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沅锜;许军;储雪琴;向前;夏聪;吴伟旋;薛允莲
目的 探讨抗凋亡多肽Humanin (HN)与不同类型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首次发作胸痛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CHD患者86例(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 28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25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 33例(AMI组),单支病变26例、双支病变36例、多支病变24例,另选同期经CAG排除冠脉狭窄的胸痛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HN水平.结果 (1)与NC组比较,CHD组及其各亚组患者血清HN水平均明显降低,且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HN水平显著低于SAP组,AMI组患者血清HN水平亦显著低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组间血清H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HD组患者血清HN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P>0.05).(3)CHD组患者血清HN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TC、LDL-C、Lp(a)、TG、CK-MB、cTnI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N血清学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及斑块的破裂破溃,是冠心痛的潜在保护因素,有望成为延缓AS和早期防治CHD的药物治疗新靶点.
作者:胡艳清;马建群;冯真真;徐惠圃;卢琳;陈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Cronbach a系数为0.817,随访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的79例患者,调查其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模型拟合较理想,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可以被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解释的变异量为80%,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心理状态与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相关性,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能力对生存质量具有直接效应作用(路径系数为0.74);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心理状态对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直接效应作用(路径系数为0.40、0.18、0.15);个体认知对生存质量起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33),可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通过自我管理能力而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04、0.29),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起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34),可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通过自我管理能力而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1、0.13),心理状态对生存质量起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20),可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通过自我管理能力而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09、0.11).结论 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度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佳.
作者:周家梅;刘达兴;龚启华;罗明先;江智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三维诊断超声辅助的声学溶栓对猪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16只高胆固醇喂养巴马猪,通过球囊损伤冠脉后注射新鲜血栓形成猪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声学辅助溶栓组(n=8)和对照组(n=8).声学辅助溶栓组予以三维超声加微泡空化辅助1/2治疗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处理30 min,对照组仅予以全剂量r-tPA处理30 min.观察两组治疗后闭塞前降支再通率及梗死心肌面积/危险心肌面积来评估缺血心肌灌注的恢复情况,分析危险心肌平台期平均声强度(A值)变化来评估微循环灌注情况.结果 治疗后声学辅助溶栓组闭塞冠脉再通率87.5%,对照组闭塞冠脉再通率37.5%,声学辅助溶栓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危险心肌区域微循环血流容积声学辅助溶栓组和对照组均明显提升[分别(110.92±12.87) dB至(193.78±10.15) dB,P<0.05;(108.24±10.94)dB至(141.42±28.31)dB,P<0.05),同时声学辅助溶栓组对心肌微循环血流容积观察组的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后声学辅助溶栓组梗死心肌面积/危险心肌面积(0.51±0.14)显著低于对照组(0.75±0.23) (P <0.05).结论 三维诊断超声辅助的声学溶栓能提高r-tPA对猪急性STEMI的溶栓效果,增强r-tPA对微循环血流的改善,并能减少-tPA的用量降低药物溶栓的出血风险.
作者:冯骞;杨莉;邱世锋;李丹霞;吴赛珠;吴爵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类方对斑马鱼睡眠行为的影响.方法 96孔板分为8组,每组12孔,依次分为:空白对照组、褪黑素组、四逆加桂甘龙牡组、柴胡加龙骨牡蛎组、桂枝加龙骨牡蛎组、桂甘龙牡组6个组.将受精后第5天的野生型幼鱼用加样枪逐个加入96孔板中,每孔连幼鱼的体积为300 μL,然后根据药物分组每孔用移液枪加入配置好浓度的药物60 μL,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含甲基蓝的Holt Buffer培养液,放置在幼鱼观察行为仪装置中观察.用视频跟踪系统记录不同给药组斑马鱼的休息及运动活力指标,同时给予光周期刺激,观察斑马鱼的运动活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褪黑色素组增加了睡眠总时间,减少了总的活动量和觉醒的活动量(P<0.05).四逆加桂甘龙牡组增加了黑夜睡眠总时间,减少了总的活动量,增加了觉醒的活动量(P<0.05).柴胡加龙骨牡蛎组、桂枝加龙骨牡蛎组和桂甘龙牡组均增加了睡眠总时间(P<0.05),降低了总的活动量和觉醒的活动量(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四逆加桂甘龙牡组与桂甘龙牡组、柴胡加龙骨牡蛎组、桂枝加龙骨牡蛎组不具有相同作用神经通路.而桂甘龙牡组、柴胡加龙骨牡蛎组、桂枝加龙骨牡蛎组可能具有相似的神经通路.结论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类方对斑马鱼的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不同配伍对斑马鱼行为节律影响不同,其作用通路亦不尽相同.
作者:彭超宝;王佳伟;徐福平;裴中;杨志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壮族、汉族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方法 选取484例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iscovery A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及L1-4进行骨密度测定,按民族、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壮族、汉族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31.7%和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绝经后女性在股骨颈(<50岁)、大转子(<50岁、50~59岁、60~69岁)骨密度高于汉族女性(P<0.05);在股骨颈(60~69岁)、Ward三角(50 ~ 59岁、60~69岁)、L1(<50岁、50~ 59岁)、L2、L3(<50岁、50~59岁、60~69岁)、L4(60~69岁、≥70岁),骨密度低于汉族女性(P<0.05).结论 广西壮族、汉族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存在差异;骨质疏松患病率无差异.
作者:谈佳;向和东;覃素娇;罗珍玉;杨敏;罗颖华;李夏珀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确诊特发性膜性肾病,且随访时间在半年以上的青年(≤30岁)和老年(≥65岁)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血肌酐、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 共有118例患者纳入研究.与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起病时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损伤,病理提示肾脏(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小血管)损伤更重,不典型膜性肾病的比例较低.治疗半年后青年和老年患者总体缓解率分别为65.0%和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年患者起病时临床病理损伤较轻,不典型膜性肾病的比例较高,在治疗随访过程中应定期筛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继发因素.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的长期缓解率高于老年患者,年龄是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谢志勇;李志莲;董伟;陈源汉;李锐钊;梁馨苓;史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中的应用时机及分析不同应用时间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98例,随机分为PCI前组和PCI后组,PCI前组患者在入院后PCI术前开始置入IABP,PCI后组患者在PCI术后1h内置入IABP,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尿量,对比两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IABP相关并的发症,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生存率和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尿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CI前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尿量显著高于PCI后组(t=9.295,P<0.01;t=5.676,P<0.01),PCI前组的心率显著低于PCI后组(t=3.100,P =0.03),PCI前组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显著低于PCI后组患者(x2=4.346,P=0.037),两组患者的各项IABP相关的并发症和总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存率和NYHA分级、LVEF、LVED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PCI术前应用IABP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术后的血液动力学,减少围手术期病死率,不增加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但未能提高其远期生存率和心功能.
作者:于晓钧;孙欣;曾庆允;苏波;卢柄棋;陈柱林;张玉奇;李恒;李小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离培养猪牙髓干细胞(sDPSCs)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研究及牙成体干细胞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6月龄猪磨牙获取牙髓;采用酶消化法获取sDPSCs,取第1代细胞为研究对象计算细胞集落形成率(CFU);采用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sDPSCs标记物;体外诱导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结果 酶消化法获取的第1代sDPSCs的CFU-F为2~8 colonies/103;细胞贴壁生长,短梭形;体外可连续培养多代;sDPSCs碱性磷酸酶(ALP)、巢蛋白、波形蛋白阳性表达;Stro-1阳性率为75.4%,CD90为99.8%;CD24为42.6%;不表达CD34和牙本质涎蛋白(DSP);sDPSCs诱导后有DSP和ALP的表达;诱导条件下sDPSCs可向成牙本质细胞和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结论 采用酶消化培养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得到sDPSCs;猪牙髓中存在牙髓干细胞并具有克隆繁殖能力和分化能力.
作者:郭俊;杨健;贺露;李伟;胡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对术后近期转归的预测效果.方法 纳入接受CAS的50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为对象,采用TCD技术检测手术前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患者持续随访1年,观察不良转归事件发生情况,测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预测不良转归事件的效能.结果 50例患者中12例在术后1年内出现不良转归.不良转归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在手术前后的变化量均明显低于转归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MCA Vm和MCA PI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手术前后MCA Vm和MCA PI的增加量均能够有效预测不良转归,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0.884.结论 动脉狭窄患者经CAS治疗后,患侧MCA Vm和MCA PI明显提升,且提升量能够预测患者的近期转归.
作者:代鸣明;苏庆杰;吴志殿;于航;龙发青;吴映曼;王德生;张余辉;陈斌;王布飞;肖英;高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患者,女,81岁,反复恶心、呕吐5年.2017年12月12日无确切诱因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头晕、烦躁不安.实验室检查:血清钙3.47 mmol/L,血清磷0.6 mmol/L,甲状旁腺激素503.4 pg/mL,葡萄糖11.68 mmol/L,24 h尿钙11.3 mmol/24h,24h尿磷16.7 mmol/h.甲状腺功能正常,余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有右肾结石病史.急诊以高钙危象收入内分泌科.
作者:陈焕杰;郑海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手术患者伤害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PCNL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D组,n=55)与对照组(C组,n=53),D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20 min(T1)、手术切皮穿刺时(T2)、碎石时(T3)及术毕(T4)不同时期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脑状态疼痛指数(Pi)、手术应激指数(SSi)、舒适指数(CFi)、紧张指数(NVi)、焦虑指数(ANXi)等心理应激指数变化;两组患者在术中碎石时抽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及血糖值;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在T1、T4时无明显差别(P>0.05),T2、T3时D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患者T1时MAP高于C组,T2、T3时低于C组(P<0.05);HR在T2、T3时D组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T2、T3时SSi、CFi均高于T1时(P<0.05),D组在T2和T3时Pi、SSi、ANXi指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T1~T4各时点CFi指数D组患者均低于C组(P<0.05),T2、T3、T4时D组患者NVi低于C组(P<0.05).T3时D组患者IL-6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而IL-10高于C组(P<0.05),D组血糖水平低于C组(P<0.05);D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64%)低于C组(62.26%).结论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均能满足PCNL镇痛需要,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腔阻滞对术中循环影响少、抗伤害应激反应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靳永强;黄焕森;赵年章;宗银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孕母无并发症或内科疾病的出生2~7d足月新生儿276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后均取股静脉血3 mL进行血浆GFAP、NSE、hs-CRP水平的检测,同期对新生儿NABA评分进行检测,并行MRI检查确定脑损伤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脑损伤组(n=82)和非脑损伤组(n=194).比较两组血浆GFAP、NSE、hs-CRP水平以及NABA评分比较,分析血浆GFAP、NSE、hs-CRP水平与新生儿NABA评分和脑损伤发生率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GFAP、NSE、hs-CRP水平单独和联合评估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结果 与非脑损伤组比较,脑损伤组血浆GFAP、NSE、hs-CRP水平均升高,NABA评分则降低(P<0.05).与脑损伤组NABA评分≥35分患儿比较,脑损伤组NABA评分<35分患儿血浆NSE、hs-CRP、GFAP水平均升高(P<0.05).新生儿血浆NSE、hs-CRP、GFAP水平与其NABA评分均呈负相关(r=-0.845、-0.887、-0.873,P<0.05),与其脑损伤发生率则呈正相关(r=0.811、0.875、0.826,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血浆GFAP、NSE、hs-CRP水平评估其脑损伤的准确性均较高,其中以三者联合评估脑损伤的准确性高.结论 新生儿血浆GFAP、NSE、hs-CRP水平与其NABA评分和脑损伤均相关,且三者联合评估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良好,可能作为新生儿脑损伤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其爱;朱文娟;莫炜明;杨建彬;宾精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广东省城镇老年人口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1.0)常模.方法 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汕头、茂名、韶关、深圳5个城市的老年人口共2 000名,采用SRHMSV1.0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收回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和划界常模.结果 以性别为基础,并以70岁、80岁为划界点将研究对象分成3个年龄组建立均数常模,男性60~岁组、70~岁组、80~组的量表总得分结果分别为(72.93±11.93)、(67.48±14.53)、(62.81±14.05)分;女性60~岁组、70~岁组、80~组的量表总得分结果分别为(70.40±12.75)、(64.67±14.28)、(58.69±14.84)分;以5%为间距,建立了SRHMS V1.0量表总得分的百分位常模;分别以(x±s)、(x±0.5s)为界点,将广东省城镇老年人口的健康状态按照量表总分从低至高依次划分为健康很差、健康较差、健康一般、健康较好、健康很好5种状态.结论 本研究制定的广东省城镇老年人口SRHMS V1.0常模可为老年人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林沅锜;许军;储雪琴;向前;夏聪;吴伟旋;薛允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终末期肾病合并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2012年国际肾脏病组织制定的KDIGO终末期肾病诊断标准的83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ACCP/SCCM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脓毒症组(n=38)和非脓毒症组(n=45),比较两组中的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的PCT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1).脓毒症组中的PCT水平为(11.38±8.29) ng/mL,明显高于P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普通脓毒症患者的PCT诊断界值(>0.05 ng/mL).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PCT用于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佳截点值为2.665 ng/mL,其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100.0%.结论 PCT是诊断终末期肾病合并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良好标志物,当PCT水平>2.665 ng/mL时能更有效地诊断脓毒症.
作者:颜瑶;徐进步;伏广浩;施青山;耿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体外检测灵芝多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迁移的影响,体内检测灵芝多糖对荷瘤小鼠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Transwell法检测灵芝多糖组(加灵芝多糖960 μg/mL)与阴性对照组(加等体积培养液)的HepG2细胞迁移数,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取细胞密度为1×107个/mL的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于BALB/c裸鼠左侧腋下行无菌皮下接种,建立肝癌移植瘤BALB/c裸鼠模型,并用灵芝多糖作用于人皮下HepG2移植瘤模型.结果 灵芝多糖组的HepG2细胞迁移数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芝多糖治疗组12、24 h的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1.7%、64.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灵芝多糖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VEGF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具有时间依赖性;灵芝多糖可体内抑制肝癌皮下移植瘤,l周给药、2周给药的抑瘤率分别为18.98%、37.3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灵芝多糖对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有抑制作用,其迁移抑制通过下调VEGF蛋白含量而实现.
作者:陈源红;邹佳峻;李松波;黄干荣;郑紫菱;董宇曦;杨梦夕;罗艳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养老院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虐待倾向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广州市3所大型养老机构340位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照顾者虐待老年人评估量表(CASE)、疲劳量表(FS-14)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2%的养老院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存在虐待倾向,影响因素涉及患者及照顾者两个方面,包括患者的年龄、生活自理能力、行为问题、精神科治疗情况,以及照顾者的文化程度、躯体疲劳状态.结论 应重视老年痴呆患者受虐问题,并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改善老年痴呆症的自理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减轻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疲劳状况,降低患者的受虐风险.
作者:曾丽娟;陈瑜;陈蔚臣;许妹仔;杨文娇;高源敏;王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组织及其正常瘤周组织和30例乳腺腺病组织,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PD-1/PD-L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在各专业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D1/PD-L1在乳腺腺病组、瘤周正常乳腺组中无表达,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组中P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5% (33/60),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8.3%(17/60);PD-1/PD-L1蛋白表达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P<0.05)和组织学分级(P<0.05)密切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结论 PD-1和PD-L1蛋白可以作为提示肿瘤预后的靶标;乳腺癌PD-1和PD-L1蛋白高表达可为临床应用抗PD-1和PD-L1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莹莹;董丽儒;李宇阳;熊艳杰;宋旭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前瞻性比较不同剂量放疗联合同期顺铂化疗根治性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的疗效及毒性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新诊断不能手术的无远处转移食管癌患者60例,采用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放疗总剂量至少60 Gy.放疗至40 Gy时复查食管造影,肿物消退不明显者提高放疗剂量,在严格限制正常组织放疗剂量的基础上总剂量高至70 Gy.总剂量≤64 Gy为低剂量组,>64 Gy为高剂量组.同期顺铂化疗,每周1次,多7次.结果 共入组60例患者,放疗结束后2个月有效率:低剂量组为92.1%,高剂量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4,P=0.461).中位生存期(mOS):中位随访19个月,低剂量组mOS为27.67个月,高剂量组mOS为16.6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剂量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43).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有增加放射性食管炎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5).结论 >64 Gy的高剂量放疗可能增加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却不能改善低放射敏感性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徐志渊;林连兴;姚二华;黄建豪;张晓平;颜明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癌症已成为中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2015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头颈部肿瘤占所有新发肿瘤的4.63%,占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2.24%.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时有年轻化的倾向.由于头颈部肿瘤早期诊断率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高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一种方便、安全、微创、重复性好、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诊断及监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基于生物标记物——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预测肿瘤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是恶性肿瘤研究的热点.ctDNA是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存在的无细胞状态的胞外DNA,可通过无创的形式获得,且重复获取容易,可动态评估肿瘤情况,并能克服肿瘤的异质性偏倚.尽管其在血浆中含量较低,但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二代测序的广泛运用大大增加了其检出率.头颈部肿瘤中运用ctDNA开展的相关研究提示,ctDNA在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可能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分子学依据.虽然ctDNA在肿瘤的诊断、疗效评估、预后监测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ctDNA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还需基础研究、临床资料、生物信息技术以及多中心多领域的共同合作来为头颈部肿瘤的诊治提供可靠的证据.
作者:杨俊;徐祖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旨在创建一个带有整套胸部正常器官的图像集,评估ABAS软件对胸部肿瘤自适应放疗患者基于CT图像自动勾画危及器官轮廓的吻合度.方法 收集放疗科51例胸部肿瘤患者的放疗计划的CT扫描图像资料,导入ABAS软件(MIM5.6.1)系统,在该系统上创建胸部正常器官图像集.逐一选取图像集中的1例作为目标图像,利用余下包含50例患者的图像集在MIM系统上对该图像进行基于图像集的自动勾画,产生该患者13个胸部正常器官自动勾画的结果.再对自动勾画的结果进行人工修正,产生该患者13个胸部正常器官自动勾画后人工修正的结果.结果 在图像集自身比较阶段,自动勾画与手工勾画形状相似度(Dice、Jaccard指数)在0.80以上的有左/右肺、心脏、主动脉、脊髓;经手工修正后,大多数器官可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左/右肺、心脏、主动脉、脊髓、气管、皮肤、上腔静脉形状相似度均在0.80以上,其中皮肤、气管、上腔静脉经修正后具有更好的一致性,而左/右臂丛、食管、支气管树仍无法令人满意.结论 基于ABAS软件图像集的自动勾画能准确生成左/右肺、心脏、主动脉、气管和上腔静脉.个别重要的器官如食管、脊髓和支气管树经过一定的手工修正后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大量节约时间和资源.
作者:余元祥;林柏翰;陈创珍;李东升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