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伟;吴红卫;王晓杰
例1男25岁.智力正常,发育良好,癫痫反复发作二十余年,2-3个月一次,CT扫描:左顶叶大脑回脑沟加深,灰质团块深入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并达侧脑室体部,CT诊断灰质异位.
作者:乔向红;邹志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CT价格的降低,其肺部检查率将显著增长,其常规扫描CT球管的负荷将加大,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管电流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医院节省开支,有效的降低了病人的辐射剂量.本文着重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胸部的应用.
作者:周雄;周益军;刘晓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小儿胸部疾病较多,各种病的变化复杂,在X线片上有不同形态及密度反映,特别是在每个摄影位置上的表现也不相同.如何以佳的投照位置显示出小儿胸部典型的X线征象,我进行了探讨,现将粗浅的见解简述如下.
作者:包晓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一、影像诊断学科的组建 国外影像诊断学科的组成单位包括普通X线照相与造影、介入性放射学、CT、超声诊断,核素扫描、MRI和属于科室领导的实验室,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依据医院的规模及其所担负任务的不同,组成成份应有所变化.但总的原则:凡是以影像为诊断依据的科室,组织上就应集中领导,统一管理,合理地、科学地使用各种不同的诊断手段.目前我国300张病床以上的单位几乎都配备了普通X线检查与造影、超声诊断、核素扫描,重点医院还有了CT.由于有利于改革组织形式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因势利导,适时地建立影像诊断学科(或中心).
作者:李建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致密性髂骨炎是一种发生于髂骨耳状关节面部分骨质硬化性疾病,其原因尚未明了,一般常见于妊娠或产后妇女,现对14例致密性髂骨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彭强;郑刚;王惠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R、DR及与之相适应的PACS陆续应用于临床,传统放射科也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作者:张富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35岁.G2P1.因停经9+月,阵腹痛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宫高39cm,腹围107cm,胎心80-130次/分.内诊:宫颈消,宫口开大4cm,胎心监护CST(+).入院后因胎儿宫内窘迫即刻行剖宫产术.术中见血性羊水约600ml,以头位娩一男婴,Apgar评分6-9/1-15分钟.脐带绕颈1周很紧,脐带帆状附着,脐带自胎盘根处断裂,脐带长约45cm.术中出血约800ml.术后给予输血、血浆及对症处理.术后5天痊愈出院.新生儿一般情况好.
作者:孙秀莲;邵明霞;宋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基本的技术操作,但由于小儿头皮血管管径小、管壁薄、其走向并非都是直行,且头皮静脉较为表浅,因此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总结了以下几点:
作者:李彩香;崔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CR、DR、数字胃肠透视/摄影机等)的规范化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旨在制定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操作规程.方法:以我院近几年引进,临床在用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结果:归纳我院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使用操作规程(试行),总结设备日常维护经验,不同的X线数字影像设备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又各具特点.结论: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虽然用途、操作及使用方法不同,但均为X线数字化成像,原理和操作使用方法具有共性.依据其共性和各自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和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条例,是实施规范操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寿命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康军;黄希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先心病畸形肺动脉反位实属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女,24岁,心悸气短,无力,就诊.查体: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压:80/60KPa.
作者:马英杰;刘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资料和方法1.1对象:临床症状典型和非典型冠心病患者118例,其中男72例,女46例,年龄22-77岁,患者到我院心内科就诊,临床表现为胸痛或心律不齐等,症状典型的患者为37例,不典型的81例,对患者进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作者:朱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肩胛骨骨折少见,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0.3%,约为第22位,电击致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更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6岁.双手操作金属压力盘,因电线与手持轮盘连接而触电,触电瞬间感觉右上肢及右肩背部强烈的痉挛、抽搐,但未摔倒.临床检查:双上肢及肩背部皮肤未见烧伤及溃破,右上肢及肩背部疼痛,不能抬举,旋转受限,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马质军;马英杰;张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众所周知小肝癌的早期正确诊断是治疗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们总结分析了32例经证实的小肝癌的螺旋CT和超声检查资料,以提高对小肝癌的认识.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张克克;丛振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道多体位特别是侧卧位造影在食道支架X线透视下植入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28例食道狭窄病例,其中良性狭窄3例,恶性狭窄25例,在透视下行食道支架植入术,植入支架前均经立体及侧卧位食道造影对食道狭窄部位进行定位后植入支架.结果:28例支架一次性植入成功,食道造影显示支架位置好.结论:食道多体位特别是侧卧位造影对食道狭窄的准确定位,是透视下食道支架植入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晓良;周培华;张斌;余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萎缩的CT诊断征象.方法:主要通过测量以下几组与脑组织形体有关的数据从而确定脑组织形体属正常或萎缩改变:①脑沟纹的数量与深度;②脑室腔前角及体部的宽度;③侧裂池的宽度.将全部被测量的448例颅脑CT数据资料分成四个组:正常、轻、中、重度脑萎缩.结果:在总448例中正常组122例,轻度脑萎组144例,中度脑萎组78例,重度脑萎组104例.结论:认为CT检查对脑萎缩的形态学诊断是行之有效的佳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测量主要部位脑沟纹及脑室腔数量化的改变,并可再结合其他脑池脑室形态及脑组织密度的改变,进而推论出脑萎缩的程度,及进一步考虑是否并发有其他脑病存在,从而更好地对脑萎缩病变进行预防和治疗,提高对延缓脑组织退化改变的认识及改善脑萎缩患者的智力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曾妙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利用数字化成像技术原理,实现乳腺钼靶片数字化成像的基本过程及临床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方法:对700余例乳腺摄片使用IP板摄片,进行数字化处理.结果: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可以实现乳腺数字化摄片,为乳腺疾病诊断提供高质量图像.结论:拥有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的医院,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实现乳腺数字化成像.
作者:高庆言 刊期: 2006年第12期
CR的应用,使得X线图像质量有质的飞跃,尤其床边摄片、乳腺摄片、肾盂造影时普通摄片有很大的局限性,CR的应用使我们获得了高质量的图像.
作者:赵友涛;赵秀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利用中药防治食管癌放疗反应的疗效.材料与方法:2003.8-2005.11我科收治的首次放疗的食管癌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放疗加中药治疗组84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放疗,总剂量6000-7000cGy,中药治疗组从放疗当日服用中药,对照组只接受放疗.结果:服用中药的患者的正常组织辐射耐受力明显增强.
作者:赵月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高频钼靶X线摄像对乳腺癌定性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经X线诊断后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28例.结果:36-55岁为乳腺癌高发年龄组,占60.8%;发病部位在乳腺外上象限多见,占59.2%.单纯癌发病高,占40.4%.其次为漫润性导管癌,占32.0%.128例乳腺癌X线片显示肿块约占94.8%,显示分叶状占25.2%,显示边缘模糊块影占34.4%,毛刺样占27.2%,显示恶性钙化44例,占42.6%.结论:①乳腺癌的X线征象多以肿块为主,主要显示模糊肿块、毛刺及分叶状、肿块大多边缘不光滑的中心致密.②乳腺癌小颗粒状钙化形态特点可以与良性钙化点鉴别.③明确乳腺癌类型Ⅳc是乳腺癌的高发类型.
作者:张宏灿;韩东亮;杨再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常规放射逐渐被数字放射所取代,诊断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何发挥好数字放射得天独厚优势,大限度显示病变信息,总结我科近4年来对DR临床应用研究情况,供同道参考.
作者:闫清显;滕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