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身永远在路上

陆华

关键词:
摘要:十多年如一日,我和老伴儿每天都坚持户外运动.早上做健身操,下午散步.不管刮风下雨,严冬酷暑,从不间断.一分付出一分回报.我原来身体不好,小病缠身,血压偏高,经常头晕.老伴儿问题更大,因为在退休后的第二年突然遭遇小脑血管破裂出血,昏迷了一个星期,动了大手术,身体平衡能力严重受损.刚从医院出来时,走路要两个人架着才能走.医生曾预言以后可能要坐轮椅.出院时,有个医生叮嘱:锻炼为主,药物为辅.我遵照医生的嘱咐,带领老伴儿坚持运动,结果奇迹出现,老伴儿可以独立行走了.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老人带孙辈,家庭成长环境还好吗?

    全面放开“二孩”,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养育孩子的重担将不可避免地落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隔代教育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今,许多老人都带孙子,一方面,帮助子女减少压力,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晚年有了弄孙情趣.可是,如何带好孙子是有学问的,特别在望子成龙是每个家庭大心愿的今天,老年人是否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优良的家庭环境呢?

    作者:吴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漫“谈”

    作者:王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跳出圈子

    记得泰国有这样一种风俗,女人从十三四岁起就往开始脖子上套金属环,金属环数目越多、脖子越长,当地人就会认为她越美.在非洲大陆,有一个民族更奇怪,女人喜欢在鼻梁、肚脐上穿孔挂环,认为这是很美的装饰,而更多的女人则爱佩戴金项链、挂耳环、戴戒指和手镯,以有圈子相伴为美.

    作者:朱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时光深处

    多年没见面的一位老同学,一见面就大声惊呼道:“是你呀,我一直记得你呢,上小学四年级那年你给班上的一个女生写情书,被老师知道了,还在班上作了检查呢!”我听了一愣,已是人到中年的我正和妻子走在一起,听了这句话,脸立刻红了,我有些尴尬地说道:“我早就忘了,没想到你还记得这么清楚.”那人更加喜形于色地说道:“我当然记得啦!那个女孩子叫范小丽,扎着两根小辫子,一笑还有两个小酒窝儿!”那人边说还边比画着.妻子拽了拽我的衣袖,示意我赶紧走开.

    作者:李良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各“领”风骚看颜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白领”、“蓝领”等概念被引入后,有人又根据现代人的工作性质和收入,再划分出了各种“领”:金领、灰领、绿领、粉领……现代社会的“族代”区分愈来愈细.各种“领”中,虽然贫富不均,但各有特色,各自都活得很精彩.A金领:累并快乐着“金领”是高收入阶层的—支主要队伍,一般年薪都在100万以上.“金领”从事的职业主要集中在IT领域及通讯、金融、法律、贸易等行业.“金领”不一定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一定拥有重要的技术和经营权,他们大多是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CFO(财务总监)、COO(首席运营长)等高级管理人员.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被“蛇”困住的灵魂

    小梅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来精神科门诊就诊的,第一眼看到她,看不出她有什么大的异常,大约三十来岁的样子,表情举止很得体,穿着很讲究.她的父母向我讲述了她的情况.父母称小梅精神不正常有五年左右了.刚开始有症状时,小梅还在单位里上班,有时会与单位里的同事发生矛盾或者口角,回家后就跟父母念叨这些事,并很生气.父母劝解后,小梅能听得进,也能正常上班.渐渐的,这种情况变本加厉,小梅与单位同事发生矛盾生气后,会经常突然倒地,浑身抽搐,持续约5到10分钟才能缓解.因为小梅这种情况的出现,单位里很少有人再敢与她发生口角,当然也很少有人敢跟她走得很近.之后,小梅经常头痛,夜里睡不好觉,白天上班也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也下降了.

    作者:黄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天堂里是否有大学

    1在我3岁那年,父亲患了一场重病,没挨多久便去世了.那一年,弟弟两岁,此后,母亲没再嫁.6岁的时候,母亲将我和弟弟一起送进了小学.从此,我和弟弟形影不离.初中、高中,我们始终在一个年级、一个班,我们总是相互鼓励、共同进步.1994年夏天,家里同时收到了两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全村都炸开了锅,我们一家人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没兴奋多久,母亲便犯愁了.近万元的学费,对于我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母亲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翻山越岭东家西家去借,直到报到前几天,才凑了4000多块.

    作者:陈闲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匠心何处

    在老辈人那里,匠,是一种标准,一门过硬的技术或谋生手艺.生活,离不了匠.瓦匠、石匠、木匠、花匠、剃头匠,铁匠、杂匠、裁缝、秤匠、修锅匠、补碗匠、弹花匠……我觉得,匠和匠人,更像一缕古风.平淡无奇的生活里,忽然来了一个手艺人,种种奇巧、古怪的细作,像一个明朗但有着硬壳的谜语,引发快意.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我常听一些人抱怨,“算了,不想再努力了,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并不老,他们大多都在40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只是他们遭遇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打击,以致灰心丧气,得过且过.

    作者:周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愿陪你们慢慢变老

    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好儿子——挣很多、很多的钱,然后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前些年我一直漂泊在外、忙忙碌碌,还没等我切实尽到哪怕一点点孝心,爷爷、奶奶就先后离我而去!更可悲的是,父母也几乎一两年都见不到我,对于很多像我这样在外求学、工作、打拼的人来说,父母已变成了空巢老人.

    作者:唐加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容忽视的心理重建

    生命中总有一些重要的人会先我们而去,对于这样的失去,有的人会很快走出来,而有些人的内心却会因为他们的离去支离破碎,甚至一片荒芜.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就可能如《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一样,家已经重建,内心的废墟却永远无法清除、重构.如果有好的方法,即使心碎了,我们依然有机会重新获得一颗更加美丽坚强的内心.

    作者:顾亚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神卫生法》实施3周年

    精神疾患已经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之一,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自2013年《精神卫生法》实施以后,国家对精神病患者的财政支持力度空前加大.本刊邀请到自1999年起参与起草国家精神卫生立法的唐宏宇教授,谈谈《精神卫生法》实施3周年来的感受.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有哪些改变?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自愿原则”,其影响远远超出精神科层面,并深入到社会观念和文化传统,以及伦理和人权层面.社会对于精神病患者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歧视和不尊重,违背患者意愿而强迫其住院治疗不仅是行为,而且成了观念,从根子上讲,缘自伦理和人权意识的淡薄.人们往往把精神病人视为“异类”,不当“人”对待.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敬业是好的药

    十年前,我进入了这家公司,跟我一起入职的还有于洋、黄胜.那时,我们都没有文凭,应聘的是基层岗位.上班要熬更守夜,不仅工作时间长,条件也非常艰苦.于洋提议,自学一个文凭,将来找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办公室朝九晚五,时间固定,上班有空调,冬暖夏凉.黄胜听了,两眼放光,他看上了一个办公室里新来的女同事.因为职位的差距,他不敢跟她说话,担心被看不起.我们三个一拍即合,去了卖自考书的书店,买了教材.

    作者:张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的“好朋友”

    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上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第一次见到小雨的时候,他衣着有些凌乱,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低着头,双手不停地来回搓,表情显得很不情愿,也很拘谨,对周围的环境非常警惕.我问他话,他回答的声音很小,夹杂着不耐烦,我常规性问了他几个问题,他就开始吼,称自己只是难受,心情不好,根本没有病.见其情绪激动,我选择倾听,在我的安慰下,他才慢慢说出事情的原委.

    作者:李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沉甸甸的年终奖

    那年,我所在的大型国企外贸公司倒闭后,同事老郭把我和蔡姐拢在一起,另成立了一家小公司.老郭是业务上的老人,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在海外客户中享有很高的商誉.我们看中了他的人品,乐意当他的左右膀.三人公司就这样起步了.

    作者:刘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热闹比什么都重要

    近,网络上热传一组照片,题目是《那些年,在农村吃过的好酒菜》,我看着那些熟悉的画面,不禁泪眼迷离.想起多年前那些农村整酒的日子里洋溢的温暖与幸福,心中便涌起无限的温柔,感慨万千.那是物质匮乏的时代,缺衣少穿,但无论谁家有“红事”或是“白事”,那一定是全村大的一件事儿.一家有事,几乎是全村出力,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大家都义务来帮忙.当然,整酒现场虽然人多手杂,但忙而不乱.所有人员都有详细的分工,有负责煮饭的,有负责招呼客人的,有负责倒茶的,有负责洗菜配菜的,有负责采购物品的,还有负责借东西的.

    作者:高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让青春美丽到老

    A 妻子同学聚会回来,给我看她们的照片.一张张不再年轻的笑脸,一个个不再妖娆的身材在我眼前晃动,我转身笑对妻子说:你们班女生咋都那么老土啊!穿着打扮似乎离年轻越来越远了,还就你能看几眼.妻子诡秘地莞尔一笑答:算你慧眼识宝,就我还显得年轻些.她们都穿着中老年服装,40多的人看上去跟老太太似的.

    作者:陈来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真诚中的真诚

    我在装修房子的时候结识了小邓,那天,如果不是他仗义执言,我说不准要被家具商坑一大笔钱.后来我们慢慢接触,我越来越发现他是个正直、诚实的人,我觉得这个朋友值得交.打那以后,我总是时不时地叫上小邓一起吃饭,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也会把他带上并介绍给大家.打那以后,家里的灯坏了,水龙头坏了,只要给小邓打个电话,他都会及时帮我换好.

    作者:程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关于纪念方式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用一首《江城子》表达了人们对亡故亲人的情感,其中那句著名的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痛彻人心,令人落泪——亡妻虽已别世十年,思念之情却依然如故,没有因时间而发生任何退减.“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宁静间,人们似乎可以听到词人滚落面颊的泪水声音.词人那些始终游荡于心中,时时刻刻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只能通过“夜来幽梦”得以实现,然而,即使以梦寄情,却依然难诉思念.

    作者:李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戴着眼镜睡觉的人

    小时候,刚从农村考入县城初中时,班里没有一个之前我相识的同学,因此,刚开始的几天甚是孤单落寞.同桌安敏和我情况差不多,我们俩既是同桌,又同病相怜,很快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安排寝室的时候,我们特意要求老师为我们安排距离近的床铺.

    作者:熊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