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 -7对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影响

崔立群;王晓蕊;姜忠敏;张明;杨志成;陈金刚;马睿;盛凤;刘晓智

关键词:乳腺癌, 转移, 微小RNA, 趋化因子受体
摘要:目的:探讨miR-7抑制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转染含miR-7基因序列的GFP表达质粒进入MDA-MB-231乳腺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效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AKT-2、CXCR-4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Transwell体系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病理检查分析骨转移情况;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miR-7潜在治疗靶点。结果荧光显示含GFP/miR-7基因的质粒被高效转入乳腺癌细胞,转染后癌细胞PI3K、AKT-2和CXCR-4的蛋白量均有明显降低( P<0.05, P<0.01),MMP-9无明显变化(P>0.05);体内外模型均显示miR-7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远位转移;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PI3K是miR-7的潜在沉默靶点之一。结论 miR-7可能通过靶向沉默PI3K/AKT-2通路途径间接影响CXCR-4/SDF-1轴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骨转移。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R -7对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7抑制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转染含miR-7基因序列的GFP表达质粒进入MDA-MB-231乳腺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效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AKT-2、CXCR-4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Transwell体系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病理检查分析骨转移情况;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miR-7潜在治疗靶点。结果荧光显示含GFP/miR-7基因的质粒被高效转入乳腺癌细胞,转染后癌细胞PI3K、AKT-2和CXCR-4的蛋白量均有明显降低( P<0.05, P<0.01),MMP-9无明显变化(P>0.05);体内外模型均显示miR-7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远位转移;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PI3K是miR-7的潜在沉默靶点之一。结论 miR-7可能通过靶向沉默PI3K/AKT-2通路途径间接影响CXCR-4/SDF-1轴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骨转移。

    作者:崔立群;王晓蕊;姜忠敏;张明;杨志成;陈金刚;马睿;盛凤;刘晓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血管外皮来源的罕见肿瘤,占血管瘤的1%,发生于头颈部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约占全身血管外皮细胞瘤的15%[1]。原发于鼻腔鼻窦者更为罕见,约占头颈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5%。手术是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关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报道不多。自2006年4月至2014年12月,8年内我科共收治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鸿彬;盛晓丽;许咪咪;李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 ApoE -/-鼠心脏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对ApoE-/-鼠心脏内质网应激( ERS)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5周龄雄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5周龄雄性ApoE-/-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ApoE-/-对照组:ApoE-/-小鼠饲以普通饲料配方饮食;高蛋氨酸组:ApoE-/-小鼠饲以高蛋氨酸饮食;干预组:ApoE-/-小鼠饲以高蛋氨酸饮食同时加0.006%叶酸和0.0004%维生素B12。喂养20周后处死,行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主动脉是否有斑块形成;取心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RP78、CHOP、Caspase-12 mRNA的变化;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GRP78和CHOP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ApoE-/-对照组斑块不明显,高蛋氨酸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增大,主动脉内膜可见灶性病变部位隆起突入动脉腔内,干预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高蛋氨酸组有所减轻。与ApoE-/-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组GRP78、CHOP、Caspase-12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干预组GRP78、CHOP mRNA水平较高蛋氨酸组降低(P<0.05)。与ApoE-/-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组GRP78、CHOP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1),干预组GRP78、CHOP甲基化水平较高蛋氨酸组有所升高( P<0.05)。结论 HHcy可能通过影响DNA甲基化程度引起ERS相关基因表达改变,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12可有效缓解HHcy所引起的ERS和凋亡。

    作者:周龙霞;赵丽;陈久凯;杨安宁;刘现梅;王艳华;姜怡邓;曹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卵黄囊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意义

    目的:评估超声下扫描卵黄囊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 CRP)的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价值。方法筛选254例妊娠12周以下的孕妇,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诊断为先兆流产并行积极治疗的保胎成功组;诊断为先兆流产并行积极治疗的难免流产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各组患者超声测量的卵黄囊显示率,同时分析血清CRP水平。结果先兆流产并行积极治疗保胎成功者共112例,行积极治疗保胎不成功者共42例。保胎成功组和正常孕妇组的卵黄囊可视率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对于卵黄囊显示率和血清CRP水平,难免流产组与其他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妊娠组和保胎成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敏感度(85.7%)和符合率(89.6%)高, CRP联合卵黄囊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特异度(96.4%)高。结论超声下扫描卵黄囊联合血清CRP的检测对于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有重要价值。

    作者:翁毅;刘雪青;陈惠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社区人群耳垂皱褶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对社区居民耳垂皱褶征和冠心病史进行调查,评估两者之间联系和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免费健康普查的社区居民556名,对有无冠心病病史和耳垂皱褶征进行诊断,采用礸2检验和t检验分析冠心病和耳垂皱褶的特异性。结果男性居民耳垂皱褶征阳性和冠心病筛出率均比女性居民高(35.6%vs 25.7%,礸2=6.298,P<0.05;28.0%vs 18.7%,礸2=6.528,P<0.05);且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高( P<0.05)。确诊冠心病的居民耳垂皱褶征阳性筛出率比无冠心病的居民高(55.9%vs 22.4%,礸2=26.77,P<0.05)。结论中老年社区居民中,耳垂皱褶征阳性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相关性,耳垂皱褶征可以作为冠心病早期筛查参考的一种简单的体征。

    作者:王敬峰;李传翔;宋伏虎;黄海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严格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眼屈光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3个月内屈光改变,比较初发糖尿病患者和非初发糖尿病患者的差异,并同时观察眼部屈光相关生物测量指标变化以及屈光变化的相关分析。方法对空腹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3 mmol/L的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强化治疗前、治疗后血糖达标和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眼部生物指标测量:眼A超、角膜中央厚度、自动验光仪验光。结果血糖下降达标时,屈光趋向远视改变,第3个月远视趋向减少(左右眼比较P=0.000)。血糖达标时初发糖尿病患者较非初发患者屈光漂移幅度大,初发患者左右眼分别漂移+1.15D、+1.04D,非初发患者左右眼分别为+0.33D、+0.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P=0.03,左眼P=0.017),第3个月屈光基本恢复到初始水平(左右眼P>0.05)。屈光改变与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右眼Spearman相关系数r=0.412(P=0.029),左眼r=0.439(P=0.02)。强化治疗3个月内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达标时,屈光趋向远视改变,第3个月远视回退。初发患者的远视漂移较非初发患者幅度大。远视漂移与基线HbA1C呈正相关,与眼部生物测量指标无关。

    作者:卢彦;严励;于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跟下脂肪垫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跟下脂肪垫厚度变化及术后发生跟痛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单侧闭合性跟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8例,采用CT、X线测量跟骨骨折手术复位质量(根据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长、宽、高情况判断复位效果),采用超声测量手术前后及取内固定前跟下脂肪垫厚度,并采用AO-FAS评分进行功能评分。分析术后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长、宽、高的恢复对患者术后跟下脂肪垫厚度变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9~25个月的随访。入院后第2天患侧跟下脂肪垫厚度与健侧比较明显增厚(P<0.001)。跟骨长度或宽度恢复者术后跟垫恢复、AOFA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优于未恢复者,前者取内固定前跟垫厚度均与健侧跟垫厚度接近,且均明显薄于后者(P<0.05)。而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恢复者与未恢复者间术后跟垫厚度恢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中长、宽的恢复的好坏决定了跟下脂肪垫厚度增加的幅度,术后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的恢复对跟下脂肪垫的恢复影响不大,而跟下脂肪垫厚度增加又可导致术后跟痛症的发生。因此术中尽可能地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对术后跟垫厚度恢复及减少术后跟痛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远辉;陈滨;唐三元;孙锦平;杨辉;向阳;曾浪清;唐天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检测对胶质瘤患者的意义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及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等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4例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组)、41例脑膜瘤患者(脑膜瘤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ATⅢ活性、Fib、D-D、FDP含量进行测定,并探究其与胶质瘤不同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胶质瘤组血浆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且高于脑膜瘤组(P<0.05),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膜瘤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肿瘤分级程度的加重,Fib、D-D、FDP水平也随之升高,高级别胶质瘤(Ⅲ级、Ⅳ级)患者Fib、D-D、FDP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级、Ⅱ级)患者( P<0.05)。而ATⅢ活性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质瘤患者血浆中Fib、D-D、FDP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高水平的Fib、D-D、FDP可预示患者胶质瘤恶性程度高。 Fib、D-D、FDP的检测有利于对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了解预后。

    作者:王艳兰;左灿;卿之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 ARFI)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 VTI)在肝癌射频消融( RFA)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 RFA的73例肝癌患者共82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 RFA后采用常规超声、VTI、超声造影( CEUS)和增强CT( CECT),测量消融灶大长径及其垂直径,并对4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VTI、CEUS和CECT测得消融灶面积分别为(5.4±3.26)、(14.21±7.35)、(14.31±7.04)和(13.18±7.24)cm2。 VTI测值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与CEUS、C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VTI获取的消融灶面积与CEUS、CECT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r=0.987,r=0.959,P<0.05)。结论 VTI能清晰显示消融灶的边界,较准确地判断肝消融灶的大小,对评价肝癌RFA疗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陈洁鑫;徐晓红;李明意;陈念平;黄海燕;周宏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PET/CT 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价值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由于其病变部位的隐蔽性以及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使得影像学检查在鼻咽癌诊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功能影像技术PET/CT的临床运用,更是弥补了CT、MRI等传统影像检查的不足。 PET/CT是生物功能影像与解剖形态影像的优化组合,对确定鼻咽癌原发灶的范围、发现远处转移、治疗靶区的勾画、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对PET/CT在鼻咽癌中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陈卓;许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防治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88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中再破裂28例,总结分析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提出防治策略。结果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微小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形状(有不规则分叶或有凸起)、术中载瘤动脉痉挛( 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大小、手术时机、手术中使用球囊或支架没有明显关系(P>0.05)。破裂发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重视可能引起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破裂发生后采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展;舒航;卓礼霞;贺龙双;张威;殷利明;钟德泉;王文涛;徐伟光;马亚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不同类型冠脉斑块作用的比较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同类型冠脉斑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的41例患者,每例患者分析一处非钙化冠脉斑块。依据斑块脂质成分比例分为脂质斑块组(23例)和纤维斑块组(18例)。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后斑块脂质比例、血管重构系数、小管腔直径、斑块长度和斑块体积。结果脂质斑块组基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纤维斑块组( P<0.05)。脂质斑块组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较基线有明显下降(P<0.01),脂质斑块组治疗后斑块脂质比例较基线减少6.56%(P<0.01),血管重构系数较基线下降了6.53%( P<0.05)。纤维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斑块脂质比例和血管重构系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脂质斑块组在影像学上显示了他汀稳定斑块性质的效应,说明他汀对不同类型斑块的作用存在差异。

    作者:周逸;陈曼华;杨锴;何琴;陈刚;黄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llo-PBSCT的SAA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同胞HLA相合供者移植8例,亲缘单倍体供者移植4例,非血缘移植4例;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氟达拉滨或环磷酰胺+白消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方案联合应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酶酚酸酯;输注单个核细胞(MNC)(5.3~69.5)×108· kg-1,中位数为7.5×108· kg-1,CD34+细胞(0.47~16.1)×106· kg-1,中位数为5.8×106· kg-1。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7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2例患者发生慢性GVHD。无移植物排斥。移植后随访1~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14例患者生存,移植相关死亡2例。预期5年总体生存率为(83±11)%。结论 Allo-PBSCT治疗SAA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聂大年;张伟明;李益清;尹松梅;马丽萍;谢双锋;王秀菊;吴裕丹;肖洁;刘红云;王婕妤;范美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在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EGR-1)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6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GR-1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EGR-1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中EGR-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卵巢恶性肿瘤(均P<0.05),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中EG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卵巢恶性肿瘤中EGR-1低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但与手术病理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3)卵巢恶性肿瘤患者EGR-1相对低表达者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EGR-1相对高表达者(礸2=4.545,P<0.05)。结论 EGR-1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下调,可能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望作为卵巢恶性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黄舒颖;卿城;朱元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广州市区早期自然流产孕妇流产影响因素及现况分析

    目的:调查广州市区的孕妇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现况及危险因素,为预防自然流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期间在本院妇科门诊诊断为早期自然流产的患者200例,归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足月正常分娩的200例产妇,归为对照组。调查并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怀孕状况、生活习惯、环境及心理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方年龄( OR=2.054,95%CI 1.114~3.786, P=0.021)、每天被动吸烟时间(OR=3.207,95%CI 1.254~8.200,P=0.015)、孕期染发(OR=4.038,95%CI 1.516~10.550,P=0.004)、每天手机通话次数(OR=2.968,95%CI 1.295~6.800,P=0.010)、生活场所装修异味持续时间(OR=3.721,95%CI 1.351~10.250,P=0.011)、焦虑(OR=3.550,95%CI 1.568~8.039, P=0.002)是孕妇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男方年龄较大、被动吸烟的时间较长、孕期染发、每天手机通话次数较多、装修异味持续时间较长、焦虑情绪可增加本地区孕妇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应尽可能避免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积极进行防治。

    作者:易丹妮;陈爱兰;钟子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肠道L细胞株胰高血糖素肽-1分泌水平及L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对肠道L细胞株GLUTag细胞凋亡及胰高血糖素肽-1( GLP-1)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200μg/mL AGEs分别作用GLUTag细胞0、12、24、48 h,采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ELISA检测GLUTag细胞GLP-1分泌水平。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不加入干预因素,仅培养于DMEM低糖培养基中;BSA对照组培养于加入BSA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AGEs 100μg/mL组培养于100μg/mL AGEs浓度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AGEs 200μg/mL组培养于200μg/mL AGEs浓度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AGEs 300μg/mL组培养于300μg/mL AGEs浓度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分别作用细胞24 h。采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ELISA检测GLUTag细胞GLP-1分泌水平。结果各组细胞经药物干预24 h后,100、200、300μg/mL AGEs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BSA对照组( P=0.000);且300μg/mL AGEs组的细胞凋亡率高(P<0.05),100、200、300μg/mL AGEs组的细胞分泌GLP-1浓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BSA对照组(P=0.000),且300μg/mL AGEs组低(P<0.05)。200μg/mL AGEs作用12、24、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BSA对照组(P=0.000),且作用48 h组凋亡率高(P=0.000);200μg/mL AGEs作用12、24、48 h后的细胞分泌GLP-1浓度均显著低于BSA对照组(P=0.000);且作用48 h低(P<0.05)。结论肠道L细胞株GLUTag细胞的凋亡在相同作用时间下随着AGEs的浓度升高而增多,且在相同剂量下随着AGEs的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多。 AGEs可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诱导肠道L细胞凋亡,并显著降低L细胞分泌GLP-1的能力。

    作者:李静;张振;姜新魁;陈立波;陈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拉米夫定预防化疗后乙型肝炎再活动致病毒耐药效果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情况及耐药相关肝炎活动。方法收集住院接受化疗并使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7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化疗前及化疗计划完成后定期检测HBV DNA及肝功能情况。患者均按照NCCN指南进行化疗,抗病毒治疗方案为口服拉米夫定0.1 g/d,主要终点为病毒突破及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动(病毒突破导致肝炎活动)。分析拉米夫定耐药率及耐药相关肝炎活动。结果入组的72例患者化疗前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A级,HBV DNA阳性46例。拉米夫定使用41.4(5.4~217)周。化疗前HBV DNA定量阳性的患者中,达到病毒完全应答30例(65.2%),出现病毒突破8例(11.1%)。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动3例,并且1例患者死于肝炎活动所致的急性肝衰竭。另外5例长期随访,未见肝炎活动。结论肿瘤患者中拉米夫定仍有一定的耐药率,需严密监测病毒载量并及时处理病毒耐药。

    作者:李星;江岚;邢艳芳;林曲;董敏;吴祥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伴有胼胝体病灶的多发性硬化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伴有胼胝体病灶的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共182例,调用MRI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累及胼胝体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4例。胼胝体病灶在整体患者群中出现率较低。伴有胼胝体病灶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亚型分布中原发和继发进展型比例高,发病年龄偏大,男性占比高,多以运动和脑干功能障碍起病,神经功能缺损重,预后差。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出现胼胝体病灶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王玉周;黎肖弟;陈文明;卢健军;胡琼力;李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病毒1型嵌合基因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构建和鉴定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登革病毒1型( DV1)/JEV prME嵌合基因。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登革病毒和乙脑病毒嵌合的prME嵌合基因,重叠PCR法鉴定;在质粒载体pcDNA3.1(+)的基础上,构建表达pcDV1/JEV prME的重组质粒载体,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登革/乙脑prME嵌合质粒转染至BHK-2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rME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DNA测序结果证实pcDV1/JEV prME重组质粒完全正确,成功构建的登革/乙脑嵌合质粒在BHK-21细胞中能够表达prME蛋白。结论通过一系列的鉴定手段,可以认定本实验中构建的登革/乙脑嵌合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顺利表达。

    作者:邱萍英;王会敏;何柯新;徐鹏;林裕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血管手术麻醉管理中食管超声监测的应用及意义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脏病患者168例,在麻醉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连续检查,监测手术过程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77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患者中,16例室间隔缺损在术中食管超声引导下行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术,1例患儿在麻醉后手术前纠正误诊;45例瓣膜置换患者中,13例联合瓣膜病变患者参照食管超声结果终确定手术方案,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维食管超声及时发现卡瓣;1例拟行带瓣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患者结合手术前食管超声结果改变术式;1例肝癌合并上腔静脉取癌栓患者在食管超声指引下非体外循环完成手术。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心脏外科围术期监测,可及时发现围术期手术相关问题、指引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赵高峰;徐少群;陈研生;石永勇;招伟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