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GCG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凋亡及其p16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王永连;白玉;王忠民

关键词:食管癌, Eca109细胞, EGCG, p16, 甲基化
摘要: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食子酸酯(EGCG)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及凋亡的作用,并检测其对ECa109细胞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0、25、50、100、200 mg/L浓度的EGCG分别作用于食管癌ECa109细胞24、48、72、96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ECa109细胞吸光度值,观察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EGCG处理后的细胞凋亡率,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检测抑癌基因p16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基因p16 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GCG处理食管癌ECa109细胞后,MTT法测得细胞存活率随着EGCG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各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显示,在96 h时25、50、100、200 mg/L EGCG处理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98%、15.60%、19.40%、27.20%,与0 mg/L(0.21%)处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P法显示,p16基因在未加药组(0 mg/L)为高甲基化状态,EGCG处理食管癌ECa109细胞96 h后,25 mg/L组p16基因仍为甲基化,而50 mg/L组出现部分甲基化,100、200 mg/L组表现为去甲基化状态.FQ-PCR法测得25、50、100、200 mg/L组p16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1.18±0.43、1.29±0.11、1.52±0.74、1.67±0.37,与0 mg/L组(1.0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GCG处理细胞96 h后,0、25 mg/L组p16蛋白为无表达,50、100、200 mg/L组恢复表达.结论 EGCG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增殖,诱导ECa109细胞凋亡,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EGCG可使ECa109细胞中p16基因去甲基化,增加其mRNA和蛋白表达;EGCG可能通过逆转p16基因高甲基化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颈椎病患者延续护理

    目的 探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51例颈椎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并从认知、行为及状态三方面比较干预前后的护理成效.结果 出院后护理问题涉及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及健康相关行为4个领域,共19个;干预方向共28个;干预后患者大多数主要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和状态评分改善明显(P<0.05),睡眠和休息形态以及物质滥用的认知干预效果明显(P<0.05),但行为和状态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护理能反映颈椎病患者的常见问题,还能提供有标准可循的干预措施和评价方法,为延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晶;乔桂圆;李静芝;郝建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肝肾综合征(HR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ACLF患者共806例,根据有无并发HRS分为两组(HRS组、无HRS组),分析两组间的血清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约登指数分析上述指标在判断ACLF并发HRS的应用价值.结果 HRS组Cys-C、β2-MG、SCr、BUN水平均高于无HR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指标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0.01),上述指标用于判断HRS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0.880、0.926、0.924,其中Cys-C对预测HRS发生的敏感度为86.7%,高于其他3个指标.结论 Cys-C在预测ACLF患者并发HRS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艳芳;杨补;梁彩倩;张永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产气性肾盂肾炎1例

    患者,女,58岁,因尿频、尿急15d,发热2d于2015年6月14日入院.15 d前住院时诊断尿路感染,中段尿培养提示:大肠埃希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给予左氧氟沙星0.5g静脉滴注,1次/d抗感染治疗5d,尿频、尿急症状缓解.复查中段尿培养仍提示大肠埃希杆菌(产ESBL).患者拒绝进一步诊治,签字自动出院.2d前出现发热,血压73/40 mmHg,入住ICU,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但患者未能配合治疗,当天自动出院.次日,患者仍有发热,遂收住我科.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不规律治疗,未监测血糖.

    作者:吴建华;郭鹏辉;许元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蝶形枕颈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比较蝶形板枕颈内固定系统与SUMMIT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蝶形枕骨板的新型枕颈内固定系统,将该系统中枕骨部3、7、11枚螺钉的固定方式与传统DEPUY SUMMIT系统作对照,建立两套枕颈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术后枕颈活动,分别在屈伸、侧屈及旋转6种工况下施加40N垂直载荷及1.5N·M力矩的预载荷,观察两套内固定系统中枕骨的螺钉应力及位移分布.结果 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6种工况下,两套系统的大应力均出现在后伸状态,且低于钛合金的屈服强度.其中,蝶形枕颈系统3枚、7枚螺钉组螺钉的大应力值分别较SUMMIT系统增加16.5%、15.0%,11枚螺钉组螺钉的大应力值较SUMMIT系统减少15.6%,随着蝶形钢板枕骨螺钉固定数量的增加,螺钉的大应力值逐渐减少,并低于SUMMIT系统大应力值;枕骨的大位移值同样出现在后伸状态,蝶形枕颈固定系统不同螺钉组枕骨的大位移值均小于SUMMIT系统组,分别减少10.0%、11.4%、11.8%,随着蝶形钢板螺钉数目的增加,枕骨的大位移值呈减少趋势.结论 SUMMIT系统与蝶形枕颈系统在枕颈内固定术中均能提供足够的强度与即刻稳定性,对于儿童、老年骨质疏松的枕颈疾患,蝶形枕颈系统可提供自由选择的螺钉铆定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多一种参考和选择方案.

    作者:廖穗祥;郑勇强;郑冠;韦葛锦;夏虹;肖立军;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经侧路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两种不同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将103例行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TF组52例采用经侧路椎间孔入路,IL组51例经后方椎板间隙入路.记录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同时记录手术时间、置管过程中透视次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03例中,获得有效随访100例,其中TF组50例,IL组50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间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TF组(P<0.01).所有患者无硬脊膜撕裂和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经皮内窥镜下两种入路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效果确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技术,各有优缺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失败率.

    作者:李永津;陈博来;王羽丰;杜炎鑫;林涌鹏;刘伟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FBXO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RAS、P53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FBXO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其与RAS、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乳腺组织、良性病变、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FBX044和RAS、P53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HBL-100)中FBXO44的表达.结果 (1)免疫组化示FBXO44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率为3% (1/30),其与良性病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XO44在良性病变、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3%(4/30)、50% (16/32)、78% (25/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FBXO44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ER的表达相关(P<0.05);(3) FBX044的表达与P53的表达正相关(r=0.488,P<0.05),与RAS的表达无关;(4)Western Blot示FBXO44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表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HBL-100(P <0.05).结论 FBXO44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密切相关;FBXO44与P53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作者:高歌;张建;程波;王莉;詹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可有效缓解晚期髋关节疾病所带来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获益多,已被广泛开展.由于手术的特殊性,术中需要切开臀部肌群,磨挫、扩髓,围手术期大量失血所带来的贫血、高输血率,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据文献报道,THA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可高达1 944 mL,其输血率可高达16% ~ 37%,大量失血增加了患者手术风险,输血也会增加免疫反应、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延缓患者的康复进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1-3].目前,THA围手术期减少失血、降低输血率的措施可包括术前储备血液、术中控制性降压及微创切口、自体血回输及各类止血药的使用[4].

    作者:李富林;黄宇;尹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子宫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0 mL;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分别静脉输注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25、0.50和1.00 μ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输注时间为15 min,然后再按0.25、0.5和1.0 μg/(kg·h)持续泵入,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2h(T2)、术毕(T3)和术后24 h(T4)时取外周静脉血样2 mL,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T2、T3、T4时,4组组内的sIL-2R、TNF-o、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sIL-2R、TNF-α、IL-6明显高于D1、D2、D3组(P<0.05);D1组的sIL-2R、TNF-α、IL-6明显高于D2、D3组(P<0.05);D2和D3组的sIL-2R、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炎症反应,0.5 μg/(kg·h)的右美托咪定较0.25 μg/(kg·h)的效果好,1.0 μg/(kg·h)的右美托咪定的消炎作用与0.5 μg/(kg·h)相当.

    作者:邓爱琴;邓智连;徐林;徐倩;周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2只,体重280~300 g,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DL组)、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DH组)、育亨宾+右美托咪定组(YD组)、育亨宾组(Y组).I/R、DL、DH、YD、Y组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 h建立肠IRI模型,Sham组只行假手术处理.DL组在缺血前1h尾静脉预处理2.5 μg/(kg·h)剂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YD组和DH组在缺血前1h尾静脉预处理5.0 μg/(kg·h)剂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Sham组、I/R组和Y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YD组和Y组在预处理前15 min尾静脉给予1.0mg/kg的α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再灌注2h后检测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丙二醛(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和DL组MDA、TNF-α的水平升高,SOD活力降低(P<0.05),并且I/R组TNF-α的水平升高更明显;与I/R组比较,DH组和DL组的SOD活力升高,MDA、TNF-α的水平减低(P<0.05);与DL组相比较,DH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H组相比较,YD组SOD活力降低,MDA及TNF-α水平升高(P<0.05),Y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够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引发的氧化应激反应及抑制炎性因子释放,这种保护作用部分是通过α2肾上腺素受体途径介导的,可能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汪海金;吴涯雯;岳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RAG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SCZ)及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SNaPshot技术,对582例SCZ患者(SCZ组)和60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RAGE基因3个多态位点(G82S,-374T/A和-429T/C)的基因分型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分裂症认知量表(BAC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RAGE基因多态位点-429T/C的TC+ 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5,P=0.004);无论在男女混合样本,还是分别在男性、女性样本中,其余2个多态位点G82S和-374T/A在SCZ组与对照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Z组G-T-C(G82S,-374T/A和-429T/C)单体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6% vs 8.3%,P=0.006);G82S位点GS+ SS基因型阳性分数高于GG基因型,-374T/A位点TA+ AA基因型阳性分数高于TT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41);-429T/C位点TC+ CC基因型BACS量表中符号编码测验分数高于TT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RAGE基因-429T/C多态与SCZ的发生相关,并且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G82S和-374T/A位点可能与SCZ的阳性症状有关.

    作者:戚怡;潘集阳;符家武;于丰彦;李克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光学成像技术在舌癌研究与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颌面部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美国癌症协会2013年统计结果显示[1],罹患口腔和眼部恶性肿瘤的人数约占癌症总人数的2.49%,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其病死率为1.26%.目前治疗措施中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外科医生在评估手术范围时常使用X线检查、MRI检查、CT影像以及超声检查.但此类成像技术因自身的局限性往往导致了切除范围的不准确.比如颌面部肿瘤尤其是舌癌,术后缺损所致的颌面外观畸形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对患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沉重打击,使患者在生活中备感痛苦和不便,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致使外科医生在手术时对于切除范围往往手下留情.不仅如此,患处的术后增生及炎症细胞,多为有限性增生,受机体控制,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仅利用传统影像系统,常难与肿瘤细胞相鉴别,而病理检查结果具有其片面性,无法全面预估肿瘤的残留量,往往因此误导下一步治疗.

    作者:刘雪莹;黄旋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我效能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护理法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8例外科住院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自我效能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术后10 d及术后1、3个月进行中文版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问卷调查及EORTC QLQ-30中文版(V3.0)比较;术后3个月进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问卷调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造口相关自我效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护理法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姝娟;张志云;汪爱梅;朱红筠;汤宏芝;朱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式呼吸训练配合“吹龙”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式呼吸训练配合“吹龙”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腹式呼吸训练配合“吹龙”,在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法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式呼吸训练配合“吹龙”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温梦玲;陈冬梅;吕莹莹;黄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姜黄素对伊立替康化疗导致的迟发性腹泻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伊立替康(CPT-11)化疗后所引起的裸鼠迟发性腹泻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 18只BALB/C-nu裸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3个组(n=6).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腹腔注射CPT-11 75 mg/kg,连续4d,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姜黄素治疗组在CPT-11注射前1d予姜黄素100 mg/kg灌胃,连续8d,其余两组同时予等体积的姜黄素溶媒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观察裸鼠一般情况和迟发性腹泻情况;HE染色法观察肠组织损伤情况;检测肠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比较3组间脯氨酸4-羟化酶β亚基(P4HB)、过氧化物酶4(PRDX4)表达差异.结果 模型组裸鼠连续4d注射CPT-11后,出现明显的迟发性腹泻;HE染色可见姜黄素治疗组肠组织损伤较模型组轻.姜黄素治疗组的SOD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而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治疗组的P4HB和PRDX4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姜黄素对CPT-11所致的迟发性腹泻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SOD、P4HB和PRDX4等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因子水平,从而减轻CPT-11对肠道黏膜的损伤.

    作者:罗振涛;陈小伍;朱达坚;王国新;刘长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游离脂肪酸、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5例具备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生化检查指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断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其中,冠心病(CHD)组76例,非CHD组49例,并抽血检测其FFA、Hcy和hs-CRP的水平.结果 CHD组患者FFA、Hcy和hs-CRP水平较非CHD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FFA、Hcy和hs-CRP水平也随着提高(P<0.05).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Hcy水平也逐渐提高,但FFA及hs-CRP水平却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FFA、Hcy和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林育辉;何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蛇毒诱导凝固抑制试验判断肝硬化凝血状态

    目的 研究常规凝血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的变化,探讨蛇毒诱导凝固抑制试验(PICI%)在判断肝硬化凝血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肝硬化患者236例,正常对照组90例.均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ICI%的检测.结果 (1)肝硬化患者的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病情加重逐渐延长,而PIC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肝功能分级变差逐渐降低,且两指标在对照组、Child-Pugh A、B、C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PICI%与PT呈负相关,且相关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0.649,P<0.01).结论 PICI%能够有效反映肝硬化患者的高凝状态,可作为临床准确判断肝硬化出血或血栓的指标.PT、PICI%均可作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罗铎;聂玉强;沈波;杨其源;欧志涛;杨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变化,分析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7例,比较发生和不发生POCD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程度、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抑郁和焦虑评分;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低平均动脉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骨水泥应用情况;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其他并发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 29例(22.8%)患者发生POCD.发生和不发生POCD组患者在年龄(=0.003,P=0.004)、抑郁评分(t=2.684,P=0.003)、高血压病(x2=3.986,P=0.046)、糖尿病(x2=3.890,P=0.049)和颈动脉狭窄程度(x2=6.167,P=0.03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9.269,P =0.001)、颈动脉狭窄程度≥40%(OR=6.995,P =0.013)、抑郁评分≥8分(OR=3.347,P=0.024)和高血压病(OR=6.897,P=0.007)是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抑郁、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郄晓娟;郑文婧;董江龙;于沛霞;李志华;徐贯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诱导人宫颈上皮细胞上调细胞的自噬活性和表达水平的作用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诱导人宫颈上皮(HCE)细胞上调细胞的自噬活性和表达水平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HSV-2感染组、HSV-2瞬转组及不加病毒处理的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分析、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疫荧光、质粒DNA的转染等方法研究HCE细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自噬活性、HSV-2感染HCE细胞的自噬活性水平及激活自噬则使HCE对HSV-2感染诱导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β干扰素(IFN-β)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HeLa和HEK293T细胞相比,HCE细胞具有高基础水平的自噬;HSV-2感染HCE后进一步诱导上调细胞的自噬活性和表达水平(P<0.05),并且呈时间依赖性的变化.自噬特异性抑制剂显著降低HSV-2感染所诱导的IL-6和IFN-β的表达(P<0.05),自噬激活剂则促进HSV-2感染诱导的IL-6和IFN-β的表达(P<0.05).结论 HCE细胞有着高基础水平的自噬;HSV-2感染HCE细胞早期进一步上调自噬活性水平;HSV-2感染HCE细胞诱导的自噬存在时间依赖性的变化规律;自噬参与了HSV-2感染HCE细胞的天然免疫应答.

    作者:李明远;马豫焕;王新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颗粒细胞的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引起育龄女性不孕的一种常见代谢紊乱性疾病,发病率高达10%,主要特点是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及卵巢多囊样改变,常伴肥胖、胰岛素抵抗、心血管障碍等表现,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认为与卵巢胰岛素抵抗、慢性低度炎症相关.二甲双胍是一种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安全有效、价格低廉.二甲双胍用于PCOS的治疗越来越多,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明.近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作用显著,可改善颗粒细胞的基因表达及内分泌功能.因此明确二甲双胍对颗粒细胞的作用将对PCOS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二甲双胍对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宋霁;肖国宏;杨洁;夏承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近年的研究显示PPARs激动剂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具有抗肿瘤和再分化效应,但PPARs抗肿瘤治疗的分子机制仍有争议.本文将阐述PPARs在星形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中的研究及其作用和进展.

    作者:王丽红;王楠楠;王光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