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霞
孕妇27岁.孕8个月,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臀位,胎头双顶径8.7cm,颅骨光滑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胸部扁平,腹部膨隆,四肢短小;测股骨长约2.1cm,肱骨长约2.0cm,胫骨长约1.6cm,羊水深处约14cm.其双顶径相当于孕35周,股骨长仅相当于孕17周,二者明显不成比例.超声诊断:宫内单活胎,胎儿四肢发育短小畸形,羊水多.
作者:乔志敏;闫红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平板探测器技术及应用软件的日趋成熟,引进DR设备的医院逐步增多.我院于2006年3月引进PHILIP-STH/VR双板DR系统,现将引进过程中机房环境布局、射线防护、人员培训、设备运行及管理的过程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龙;崔海燕;王天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利用中药防治食管癌放疗反应的疗效.材料与方法:2003.8-2005.11我科收治的首次放疗的食管癌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放疗加中药治疗组84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放疗,总剂量6000-7000cGy,中药治疗组从放疗当日服用中药,对照组只接受放疗.结果:服用中药的患者的正常组织辐射耐受力明显增强.
作者:赵月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各种原因引起的食道狭窄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猛发展,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技术渐趋成熟,打破了以往完全依靠外科手术为主的治疗格局,在大范围食道灼伤、纵膈转移性肿瘤引起的食道狭窄以及食道癌晚期姑息治疗等诸多方面,因介入治疗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已逐渐取代外科手术成为临床治疗首选.但由于对介入治疗适应症缺乏严密的控制,有较多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达到痊愈的病例因实施手术治疗引起不必要的术后并发症,也有较多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根治的病例因反复实施介入治疗而延误佳治疗时机.胸外科与放射科间的密切配合以及对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总结食道狭窄患者介入治疗适应症选择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如下:
作者:刘治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0例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重点观察肿瘤部位、内部密度、分隔、瘤壁、软组织成分.结果:40例卵巢恶性肿瘤术前37例明确定位、定性诊断.肿块表现为骨盆内不规则软组织影,92%直径>5cm,81%为囊实性,边缘不规则,78%可见分叶,8%可见钙化,病灶实性部分见明显不均匀性强化.转移表现多为腹水及临近器官结构受侵.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卵巢恶性肿瘤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肺炎性假瘤是由肺内各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延续丽来的肿瘤样炎性增生性病变.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为肿瘤,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2例肺炎性假瘤进行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林秀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女性19岁.发现腹部包块一年余.一年前因腹部偶感不适后,发现腹部逐渐膨隆,活动后气短,胸闷,近段时间症状进行性加重,参加高考健康体检发现腹部巨大包块.
作者:黄海英;王金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对49例29岁-73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9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79.59%.溶栓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85.41%,加速性自主心律仅发生在再通组,大多是一过性.结论:加速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定再通的可靠指标之一.
作者:符秀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基本的技术操作,但由于小儿头皮血管管径小、管壁薄、其走向并非都是直行,且头皮静脉较为表浅,因此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总结了以下几点:
作者:李彩香;崔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笔者复习8例胃淋巴瘤的非手术治疗的随诊X线表现,其中2例是胃原发淋巴瘤,6例是继发淋巴瘤.原发和继发的X线表现无明显区别,初诊时胃肠造影示多结节/肿块型4例,溃疡型2例,浸润型2例.治疗后结节种块消失,溃疡龛影变小至消失,环堤消失,遗留局部粘膜纠集;浸润型革袋状胃逐渐恢复正常.本组2例分别在疗后1.5年和3年复发,复发时的X线表现与疗前不同.
作者:林秀玉;尚立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男9岁.发现右上腹部肿块3天,无任何不适.CT平扫示:右肾区有一巨大肿块,大小为10.0×11.5cm2,中心为低密度,周边为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内可见少数钙化灶.增强扫描示:肿块呈分叶状,肾实质部分强化,中心低密度区不强化,但低密度区之间线状分隔明显强化,部分正常肾组织明显受压,并向前移位,呈新月形,与肿块交界清楚.肿块向上延伸到第二肝门平面,呈不均匀低密度,与肝脏实质境界欠清楚.CT拟诊:①肾母细胞瘤;②肾癌;③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是手术的适应症,手术后送病理检查诊断为:右肾肾母细胞瘤.
作者:兰保恒;李清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RCP及超声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32例,行MSCT、MPCP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超声总符合率78.1%,MSCT总符合率87.5%,MRCP总符合率78.1%.结论:MSCT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MRCP、超声为高,可作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孙松;汪军峰;李忠学;樊树峰;吴海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CR、DR、数字胃肠透视/摄影机等)的规范化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旨在制定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操作规程.方法:以我院近几年引进,临床在用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结果:归纳我院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使用操作规程(试行),总结设备日常维护经验,不同的X线数字影像设备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又各具特点.结论:各种X线数字化影像设备虽然用途、操作及使用方法不同,但均为X线数字化成像,原理和操作使用方法具有共性.依据其共性和各自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和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条例,是实施规范操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寿命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康军;黄希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女,年龄62岁.因外伤2天,2006年4月20日夜间突发胸部疼痛,来我院诊治.
作者:何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3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重建.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PR及三维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较好的影像方法,其多种后处理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帮助较大.
作者:施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介入治疗术对肝、肾囊肿的治疗方法及适应症、以提高治愈率.方法:经US或CT或MRI发现的158例188个肝、肾囊肿,在CT引导下穿刺经负压吸引后,放置引流管,注入无水酒精进行硬化治疗术,其中单发166例,多发22例.男72例,女86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58岁.经一次治疗35例,两次治疗80例,三次治疗22例.注入量10-62ml,留置时间10-15min.结果: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经CT或US随访评价,在经治疗的囊肿中,治愈率和有效率与随访的时间和治疗次数呈正比关系.经一次治疗的囊肿中,1月、6月、12月囊肿的消失率分别是41.3%、76.1%、82.6%,而经1-3次治疗的囊肿消失率分别是82.6%、92.5%、94.4%.结论:(1)CT引导下无水乙醇介人硬化术,治疗肝、肾囊肿的次数与囊肿的消失率呈正比.(2)肝肾的多发囊肿也适用硬化治疗术.(3)严格掌握适应症,按治疗原则进行,则会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宋世钰;王家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道多体位特别是侧卧位造影在食道支架X线透视下植入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28例食道狭窄病例,其中良性狭窄3例,恶性狭窄25例,在透视下行食道支架植入术,植入支架前均经立体及侧卧位食道造影对食道狭窄部位进行定位后植入支架.结果:28例支架一次性植入成功,食道造影显示支架位置好.结论:食道多体位特别是侧卧位造影对食道狭窄的准确定位,是透视下食道支架植入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晓良;周培华;张斌;余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气管上起环状软骨下至隆突,全长10-12cm,分颈胸两段,环状软骨以下到胸骨切迹为颈段,从胸部入口到隆突为胸段.气管内占位较少,多发生于胸段,多为恶性,良性少见.现将我院CT扫描气管内良性肿瘤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力;刘树芳;冯光;董建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提高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摆位质量.方法:应用瓦里安6MV-X线直线加速器匹配中科院大恒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三维全身肿瘤立体放射治疗计划系统(STSR-2000),对89例腹部肿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治疗(3DCRT),每次照射剂量3-4Gy每周照射3-5次,肿瘤总剂量为40-50Gy.结果:通过多种物理方法可以提高摆位治疗质量.
作者:郭建霞;储开岳;万志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们将CR(Computed Radiography)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应用于胸部体层摄影(tomography)中,得到了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较过去模拟摄影清晰度明显提高的二维体层图像,提高了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料,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建龙;刘小芸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