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卵巢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苗丽萍;王强;王秀华;王雅茹;葛玉华;常亚茹

关键词:子宫, 良性病变, 卵巢功能, 子宫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在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筋膜内切除子宫术并保存子宫动脉的上行支—卵巢支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需切除子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卵巢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A组)和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组(B组),各100例,分别测定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绝经期主要症状等。结果 A组结束手术后其卵巢支部保存效果理想,血流状态稳定,术中出血总量、手术耗时、术后胃肠脏器功能恢复耗时等同B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B组术后E2明显下降(P<0.05),FSH、L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呈现出围绝经期主要症状以及性生活总体质量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卵巢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较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中晚期血清PLGF、PP13、β-hCG、IL-18的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价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胎盘蛋白13(PP13)、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以确诊的48例子痫前期为观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26例,以正常的妊娠孕妇48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PLGF、PP13、β-hCG和IL-18的含量,并评价组间差异及单样本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联合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曲线下面积均高于指标单独检测结果,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95.5%和88.5%,特异性分别为为97.9%和10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6和0.948。结论血清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士红;刘伟靓;秦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对卵巢囊肿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卵巢囊肿患者时使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的疗效。方法收集卵巢囊肿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卵巢囊肿剥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囊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而且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桂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护理中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进一步对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作者:房婉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的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采用普通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通过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过对照比较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效果非常显著。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非常明显,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海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导乐镇痛分娩仪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导乐镇痛分娩仪对产妇产程进展、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1月收入院的孕妇,入选标准:宫内孕足月,无阴道分娩禁忌症,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年龄21~34岁,孕周37~41周,两组均无区别,镇痛知情选择同意后作为试验组,实施镇痛,就产程时间、疼痛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剖宫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导乐镇痛分娩仪可明显减轻孕妇临产后的疼痛程度,缩短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增加了顺利经阴道分娩的几率,操作简单、安全,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武富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小剂量雌激素在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在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抗生素口服,观察组予以雌三醇软膏,对比两组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E2)、阴道pH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E2水平、阴道pH值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予以小剂量雌激素进行预防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与肌内注射治疗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对照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甲氨蝶呤不同注射方式对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肌内注射和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各1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各项实验室指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时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的效果显著优于肌内注射,安全性非常高,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少,可以考虑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与防治

    目的:研究宫内放置节育器所引起的主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安放宫内节育器的3336例患者进行并发症情况的观察,并探讨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结果通过对3336例安放宫内节育器育龄妇女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发生并发症患者有523例。其中,阴道出血281例(53.73%),下腹疼痛165例(31.55%),节育器脱落26例(4.97%),带环受孕(异位)38例(7.27%),感染10例(1.91%),子宫穿孔3例(0.57%),其中2例为哺乳期,1例为疤痕子宫。结论为有效的减少或者避免安放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医师应该不断的提升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技术水平,严格掌握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还应该指导带器妇女注意清洁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并定期更换节育器等,进而有效保证女性的身心健康。

    作者:谭以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两组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对比

    目的:分析两组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7月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根据患者的米非司酮使用剂量将其分为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各37例。大剂量组患者采用50 mg的剂量治疗,小剂量组采用采用12.5 mg的剂量治疗,观察患者的子宫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子宫肌瘤体积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闭经发生率。结果小剂量组患者的子宫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子宫肌瘤体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量表明显低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闭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较低。

    作者:房翠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2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查指标水平。结果随着孕期进展,孕妇的发生贫血的几率增大;研究组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比对照组高,且血红蛋白(Hb)、RBC比对照组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性贫血Hb、MCV、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比对照组低,且红细胞分布宽(RDW)比对照组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孕妇开展血常规检验对尽早发现其贫血程度,及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然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雌二醇屈螺酮片治疗妇女绝经后相关症状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雌二醇屈螺酮片治疗妇女绝经后相关症状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0月接受治疗出现潮热症状的绝经后妇女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应用雌二醇屈螺酮片治疗。观察疗效和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每周潮热的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中重度潮热平均严重程度指数和总潮热平均严重程度指数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基本稳定,血钾水平未见异常升高,子宫内膜检查未见异常。结论雌二醇屈螺酮片治疗妇女绝经后相关症状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缓解患者的症状,且临床应用的安全可靠性高。

    作者:张邑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药物四联疗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

    目的:探讨药物四联疗法对于保守治疗女性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将其分成保守组和对照组,各50例,保守组采取四种药物(米非司酮、甲氨蝶吟、抗生素、中药)联合的保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以及甲氨蝶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保守组中45例患者治愈,治愈率88%;对照组中2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52%,两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保守组患者在下腹疼痛、阴道出血以及附件包块情况、血β-HCG改善方面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四联疗法治疗孕妇异位妊振能够提高治愈率,改善临床症状,且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陶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解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因素和治疗方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因素主要可分为激素水平异常、机体免疫力异常、基因遗传三种,发病机制复杂且存在多种不同的研究理论,临床治疗方式也有定期检查、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之分,本文将对此病症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式归纳解析,希望能对临床治疗工作和现代病理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慧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分析妇科盆腔包块的CT诊断价值

    目的:在对妇科盆腔包块进行诊断时采用CT诊断的方法。并对其临床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盆腔包块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诊断与分析。结果根据临床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的对照表明,共110例患者采用CT检查获得了准确的定位,检测的诊断率达91.7%,良性包块诊断正确的患者共有76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2.7%,恶性包块诊断准确的患者共有34例,准确率达89.5%。结论在对患者的盆腔包块进行诊断时应用CT诊断的方法能够十分准确的对包块的位置进行定位,且能够十分清晰地将包块内部的特点及其周围的组织进行显示,这对于临床中对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焦德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对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受孕几率的影响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受孕几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受孕几率,统计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方案的满意度。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受孕几率为25.6%,观察组的受孕几率为5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方案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受孕几率,患者认可度高。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1例报道

    卵巢类固醇瘤发生率很低,大约仅占卵巢肿瘤的1%,但病理非常复杂,目前临床上主要将该类肿瘤分为三种类型:间质黄体瘤、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睾丸型间质细胞瘤[1]。临床表明,了解卵巢类固醇瘤的临床特点并积极进行治疗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选取我院2014年收治的1例类固醇细胞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袁换梅;张玉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母婴传播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尊重、保密的前提下对所有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严密观察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各项生理指标,监测新生儿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所有新生儿HIV抗体检测得出的结果与以往患有艾滋病的产妇母婴传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0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中选择终止妊娠3例,选择继续妊娠7例,选择终止妊娠的3例产妇手术过程顺利,无术后并发症,选择继续妊娠的7例产妇所生新生儿一年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中降低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概率,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吴彩花;姜树勤;严秀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卵巢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在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筋膜内切除子宫术并保存子宫动脉的上行支—卵巢支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需切除子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卵巢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A组)和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组(B组),各100例,分别测定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绝经期主要症状等。结果 A组结束手术后其卵巢支部保存效果理想,血流状态稳定,术中出血总量、手术耗时、术后胃肠脏器功能恢复耗时等同B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B组术后E2明显下降(P<0.05),FSH、L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呈现出围绝经期主要症状以及性生活总体质量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卵巢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较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苗丽萍;王强;王秀华;王雅茹;葛玉华;常亚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散结止痛汤治疗乳腺增生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散结止痛汤对乳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乳癖消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散结止痛汤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散结止痛汤进行治疗乳腺增生病,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消除肿块、解除患者的疼痛,而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穆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正常妊娠期妇女心功能与孕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期妇女心功能与孕龄的相关性。方法我院用超声心动图对1040例正常孕妇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在妊娠各组中,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量、心率、主动脉血流速度不同程度的比对照组增加,总外周阻力(TPR)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通过1040例正常孕妇左室收缩功能评估结果分析,我们认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测定评估方法,用此法对正常孕妇进行产前心功能评估,对了解妊娠期心功能的生理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凤霞;胡桂婕;许春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