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检无症状人群疾病发生率研究

卫玉兰

关键词:体检, 无症状人群, 疾病发生率
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无症状者发生疾病的概率及规律,研究无症状人群发生疾病的可能因素.方法我们随机抽取500例年轻人、500例中年人、500例老年人无症状体检者,对他们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体检无症状人群发生疾病的概率为4.9%,以有家族性疾病者概率大,无症状老年人疾病发生率大于10%.结论体检无症状人群可发现多种疾病,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因他无症状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治,预后差.因此体检是人群保健的一个基本手段,是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
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释析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系统损害

    1 概述[1,2]1 1 分类神经系统由于长期慢性酒精的影响而产生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但大致可归纳为两类:①慢性嗜酒者由于突然戒洒而产生的戒酒综合征;②由于酒精与伴与营养障碍而产生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中枢神经病变、外周神经病变及植物神经病变等.

    作者:杨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影响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焦虑心理的效果研究

    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目前国内外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技术,随着CAG的广泛应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所接受.但它毕竟是有创手术,即使再简单的手术,也存在较强的应激性.临床观察CAG患者确有焦虑存在,而且较为严重[1],本文报告以系统的术前教育和详细具体的术前指导为手段,对CAG的患者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对72例患者分组进行效果比较,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云;滕嫣;喻滔涛;童艳华;连洁;杜惠文;梁维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免疫双扩散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Jo-1抗体对肌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比较免疫双扩散(ID)及免疫印迹(IBT)法检测抗Jo-1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诊断价值.方法抗Jo-1抗体阳性的33份病例分为三组:①ID法阳性组;②IBT法阳性组;③两种方法均阳性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它们与PM/DM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并对抗Jo-1抗体阳性PM/DM的临床特点作简要描述.结果①ID法检测阳性20例,17例(85%)为PM/DM,其中12例(60%)为PM,5例(25%)为DM;3例(15%)为其他结缔组织病( CTDS ).②IBT法检测阳性20例,7例( 35 %)为PM/DM,其中4例( 20% )为PM,3例( 15% )为DM;7例( 35% )为其他结缔组织病( CTDS );6例( 30% )为非结缔组织病.③ID和IBT检测结果均阳性7例,诊断全部是PM/DM,其中4例(57.1%)为PM,3例(42.9%)为DM.④ID法检测抗Jo-1抗体阳性组与IBT法出现55KD蛋白条带组,两组间比较,PM/DM所占百分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2).结论 ID法较IBT法检测抗Jo-1抗体更具特异性,两法结合检测抗Jo-1抗体较为可靠.

    作者:张亚平;唐福林;吴庆军;史艳萍;甘晓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肿胀麻醉腋窝切口隆乳术

    自2001年起我科采用肿胀麻醉法腋窝切口隆乳术治疗30例患者,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褚福海;孙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枕叶梗塞25例临床分析

    枕叶梗塞症状不典型,临床相对少见.诊断更多依赖于影像学资料.现就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收入神经内科病房的经头颅CT及MRI诊断的枕叶梗塞25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殷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谈沟通护患关系

    护患是不平等而又相互依赖的两个主体.患者在治疗和身心护理中离不开护士的全面关心和照顾,而护士的工作又依赖于患者的存在.在医院,患者依赖护士的程度远远大于护士依赖患者的程度.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护患关系在医院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赵同玲;袁琳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手术方式探讨

    对于无晶状体眼,通常是采用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由于前房型人工晶体可能产生严重的远期并发症,目前已倾向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由于无晶状体眼情况复杂多样,作者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为52例(52眼)无晶状体眼患者植入了后房型人工晶体.现报告如下.

    作者:霍永军;姬亚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21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对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确诊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多导睡眠图(PSG)变化.结果 21例患者应用CPAP或BiPAP机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65.45±7.19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63.25±3.17 mmHg,治疗后PaO2 86.65±5.16 mmHg,PaCO2 45.35±3.20 mmHg.PSG监测:治疗前呼吸紊乱指数(AHI)54.22±21.05,低通气指数(HI)49.37±24.19.治疗后AHI 12.19±8.64,HI 6.29±5.28.结论 CPAP或BiPAP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许玲华;李萍;李军;拾景海;张见平;武琰敏;汪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安定加催产素促活跃期产程的临床观察

    低张性宫缩乏力(以下简称宫缩乏力)所致活跃期停滞一直是剖宫产的主要指征[1].因此,近年来产科医生多主张在产程中积极处理,采用人工破膜或和催产素静滴,以减少因宫缩乏力所致活跃期停滞而引起的剖宫产.尽管如此,仍有部分产妇产程进展不理想,或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仍需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为了探索更有效的促活跃期产程进展的方法,我院采用静脉注射安定加催产素滴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全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与老年前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60岁以上)、老年前期(45~59岁)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特点.方法 55例老年及59例老年前期高血压病患者单纯高血压病、高血压并左室肥厚(LAH)、高血压并脑损害三组,进行年龄、病史、动态血压各项参数对比分析,统计学采用t检验.结果老年患者组中:脑损害组与其他两组相比高血压病史较长,有显著性差异(P<0 05),动态血压各项参数指标三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老年前期患者组中:脑损害组nSBP与前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5),并LAH组及并脑损害组nSBP/dSBP,nDBP/dDBP分别与单纯高血压病组比较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 01)及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老年前期患者组中,高血压合并心、脑损害与单纯高血压病相比,夜/昼节律消失;老年患者中,即使单纯高血压病,无心脑损害,血压夜/昼节律也存在异常的变化.

    作者:迂超英;张杰敏;李立萍;王丽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护理部临床带教措施与体会

    护士临床实习,是从理论走向实践,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是培养护士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我院护理部更新观念,逐步完善带教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毛静;李月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注气术的护理

    视网膜脱离为眼科常见疾病,此病发病急,病程长,并且合并有闪光感、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等并发症.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常规手术方法难以治愈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现在可通过网膜显微手术行玻璃体切除,而切除后所形成的空间根据病情需要注入硅油或惰性气体使视网膜达到复位,同时加以精心的护理,对本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袁琳琳;赵同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室壁瘤合并心绞痛16例误诊分析

    室壁瘤又称心室膨胀瘤,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当室壁瘤合并心绞痛时临床极易误诊为AMI.1998年5月至2004年5月我院共收治室壁瘤患者40例,其中合并心绞痛16例,均误诊为AMI,误诊率40%.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莉;王玉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剖腹产手术5219例的麻醉效果分析

    近年来剖腹产手术逐年增多,自1990~2001年底我院共做5219例剖腹产手术,就麻醉质量做一分析,以吸取经验和教训,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东友;王淑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急性胰腺炎致心律失常5例误诊分析

    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并心律失常而首诊误诊为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九光;闫秀梅;刘颂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山西省职业卫生工作状况分析

    山西地处华北,属半丘陵山区.省境四周山水环绕,东越太行山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两省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同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全省总面积为1562.66万公顷(其中山区占35.72%,丘陵占44.56%,平原占19.72%),占全国总面积的1.64%.

    作者:李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药注射液5种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

    目的考察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茵栀黄注射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为糖尿病患者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外观、pH值变化不大,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的配伍混合液微粒有少量变化,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的配伍混合液微粒变化显著.结论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可在急救情况下使用;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与生理盐水好不要配伍使用.

    作者:黄镜娟;龙起权;韩一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肥胖老年人食指根部静脉穿刺效果的探讨

    门诊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常选用手背、前臂部位的静脉,但在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易患慢性疾病需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特别是有三高血症患者,疗程更长,上选部位一针穿刺成功相当困难.在实践中我们选用了手腕桡侧、手腕掌侧和食指根部的静脉穿刺,提高了一定的成功率.经验积累使我们体会到食指根部穿刺对肥胖老年患者的渗漏率小于手腕桡侧、手腕掌侧静脉,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对100例60~80岁需静脉输液的肥胖患者进行穿刺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黄娟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中风患者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中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风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大多数遗留不同程度的言语、肢体残疾.目前国内外医疗护理措施尚不能使此类患者达到完全康复.20世纪是世界现代康复医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我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此病康复护理介入越早,往往临床效果越好,不但减少后遗症,缩短治疗时间,而且节约医疗费用.具有训练简单、易学、不需太多器械,患者回归社会机率大等特点,适合我国国情.通过对我科收治的207例脑中风患者对偏瘫肢体早期进行各种被动、主动训练做了实际调查,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对脑中风偏瘫肢体护理的应对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蔡淑华;王天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冬虫夏草对脑梗塞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对脑梗塞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0例脑梗塞患者,30例为治疗组,30例为对照组,检测其免疫功能并比较.结果冬虫夏草能使脑梗塞患者的IgA、CD3+、CD4+、CD4+/CD8+升高,使CD8+降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冬虫夏草能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付庆元;陈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药文化研究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