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艳;王武修
输尿管癌在泌尿系统肿瘤中比较少见,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我们收集了6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患者的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孙涛;张胜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450例腰硬联合麻醉临床麻醉资料分析,探讨其影响麻醉效果因素为临床麻醉提供借鉴性依据.方法:将450例患者手术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施术.结果:入室后行腰硬穿刺术,其中穿刺成功438例,占97.3%;穿刺失败12例,占2.7%,后改为硬膜外麻醉或局麻强化.结论:通过以上450例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和手术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来了解临床麻醉效果.
作者:金光辉;宫万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介入检查下肢动脉栓塞情况及治疗.方法:总结20例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血造影治疗方法,其中髂总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溶注13例下肢动脉血栓塞,单侧胫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4例,5例合并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结果:13例放置留管滴注尿激酶、肝素,1-4天后9例溶栓成功,4例有明显改善.胫动脉支架成形术4例,5例合并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闭塞,PTCA3例获得成功,1例未能开通,另1例因弥漫性病变改作其他治疗.通过有效治疗,改善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供血,了解栓塞部位,为需要截肢病人提供准确部位.结论:有糖尿病史病人应注意血糖血脂外,也常合并心脑血管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早期超声,介入检查及治疗能及早防止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微循环,防止坏疽、缺血性坏死.
作者:邓福友;欧阳大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孕妇27岁.孕8个月,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臀位,胎头双顶径8.7cm,颅骨光滑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胸部扁平,腹部膨隆,四肢短小;测股骨长约2.1cm,肱骨长约2.0cm,胫骨长约1.6cm,羊水深处约14cm.其双顶径相当于孕35周,股骨长仅相当于孕17周,二者明显不成比例.超声诊断:宫内单活胎,胎儿四肢发育短小畸形,羊水多.
作者:乔志敏;闫红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肝癌肝外动脉供血随着介入放射技术水平的提高,已被血管造影所证实,充分认识这些肝外动脉供血的特点,是实施介入治疗,提高临床肝癌动脉化学药物栓塞(TACE)的总体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具有肝外动脉供血的89例肝癌患者血管造影表现和特点及其介入治疗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作者:唐德明;唐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X线检查(普通摄影、DSA、CT)大量运用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很好的帮助,在X线检查不能形成影像的器官、组织、病灶,常运用X线造影剂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影像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机体对引入造影剂要产生作用发生反应,个别病人可能表现较明显.综合我院两年来普通摄影、DSA、CT使用造影剂病人4654例.发生副作用反应均为静脉使用造影剂65例(61例为使用泛影葡胺、4例为使用欧乃派克),所有病人均紧急处理后症状缓解.现对使用造影剂的经验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善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肾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CT对肾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性超过了90%[1],已成为诊断肾癌不可缺少的手段.笔者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16例,重点讨论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董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腮腺肿瘤临床较少见,本文总结分析了3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超声和CT检查资料,以提高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和CT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刘力波;周相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临床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我们收集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人的超声和CT检查资料,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刘力波;张克克;周相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方法:26例各种原因引起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碎屑.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脾CT或B超检查,并随访6月至一年.结果:术后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肝肾功能损害、门静脉血栓、左下肺炎、脾脓肿等.结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栓塞面积及栓塞部位有直接关系;掌握脾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及发生的原因,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谷家林;孙小平;周莉芹;李桂芳;李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使用含碘造影剂前,尤其是离子型造影剂,须询问有无碘过敏史及特异性反应,有碘过敏史者禁忌碘造影,无过敏史或过敏史不明者应进行碘过敏试验.常规作碘过敏试验,常采用下列方法:
作者:雷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骨软骨病发病较广泛,发病部位常见于股骨头、腕月状骨、胫软骨结节,其它部位相比较少见.本文报道连续发现的两例舟骨缺血坏死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魏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脊柱外伤可引起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内,导致椎管狭窄,出规相应的临床表现,并能引起脊柱脱位等病理改变.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CT检查75例脊柱骨折患者,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毅勇;巴特尔;张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35岁.因停经39+2周、见红14小时入院.患者5年前因臀位行剖宫产术,孕6+月时发现肾积水、肾结石,因无临床症状未治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较好,T36.9℃,P 82次/分,R 18次/分,BP 130/70mmHg,心肺正常,肝脾未及,产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96cm,胎位LOA,胎心142次/分,先露固定.
作者:王俊红;宋慧;丁孝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由于MRI检查时间比其它医学检查时间长,且机器噪声大,许多病人检查完后感觉在受罪,为了让病人能够愉快接受MRI检查,并且检查完后感觉不难受,现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谈如下几点看法.
作者:蓝萍;林瑜;黄丽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发生在胃底贲门区的癌,由于其所处的解剖部位特殊,有着和胃其它部位发生的癌不同的特点,常需采用一些特别的检查方法以发现其特有的X线表现.贲门区局部解剖复杂,粘膜排列不规律,又缺乏蠕动,并高居于肋弓下,单对比手法触诊或者加压技术常难以施行.双对比造影对贲门癌的检查比胃其它部位癌的检查更为必要[1].
作者:刘金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 CR)是使用存储荧光体技术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众所周知,与传统屏片系统相比,无论在图像保存还是在图像处理上,CR都具有良好的优越性.
作者:李敏;牛俊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病例1男34岁.自述15年来几次胸透均见左肺透光度增强.1年来时有咳嗽,胸闷不适,近1个月胸痛咳嗽加重.查体:右肺呼吸音粗糙,左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胸廓对称,实验室检查:WBC11.09×10/L,其余正常.X线检查:胸廓对称,右下肺门血管影扩张,左侧肺野透光度增强,肺纹理明显稀疏变少,肺门影明显变小重叠在心影内,几乎不见,心影稍显左移,膈影正常.X线诊断:左侧透明肺.
作者:马英杰;马质军;张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横断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大密度投影法(MIP)、曲面重组法(CPR)和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技术重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三维图像.结果:实现了多个观察面,立体的,接近解剖,仿真的,更形象和直观的影像学信息,充分的满足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求.
作者:盛成皿;田贵森;聂俊杰;王巍;陈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用日立W-550CT扫描机.收集1997年至今300例腰椎管狭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继发性椎管狭窄占89.67%,其中退行性改变占77%,CT诊断正确率89.33%.结论:CT对椎管狭窄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腰腿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综合病症,椎管狭窄是其主要病因之一,且有逐渐上升趋势.传统X线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CT的广泛应用,对椎管狭窄的病因,具体部位及程度的判定有了显著的提高,为手术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收集我院1997年至今CT诊断腰椎管狭窄300例,而手术证实者268例进行分析,以探讨CT在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文义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