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林志雄;殷静雯;罗旭东

关键词:抑郁障碍,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抑郁模型, 海马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与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检测大鼠快感缺乏,行为活动减少,体质量减轻等抑郁样症状,观察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海马椎体细胞萎缩,神经细胞层数减少,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结论:应激可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同时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与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检测大鼠快感缺乏,行为活动减少,体质量减轻等抑郁样症状,观察海马区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海马椎体细胞萎缩,神经细胞层数减少,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结论:应激可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同时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作者:林志雄;殷静雯;罗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门诊手足口病808例防治措施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不同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8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下幼儿发病为主共571例(70.67%):808例患儿手足部均见水疱疹及斑丘疹;有密切接触史,幼儿园、群居的患儿501例(62.0%):有5例患儿发病2次;本院均为咽拭子形式采取样本,本次病例中的50例,有(EV)阳性48例,其中 EV71型阳性30例,结果偏高。说明 EV7l 是目前本院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结论:本组808例中,501例(62.00%)发生在幼儿园或者群居儿童,说明儿童之间相互感染容易引起广泛的传播,提示幼儿园及学校应重视预防,做好晨检,尽早地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并及早地让患儿至定点医院正规治疗.避免居家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和救治不力而增加医疗成本和危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概率,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作者:庄海霞;祝朝勇;丘美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进的腹腔镜吸引器处理膀胱血块填塞的应用

    目的:探讨利用改进的腹腔镜吸引器处理膀胱内血凝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收治的20例膀胱内血凝块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早期行局麻下清除血块,将腹腔镜吸引器用已将尾端剪去的橡皮塞封住,制备改进后的腹腔镜吸引器,并应用改进的腹腔镜吸引器处理膀胱内血凝块,观察改进后腹腔镜吸引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与结论:经改进后的腹腔镜吸引器清除膀胱内血凝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熊少兵;李夏春;高吴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抑制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抑制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体外培养技术,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HL-60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随着苦参碱浓度(12.5~50μg/ ml)的增加,苦参碱对 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不断增强;苦参碱处理72 h 后的 HL-60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0/ G1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细胞明显减少,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碱对于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 HL-60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

    作者:宋庆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笑气吸入镇痛在宫腔镜检查的临床与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应用于宫腔镜检查术中的镇痛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宫腔镜检查患者393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00例应用“安保清醒镇静镇痛系统”,由护理人员指导受术者吸入笑气后,进行常规宫腔镜检查术;对照组193例进行常规宫腔镜检查术。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179,P<0.001);观察组笑气吸入前、后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与血氧饱和度相比均未见显著改变(P 均>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2例头晕,1例嗜睡,但休息半小时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笑气镇痛用于宫腔镜检查术效果好,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效果明显的特点。

    作者:曾兰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在儿童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收治的266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患儿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诊断胃溃疡符合率为88.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符合率为85%。消化性溃疡的典型超声图像是大小深浅不同的消化道凹陷和凹陷基底部及周围消化道增厚呈低回声,而凹陷表面呈强回声。结论:超声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方便、无创、无放射性且检出率高。超声可以清楚分辨消化道壁的各层结构及溃疡改变。

    作者:张遇乐;关步云;王娜;方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1年至2013年?广州医学院学报?载文回顾分析

    目的:对?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至2013年3年刊载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方法:采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2011至2013年间刊载的文章,用数据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刊用率及各栏目文章总数、出版周期(以收到稿件之月起至文稿发表之月间的时间差计算)、学科分布、基金论文所占刊文量的比例以及引文量。结果:2011年至2013年共收到来稿932篇,刊出稿件564篇,3年总刊用率为60.5%。3年平均出版周期为(5.6±1.8)个月,出版周期呈逐年缩短的趋势。3年学报刊载论文多的学科是临床医学,论文比超过60%,其次是基础医学,第3位是药学。3年刊载基金论文比例均维持在20%以上,平均每篇论文引用文献(9.1±3.0)篇。结论:?广州医学院学报?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刊文以临床研究为主,较好地体现了办刊宗旨。但论文刊用率稍高、基金论文比不大、引文量偏低,需要采取更好的措施提高办刊水平。

    作者:刘新艳;郑颖;李亚芬;黄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经脐改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42例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患者在术中与护理的配合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0±5)min;术中出血5~25 mL,平均(15±3)mL。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及皮下气肿,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大出血、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器械、仪器性能和作用,良好的手术配合技巧,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唐丽容;黄韦歆;熊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本院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扩血管、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治疗,评价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能够显著控制患者血压,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以推广。

    作者:温志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T尿路造影对复杂性肾结石行 PCNL 的术前应用

    目的:探讨 CT 尿路造影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 PCNL 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0例,术前行64排螺旋 CT 尿路造影检查,进行图像重组,根据结石空间分布关系设计并建立 PCNL 通道进行腔内碎石取石术)和对照组(30例,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而术前只进行B 超、IVP 等常规检查,未行 CT 尿路造影检查)。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手术时间(82±32) min,术中出血量(88±42) mL,结石残留率为6.7%;对照组手术时间(142±40) min,术中出血量(101±51) mL,结石残留率为19.5%;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 尿路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复杂性肾结石与肾动脉等重要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 PCNL 通道设计,提高了复杂性肾结石 PCNL 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作者:梁锦发;黄益;陈汉威;李耀国;郭冬梅;李亮;廖凤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膜透析置管术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置管术及术后腹膜透析治疗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交谈、标准化心理测量的方法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的心理症状减轻或消除,能顺利配合手术和后续的腹膜透析治疗。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有良好效果。

    作者:邓香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游离脂肪酸的变化及与其他血脂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标准(常规)血脂谱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 CKD 患者236例(非透析)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通过 MDRD 简化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将 CKD 患者分为CKD1-5期共5组。收集血 FFA 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1(apoA1)、载脂蛋白 B(apoB)、脂蛋白 a [Lp(a)]标准(常规)血脂谱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 CKD 患者共236例,血 FFA 水平从 CKD1期至 CKD5期逐渐升高[CKD1期(0.21±0.05)mmol/ L,CKD2期(0.24±0.04) mmol/ L,CKD3期(0.35±0.06) mmol/ L,CKD4期(0.42±0.10) mmol/ L,CKD5期(0.47±0.13) mmol/ L],且前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Pearson 相关分析,FFA 与 TG(r=0.141,P<0.05)、Lp(a)(r=0.225,P<0.01)呈正相关,与 apoA1(r =-0.214, P<0.01)、eGFR(r =-0.728,P<0.01)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FA 与 eGFR(β=-0.714,P<0.01)、apoA1(β=-0.090,P<0.05)呈负相关。结论: FFA 可早期反映 CKD 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可作为评估 CKD进展的指标之一;CKD 患者血 FFA 代谢异常可能与 apoA1相关,肾功能减退可能是导致血 FFA 升高的危险因素。

    作者:莫江彬;梁剑波;梁波;沈文清;梁敏灵;黄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流量血管搭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的护理体会:附10例报告

    对1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实施颈外动脉-大隐静脉移植,大脑中动脉搭桥及动脉瘤孤立术。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4.5~8 h,平均5.5 h;术中动脉阻断时间45~90 min,平均(56±1) min。术中出血400~600 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 CT 提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DSA 造影见吻合口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提出护理工作中充分术前准备、密切手术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晓敏;殷延毅;苏青;冯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5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附件(对照组)。采用女性性功能调查问卷及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卵巢功能与性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夫妻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 FSH 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 E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 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性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及性功能影响小,优于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

    作者:罗秀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手足口病重症5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特点为年龄小,持续高热,皮疹不典型、数量少、陈旧,呼吸快、心率快、手脚凉,精神差、嗜睡、肌震颤,高血压、高血糖、高白细胞。5例危重患儿均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2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数为 EV71感染,对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要早期甄别、早期干预,掌握早期插管指征,积极降颅压,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等积极治疗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作者:李海岳;徐龙;熊启泰;潘彩珍;曾志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注入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硬膜外置管注入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镇痛分娩的效果以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足月初产妇,排除硬膜外置管和阴道分娩禁忌证,完全随机分为镇痛组(130例)和对照组(80例),镇痛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行硬膜外置管注入0.20%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进行自控镇痛(PCEA)。注药浓度为6 mL/ h,自控量:3 mL/次,锁定时间为20 min。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等。结果:镇痛组硬膜外置管注药后15~20 min,97.04%的产妇无痛,VAS 评分(0.26±0.027),6.2%的产妇有轻度的运动神经阻滞,45~60 min 后所有产妇均能自如的活动双下肢。镇痛组活跃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催产素使用率也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剖宫产率、助产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置管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能加快活跃期,但是能延长第二产程,增加催产素使用率;对剖宫产率、助产率无明显影响,不影响新生儿评分。

    作者:康志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的疗效报告

    目的:研究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骨科行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手术的患者资料,共22例27指。采用拍照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术后情况。评价指标包括伤口愈合及美观程度评价,手指功能恢复情况,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关节运动情况,两点辨别觉等。结果:男性16例(72.7%),女性6例(27.3%)。年龄(33.4±13.1)岁。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存活(成功率为100%),无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无皮瓣充血、血肿、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缺损面积大为2.5 cm×3 cm,小为1.0 cm×1.5 cm,均伴有骨、肌腱外露。术后应用抗生素(3.5±2.8) d。随访时间(22.5±10.3)月。患者回到原工作岗位时间(6.9±2.3)周。感觉功能恢复好,两点辨别觉平均值为6.3 mm(5~7 mm)。没有一例出现不耐寒冷和超敏反应。结论:同指螺旋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临床疗效好,患者满意,适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黄新宇;许国华;何伟东;杨明明;许鸿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解毒生肌膏治疗压疮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自制的解毒生肌膏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2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31例在常规消毒后创面敷上解毒生肌膏,对照组31例常规消毒后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创面疼痛缓解持续时间、渗出物明显减少时间、创口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持续时间、伤口渗液减少时间、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高于对照组74.2%(2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生肌膏治疗压疮在改变伤口疼痛、渗出物减少、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时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缩短疗程,适应性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英;周银娇;罗莉娜;张玉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有助于在细胞层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探讨,防治临床的无复流现象。方法:分离并纯化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至完全同步化。以高纯氮气和纯氧分别模拟缺血液和再灌注液。预设系列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测定细胞活力指标制作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寻求佳缺血再灌注时间窗。结果:心肌细胞培养第5天搏动呈同步化,频率约90次/ min。与对照组相比,缺血5 h 损伤组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2、4和6 h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都有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13、0.009和0.009。再灌注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提示再灌注2 h 曲线斜率大,存活率下降显著。结论:确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5 h,再灌注时间2 h。

    作者:卢章;李凡;蒋凌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目的:探究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硫普罗宁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井底丹参、静推维生素 C 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血脂等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总胆固醇含量及三酰甘油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力推广。

    作者:魏永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