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 ApoE -/-鼠心脏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周龙霞;赵丽;陈久凯;杨安宁;刘现梅;王艳华;姜怡邓;曹军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内质网应激,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 胱冬酶-12
摘要: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对ApoE-/-鼠心脏内质网应激( ERS)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5周龄雄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5周龄雄性ApoE-/-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ApoE-/-对照组:ApoE-/-小鼠饲以普通饲料配方饮食;高蛋氨酸组:ApoE-/-小鼠饲以高蛋氨酸饮食;干预组:ApoE-/-小鼠饲以高蛋氨酸饮食同时加0.006%叶酸和0.0004%维生素B12。喂养20周后处死,行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主动脉是否有斑块形成;取心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RP78、CHOP、Caspase-12 mRNA的变化;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GRP78和CHOP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ApoE-/-对照组斑块不明显,高蛋氨酸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增大,主动脉内膜可见灶性病变部位隆起突入动脉腔内,干预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高蛋氨酸组有所减轻。与ApoE-/-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组GRP78、CHOP、Caspase-12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干预组GRP78、CHOP mRNA水平较高蛋氨酸组降低(P<0.05)。与ApoE-/-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组GRP78、CHOP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1),干预组GRP78、CHOP甲基化水平较高蛋氨酸组有所升高( P<0.05)。结论 HHcy可能通过影响DNA甲基化程度引起ERS相关基因表达改变,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12可有效缓解HHcy所引起的ERS和凋亡。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动态增强 MRI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软骨下骨微灌注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MRI技术观察不同退变程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负重位点软骨下骨的微灌注情况。方法选取诊断符合膝骨关节炎的患者35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 K-L评分)Ⅲ~Ⅳ级的20例归为中重度骨关节炎组,K-L评分Ⅰ~Ⅱ级的15例归为轻度骨关节炎组;同时选取健康人15例归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接受3.0T MRI扫描仪检查,获取矢状位动态增强图像。在矢状位上分别于内外侧股骨远端、胫骨平台取4个相近规格的软骨下骨矩形兴趣区域,测量内容包括:兴趣区基础信号强度、强化率、大斜率。结果3组基础信号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骨关节炎组比较,中重度骨关节炎组内侧股骨远端大斜率,内侧胫骨平台强化率、大斜率,外侧胫骨平台大斜率均显著增大( P<0.05);与健康组比较,中重度骨关节炎组内侧股骨远端、内侧胫骨平台强化率、大斜率及外侧胫骨平台大斜率均显著增大( P<0.05)。结论随着骨关节炎程度的加重,膝关节软骨下骨表现为更高的微灌注状态,以机械载荷高的内侧股骨远端、胫骨平台更为明显,表现为强化率、大斜率显著增大。

    作者:郭达;潘建科;黄伟康;曹学伟;陈嘉怡;马振蔚;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肺微瘤型类癌的研究进展

    肺微瘤型类癌( pulmonary carcinoid tumourlets)属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为原发性肺部肿瘤中较为罕见的疾病,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目前有关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确定,与之伴随的肺部炎症或纤维化病变可能是该瘤细胞旁分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可能与遗传或基因异常有关。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手术切除并结合病理检查可预防该病的进展。肺微瘤型类癌是肺神经内分泌细胞( 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cells,PNECs)不断增生突破气道黏膜上皮基膜而形成的纤维化结节(结节直径<5 mm)。按照2004年WHO肺和胸膜肿瘤组织学分类,将弥漫性特发性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 diffuse idiopathic 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cell hyperplasia,DIPNECH)及微瘤型类癌定为类癌的癌前病变[1]。临床上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诊治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胡秋芳;杨小东;张桃琼;邓智霞;张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后续的一系列级联反应,随之发生的心力衰竭、心脏破裂或恶性心律失常,则是临床上ACS患者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迅速确诊以便早期治疗,尽早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可极大地改善ACS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各种心血管指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胸痛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酶学升高/降低的动态改变[1]。但并不是所有发生了心肌坏死的患者均有典型的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ACS的早期诊断中就具有很大价值。1955年KARMEN等[2]报道坏死的心肌细胞可释放出谷草转氨酶,自此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CS 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肌肌钙蛋白因其对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仍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且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尤为重要的是它可用于疑诊ACS患者的危险性分层,仍是AMI诊断的“金标准”。但根据心肌细胞坏死区域肌钙蛋白释放的动力学特点,它们在胸痛发作6h后方能检测到,而且除ACS外许多其他引起肌肉组织坏死的病理情况下也可释放入血,引起血中浓度升高。因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外一系列研究发现,与心肌缺血/坏死相关的另一指标--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在ACS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综述其生理学特性、代谢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等。

    作者:刘亚巍;衣志勇;蒋知新;洛佳坤;卢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PKC 抑制剂 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PKC抑制剂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24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和LY33353110 mg/( kg· d)灌胃治疗组,每组8只。阿霉素肾病组和LY333531治疗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kg),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阿霉素注射后第5天、出现蛋白尿时,LY333531治疗组予LY33353110 mg/( kg· d)灌胃,阿霉素肾病组和对照组予等量溶媒灌胃。2周时处死小鼠。处死前留取血尿标本检测尿蛋白、尿肌酐和血生化。观察肾脏病理,并检测肾组织和尿中丙二醛( MDA)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结果 LY333531可明显抑制阿霉素肾病小鼠尿蛋白排泄。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肾病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与阿霉素肾病组比较,LY333531治疗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5)。结论 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李嵘;罗惠民;张金黎;沈颖;周艳;陈飞;谢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草酸降解酶预防治疗草酸钙结石症的研究进展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临床治愈后复发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草酸钙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导致草酸钙结石症的重要原因是人体内缺乏降解草酸的代谢途径。近年来,研究酶法降解草酸预防治疗草酸钙结石症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酶法降解草酸预防治疗草酸钙结石症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探索制备防治草酸钙结石症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贺俊斌;林日辉;龙寒;梁宇薇;陈阳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miR -7对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7抑制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转染含miR-7基因序列的GFP表达质粒进入MDA-MB-231乳腺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效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AKT-2、CXCR-4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Transwell体系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病理检查分析骨转移情况;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miR-7潜在治疗靶点。结果荧光显示含GFP/miR-7基因的质粒被高效转入乳腺癌细胞,转染后癌细胞PI3K、AKT-2和CXCR-4的蛋白量均有明显降低( P<0.05, P<0.01),MMP-9无明显变化(P>0.05);体内外模型均显示miR-7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远位转移;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PI3K是miR-7的潜在沉默靶点之一。结论 miR-7可能通过靶向沉默PI3K/AKT-2通路途径间接影响CXCR-4/SDF-1轴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骨转移。

    作者:崔立群;王晓蕊;姜忠敏;张明;杨志成;陈金刚;马睿;盛凤;刘晓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广州市区早期自然流产孕妇流产影响因素及现况分析

    目的:调查广州市区的孕妇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现况及危险因素,为预防自然流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期间在本院妇科门诊诊断为早期自然流产的患者200例,归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足月正常分娩的200例产妇,归为对照组。调查并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怀孕状况、生活习惯、环境及心理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方年龄( OR=2.054,95%CI 1.114~3.786, P=0.021)、每天被动吸烟时间(OR=3.207,95%CI 1.254~8.200,P=0.015)、孕期染发(OR=4.038,95%CI 1.516~10.550,P=0.004)、每天手机通话次数(OR=2.968,95%CI 1.295~6.800,P=0.010)、生活场所装修异味持续时间(OR=3.721,95%CI 1.351~10.250,P=0.011)、焦虑(OR=3.550,95%CI 1.568~8.039, P=0.002)是孕妇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男方年龄较大、被动吸烟的时间较长、孕期染发、每天手机通话次数较多、装修异味持续时间较长、焦虑情绪可增加本地区孕妇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应尽可能避免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积极进行防治。

    作者:易丹妮;陈爱兰;钟子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D147N-糖基化与肿瘤的关系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多种生物分子参与并影响蛋白质糖基化过程。糖基化与肿瘤的黏附力、侵蚀性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1982年首度从肿瘤细胞上分离纯化出CD147,它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Ⅰ型跨膜糖蛋白[1]。 CD147在多种细胞上均有表达,但在肿瘤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多并高度糖基化[2]。研究证实,CD147参与肿瘤转移和化学耐药等过程[3-4]。 CD147作为一种黏附分子,介导肿瘤相关分子与整合素[3]、单羧酸转运蛋白(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MCTs)[4]、亲环素[5]、小窝蛋白1[6]和E选择素[7]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发展。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异常糖基变化是肿瘤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与肿瘤细胞的黏附、侵蚀和转移密切相关[8]。 CD147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其异常糖基化在肿瘤细胞间普遍存在,此外,N -糖基化修饰是CD147糖基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此,本文就CD147 N-糖基化与肿瘤发展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符策岗;贺露姣;赵红卫;刘扬;陈海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 ApoE -/-鼠心脏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对ApoE-/-鼠心脏内质网应激( ERS)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5周龄雄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5周龄雄性ApoE-/-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ApoE-/-对照组:ApoE-/-小鼠饲以普通饲料配方饮食;高蛋氨酸组:ApoE-/-小鼠饲以高蛋氨酸饮食;干预组:ApoE-/-小鼠饲以高蛋氨酸饮食同时加0.006%叶酸和0.0004%维生素B12。喂养20周后处死,行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主动脉是否有斑块形成;取心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RP78、CHOP、Caspase-12 mRNA的变化;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GRP78和CHOP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ApoE-/-对照组斑块不明显,高蛋氨酸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增大,主动脉内膜可见灶性病变部位隆起突入动脉腔内,干预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高蛋氨酸组有所减轻。与ApoE-/-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组GRP78、CHOP、Caspase-12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干预组GRP78、CHOP mRNA水平较高蛋氨酸组降低(P<0.05)。与ApoE-/-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组GRP78、CHOP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1),干预组GRP78、CHOP甲基化水平较高蛋氨酸组有所升高( P<0.05)。结论 HHcy可能通过影响DNA甲基化程度引起ERS相关基因表达改变,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12可有效缓解HHcy所引起的ERS和凋亡。

    作者:周龙霞;赵丽;陈久凯;杨安宁;刘现梅;王艳华;姜怡邓;曹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跟下脂肪垫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跟下脂肪垫厚度变化及术后发生跟痛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单侧闭合性跟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8例,采用CT、X线测量跟骨骨折手术复位质量(根据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长、宽、高情况判断复位效果),采用超声测量手术前后及取内固定前跟下脂肪垫厚度,并采用AO-FAS评分进行功能评分。分析术后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长、宽、高的恢复对患者术后跟下脂肪垫厚度变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9~25个月的随访。入院后第2天患侧跟下脂肪垫厚度与健侧比较明显增厚(P<0.001)。跟骨长度或宽度恢复者术后跟垫恢复、AOFA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优于未恢复者,前者取内固定前跟垫厚度均与健侧跟垫厚度接近,且均明显薄于后者(P<0.05)。而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恢复者与未恢复者间术后跟垫厚度恢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中长、宽的恢复的好坏决定了跟下脂肪垫厚度增加的幅度,术后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的恢复对跟下脂肪垫的恢复影响不大,而跟下脂肪垫厚度增加又可导致术后跟痛症的发生。因此术中尽可能地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对术后跟垫厚度恢复及减少术后跟痛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远辉;陈滨;唐三元;孙锦平;杨辉;向阳;曾浪清;唐天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血管外皮来源的罕见肿瘤,占血管瘤的1%,发生于头颈部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约占全身血管外皮细胞瘤的15%[1]。原发于鼻腔鼻窦者更为罕见,约占头颈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5%。手术是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关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报道不多。自2006年4月至2014年12月,8年内我科共收治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鸿彬;盛晓丽;许咪咪;李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检测对胶质瘤患者的意义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及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等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4例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组)、41例脑膜瘤患者(脑膜瘤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ATⅢ活性、Fib、D-D、FDP含量进行测定,并探究其与胶质瘤不同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胶质瘤组血浆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且高于脑膜瘤组(P<0.05),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膜瘤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肿瘤分级程度的加重,Fib、D-D、FDP水平也随之升高,高级别胶质瘤(Ⅲ级、Ⅳ级)患者Fib、D-D、FDP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级、Ⅱ级)患者( P<0.05)。而ATⅢ活性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质瘤患者血浆中Fib、D-D、FDP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高水平的Fib、D-D、FDP可预示患者胶质瘤恶性程度高。 Fib、D-D、FDP的检测有利于对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了解预后。

    作者:王艳兰;左灿;卿之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 ARFI)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 VTI)在肝癌射频消融( RFA)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 RFA的73例肝癌患者共82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 RFA后采用常规超声、VTI、超声造影( CEUS)和增强CT( CECT),测量消融灶大长径及其垂直径,并对4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VTI、CEUS和CECT测得消融灶面积分别为(5.4±3.26)、(14.21±7.35)、(14.31±7.04)和(13.18±7.24)cm2。 VTI测值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与CEUS、C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VTI获取的消融灶面积与CEUS、CECT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r=0.987,r=0.959,P<0.05)。结论 VTI能清晰显示消融灶的边界,较准确地判断肝消融灶的大小,对评价肝癌RFA疗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陈洁鑫;徐晓红;李明意;陈念平;黄海燕;周宏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持续低水平hCG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例

    患者,女,29岁,孕5产2,因产后hCG持续低水平阳性5月余于2014年2月7日入院。患者曾人工流产2次后于2007年行剖宫产1次,2012年因部分性葡萄胎在我院治疗痊愈后出院,2013年再次足月剖宫产分娩一健康婴儿。因仍在葡萄胎随访期,遂于产后复查hCG,产后5月余复查血hCG波动在100~500 mIU/mL之间,因此收入院治疗。患者入院时一般状况可,无贫血貌,无咳嗽咳痰,无阴道流血等不适。体格检查:血压100/69 mmHg,脉搏86次/min,腹软无压痛及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未见异常,子宫无增大,双侧附件未扪及包块。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10 g/L,白细胞5.35×109· L-1。血β-HCG 499.95 mIU/mL,孕酮0.4 ng/mL;凝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及肝功能未见异常。 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内膜厚7 mm,中段内膜欠光整,宫内未见典型孕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血流信号。胸片提示:右中肺见一约14 mm大小致密、边缘光滑小结节。 PET/CT检查示:右肺尖少量纤维增值灶,左肺上叶尖后段及右肺中叶内侧段胸膜下多发结节灶。盆腔平扫及增强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邱迪;刘嘉;李瑞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防治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88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中再破裂28例,总结分析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提出防治策略。结果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微小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形状(有不规则分叶或有凸起)、术中载瘤动脉痉挛( 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大小、手术时机、手术中使用球囊或支架没有明显关系(P>0.05)。破裂发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重视可能引起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破裂发生后采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展;舒航;卓礼霞;贺龙双;张威;殷利明;钟德泉;王文涛;徐伟光;马亚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慢性心理应激对人卵巢癌移植瘤中 Prdx1和Prdx3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裸鼠随机分成应激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均皮下注射SKOV3细胞建立荷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应激组裸鼠采用束缚应激法进行应激,构建荷人卵巢癌裸鼠慢性心理应激模型;而对照组整个实验中不接受应激。观察两组移植瘤的生长状况;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筛选、鉴定、验证应激组与对照组移植瘤之间的差异蛋白;分析典型差异表达蛋白与肿瘤生长的可能联系。结果应激组裸鼠的移植瘤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终瘤重(1.717±0.571)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3±0.286)g(P<0.05);两组移植瘤中存在数百种差异表达蛋白,有20个蛋白质斑点变化超过2倍,其中Prdx1和Prdx3蛋白在应激组中表达上调极其明显( P<0.05)。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能是通过Prdx1激活NF-κB通路促进卵巢癌的进展,Prdx1和Prdx3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靶点。

    作者:高军;朱虹;高国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汽化吸入全氟化碳两种干预模式对急性肺损伤兔呼吸和氧合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汽化吸入全氟化碳(PFC)两种干预模式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实验兔模型呼吸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Pre组、Post组、C组3组( n=6)。动物麻醉后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Pre组先予PFC 2 mL/(kg· h)汽化吸入60 min,再建立油酸型ALI模型,后机械通气;Post组先机械通气60 min,再建ALI模型,成功时汽化吸入2 mL/( kg· h) PFC 60 min,后机械通气至实验结束;C组先机械通气60 min,再建立ALI模型,后机械通气。各组实验全程予以同参数机械通气210 min。于麻醉平稳30 min(基础值, T0)、机械通气(Post组和C组)60 min/PFC预处理(Pre组)60 min(T1),ALI第30(T2)、60(T3)、90(T4)及120分钟(T5)各时点记录气道峰压、动脉血气、动脉血乳酸(ABL)浓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测定值。结果Pre组自ALI开始后各时点的PIP均低于Post组和C组(P<0.05),其中Post组亦显著低于C组(P<0.05);自T2后,Pre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Post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组在各时点的PaCO2与Post组和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点的Pre组与C组和Post组相比,ABL浓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Post组亦低于C组(P<0.05);但同时点3组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气道吸入2 mL/(kg· h)PFC 60 min的两种干预模式中,预处理更好地改善油酸导致的ALI实验兔呼吸功能及氧合状况。

    作者:喻文强;连祥基;徐昊;赵子良;王家镜;余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与激素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及与激素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2例成人PNS的病理类型及激素治疗效果。结果982例PNS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6.0±15.9)岁,男女比例1.68∶1;PNS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为:轻微病变( MCD)、膜性肾病( MN)、局灶节段硬化症( FSGS)。其中激素敏感型患者病理类型依次为MCD、MN、系膜增生性肾病,激素抵抗型患者病理类型依次为FSGS、MN、MCD等。不同性别间激素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MCD是14~23岁、24~33岁、34~43岁这3个年龄段是PNS患者常见的病理类型;MN在>34岁各年龄段所占比例较高。结论成人PNS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MCD多对激素敏感,而FSGS多对激素抵抗。

    作者:陈春梅;夏运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肾上腺皮质腺癌39例诊断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癌( AC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ACC患者( ACC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资料,并随机调取同期39例肾上腺腺瘤( ACA)患者( ACA组)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 ACC组肿瘤大径(11.66±4.21)cm;Weiss评分:3~5分13例,>5分26例。 ACA组肿瘤大径(2.34±1.27)cm;Weiss评分:<3分37例,3~5分2例,>5分0例。 ACC组34例行肿瘤完整切除,5例仅行姑息性切除或活检术,术后1周内死亡2例;口服舒尼替尼治疗2例;随访32例,随访时间1~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和32.7%。 ACA组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33例,失访6例,随访时间2~176个月,均健在。结论 ACC分期晚,预后差,与ACA鉴别较困难,肿瘤大小应作为良恶性鉴别指标之一,根治性切除术后易复发转移,可尝试舒尼替尼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作者:张发明;林浩;潘金成;庄锦涛;陈旭;黄斌;王道虎;丘少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球蛋白抗体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妇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与自然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胎盘早剥、胎儿死亡等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妊娠妇女624例,在孕早期检测TSH、FT3、FT4、TPOAb、TGAb,并持续跟踪随访观察其妊娠结局,记录有无自然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胎盘早剥、胎儿死亡等妊娠不良结局。结果(1)624例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共有104例(16.7%),居前两位是自然流产(33例)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7例)。(2)亚临床甲减组与甲功正常组比较,其总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自然流产率均升高( P<0.05)。(3) TPOAb和(或) TGAb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比较,其总不良结局发生率、自然流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升高( P<0.05);甲功正常情况下,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比较,其总不良结局发生率也升高( P<0.05);亚临床甲减情况下,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比较,其总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 P<0.05)。结论无论是在甲功正常情况下还是亚临床甲减情况下,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与阴性的情况相比妊娠不良结局增高。

    作者:刘利华;徐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