防晒,勿过度劳累。结果:经过5次 OPT 治疗后,雀斑治愈70例(85.36%);显效9例(10.98%);雀斑总有效率96.34%(79/82)。黄褐斑治愈0例(0%);显效51例(62.20%);黄褐斑总有效率51例62.20%(51/82)。不良反应:有7例(8.54%)出现色素沉着,经过3~6个月后色素明显减淡;有2例(2.44%)出现色素减退,未出现瘢痕。结论:OPT 治疗伴有黄褐斑的雀斑患者安全、高效,大部分雀斑患者治愈,黄褐斑得到明显改善,但黄褐斑治愈率不高仍是一个现实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肖和;肖琴;李小妹;单淑如;陈南希;杨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氟康唑联合定君生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02例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定君生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于月经1、4 d 顿服氟康唑 l50 mg/ d,月经干净后定君生塞阴道10 d:对照组仅于月经干净后定君生塞阴道10 d,连续使用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即刻与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9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72例、好转 l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完成后1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为6.0%(6/100);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为 l4.%(13/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定君生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本院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扩血管、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治疗,评价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能够显著控制患者血压,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以推广。

    作者:温志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目的:探究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硫普罗宁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井底丹参、静推维生素 C 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血脂等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总胆固醇含量及三酰甘油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力推广。

    作者:魏永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在儿童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收治的266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患儿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诊断胃溃疡符合率为88.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符合率为85%。消化性溃疡的典型超声图像是大小深浅不同的消化道凹陷和凹陷基底部及周围消化道增厚呈低回声,而凹陷表面呈强回声。结论:超声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方便、无创、无放射性且检出率高。超声可以清楚分辨消化道壁的各层结构及溃疡改变。

    作者:张遇乐;关步云;王娜;方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