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汽化吸入全氟化碳两种干预模式对急性肺损伤兔呼吸和氧合功能的影响

喻文强;连祥基;徐昊;赵子良;王家镜;余革

关键词:全氟化碳, 预处理, 急性肺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汽化吸入全氟化碳(PFC)两种干预模式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实验兔模型呼吸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Pre组、Post组、C组3组( n=6)。动物麻醉后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Pre组先予PFC 2 mL/(kg· h)汽化吸入60 min,再建立油酸型ALI模型,后机械通气;Post组先机械通气60 min,再建ALI模型,成功时汽化吸入2 mL/( kg· h) PFC 60 min,后机械通气至实验结束;C组先机械通气60 min,再建立ALI模型,后机械通气。各组实验全程予以同参数机械通气210 min。于麻醉平稳30 min(基础值, T0)、机械通气(Post组和C组)60 min/PFC预处理(Pre组)60 min(T1),ALI第30(T2)、60(T3)、90(T4)及120分钟(T5)各时点记录气道峰压、动脉血气、动脉血乳酸(ABL)浓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测定值。结果Pre组自ALI开始后各时点的PIP均低于Post组和C组(P<0.05),其中Post组亦显著低于C组(P<0.05);自T2后,Pre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Post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组在各时点的PaCO2与Post组和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点的Pre组与C组和Post组相比,ABL浓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Post组亦低于C组(P<0.05);但同时点3组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气道吸入2 mL/(kg· h)PFC 60 min的两种干预模式中,预处理更好地改善油酸导致的ALI实验兔呼吸功能及氧合状况。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ET/CT 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价值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由于其病变部位的隐蔽性以及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使得影像学检查在鼻咽癌诊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功能影像技术PET/CT的临床运用,更是弥补了CT、MRI等传统影像检查的不足。 PET/CT是生物功能影像与解剖形态影像的优化组合,对确定鼻咽癌原发灶的范围、发现远处转移、治疗靶区的勾画、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对PET/CT在鼻咽癌中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陈卓;许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跟下脂肪垫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跟下脂肪垫厚度变化及术后发生跟痛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单侧闭合性跟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8例,采用CT、X线测量跟骨骨折手术复位质量(根据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长、宽、高情况判断复位效果),采用超声测量手术前后及取内固定前跟下脂肪垫厚度,并采用AO-FAS评分进行功能评分。分析术后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长、宽、高的恢复对患者术后跟下脂肪垫厚度变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9~25个月的随访。入院后第2天患侧跟下脂肪垫厚度与健侧比较明显增厚(P<0.001)。跟骨长度或宽度恢复者术后跟垫恢复、AOFA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优于未恢复者,前者取内固定前跟垫厚度均与健侧跟垫厚度接近,且均明显薄于后者(P<0.05)。而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恢复者与未恢复者间术后跟垫厚度恢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中长、宽的恢复的好坏决定了跟下脂肪垫厚度增加的幅度,术后关节面、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的恢复对跟下脂肪垫的恢复影响不大,而跟下脂肪垫厚度增加又可导致术后跟痛症的发生。因此术中尽可能地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对术后跟垫厚度恢复及减少术后跟痛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远辉;陈滨;唐三元;孙锦平;杨辉;向阳;曾浪清;唐天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损害合并糖代谢紊乱患者胰岛相关抗体及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肝损害合并糖代谢紊乱和相关抗体及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148例,其中合并糖代谢紊乱者61例( A组),无糖代谢紊乱者87例( B组),比较两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胰岛素抗体( IAA)、胰岛细胞抗体( 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 IA-2A)、白细胞介素-6( IL-6)等指标,评估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标( HOMA-B),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IAA和IC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IL-6水平、GADA和IA-2A阳性率、HOMA-IR高于B组,HOMA-B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L-6和GADA、HOMA-IR呈正相关,和HOMA-B呈负相关。结论甲亢肝损害合并糖代谢紊乱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且和机体免疫紊乱产生的胰岛相关抗体和IL-6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卢亚敏;李天沛;陈芳;刘光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子痫前期患者产后 chemerin 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 PE)患者产后血浆chemerin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42例重度PE患者根据产后血压节律分为杓型组(n=11)和非杓型组(n=31),选择同期正常分娩后的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产后7 d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产妇血浆中chemerin、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非杓型组和杓型组产后chemer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5);非杓型组chemerin水平的升高较杓型组更为显著。杓型组和非杓型组血浆chemerin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5)。结论 PE孕妇产后血浆chemerin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PE患者产后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因子。

    作者:吕莉娟;牛建民;温济英;余凡;雷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 PC-PR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7例(19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9.00±8.00) DS患者植入PC-PRL。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患者裸眼视力比术前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47.37%(10/19);术后6个月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73.69%(14/19);术后12个月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94.73%(18/19);6个月时与12个月的裸眼视力没有改变;患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前房深度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PRL拱高为0.22~0.76 mm,平均拱高(0.316±0.148) mm,无一例PC-PR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相贴。术后3个月时2眼,6个月时1眼见PAC-IO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8眼发生PAC-IOL旋转。3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 PC-PR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

    作者:杨夏玲;金奇芳;张倩;刘菲;周文天;俞益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个体化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 AVM)破裂出血的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4例脑AVM破裂出血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其中25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分次分期血管内栓塞治疗,11例行联合治疗(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或伽马刀治疗)。结果25例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中, AVM全切除21例,4例AVM大部分切除(均为直接手术者);28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完全栓塞病变8例,大部分栓塞15例,部分栓塞5例;11例联合治疗患者中,一期血肿清除并AVM部分切除+二期血管内完全栓塞治疗3例;血管内栓塞后显微手术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联合伽马刀治疗3例AVM病灶消除均在80%以上。出院GOS评分:5分30例,4分17例,3分11例,2分3例,1分3例。结论脑AVM破裂出血后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AVM破裂出血合并大量血肿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并视术中情况切除AVM可获得良好预后,小型AVM破裂出血合并血肿开颅血肿清除+AVM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大型AVM破裂出血量不多可分次分期栓塞治疗,联合外科手术切除及伽马刀治疗降低再出血风险。

    作者:赖湘;叶敏;张文波;黄进兴;梁明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持续低水平hCG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例

    患者,女,29岁,孕5产2,因产后hCG持续低水平阳性5月余于2014年2月7日入院。患者曾人工流产2次后于2007年行剖宫产1次,2012年因部分性葡萄胎在我院治疗痊愈后出院,2013年再次足月剖宫产分娩一健康婴儿。因仍在葡萄胎随访期,遂于产后复查hCG,产后5月余复查血hCG波动在100~500 mIU/mL之间,因此收入院治疗。患者入院时一般状况可,无贫血貌,无咳嗽咳痰,无阴道流血等不适。体格检查:血压100/69 mmHg,脉搏86次/min,腹软无压痛及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未见异常,子宫无增大,双侧附件未扪及包块。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10 g/L,白细胞5.35×109· L-1。血β-HCG 499.95 mIU/mL,孕酮0.4 ng/mL;凝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及肝功能未见异常。 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内膜厚7 mm,中段内膜欠光整,宫内未见典型孕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血流信号。胸片提示:右中肺见一约14 mm大小致密、边缘光滑小结节。 PET/CT检查示:右肺尖少量纤维增值灶,左肺上叶尖后段及右肺中叶内侧段胸膜下多发结节灶。盆腔平扫及增强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邱迪;刘嘉;李瑞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miR -7对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7抑制乳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转染含miR-7基因序列的GFP表达质粒进入MDA-MB-231乳腺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效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3K、AKT-2、CXCR-4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Transwell体系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病理检查分析骨转移情况;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miR-7潜在治疗靶点。结果荧光显示含GFP/miR-7基因的质粒被高效转入乳腺癌细胞,转染后癌细胞PI3K、AKT-2和CXCR-4的蛋白量均有明显降低( P<0.05, P<0.01),MMP-9无明显变化(P>0.05);体内外模型均显示miR-7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远位转移;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PI3K是miR-7的潜在沉默靶点之一。结论 miR-7可能通过靶向沉默PI3K/AKT-2通路途径间接影响CXCR-4/SDF-1轴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骨转移。

    作者:崔立群;王晓蕊;姜忠敏;张明;杨志成;陈金刚;马睿;盛凤;刘晓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神经胶质瘤与新型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是迄今人类发病率高的原发性颅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6%[1],至今仍是颅内原发性肿瘤中发病率、病死率高的,中位数生存时间约为1年[2]。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多步骤、多因素的,确切发生机制尚未研究清楚[3]。近些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和检测方法的不断更新,研究工作者得以发现更多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的抑癌基因,为进一步认识胶质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界定胶质瘤的分级分型、开展生物靶向治疗和判断预后等奠定基础。前人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胶质瘤相关的经典抑癌基因,例如p12、p15、p16、p21、p53、PTEN/MMAC1/TEP1基因、Rb 基因和miRNA-16等[4]。但是,尽管近几十年来对胶质瘤进行了如此大量的研究,目前胶质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手术切除加术后的放疗化疗,胶质瘤的预后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5-6]。目前,国外不断有报道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抑癌基因,如miR-7、TFPI-2、ADAR2、CAM-TA1、FGFR2,但国内对此方面的综述都是10年前发表的[7-9],为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国内外胶质瘤研究中新发现的一些代表性的抑癌基因的定位、作用及相关研究的新进展再次进行综述。

    作者:赖华生;陈志浩;陈祎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D147N-糖基化与肿瘤的关系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多种生物分子参与并影响蛋白质糖基化过程。糖基化与肿瘤的黏附力、侵蚀性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1982年首度从肿瘤细胞上分离纯化出CD147,它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Ⅰ型跨膜糖蛋白[1]。 CD147在多种细胞上均有表达,但在肿瘤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多并高度糖基化[2]。研究证实,CD147参与肿瘤转移和化学耐药等过程[3-4]。 CD147作为一种黏附分子,介导肿瘤相关分子与整合素[3]、单羧酸转运蛋白(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MCTs)[4]、亲环素[5]、小窝蛋白1[6]和E选择素[7]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发展。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异常糖基变化是肿瘤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与肿瘤细胞的黏附、侵蚀和转移密切相关[8]。 CD147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其异常糖基化在肿瘤细胞间普遍存在,此外,N -糖基化修饰是CD147糖基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此,本文就CD147 N-糖基化与肿瘤发展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符策岗;贺露姣;赵红卫;刘扬;陈海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 ARFI)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 VTI)在肝癌射频消融( RFA)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 RFA的73例肝癌患者共82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 RFA后采用常规超声、VTI、超声造影( CEUS)和增强CT( CECT),测量消融灶大长径及其垂直径,并对4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VTI、CEUS和CECT测得消融灶面积分别为(5.4±3.26)、(14.21±7.35)、(14.31±7.04)和(13.18±7.24)cm2。 VTI测值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与CEUS、C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VTI获取的消融灶面积与CEUS、CECT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r=0.987,r=0.959,P<0.05)。结论 VTI能清晰显示消融灶的边界,较准确地判断肝消融灶的大小,对评价肝癌RFA疗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陈洁鑫;徐晓红;李明意;陈念平;黄海燕;周宏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卵黄囊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意义

    目的:评估超声下扫描卵黄囊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 CRP)的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价值。方法筛选254例妊娠12周以下的孕妇,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诊断为先兆流产并行积极治疗的保胎成功组;诊断为先兆流产并行积极治疗的难免流产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各组患者超声测量的卵黄囊显示率,同时分析血清CRP水平。结果先兆流产并行积极治疗保胎成功者共112例,行积极治疗保胎不成功者共42例。保胎成功组和正常孕妇组的卵黄囊可视率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对于卵黄囊显示率和血清CRP水平,难免流产组与其他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妊娠组和保胎成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敏感度(85.7%)和符合率(89.6%)高, CRP联合卵黄囊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特异度(96.4%)高。结论超声下扫描卵黄囊联合血清CRP的检测对于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有重要价值。

    作者:翁毅;刘雪青;陈惠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慢性心理应激对人卵巢癌移植瘤中 Prdx1和Prdx3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裸鼠随机分成应激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均皮下注射SKOV3细胞建立荷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应激组裸鼠采用束缚应激法进行应激,构建荷人卵巢癌裸鼠慢性心理应激模型;而对照组整个实验中不接受应激。观察两组移植瘤的生长状况;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筛选、鉴定、验证应激组与对照组移植瘤之间的差异蛋白;分析典型差异表达蛋白与肿瘤生长的可能联系。结果应激组裸鼠的移植瘤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终瘤重(1.717±0.571)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3±0.286)g(P<0.05);两组移植瘤中存在数百种差异表达蛋白,有20个蛋白质斑点变化超过2倍,其中Prdx1和Prdx3蛋白在应激组中表达上调极其明显( P<0.05)。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能是通过Prdx1激活NF-κB通路促进卵巢癌的进展,Prdx1和Prdx3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靶点。

    作者:高军;朱虹;高国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2例经血清或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人口学资料、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等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女15例(68%),男7例(32%),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91%)、癫痫发作(86%)、意识障碍(50%)。实验室检查:22例均为血清和(或)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脑电图表现为额颞顶慢波活动8例(47%),颞额顶区尖棘波或尖棘慢波发放3例(18%),额颞顶慢波活动伴有尖波、部分棘波4例(24%),未见异常2例(22%)。头颅MRI+增强显示(软)脑膜强化10例(45%),弥漫性脑萎缩3例(14%)。腹部彩超或CT检查显示合并肿瘤6例(27%)。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控制癫痫发作、改善精神症状等综合治疗后,取得理想疗效16例(73%),疗效较好5例(23%),疗效差1例(4%)。其中发现肿瘤者均为女性,附件肿瘤5例,纵隔肿瘤1例,均在药物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行手术摘除术4例。无意识障碍患者11例,治疗显效率91%,有效率9%;2周内出现意识障碍患者6例,治疗显效率33%,有效率50%;2周以上昏迷患者5例,治疗显效率80%,有效率20%。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可在儿童和成人出现,以女性多见,临床常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及意识障碍三主症,可伴发肿瘤,伴发肿瘤者宜尽早手术治疗。此病的预后与患者起病至昏迷时间有关,越短预后越差,无意识障碍患者治愈率高,而预后与抗NMDA滴度不呈线性关系。

    作者:钟水生;谭盛;王展航;潘梦秋;杨慧;匡祖颖;包泽岩;曾昭龙;胡运新;吴明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肾上腺皮质腺癌39例诊断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癌( AC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ACC患者( ACC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资料,并随机调取同期39例肾上腺腺瘤( ACA)患者( ACA组)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 ACC组肿瘤大径(11.66±4.21)cm;Weiss评分:3~5分13例,>5分26例。 ACA组肿瘤大径(2.34±1.27)cm;Weiss评分:<3分37例,3~5分2例,>5分0例。 ACC组34例行肿瘤完整切除,5例仅行姑息性切除或活检术,术后1周内死亡2例;口服舒尼替尼治疗2例;随访32例,随访时间1~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和32.7%。 ACA组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33例,失访6例,随访时间2~176个月,均健在。结论 ACC分期晚,预后差,与ACA鉴别较困难,肿瘤大小应作为良恶性鉴别指标之一,根治性切除术后易复发转移,可尝试舒尼替尼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作者:张发明;林浩;潘金成;庄锦涛;陈旭;黄斌;王道虎;丘少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链脲佐菌素诱导巴马小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巴马小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中β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6只。模型组腹腔注射STZ,第1次腹腔注射STZ 75 mg/kg,1周后第2次腹腔注射STZ 150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溶液;实验结束后观察两组小型猪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并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胰岛β细胞凋亡TUNEL检测。结果(1)造模成功1周后,模型组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10.17±1.23)%(P<0.01),胰岛素释放实验各时点胰岛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模型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为(33.58±5.67)%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采用腹腔多次注射STZ可以成功构建巴马小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为人类糖尿病研究提供了良好工具。

    作者:邹迪莎;于健;叶瑶;黄漓莉;杨帆;胡璟;刘晓玲;莫如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血管外皮来源的罕见肿瘤,占血管瘤的1%,发生于头颈部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约占全身血管外皮细胞瘤的15%[1]。原发于鼻腔鼻窦者更为罕见,约占头颈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5%。手术是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关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报道不多。自2006年4月至2014年12月,8年内我科共收治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鸿彬;盛晓丽;许咪咪;李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防治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88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中再破裂28例,总结分析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提出防治策略。结果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微小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形状(有不规则分叶或有凸起)、术中载瘤动脉痉挛( 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大小、手术时机、手术中使用球囊或支架没有明显关系(P>0.05)。破裂发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重视可能引起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破裂发生后采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展;舒航;卓礼霞;贺龙双;张威;殷利明;钟德泉;王文涛;徐伟光;马亚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在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EGR-1)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6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GR-1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EGR-1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中EGR-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卵巢恶性肿瘤(均P<0.05),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中EG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卵巢恶性肿瘤中EGR-1低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但与手术病理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3)卵巢恶性肿瘤患者EGR-1相对低表达者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EGR-1相对高表达者(礸2=4.545,P<0.05)。结论 EGR-1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下调,可能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望作为卵巢恶性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黄舒颖;卿城;朱元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llo-PBSCT的SAA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同胞HLA相合供者移植8例,亲缘单倍体供者移植4例,非血缘移植4例;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氟达拉滨或环磷酰胺+白消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方案联合应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酶酚酸酯;输注单个核细胞(MNC)(5.3~69.5)×108· kg-1,中位数为7.5×108· kg-1,CD34+细胞(0.47~16.1)×106· kg-1,中位数为5.8×106· kg-1。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7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2例患者发生慢性GVHD。无移植物排斥。移植后随访1~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14例患者生存,移植相关死亡2例。预期5年总体生存率为(83±11)%。结论 Allo-PBSCT治疗SAA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聂大年;张伟明;李益清;尹松梅;马丽萍;谢双锋;王秀菊;吴裕丹;肖洁;刘红云;王婕妤;范美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