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明;林浩;潘金成;庄锦涛;陈旭;黄斌;王道虎;丘少鹏
目的:对社区居民耳垂皱褶征和冠心病史进行调查,评估两者之间联系和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免费健康普查的社区居民556名,对有无冠心病病史和耳垂皱褶征进行诊断,采用礸2检验和t检验分析冠心病和耳垂皱褶的特异性。结果男性居民耳垂皱褶征阳性和冠心病筛出率均比女性居民高(35.6%vs 25.7%,礸2=6.298,P<0.05;28.0%vs 18.7%,礸2=6.528,P<0.05);且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高( P<0.05)。确诊冠心病的居民耳垂皱褶征阳性筛出率比无冠心病的居民高(55.9%vs 22.4%,礸2=26.77,P<0.05)。结论中老年社区居民中,耳垂皱褶征阳性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相关性,耳垂皱褶征可以作为冠心病早期筛查参考的一种简单的体征。
作者:王敬峰;李传翔;宋伏虎;黄海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 AVM)破裂出血的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4例脑AVM破裂出血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其中25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分次分期血管内栓塞治疗,11例行联合治疗(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或伽马刀治疗)。结果25例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中, AVM全切除21例,4例AVM大部分切除(均为直接手术者);28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完全栓塞病变8例,大部分栓塞15例,部分栓塞5例;11例联合治疗患者中,一期血肿清除并AVM部分切除+二期血管内完全栓塞治疗3例;血管内栓塞后显微手术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联合伽马刀治疗3例AVM病灶消除均在80%以上。出院GOS评分:5分30例,4分17例,3分11例,2分3例,1分3例。结论脑AVM破裂出血后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AVM破裂出血合并大量血肿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并视术中情况切除AVM可获得良好预后,小型AVM破裂出血合并血肿开颅血肿清除+AVM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大型AVM破裂出血量不多可分次分期栓塞治疗,联合外科手术切除及伽马刀治疗降低再出血风险。
作者:赖湘;叶敏;张文波;黄进兴;梁明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对ApoE-/-鼠心脏内质网应激( ERS)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5周龄雄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5周龄雄性ApoE-/-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ApoE-/-对照组:ApoE-/-小鼠饲以普通饲料配方饮食;高蛋氨酸组:ApoE-/-小鼠饲以高蛋氨酸饮食;干预组:ApoE-/-小鼠饲以高蛋氨酸饮食同时加0.006%叶酸和0.0004%维生素B12。喂养20周后处死,行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主动脉是否有斑块形成;取心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RP78、CHOP、Caspase-12 mRNA的变化;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GRP78和CHOP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ApoE-/-对照组斑块不明显,高蛋氨酸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增大,主动脉内膜可见灶性病变部位隆起突入动脉腔内,干预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高蛋氨酸组有所减轻。与ApoE-/-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组GRP78、CHOP、Caspase-12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干预组GRP78、CHOP mRNA水平较高蛋氨酸组降低(P<0.05)。与ApoE-/-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组GRP78、CHOP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1),干预组GRP78、CHOP甲基化水平较高蛋氨酸组有所升高( P<0.05)。结论 HHcy可能通过影响DNA甲基化程度引起ERS相关基因表达改变,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12可有效缓解HHcy所引起的ERS和凋亡。
作者:周龙霞;赵丽;陈久凯;杨安宁;刘现梅;王艳华;姜怡邓;曹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及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等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4例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组)、41例脑膜瘤患者(脑膜瘤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ATⅢ活性、Fib、D-D、FDP含量进行测定,并探究其与胶质瘤不同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胶质瘤组血浆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且高于脑膜瘤组(P<0.05),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膜瘤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肿瘤分级程度的加重,Fib、D-D、FDP水平也随之升高,高级别胶质瘤(Ⅲ级、Ⅳ级)患者Fib、D-D、FDP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级、Ⅱ级)患者( P<0.05)。而ATⅢ活性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质瘤患者血浆中Fib、D-D、FDP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高水平的Fib、D-D、FDP可预示患者胶质瘤恶性程度高。 Fib、D-D、FDP的检测有利于对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了解预后。
作者:王艳兰;左灿;卿之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血管外皮来源的罕见肿瘤,占血管瘤的1%,发生于头颈部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约占全身血管外皮细胞瘤的15%[1]。原发于鼻腔鼻窦者更为罕见,约占头颈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5%。手术是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关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报道不多。自2006年4月至2014年12月,8年内我科共收治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鸿彬;盛晓丽;许咪咪;李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迈之灵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弱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泌尿外科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伴弱精症的患者160例,年龄18~45岁,将患者按电脑随机纳入观察组或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接受口服常规药物+迈之灵片0.3 g/次,2次/d,对照组接受口服常规药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白细胞( WBC)数量、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NIH-CPSI)以及常规精子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PS中的WBC水平、NIH-CPSI评分的细项(疼痛、排尿、生活质量)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两组EPS中的WBC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下降程度更显著。两组患者的NIH-CPSI评分也在治疗后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后,NIH-CPSI评分无论在疼痛、排尿、生活质量还是总分上,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对照组要在治疗2个月后,才能达到和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的类似作用。治疗前,两组患者精液量、精液浓度、精子活率以及前向运动精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精液量均没有显著增加,而精液浓度、精子活率以及前向运动精子率在治疗后均呈增加趋势,以前向运动精子率为明显,并且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后,即可观察到精子活率以及前向运动精子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治疗2个月后,精子的改善程度更大,而对照组需要在治疗延续到2个月后才能发现精子情况的改善,并且改善程度不如同样是治疗2个月后的观察组。结论迈之灵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弱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熊少兵;汪菁;高吴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情况及耐药相关肝炎活动。方法收集住院接受化疗并使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7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化疗前及化疗计划完成后定期检测HBV DNA及肝功能情况。患者均按照NCCN指南进行化疗,抗病毒治疗方案为口服拉米夫定0.1 g/d,主要终点为病毒突破及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动(病毒突破导致肝炎活动)。分析拉米夫定耐药率及耐药相关肝炎活动。结果入组的72例患者化疗前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A级,HBV DNA阳性46例。拉米夫定使用41.4(5.4~217)周。化疗前HBV DNA定量阳性的患者中,达到病毒完全应答30例(65.2%),出现病毒突破8例(11.1%)。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动3例,并且1例患者死于肝炎活动所致的急性肝衰竭。另外5例长期随访,未见肝炎活动。结论肿瘤患者中拉米夫定仍有一定的耐药率,需严密监测病毒载量并及时处理病毒耐药。
作者:李星;江岚;邢艳芳;林曲;董敏;吴祥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同类型冠脉斑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的41例患者,每例患者分析一处非钙化冠脉斑块。依据斑块脂质成分比例分为脂质斑块组(23例)和纤维斑块组(18例)。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后斑块脂质比例、血管重构系数、小管腔直径、斑块长度和斑块体积。结果脂质斑块组基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纤维斑块组( P<0.05)。脂质斑块组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较基线有明显下降(P<0.01),脂质斑块组治疗后斑块脂质比例较基线减少6.56%(P<0.01),血管重构系数较基线下降了6.53%( P<0.05)。纤维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斑块脂质比例和血管重构系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脂质斑块组在影像学上显示了他汀稳定斑块性质的效应,说明他汀对不同类型斑块的作用存在差异。
作者:周逸;陈曼华;杨锴;何琴;陈刚;黄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KC抑制剂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24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和LY33353110 mg/( kg· d)灌胃治疗组,每组8只。阿霉素肾病组和LY333531治疗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kg),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阿霉素注射后第5天、出现蛋白尿时,LY333531治疗组予LY33353110 mg/( kg· d)灌胃,阿霉素肾病组和对照组予等量溶媒灌胃。2周时处死小鼠。处死前留取血尿标本检测尿蛋白、尿肌酐和血生化。观察肾脏病理,并检测肾组织和尿中丙二醛( MDA)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结果 LY333531可明显抑制阿霉素肾病小鼠尿蛋白排泄。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肾病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与阿霉素肾病组比较,LY333531治疗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5)。结论 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李嵘;罗惠民;张金黎;沈颖;周艳;陈飞;谢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0—2010年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协作医院收集并追踪到的56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0—2010年子宫内膜癌平均发病年龄相对平稳,未见明显上升和下降趋势。(2)随着年龄增大,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出现特殊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G3、深肌层浸润等的发生率增大。(3)≤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56~60岁、61~65岁、>65岁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8%、98.0%、94.7%、91.4%、91.3%、86.3%、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7%、95.9%、91.9%、87.3%、87.6%、83.0%、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50岁( P<0.05)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病未见明显年轻化趋势。年龄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老年患者的预后比年轻患者差。
作者:杨晓辉;李小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伴有胼胝体病灶的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共182例,调用MRI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累及胼胝体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4例。胼胝体病灶在整体患者群中出现率较低。伴有胼胝体病灶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亚型分布中原发和继发进展型比例高,发病年龄偏大,男性占比高,多以运动和脑干功能障碍起病,神经功能缺损重,预后差。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出现胼胝体病灶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王玉周;黎肖弟;陈文明;卢健军;胡琼力;李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 PE)患者产后血浆chemerin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42例重度PE患者根据产后血压节律分为杓型组(n=11)和非杓型组(n=31),选择同期正常分娩后的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产后7 d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产妇血浆中chemerin、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非杓型组和杓型组产后chemer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5);非杓型组chemerin水平的升高较杓型组更为显著。杓型组和非杓型组血浆chemerin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5)。结论 PE孕妇产后血浆chemerin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PE患者产后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因子。
作者:吕莉娟;牛建民;温济英;余凡;雷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对肠道L细胞株GLUTag细胞凋亡及胰高血糖素肽-1( GLP-1)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200μg/mL AGEs分别作用GLUTag细胞0、12、24、48 h,采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ELISA检测GLUTag细胞GLP-1分泌水平。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不加入干预因素,仅培养于DMEM低糖培养基中;BSA对照组培养于加入BSA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AGEs 100μg/mL组培养于100μg/mL AGEs浓度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AGEs 200μg/mL组培养于200μg/mL AGEs浓度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AGEs 300μg/mL组培养于300μg/mL AGEs浓度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分别作用细胞24 h。采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ELISA检测GLUTag细胞GLP-1分泌水平。结果各组细胞经药物干预24 h后,100、200、300μg/mL AGEs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BSA对照组( P=0.000);且300μg/mL AGEs组的细胞凋亡率高(P<0.05),100、200、300μg/mL AGEs组的细胞分泌GLP-1浓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BSA对照组(P=0.000),且300μg/mL AGEs组低(P<0.05)。200μg/mL AGEs作用12、24、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BSA对照组(P=0.000),且作用48 h组凋亡率高(P=0.000);200μg/mL AGEs作用12、24、48 h后的细胞分泌GLP-1浓度均显著低于BSA对照组(P=0.000);且作用48 h低(P<0.05)。结论肠道L细胞株GLUTag细胞的凋亡在相同作用时间下随着AGEs的浓度升高而增多,且在相同剂量下随着AGEs的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多。 AGEs可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诱导肠道L细胞凋亡,并显著降低L细胞分泌GLP-1的能力。
作者:李静;张振;姜新魁;陈立波;陈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硬通道下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大体积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采用经输尿管硬通道下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67例大体积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资料,分析其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 Hb)变化、术前术后血肌酐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共72侧次进行经输尿管硬通道下硬镜钬激光碎石术,其中9侧次因未能顺利入镜而需要术中应用球囊扩张,9侧次因术中结石逃逸到硬镜未能处理的肾盏而需要应用软镜处理;双侧大体积输尿管结石的5例中,有3例同期进行手术,2例分期进行手术,67例共进行69次手术,手术时间为(62.7±25.4)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3±1.1)d,术前Hb为(132.1±19.7)g/L,术后为(127.6±17.3)g/L,术前血肌酐为(128.9±98.1)μmol/L,术后为(124.6±95.0)μmol/L,术前术后的Hb、血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侧次术后结石残留,5例术后发生腰痛,3例出现术后发热,无输尿管离断、撕脱、肾盂撕裂等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未发现输尿管反流。结论经输尿管硬通道下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大体积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定,康复快,安全性好,并发症轻微。
作者:唐炎权;周均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 PC-PR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7例(19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9.00±8.00) DS患者植入PC-PRL。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患者裸眼视力比术前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47.37%(10/19);术后6个月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73.69%(14/19);术后12个月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94.73%(18/19);6个月时与12个月的裸眼视力没有改变;患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前房深度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PRL拱高为0.22~0.76 mm,平均拱高(0.316±0.148) mm,无一例PC-PR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相贴。术后3个月时2眼,6个月时1眼见PAC-IO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8眼发生PAC-IOL旋转。3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 PC-PR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
作者:杨夏玲;金奇芳;张倩;刘菲;周文天;俞益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果王素对小鼠肺腺癌生长及其相关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32只接种Lewis肺癌的C57 BL/6 J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 A组:蒸馏水0.3 mL/(鼠·次)接种第4天每天灌胃1次;B组:于接种后第4天每天灌胃1次,剂量为果王素60 mg/( kg·次),体积为0.3 mL/(鼠·次);C组:于接种后第4天每天灌胃1次,剂量为果王素120 mg/( kg·次),体积为0.3 mL/(鼠·次);D组:于接种后第4天每天灌胃1次,剂量为果王素180 mg/( kg·次),体积为0.3 mL/(鼠·次);于接种后第20天处死各组小鼠,计算抑瘤率,测定肿瘤匀浆中氧化酶及抗氧化酶活性,RT-PCR检测肿瘤TRX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肿瘤TRX蛋白的表达。结果 B、C、D组的抑瘤率分别为8.05%、11.37%、14.95%, B、C、D组MDA和LPO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组小鼠癌组织SOD和GSH-Px活性较低,B、C、D组SOD和GSH-Px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C、D组TRX mRNA及TRX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果王素能抑制肺腺癌的生长,其可能机制为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及下调TRX mRNA及TRX蛋白表达。
作者:贺兼斌;易高众;陈智魁;何微;邓湘;张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与血浆脂联素水平( APN)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按IMT分别为高血压内膜正常组、高血压内膜增厚组,另收集门诊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的血糖( FBG)、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PN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IMT。结果组间比较,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与内膜增厚组血浆LDL-C、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DL-C、TC水平在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与内膜增厚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TG、HDL-C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血压内膜增厚组APN低于高血压内膜正常组[(2.36±0.27) vs (3.28±0.25) mmol/L,P<0.01)]及对照组[(2.36±0.27)vs(4.25±0.22) mmol/L,P<0.01)];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低于对照组( 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IMT与APN ( r=-0.232, P=0.028)呈负相关;与LDL-C ( r=0.207, P=0.036)呈正相关;与HDL-C、TC、TG、FBG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APN水平降低, IMT与APN水平呈负相关, IMT增厚与低APN血症可能都与高血压的发展有关。
作者:艾高山;冯岚;何成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后续的一系列级联反应,随之发生的心力衰竭、心脏破裂或恶性心律失常,则是临床上ACS患者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迅速确诊以便早期治疗,尽早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可极大地改善ACS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各种心血管指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胸痛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酶学升高/降低的动态改变[1]。但并不是所有发生了心肌坏死的患者均有典型的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ACS的早期诊断中就具有很大价值。1955年KARMEN等[2]报道坏死的心肌细胞可释放出谷草转氨酶,自此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CS 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肌肌钙蛋白因其对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仍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且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尤为重要的是它可用于疑诊ACS患者的危险性分层,仍是AMI诊断的“金标准”。但根据心肌细胞坏死区域肌钙蛋白释放的动力学特点,它们在胸痛发作6h后方能检测到,而且除ACS外许多其他引起肌肉组织坏死的病理情况下也可释放入血,引起血中浓度升高。因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外一系列研究发现,与心肌缺血/坏死相关的另一指标--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在ACS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综述其生理学特性、代谢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等。
作者:刘亚巍;衣志勇;蒋知新;洛佳坤;卢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3个月内屈光改变,比较初发糖尿病患者和非初发糖尿病患者的差异,并同时观察眼部屈光相关生物测量指标变化以及屈光变化的相关分析。方法对空腹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3 mmol/L的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强化治疗前、治疗后血糖达标和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眼部生物指标测量:眼A超、角膜中央厚度、自动验光仪验光。结果血糖下降达标时,屈光趋向远视改变,第3个月远视趋向减少(左右眼比较P=0.000)。血糖达标时初发糖尿病患者较非初发患者屈光漂移幅度大,初发患者左右眼分别漂移+1.15D、+1.04D,非初发患者左右眼分别为+0.33D、+0.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P=0.03,左眼P=0.017),第3个月屈光基本恢复到初始水平(左右眼P>0.05)。屈光改变与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右眼Spearman相关系数r=0.412(P=0.029),左眼r=0.439(P=0.02)。强化治疗3个月内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达标时,屈光趋向远视改变,第3个月远视回退。初发患者的远视漂移较非初发患者幅度大。远视漂移与基线HbA1C呈正相关,与眼部生物测量指标无关。
作者:卢彦;严励;于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裸鼠随机分成应激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均皮下注射SKOV3细胞建立荷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应激组裸鼠采用束缚应激法进行应激,构建荷人卵巢癌裸鼠慢性心理应激模型;而对照组整个实验中不接受应激。观察两组移植瘤的生长状况;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筛选、鉴定、验证应激组与对照组移植瘤之间的差异蛋白;分析典型差异表达蛋白与肿瘤生长的可能联系。结果应激组裸鼠的移植瘤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终瘤重(1.717±0.571)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3±0.286)g(P<0.05);两组移植瘤中存在数百种差异表达蛋白,有20个蛋白质斑点变化超过2倍,其中Prdx1和Prdx3蛋白在应激组中表达上调极其明显( P<0.05)。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能是通过Prdx1激活NF-κB通路促进卵巢癌的进展,Prdx1和Prdx3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靶点。
作者:高军;朱虹;高国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