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药处方中用药不合理问题情况的应对策略分析

韦启勋

关键词:西药处方, 用药不合理, 应对策略
摘要:目的 分析西药处方中的用药不合理问题,并针对用药不合理情况提出可行性的应对策略.方法 对我院门诊部2016年1月-2018年1月西药处方进行随机性选择,选出4,000张西药处方,对其中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并提出应对建议.结果 4,000张西药处方中,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有380张,占9.5%.其中联合用药影响疗效有80张,占21.1%;联合用药导致不良反应有81张,占21.3%;药物选择问题有78张,占20.5%;药物用法用量问题有82张,占21.6%;用药重复有59张,占15.5%.结论 针对西药处方中的用药不合理问题,我院应从提高临床医师专业水平、增强医师严谨对待处方的意识、健全处方监管机制等方面改善用药不合理的状况.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应用于艾滋病肝胆外科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析在艾滋病肝胆外科中,快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于我院进行诊疗的艾滋病肝胆外科患者(共62例)通过电脑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31例研究组应用常规康复管理,31例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对2组艾滋病肝胆患者的康复效果予以评价.结果 术后3d内2组的CD4计数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手术3d后研究组明显回升,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且P<0.05;术后发热、术后肺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上,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在术后发热时间方面,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且P<0.05;2组在肝胆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P>0.05.结论 在艾滋病肝胆外科中,快速康复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梁茂裕;邓建宁;蓝智;谢彩英;覃绍坚;李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索儿科癫痫患者病情及认知功能的PET分子影像临床应用

    PET分子影像技术通过检测癫痫患儿的脑葡萄糖代谢情况来对小儿癫痫灶进行定位,并评估癫痫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PET分子影像技术与EEG、MRI等传统影像学检查相比,对小儿癫痫灶的定位价值更大,尤其是颞叶癫痫.PET分子影像的检查结果多采用视觉分析法进行评估,若结合SPM软件评价则能有效提高癫痫患儿的脑葡萄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PET分子技术与MRI融合能够优势互补,提高检测小儿癫痫灶的敏感性,减少漏诊.PET分子影像技术在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诊断上具有特殊价值.PET分子影像技术通过检测单胺受体功能来评估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对临床抗癫痫药物的使用也有指导意义.

    作者:赵金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在过敏性咳嗽患儿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过敏性咳嗽患儿的血清过敏原.方法 临床诊断为过敏性咳嗽患儿90例设为过敏原组,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过敏原的差异.结果 过敏性咳嗽患儿的阳性率为62.22%(56/90),对照组阳性率为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为尘螨(28.29%)、柳树(13.35%)、皮屑(8.32%);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鳕鱼(18.79%)、螃蟹(15.23%)、牛奶(10.32%).结论 过敏性咳嗽患儿血清过敏原测定,有利于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对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英;牛莉莉;闫文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

    目的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分早期组30例,临床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尿白蛋.结果 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肌酐、尿素氮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尿白蛋白、尿总蛋白水平都有所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早期组和临床期组治疗后的尿白蛋白、尿总蛋白水平比治疗前有所降低,早期组明显低于临床期组.治疗后,两组的肾功能和症状都明显缓解,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早期组优于临床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预防并发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俊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A组织HPV分型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徐州地区患尖锐湿疣的女性,在其外阴及附近的尖锐湿疣组织中,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以及临床的意义.方法 从2017年4月-12月341例尖锐湿疣标本中提取HPV的基因组,先通过PCR对DNA进行扩增,再利用反向杂交技术,通过基因芯片对其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①HPV呈阳性的有247例,占72.43%.22岁-41岁为患者集中年龄段.②在247例HPV阳性受检者中,有193例单一感染,占78.13%;54例多重感染,占21.87%.在HPV单一感染患者中,6型和11型是主要的感染亚型.在HPV多重感染患者中,共出现了5种多重感染型,主要以二重感染为主.在多重感染患者中,高危型和低危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感染为主要感染类型.结论 徐州地区尖锐湿疣的女性患者的好发年龄段为21岁-41岁,单一感染为主要感染类型,6型和11型为主要感染类型,多重感染中,混合感染比例较大.

    作者:牛璐璐;王丽;胡书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宫颈癌筛查应用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的意义评估

    目的 探讨宫颈癌筛查应用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的意义并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妇科检查的120例妇女纳入本研究,对其进行宫颈癌筛查.行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及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结果 120例妇女行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出27例高危型HPV.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出30例高危型HPV,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宫颈癌筛查过程中采取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方法,检出率与常规方案具有较强一致性,应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李永赞;李磊邦;谢悦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团体体检检验危急值管理

    目的 探讨团体体检检验危急值管理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的40批团体体检检验患者,按照不同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批,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应用危急值管理,对比两组的危急值回报缺陷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危急值回报缺陷发生率是19.1%,观察组是6.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危急值管理在团体体检检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危急值回报缺陷发生率,值得推行.

    作者:张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中细胞因子与体液免疫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中细胞因子与体液免疫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病区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50例,分为三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组、中型颅脑损伤组、轻型颅脑损伤组,各50例,检测三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CRP、IgM水平,并分析其与体液免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组炎性因子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高,其次是中型颅脑损伤组、轻型颅脑损伤组.结论 颅脑损伤的程度越高,患者炎性因子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补体水平的变化对于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元峰;张力;万小菊;杨平来;赵鹏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疟疾血细胞分析检验结果观察

    目的 对疟疾血细胞进行分析检测,并针对得到结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省市医院就诊的疟疾患者57例,获取血细胞涂片,对其进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针对检测结果完成分析观察.结果 在57例血细胞涂片中,间日疟45例,恶性疟12例.其中,白细胞正常41例(71.93%),白细胞减少10例(17.54%),白细胞升高6例(10.53%).在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减少24例(42.11%),升高7例(12.28%),正常16例(28.07%),出现可疑现象10例(17.54%).单核细胞百分比正常23例(40.35%),升高27例(47.37%),减少5例(8.77%),无分类结果2例(3.51%).出现白细胞异常散点图7例(12.28%),且均为间日疟.红细胞正常39例(68.42%),减少12例(21.05%),升高6例(10.53%).血小板减少41例(71.93%),升高2例(3.51%),正常14例(24.56%).结论 在血常规检查当中,如果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直方图异常,并且白细胞分类及散点图异常时,需要进行血涂片检查,寻找有无疟原虫.

    作者:陆海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学筛查方法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学筛查方法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S)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所接受血清检验的孕中期孕妇,54,000例孕妇的检查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检测上述孕妇血清当中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浓度(F-βHCG)、甲胎蛋白浓度(AFP).结果 孕14周孕妇的F-βHCG浓度与AFP浓度同孕16周-20周孕妇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所有孕妇当中唐氏综合征高危人群占比为0.74%,其中DS、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占比为57.50%,神经管缺陷高风险占比为12.50%;年龄在35岁以上孕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35岁孕妇(P<0.05).结论 血清学筛查方法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对减少出生缺陷而言有重要意义.

    作者:嵇建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 对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参加临床血常规检验的13,424人,其中60人检验不合格,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常规检验13,424人,不合格发生率人数为60人,占总人数的0.44%.在60例不合格对象中,患者自身原因占33.33%,医护人员原因占28.33%,采集方法、时间因素占21.68%,血液检测设备原因占8.33%,成份制备原因占8.33%.结论 想要保证血液质量的合格,首先需要确保受检者情绪的平稳,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职业道德水平、检测的把关、设备的优质才能够更好的进步和完善这一质量工作.

    作者:刘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80例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末梢血)和观察组(静脉血),每组患者90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含量(Hb)均低于观察组,而白细胞计数(WBC)则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更加稳定、准确,临床血常规检测中建议使用静脉血采血的方法.

    作者:蒋树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在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盲的原则将这78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9例乳腺增生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的39例乳腺增生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与SAS评分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乳腺增生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洁;陈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浅析聚合酶链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进展

    聚合酶链又名扩增体外基因技术,属于一种体外扩增DNA技术,其初是由Mullis等人开发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且操作便捷,可在体外快速放大所需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个DNA片段,实现从fg到μg的延伸,实现经琼脂糖的电泳效应,利用溴化乙锭对DNA进行染色,借助紫外灯可轻松用肉眼看到DNA的扩增过程.本文对聚合酶链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进展进行了探讨,可供参考.

    作者:胡红梅;潘细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骨科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43例),临床路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43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临床路径组在健康教育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评分方面取得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为骨科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评分结果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及质量.

    作者:崔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浅谈儿科门诊排班制度的改革

    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排班制度的改革.方法 通过对传统排班模式的分析,针对原有弊端进行排班制度的改革,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工作量的变化合理安排各班次工作时间.结果 科室通过排班制度的改革对护士资源重新进行了调配,优化了人力资源价值,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医疗安全.结论 儿科门诊根据不同季节时段的护理工作量科学合理的调配护理人员,以患儿需要的护理时间为护士的工作时间,从而改变了以前忙闲不均,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万芳;王冰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降钙素检测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血清降钙素(PCT)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有无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52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PCT水平、白细胞(WBC)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CT水平和WBC数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WBC数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血清降钙素检测方法诊断脑出血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分辨率,为临床诊断该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静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脂肪肝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中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的差异研究

    目的 探析脂肪肝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中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差异情况.方法 抽选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43例脂肪肝患者作研究组,再抽选此期间至我院进行体检的43例健康者作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差异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血清中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情况能够作为脂肪肝有效检验标准,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PR)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35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PCT与CPR联合检测,对两组PCT、CPR水平及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CT、CRP水平及PCT阳性率、CRP阳性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PCT与CPR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青岛地区人群中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目的 分析青岛地区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3月送至青岛解码医学检验所进行MTHFR基因分型的样本共510例,其中男性和女性各255例,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THFR C677T位点多态性.结果 510例样本中,CC基因型占比为20.59%(105/510),CT基因型占比为45.69%(233/510),TT基因型占比为33.73%(172/510);男性人群中CC基因型占比为20%(51/255),CT基因型占比为45.10%(115/255),TT基因型占比为34.90%(89/255);女性人群中CC基因型占比为21.18%(54/255),CT基因型占比为46.27%(118/255),TT基因型占比为32.55%(83/255),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基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青岛地区人群中MTHFR基因分布具有地区特异性.

    作者:周阳;田园;马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