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水英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胀的影响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妇科行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运用一系列护理手段给予早期干预,进行术后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发生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两组术后舒适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24 h内下床活动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3%,且腹胀患者的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舒适度比较,干预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加强术后观察,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作者:薛渊;王聪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血流储备分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用于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有效补充,对临界病变在诊断及治疗决策方面有很好地指导作用,本综述就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断与治疗方面进行总结。
作者:陈珊珊;韩明华;张新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如何分娩。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92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经阴道试产或再次剖宫产,对其分娩结局、产后出血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条件的7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孕妇与随机抽取同期非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的74例孕妇进行对照,将不符合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条件的118例及试产失败的29例孕妇与首次剖宫产的孕妇147例进行对照,记录检查数据。结果19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中,74例经阴道试产的,顺利阴道分娩的45例,中转剖宫产的29例,入院后直接选择剖宫产的118例,终共剖宫产147例,阴道分娩率23.4%,74例阴道试产成功率60.8%;对照组非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48例,26例转剖宫产,成功率64.9%。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的在严密监护下可以经阴道试产,而且是一种合理、安全、可靠的分娩方式。
作者:韩美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总结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回顾、研究本院收住的385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医患双方均满意的效果。结论腹股沟疝的每一种术式均有其优缺点。只有认真分析、研究患者具体情况,做到与患者充分沟通,注意处理好每一个治疗细节,终让患者满意才是硬道理。
作者:徐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指未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二尖瓣修复术后的房颤。脑卒中和血栓塞是房颤严重的并发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通过与凝血酶或Xa因子可逆性结合而发挥抗凝作用。对房颤患者,NOAC是一类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安全性较好的口服抗凝药。NOAC已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并受到广泛关注。房颤患者通常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这就使抗凝治疗变得更为复杂。NOAC在我国临床应用的病例数尚少,经验相对缺乏。本文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对NOAC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作者:张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阐述情志因素与脾胃病的相关性,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出调畅情志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仇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采用介入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24例,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诸如,心理护理、病人准备、术后护理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24例患者疗效明显,介入治疗法对子宫肌瘤有效,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妍妍;朱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大约半数以上的妇女患有宫颈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子宫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病变过程中常见的局部特征。由于受炎性分泌物的浸渍,宫颈鳞状上皮脱落,由宫颈管的柱状上皮覆盖代替,即表现为宫颈糜烂[1]。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作用机理的阐述及对其在老年患者Ⅲ、Ⅳ期压疮应用效果的分析,研究VAC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出其相对于传统换药法的优点。
作者:胡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产程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产科临床接受治疗的98例初产妇,通过计算机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49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设为研究组;一组49例患者未进行心理护理设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剖宫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初产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以利于阴道顺产,提高母婴的预后效果。
作者:杨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重点探索小儿舌系带修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初~2013年底在我院接受小儿舌系带修正术的109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法护理54例对照组患者,对5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4.8%,而切口愈合率仅为83.3%,痊愈率仅达到85.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8%,而切口愈合率高达98.2%,痊愈率高达96.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然比对照组低,但是切口愈合率和痊愈率显然比对照组高。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仅为81.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达96.4%。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然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小儿舌系带修正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促进患儿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孙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统计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探讨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利用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统计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结果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发血量分别为:33874 u,36072 u,36267 u,42494 u,46859 u,24162 U,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分别为6.49%,0.54%,17.17%,10.27%,3.13%(年化增长率)。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规范临床预约供应的沟通渠道,稳固机采血小板无偿血小板队伍,鼓励捐献双份血小板,适当提倡互助献血,并发展成为固定的献血者,能有效地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
作者:许结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张力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36例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无张力症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残胃无张力症一般发生于患者手术之后的4~8 d之间,本次研究中32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方式并且治愈,治愈率达到了88.9%,平均治疗时间为(13.4±1.5)d,4例患者由于出现粘连情况中转手术。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之后出现无张力症,应该在采用胃钡餐以及胃镜进行检查,如果在使用保守治疗3周之后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应该中转手术治疗。
作者:王松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和分析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有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治疗组患者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为76.00%,对照组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为40.00%,治疗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差异明显(P<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为72.00%,对照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为32.00%,差异明显(P<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方面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效果明显。
作者:冯文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患者,其中行舒适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①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疼痛分级为I级明显多于对照组,分级为III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一般满意率及不满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的减低患者疼痛程度,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0例,行综合治疗,通过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延缓肾功能性恶化,降低各种并发症。结果经药物治疗、临床护理,50例患者中,25例完全缓解,20例缓解,5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0%。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方法,通过实施心理护理、饮食和用药指导等,提高疗效,药物联合临床护理,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小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配合小剂量不同疗程罗红霉素对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2种敏感抗生素联合抗绿脓杆菌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罗红霉素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B组加以罗红霉素治疗,疗程1个月;分析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小剂量罗红霉素长疗程治疗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疗效确切,细菌清除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俊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上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巩膜外垫压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巩膜外垫压术的护理方法及技巧。结果20例上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均较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专业的护理,提高了视网膜脱离患者的遵医行为,加快了患者康复出院的时间,有效的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还创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江红;孙晓梅;赵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直接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8例声带息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表面麻醉直接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3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其中治愈115例,好转19例,无效4例。结论直接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朱合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等促炎因子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设立对照分析,确诊脓毒症患儿50例为实验组,测定入院第1 d(T1)、第4 d(T4)和第7 d(T7)以及出院或死亡当天(Tx)外周血TNF-α、IL-8、IFN-γ含量和简化危重评分PCIS;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10例,测定外周血TNF-α、IL-8、IFN-γ含量。结果对照组TNF-α、IL-8、IFN-γ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TNF-α、IL-8、IFN-γ在入院T1、T4、T7和Tx时间的含量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1例,为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验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3.5 d。结论 TNF-α、IL-8、IFN-γ可作为诊断脓毒症的辅助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疗效的手段。
作者:林丹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