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只是少了盐的味道

化君

关键词:
摘要:送走一拨客户,看表,11:57.收拾好办公用品,正准备离开,领导突然打来电话,“晚会儿下班,李老板马上就到.”李老板是我们的重量级客户,别说晚会儿,就是中午不下班,也没谁敢说个不字.约摸十来分钟后,领导和李老板一同走进办公室.我起身接过李老板递来的单据和资料,认真审查后就开始敲打起键盘.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独处的健康风险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大家忙于自己事务的同时减少了与他人联系的时间.有人说,更少地与他人联系可以增加自己独处的机会.独处的确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认识并接纳自己,让我们免去了纷繁复杂的社交活动,留给内心一片安静的天地,去寻找生命的繁华.

    作者:朱晓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被压抑到深处的痛

    29岁的尤冰从初中开始一直断断续续地被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感困扰.开始只是偶尔在考试等压力事件的时候感到心慌.到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尤冰在高考的压力下,出现了持续的偏头痛、失眠等更多症状.到高考前一个月更是眩晕、胸闷导致夜不能寐,不得不住院治疗.然而,医生并没有从医学检查中发现任何导致这些症状的生理因素.在医院住了三天之后,尤冰只能在症状稍有缓解后出院.

    作者:顾亚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每个角色都值得用心对待

    作为单位的“老大姐”,经常会有新入职同事,来找我倾诉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苦恼.说得多的是,他们入职时,原以为凭自己能力,可以担当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可没想到,“理想很丰满”,可偏偏现实很“骨感”.作为职场“菜鸟”的他们,分配到的事情,通常不是整个部门里简单的,就是些没技术含量的.这让很多人,不免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感,整天心事重重不说,还提不起精神来对待那些“小儿科”般的工作.

    作者:侯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远离老年孤独

    人到老年,常常在不经意间不同程度地出现老年孤独.其常见表现是:心情抑郁,整日郁郁寡欢;离群索居,不愿意和外界交往;内心空虚失落,缺乏对生活的乐趣.老年孤独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蒙上了阴影.如何才能使老年人远离孤独,健康快乐地生活呢?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走出食物的困扰

    那天,我收到了外地表妹的留言.“老姐,我有个朋友想咨询你,她说近几年特别消沉,记忆力也下降明显,注意力不集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有轻生的念头,但又没有勇气去死.对自己完全提不起自信心.也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不喜欢和陌生人多说话,可一个人的时候又觉得特别孤单和空虚.睡眠质量差,难入睡又易醒,近几个月还出现了闭经的情况.周围的人都觉得她很开朗风趣,但她却觉得整个人消极又萎靡.

    作者:莎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为何异性朋友是好的听众

    Q马老师:您好!我有一位很要好的女友,平时我们无话不说.可是,她一旦有了烦恼和痛苦的事,我们几个要好的女友的劝解就不管用了,她总要去找她的异性朋友.她有好几位亲密的异性朋友——不过,绝不是那种婚外性关系,只是很知己的朋友.说来也怪,一经他的异性朋友的抚慰和劝说,她再多的烦恼也会很快烟消云散.

    作者:马志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照顾好家中的“老小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将步入老年阶段,而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一旦成为了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属,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护理这种疾病?这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作者:李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心病?没病?

    半夜,他突然惊醒,黑暗中,剧烈的心跳让他感到恐慌,很快他感到呼吸困难,一种被电流穿透般的麻木感从头顶迅速扩散到全身,手脚也不太受自己使唤了,他觉得自己马上要死去了.他吓得大声呼救,惊醒了身旁的妻子.他能听到妻子呼唤他的名字,晃动他的身体.但还是动弹不得.过了一会儿,一群穿白大褂的人围住了他,给他做检查,把他抬上了救护车,并给他吸上了氧气.呼吸困难的感觉逐渐减轻,但他仍然能听见自己心脏砰砰砰地剧烈跳动.

    作者:兰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我只为规则道歉

    三年前,梅从省城的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应聘到市内的交通银行做柜员工作.农村出身的她很珍视自己的岗位,从入职的那一刻起,便把接待顾客、存取保险、扎账结算等柜员工作做得细致入微,从未发生过丝毫差错.正当梅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得顺风顺水的关键时刻,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某日下班前,梅正忙着扎账,忽然,一位衣着靓丽、手拎挎包的中年妇女急匆匆地来到柜台前,将一张银行卡递给梅,让梅帮她查看一下里面的数额.

    作者:孟祥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灵魂里住着风

    入夏,家门外的老洋槐,先是熄掉满树白花,接着被风摇满一身绿.它立在风里,像着了一件蓬蓬裙,夸张的大裙摆,把周遭的空气都挤得叠了层.核桃、梧桐的绿巴掌,一上一下翻动,不知是它们在翻动风声还是风在翻阅它们.针叶新发,质地润嫩,想做金石声,还没有资历;风过,发出一串哨音,老到不足,尖新有余.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没有秘密的人生不够酷

    听说,没有秘密的小孩长不大.我的成长,就是从拥有秘密开始的.记得那是高一刚开学,在烈日炎炎下参加高中入学军训的时候,在马尾辫甩过一个美丽弧度的时候,在站军姿时偷偷瞄到她侧脸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渐渐萌发了一个秘密,一个只能深埋心底的秘密.

    作者:邢天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散步东村

    初夏,风轻花开,一片绿意.在室内待久了,想到外面去走一走,于是,一路向东,来到一个宁静清明的小村庄,漫步在一条开满野花的乡间小路上,享受着片刻清风鸟语的宁静.东村住户不多,一条细长的小溪穿村而过,把不大的东村分成两半,一边炊烟袅袅,一边绿意沉沉.

    作者: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良的亲子互动与容易伴发病态的家庭结构——听赵旭东教授聊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人的一生当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发生得早,在出生前就已经产生,并且会陪伴我们终身.在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妇女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中我们都会提到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保证大多数人健康成长、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都非常好,非常健康.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校园暴力:阴霾的背后

    在学校中,校园暴力似乎一直如毒瘤般地存在,近年更是因为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而甚嚣尘上.欺负者通过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故意地、频繁持续地向受害者施暴,除了对受害者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对其心理也有极大的摧毁力.受害者会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且由于其价值体系尚在塑造过程当中,极易发生认知失调,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无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萌生厌学甚至轻生的念头.为此,研究者们也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校园暴力.

    作者:丁晓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谁熄灭了天才少年的心灯?

    林嘉文,一个高中生,一个不到18岁的少年,一边在备战高考,一边研究历史,已经出了两本有学术分量的著作,并且得到了当代史学界权威的赞誉……但突然间,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告别了人世,这一不幸的消息传出以后,引起舆论及网友的唏嘘和扼腕叹息.

    作者:凌笋昂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怎样与爱顶撞的孩子和平共处

    Q老师您好!我是一位10岁男孩的父亲,我家孩子从小就爱调皮捣蛋,性格还比较倔.从六七岁开始,我就觉得很难与他相处了.他老是和我以及他的妈妈对着千,叫他往东他偏往西,教育他时还爱顶嘴.有一次,妈妈见他放学回家了随手就把书包往沙发上扔,便说:“你的书包经常被你当皮球踢,不要放在沙发上.”他马上会反击说:“你不就是嫌脏吗?我就爱扔这儿,咋的了?”你看,就这都能跟妈妈杠上了.

    作者:姚扶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送孩子一双想象的翅膀

    从教多年,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我总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太差了.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借物抒情,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在某一个点上,而不能发散开来.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孩子们的想象力都到哪儿去了?

    作者:刘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要有大局观念

    韩刚出身贫寒,由于家贫,从小受尽了人们的白眼.他印象深的一次是八岁时与母亲到北京延庆的二姑家借钱.在餐桌上,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好吃的食物.他的眼一下子直了,像一只饥饿的小狼,他贪婪而忘形地吃着,全然没有注意到表姐妹们厌恶的表情和憎恶的眼神.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十四届年会在昆明召开

    由中国医师协会(CMDA)精神科医师分会(CPA)联合主办,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十四届年会于2018年4月12日-14日在昆明市顺利召开.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夏刚副局长,中国医师协会石丽英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国家残联前任副主席张明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云南省卫计委王灿平书记,云南省医师协会徐和平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王高华会长,WPA前任主席Norman Sartorius教授,美国APA前主席Paul Summergrad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作者:程宇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走走路,静静心

    近几年,经常会有朋友向我诉苦,说自己的生活很浮躁,难有大段时间可以静下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参加不完的应酬,打不完的电话,发不完的信息……一个在高校工作的辅导员朋友说,他上午计划阅读几篇文献或者写点东西,但是总不能静下来,即使要静下来了,又被接踵而来的其他事情所打扰,转眼半天就过去了.久而久之,头脑中堆积的未完成想法越来越多,未完成任务越来越多,致使每天都被百事缠绕,疲惫不堪.

    作者:孙洪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