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莉娟;牛建民;温济英;余凡;雷琼
目的:分析伴有胼胝体病灶的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共182例,调用MRI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累及胼胝体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4例。胼胝体病灶在整体患者群中出现率较低。伴有胼胝体病灶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亚型分布中原发和继发进展型比例高,发病年龄偏大,男性占比高,多以运动和脑干功能障碍起病,神经功能缺损重,预后差。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出现胼胝体病灶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王玉周;黎肖弟;陈文明;卢健军;胡琼力;李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llo-PBSCT的SAA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同胞HLA相合供者移植8例,亲缘单倍体供者移植4例,非血缘移植4例;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氟达拉滨或环磷酰胺+白消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方案联合应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酶酚酸酯;输注单个核细胞(MNC)(5.3~69.5)×108· kg-1,中位数为7.5×108· kg-1,CD34+细胞(0.47~16.1)×106· kg-1,中位数为5.8×106· kg-1。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7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2例患者发生慢性GVHD。无移植物排斥。移植后随访1~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14例患者生存,移植相关死亡2例。预期5年总体生存率为(83±11)%。结论 Allo-PBSCT治疗SAA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聂大年;张伟明;李益清;尹松梅;马丽萍;谢双锋;王秀菊;吴裕丹;肖洁;刘红云;王婕妤;范美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 AVM)破裂出血的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4例脑AVM破裂出血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其中25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分次分期血管内栓塞治疗,11例行联合治疗(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或伽马刀治疗)。结果25例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中, AVM全切除21例,4例AVM大部分切除(均为直接手术者);28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完全栓塞病变8例,大部分栓塞15例,部分栓塞5例;11例联合治疗患者中,一期血肿清除并AVM部分切除+二期血管内完全栓塞治疗3例;血管内栓塞后显微手术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联合伽马刀治疗3例AVM病灶消除均在80%以上。出院GOS评分:5分30例,4分17例,3分11例,2分3例,1分3例。结论脑AVM破裂出血后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AVM破裂出血合并大量血肿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并视术中情况切除AVM可获得良好预后,小型AVM破裂出血合并血肿开颅血肿清除+AVM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大型AVM破裂出血量不多可分次分期栓塞治疗,联合外科手术切除及伽马刀治疗降低再出血风险。
作者:赖湘;叶敏;张文波;黄进兴;梁明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 IDC-NOS)中miR-7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分子特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2例IDC-NOS病例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病例的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Ki67和c-erbB-2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基因扩增;qRT-PCR检测miR-7表达。结果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肿瘤细胞增殖是IDC-NOS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者和Her2基因扩增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 miR-7在IDC-NOS中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低(P<0.01),与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r=-0.450);miR-7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预后呈显著负相关( r=-0.236、-0.215、-0.368),且miR-7高表达较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 P<0.01)。结论 miR-7表达与IDC-NOS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其潜在的预后指标。
作者:彭娟;谭学贤;熊中堂;熊汉真;刘少颜;杨嶽鑫;李汝琪;江庆萍;郭琳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KC抑制剂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24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和LY33353110 mg/( kg· d)灌胃治疗组,每组8只。阿霉素肾病组和LY333531治疗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kg),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阿霉素注射后第5天、出现蛋白尿时,LY333531治疗组予LY33353110 mg/( kg· d)灌胃,阿霉素肾病组和对照组予等量溶媒灌胃。2周时处死小鼠。处死前留取血尿标本检测尿蛋白、尿肌酐和血生化。观察肾脏病理,并检测肾组织和尿中丙二醛( MDA)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结果 LY333531可明显抑制阿霉素肾病小鼠尿蛋白排泄。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肾病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与阿霉素肾病组比较,LY333531治疗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5)。结论 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李嵘;罗惠民;张金黎;沈颖;周艳;陈飞;谢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对肠道L细胞株GLUTag细胞凋亡及胰高血糖素肽-1( GLP-1)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200μg/mL AGEs分别作用GLUTag细胞0、12、24、48 h,采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ELISA检测GLUTag细胞GLP-1分泌水平。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不加入干预因素,仅培养于DMEM低糖培养基中;BSA对照组培养于加入BSA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AGEs 100μg/mL组培养于100μg/mL AGEs浓度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AGEs 200μg/mL组培养于200μg/mL AGEs浓度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AGEs 300μg/mL组培养于300μg/mL AGEs浓度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分别作用细胞24 h。采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ELISA检测GLUTag细胞GLP-1分泌水平。结果各组细胞经药物干预24 h后,100、200、300μg/mL AGEs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BSA对照组( P=0.000);且300μg/mL AGEs组的细胞凋亡率高(P<0.05),100、200、300μg/mL AGEs组的细胞分泌GLP-1浓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BSA对照组(P=0.000),且300μg/mL AGEs组低(P<0.05)。200μg/mL AGEs作用12、24、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BSA对照组(P=0.000),且作用48 h组凋亡率高(P=0.000);200μg/mL AGEs作用12、24、48 h后的细胞分泌GLP-1浓度均显著低于BSA对照组(P=0.000);且作用48 h低(P<0.05)。结论肠道L细胞株GLUTag细胞的凋亡在相同作用时间下随着AGEs的浓度升高而增多,且在相同剂量下随着AGEs的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多。 AGEs可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诱导肠道L细胞凋亡,并显著降低L细胞分泌GLP-1的能力。
作者:李静;张振;姜新魁;陈立波;陈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裸鼠随机分成应激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均皮下注射SKOV3细胞建立荷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应激组裸鼠采用束缚应激法进行应激,构建荷人卵巢癌裸鼠慢性心理应激模型;而对照组整个实验中不接受应激。观察两组移植瘤的生长状况;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筛选、鉴定、验证应激组与对照组移植瘤之间的差异蛋白;分析典型差异表达蛋白与肿瘤生长的可能联系。结果应激组裸鼠的移植瘤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终瘤重(1.717±0.571)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3±0.286)g(P<0.05);两组移植瘤中存在数百种差异表达蛋白,有20个蛋白质斑点变化超过2倍,其中Prdx1和Prdx3蛋白在应激组中表达上调极其明显( P<0.05)。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能是通过Prdx1激活NF-κB通路促进卵巢癌的进展,Prdx1和Prdx3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靶点。
作者:高军;朱虹;高国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构建和鉴定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登革病毒1型( DV1)/JEV prME嵌合基因。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登革病毒和乙脑病毒嵌合的prME嵌合基因,重叠PCR法鉴定;在质粒载体pcDNA3.1(+)的基础上,构建表达pcDV1/JEV prME的重组质粒载体,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登革/乙脑prME嵌合质粒转染至BHK-2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rME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DNA测序结果证实pcDV1/JEV prME重组质粒完全正确,成功构建的登革/乙脑嵌合质粒在BHK-21细胞中能够表达prME蛋白。结论通过一系列的鉴定手段,可以认定本实验中构建的登革/乙脑嵌合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顺利表达。
作者:邱萍英;王会敏;何柯新;徐鹏;林裕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临床治愈后复发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草酸钙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导致草酸钙结石症的重要原因是人体内缺乏降解草酸的代谢途径。近年来,研究酶法降解草酸预防治疗草酸钙结石症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酶法降解草酸预防治疗草酸钙结石症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探索制备防治草酸钙结石症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贺俊斌;林日辉;龙寒;梁宇薇;陈阳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是迄今人类发病率高的原发性颅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6%[1],至今仍是颅内原发性肿瘤中发病率、病死率高的,中位数生存时间约为1年[2]。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多步骤、多因素的,确切发生机制尚未研究清楚[3]。近些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和检测方法的不断更新,研究工作者得以发现更多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的抑癌基因,为进一步认识胶质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界定胶质瘤的分级分型、开展生物靶向治疗和判断预后等奠定基础。前人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胶质瘤相关的经典抑癌基因,例如p12、p15、p16、p21、p53、PTEN/MMAC1/TEP1基因、Rb 基因和miRNA-16等[4]。但是,尽管近几十年来对胶质瘤进行了如此大量的研究,目前胶质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手术切除加术后的放疗化疗,胶质瘤的预后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5-6]。目前,国外不断有报道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抑癌基因,如miR-7、TFPI-2、ADAR2、CAM-TA1、FGFR2,但国内对此方面的综述都是10年前发表的[7-9],为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国内外胶质瘤研究中新发现的一些代表性的抑癌基因的定位、作用及相关研究的新进展再次进行综述。
作者:赖华生;陈志浩;陈祎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多种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为明确致敏变应原,正确诊断过敏性疾病,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用ImmunoCAP过敏原检测试剂检测148例受试者血液标本中sIgE水平,统计每种过敏原的阳性检出量和阳性率,并对阳性检出率进行排序分析。结果单价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螨、屋尘、昆虫、动物皮毛屑、花粉、霉菌;单价食物性过敏原当中虾(81.08%)、蟹(75.00%)阳性率远远高于鸡蛋(16.89%)和牛奶(14.19%);多价过敏原中霉菌混合阳性率与食物混合阳性率相近,霉菌中白假丝酵母(37.84%)和特异青霉(31.08%)阳性率较高;毒物过敏原中黄胡蜂毒的阳性率高(55.41%);职业过敏原中蚕丝(68.24%)、棉花(32.43%)、乳胶(20.95%)阳性率较高;药物中青霉素G(8.11%)、青霉素V(14.19%)的阳性率较低。结论吸入性过敏原是优势过敏原,螨、屋尘和昆虫过敏原占绝对的优势(阳性率均>70%);食物过敏原存在较大的地区和年龄差异;临床应重视对白假丝酵母和特异青霉这两种霉菌过敏原的检测;在有过敏原接触史的基础上,蜂毒和蚕丝、棉花、乳胶都应纳入过敏原检测范围。
作者:张春梅;邓云峰;赖荷;陈蕴光;于陆;吴瑜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体外对炎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As2 O3培养液,培养液浓度分别为2、4、8、16μmol/L,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时点As2 O3对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TUNEL法检测不同时点细胞凋亡指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点细胞周期动力学,运用杂交和ELISA技术检测不同时相点SUM19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人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的生长均能被不同浓度的As2 O3抑制,且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实验组不同浓度的As2 O3作用于炎性乳腺癌SUM190细胞72、96 h,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大(P<0.05),G1/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而SUM190细胞端粒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As2O3体外具有一定的抗炎性乳腺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s2 O3降低SUM190细胞端粒酶活性,改变细胞周期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徐旭东;张万义;罗智勇;沈汉斌;吴亚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0—2010年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协作医院收集并追踪到的56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0—2010年子宫内膜癌平均发病年龄相对平稳,未见明显上升和下降趋势。(2)随着年龄增大,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出现特殊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G3、深肌层浸润等的发生率增大。(3)≤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56~60岁、61~65岁、>65岁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8%、98.0%、94.7%、91.4%、91.3%、86.3%、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7%、95.9%、91.9%、87.3%、87.6%、83.0%、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50岁( P<0.05)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病未见明显年轻化趋势。年龄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老年患者的预后比年轻患者差。
作者:杨晓辉;李小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硬通道下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大体积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采用经输尿管硬通道下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67例大体积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资料,分析其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 Hb)变化、术前术后血肌酐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共72侧次进行经输尿管硬通道下硬镜钬激光碎石术,其中9侧次因未能顺利入镜而需要术中应用球囊扩张,9侧次因术中结石逃逸到硬镜未能处理的肾盏而需要应用软镜处理;双侧大体积输尿管结石的5例中,有3例同期进行手术,2例分期进行手术,67例共进行69次手术,手术时间为(62.7±25.4)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3±1.1)d,术前Hb为(132.1±19.7)g/L,术后为(127.6±17.3)g/L,术前血肌酐为(128.9±98.1)μmol/L,术后为(124.6±95.0)μmol/L,术前术后的Hb、血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侧次术后结石残留,5例术后发生腰痛,3例出现术后发热,无输尿管离断、撕脱、肾盂撕裂等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未发现输尿管反流。结论经输尿管硬通道下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大体积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定,康复快,安全性好,并发症轻微。
作者:唐炎权;周均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iR-7抑制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转染含miR-7基因序列的GFP表达质粒进入MDA-MB-231乳腺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效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AKT-2、CXCR-4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Transwell体系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病理检查分析骨转移情况;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miR-7潜在治疗靶点。结果荧光显示含GFP/miR-7基因的质粒被高效转入乳腺癌细胞,转染后癌细胞PI3K、AKT-2和CXCR-4的蛋白量均有明显降低( P<0.05, P<0.01),MMP-9无明显变化(P>0.05);体内外模型均显示miR-7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远位转移;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PI3K是miR-7的潜在沉默靶点之一。结论 miR-7可能通过靶向沉默PI3K/AKT-2通路途径间接影响CXCR-4/SDF-1轴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骨转移。
作者:崔立群;王晓蕊;姜忠敏;张明;杨志成;陈金刚;马睿;盛凤;刘晓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S)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血管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患者颈动脉狭窄均经DSA确诊,狭窄部位均位于颈总动脉或者颈内动脉起始段,其中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5例,合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1例,合并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结果13例患者中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14枚。颈动脉狭窄率由术前的(82±8)%降至术后的(12±6)%。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发生。术后79 h发生脑出血后死亡1例,术后随访3~120个月,平均(50±1.5)个月,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再狭窄,无支架断裂和移位。结论 CAS治疗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郭亚东;焦力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骶管内囊肿是一诊断容易、治疗较棘手的疾病,其引起的腰骶部、会阴部疼痛等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近3年来国内外有关骶管内囊肿较为有突破性的临床治疗方式报道较少。目前,骶管内囊肿形成机制可分为先天发育性和创伤继发性,大多数学者更趋向先天发育性,而单向瓣膜样闸门机制是目前解释囊肿导致临床症状的好假说。在诊断措施上,首选MRI,在诊断分类、命名上,因为骶管内囊肿起源不明确,故较为混乱,诊断缺乏主动性。外科治疗是引起临床症状的骶管内囊肿的首选治疗措施;手术方式较多,目前主要是针对囊肿壁及交通孔开展的一系列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等。本文将围绕骶管内囊肿的发病机制、诊断、外科治疗、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作者:王业辉;池雷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情况及耐药相关肝炎活动。方法收集住院接受化疗并使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7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化疗前及化疗计划完成后定期检测HBV DNA及肝功能情况。患者均按照NCCN指南进行化疗,抗病毒治疗方案为口服拉米夫定0.1 g/d,主要终点为病毒突破及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动(病毒突破导致肝炎活动)。分析拉米夫定耐药率及耐药相关肝炎活动。结果入组的72例患者化疗前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A级,HBV DNA阳性46例。拉米夫定使用41.4(5.4~217)周。化疗前HBV DNA定量阳性的患者中,达到病毒完全应答30例(65.2%),出现病毒突破8例(11.1%)。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动3例,并且1例患者死于肝炎活动所致的急性肝衰竭。另外5例长期随访,未见肝炎活动。结论肿瘤患者中拉米夫定仍有一定的耐药率,需严密监测病毒载量并及时处理病毒耐药。
作者:李星;江岚;邢艳芳;林曲;董敏;吴祥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EGR-1)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6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GR-1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EGR-1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中EGR-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卵巢恶性肿瘤(均P<0.05),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中EG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卵巢恶性肿瘤中EGR-1低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但与手术病理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3)卵巢恶性肿瘤患者EGR-1相对低表达者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EGR-1相对高表达者(礸2=4.545,P<0.05)。结论 EGR-1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下调,可能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望作为卵巢恶性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黄舒颖;卿城;朱元方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